许德友. 供给侧结构灵活性视角下产业与区域的要素梯度优势分析[J]. 产经评论, 2016, 7(5): 5-17.
|
董祚继.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十大关系[J]. 资源科学, 2019, 41(9): 1589-1599.
|
高振娟, 赵景峰. 新常态下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J]. 开发研究, 2019(4): 83-89.
|
陈磊, 姜海. 从土地资源优势区配置到主体功能区管理: 一个国土空间治理的逻辑框架[J]. 中国土地科学, 2019, 33(6): 10-17.
|
徐磊, 陈恩, 董捷. 长中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性测度[J]. 城市问题, 2017(11): 17-24.
|
贾丹丹, 冯忠江, 高璇雨. 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时空耦合分析——以京津冀为例[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3(1): 148-155.
|
顾湘, 王铁成, 曲福田. 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 2006, 20(6): 3-8.
|
张乐勤, 陈素平, 陈保平, 等. 1996-2011年安徽省产业结构演进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影响测度与分析[J]. 地理科学, 2014, 34(9): 1117-1124.
|
CHEN W, SHEN Y, WANG Y N, et al. The Effect of Industrial Relocation on Industrial Land Use Efficiency in China: a Spatial Econometrics Approach[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8, 205: 525-535. doi: 10.1016/j.jclepro.2018.09.106
|
李雪梅, 张庆. 天津市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关系探讨[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7, 33(9): 1058-1062, 1083.
|
孟媛, 张凤荣, 姜广辉, 等. 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关系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 30(3): 108-111, 139.
|
范建双, 虞晓芬. 杭州市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演进的互动关系[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5(3): 273-280.
|
胡涛, 张安明, 杨庆媛, 等. 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土地经济密度的关联协调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18, 25(5): 250-256.
|
PENG C, XIAO H, LIU Y, et al. Economic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Their Impact on Changing Land Use Efficiency in China[J].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2017, 11(2): 372-384. doi: 10.1007/s11707-016-0596-x
|
汪燕. 皖江城市带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耦合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1(1): 11-14.
|
刘莉君, 刘友金. 产业转移与土地利用的耦合作用机理及协调度评价——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9, 40(4): 137-144.
|
项锦雯, 陈利根. 产业转移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机理及协调发展研究——以皖江示范区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 2012, 33(6): 61-65.
|
鲁春阳. 城市用地结构演变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联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11.
|
关伟, 许淑婷. 辽宁省能源效率与产业结构的空间特征及耦合关系[J]. 地理学报, 2014, 69(4): 520-530.
|
姚飞, 陈龙乾, 王秉义, 等. 合肥市产业结构与土地经济密度的关联协调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 2016, 30(5): 53-61.
|
干春晖, 郑若谷, 余典范.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 经济研究, 2011, 46(5): 4-16, 31.
|
刘浩, 张毅, 郑文升.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以环渤海地区城市为例[J]. 地理研究, 2011, 30(10): 1805-1817.
|
赵丹丹, 胡业翠. 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相互作用的定量研究——以中国三大城市群为例[J]. 地理研究, 2016, 35(11): 2105-2115.
|
陈莹, 吴秀兰. 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 28(5): 1025-1035.
|
陈肖飞, 郭建峰, 姚士谋. 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研究: 基于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观思想[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4): 715-724.
|
王伟, 孙雷. 区域创新系统与产业转型耦合协调度分析——以铜陵市为例[J]. 地理科学, 2016, 36(2): 204-212.
|
王成, 唐宁. 重庆市乡村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与格局演化[J]. 地理研究, 2018, 37(6): 1100-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