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念群. "地方性知识"、"地方感"与"跨区域研究"的前景[J]. 天津社会科学, 2004(6): 119-125. doi: 10.3969/j.issn.1002-3976.2004.06.024
李怡. 成都与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地方路径问题[J]. 文学评论, 2020(4): 73-80.
李怡. "地方路径"如何通达"现代中国"——代主持人语[J]. 当代文坛, 2020(1): 66-69.
李永东.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地方路径[J]. 当代文坛, 2020(3): 120-126.
两德国人参观北碚[N]. 嘉陵江, 1930-02-04.
《嘉陵江日报》编辑部. 全中国三大干净地[N]. 嘉陵江日报, 1931-05-24.
杜重远. 从上海到重庆狱中杂感[M]. 上海: 生活书店, 1936: 181-189.
黄炎培. 蜀道[M]. 上海: 开明书店, 1936: 114.
梁漱溟. 乡建三大意义之合流, 中国智识份子下乡[N]. 王永政, 记. 嘉陵江日报, 1937-06-27/28/29.
晏阳初. 四川建设的意义与计划[M]//晏阳初全集: 第2卷.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 122.
金满成. 重庆的前途——上海的后影[N]. 新蜀报, 1932-07-07(8).
戴蕃瑨. 记嘉陵江岸上的北碚[J]. 现代农村, 1933(2): 37-40.
珣. 中国科学社第十八次年会纪事[J]. 科学, 1934(1): 126-132.
《嘉陵江日报》编辑部. 北碚富于精神建设——杨允中访谈[N]. 嘉陵江日报, 1933-08-27.
胡先骕. 蜀游杂感[J]. 独立评论, 1933(70): 14-18.
《嘉陵江日报》编辑部. 刘甫澄军长在峡防局讲演[N]. 嘉陵江日报, 1931-09-01.
《嘉陵江日报》编辑部. 愿全川和北碚同样[N]. 嘉陵江日报, 1935-02-21.
王东杰. 国中的"异乡":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旅外川人认知中的全国与四川[J]. 历史研究, 2002(3): 46-64.
《嘉陵江日报》编辑部. 欢迎陶行知先生演讲[N]. 嘉陵江日报, 1939-03-07.
孙恩山. 卢作孚和他的长江船队[G]//周永林, 凌耀伦. 卢作孚追思录.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1: 54-64.
刘重来. 论卢作孚"乡村现代化"建设模式[J]. 重庆社会科学, 2004(1): 110-115.
张瑾. 权力、冲突与变革——1926-1937年重庆市现代化研究[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3.
高孟先. 一年来的嘉陵江日报[J]. 北碚月刊, 1937(9/10): 135-138.
复刊词[N]. 嘉陵江日报, 1944-10-10.
魏文华. 新闻事业志[M]//北碚志稿(1945). 重庆: 重庆市北碚区地方志办公室, 2016.
黄立人. 卢作孚书信集[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
李怡. 地方性文学报刊之于现代文学的史料价值[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0(1): 118-124.
努力的同人. 介绍嘉陵江[N]. 嘉陵江, 1928-03-04.
白崇禧批评川事[N]. 嘉陵江, 1928-07-29.
外省人骂得川人狗血淋头[N]. 嘉陵江, 1928-08-15.
金钱板词[N]. 嘉陵江, 1929-02-21.
国庆日北碚市小运动会[N]. 嘉陵江, 1929-10-10.
国庆是什么[N]. 嘉陵江, 1929-10-10.
高孟先. 卢作孚与北碚建设[M]//高代华, 高燕. 高孟先文选.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121-122.
峡局官兵欢送卢局长到上海[N]. 嘉陵江, 1930-03-05.
高孟先. 考察团调查报告(续)[N]. 嘉陵江, 1930-08-06.
卢作孚. 东北游记[M]. 成都: 成都书局, 1931: 25, 36.
卢作孚之演说词(续)[N]. 嘉陵江, 1930-09-04.
峡局全体人员研究东北问题[N]. 嘉陵江日报, 1931-09-25.
发刊《倭寇新闻索引》[N]. 嘉陵江日报, 1931-10-13.
感觉了两个最大的缺憾: 一个是地图, 一个是年代[N]. 嘉陵江日报, 1931-11-23.
张瑾, 等.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重庆的舆论话语权研究[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15.
今后本报的新姿态[N]. 嘉陵江日报, 1938-08-01.
今后本报的新姿态(续)[N]. 嘉陵江日报, 1938-08-04.
高瑜. 基于现代化视野的北碚乡村建设传播实践研究——以《嘉陵江日报》为例[D]. 重庆: 重庆大学, 2010.
朱寿桐. 抗战时期巴渝文艺的独特作用——以《嘉陵江日报》的抗战文艺宣传为例[G]//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 第5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 313-318.
请看六大特色的《嘉陵江》[N]. 嘉陵江日报, 1928-03-04.
抗敌宣传金钱板词[N]. 嘉陵江日报, 1937-12-13.
到了峡区域, 处处都有报看[N]. 嘉陵江, 1937-03-23.
黄子裳, 刘选青. 嘉陵江三峡乡村十年来之经济建设[J]. 北碚月刊, 1937(1): 83.
述亭. 谢六逸先生与本报今后的新姿态[N]. 嘉陵江日报, 1938-04-09.
卢作孚. 卢作孚集[M]. 凌耀伦, 熊甫, 编.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葛向荣. 卢作孚先生的艰辛历程[M]//周永林, 凌耀伦, 主编. 卢作孚追思录.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1: 79.
卢作孚. 四川嘉陵三峡的乡村运动[J]. 中华教育界, 1934, 22(4): 107-112.
葛向荣. 北碚的民教活动[M]//北碚志稿(1945). 重庆: 重庆市北碚区地方志办公室, 2016: 21-24.
义勇队演戏受欢迎[N]. 嘉陵江, 1929-02-09.
合川民生公司开追悼大会[N]. 嘉陵江报, 1929-09-23.
卢作孚导演新剧[N]. 嘉陵江, 1931-01-03.
叶珣. 腹地的光耀——《四川公报·娱闲录》的"新文化运动"[J]. 当代文坛, 2020(1): 75-82.
鲁迅. 无声的中国[M]//鲁迅全集: 第4卷.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11.
陈平原. 有声的中国——"演说"与近现代中国文章变革[J]. 文学评论, 2007(3): 5-21. doi: 10.3969/j.issn.1001-6368.2007.03.001
陈平原. 声音的魅力[J]. 南方文坛, 2019(5): 65-66. doi: 10.3969/j.issn.1003-7772.2019.05.013
周宪. 作为地方性概念的审美现代性[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2(3): 113-121. doi: 10.3969/j.issn.1007-7278.2002.0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