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M]. 周祖谟, 余淑宜, 整理.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220.
刘笑敢. 庄子哲学及其演变[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王钟镛. 庄子《逍遥游》新探[G]//中国哲学: 第4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0: 152.
邓联合. 庄子"逍遥游"释论[D]. 北京: 北京大学, 2008: 23-25.
路传颂. "行为"还是"情感": 论"逍遥"的含义[J]. 科学·经济·社会, 2012(3): 168-171. doi: 10.3969/j.issn.1006-2815.2012.03.036
李智福. 庄子"逍遥"义考释[J]. 中国哲学史, 2016(1): 28-37.
郭庆藩. 庄子集释[M]. 王孝鱼, 点校. 北京: 中华书局, 1961.
陆德明. 经典释文[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362.
程俊英, 蒋见元. 诗经注析[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1.
毕沅. 释名疏证: 二[M].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36: 110.
王念孙. 广雅疏证: 四[M].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39.
洪兴祖. 楚辞补注[M]. 白化文, 等点校.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28.
杨伯峻, 编著. 春秋左传注[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1: 1059.
高深. 论"自由说"对《庄子》的误读[J]. 浙江社会科学, 2007(1): 163-168. doi: 10.3969/j.issn.1004-2253.2007.01.028
以赛亚·伯林. 自由论[M]. 胡传胜, 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3.
王小平. 庄子哲学与审美的心灵自由[J]. 中华文化论坛, 2016(12): 113-119.
李光福. 天放与无为——庄子的另一种自由观[J].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 1992(Z1): 104-106.
陈红映. 庄子的自由观[J]. 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3(4): 5-10.
刘笑敢. 两种逍遥与两种自由[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6): 83-88. doi: 10.3969/j.issn.1000-2456.2007.06.013
汪韶军. 无身即贵身与无身以为天下——《老子》第十三章通诠[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5): 34-41.
严复集: 第4册[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6: 1104.
霍布豪斯. 自由主义[M]. 朱曾汶,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6: 45.
徐复观. 中国人性论史[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49.
牟宗三. 中国哲学十九讲[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51.
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 马王堆汉墓帛书: 一[M].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0: 69.
谢扬举. 逍遥与自由——以西方概念阐释中国哲学的个案分析[J]. 哲学研究, 2004(2): 34-40.
徐克谦. 庄子哲学新探[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5.
张检. 论庄子的逍遥思想[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5): 30-35.
李琍. 自由还是沉沦——以柏拉图为参照系反思庄子的逍遥人生[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4): 70-81.
康德.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 苗力田,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代序31.
汪韶军. 作为价值多元论的庄子齐物论[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6): 43-48.
孙晓春, 施正忠. 近代中国自由观建构的传统话语背景——政治哲学视阈下的庄子自由观及其影响[J]. 探索与争鸣, 2017(6): 111-117.
约翰·霍布森. 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M]. 孙建党, 译. 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9: 175-176.
高连奎. 中国大形势[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17-18.
殷海光. 中国文化的展望: 上[M]. 台北: 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1992: 319.
陈红映. 庄子与自由主义[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3(2): 3-6.
马作武. 庄子平等、自由观发微[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 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