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5(29): 18-22. |
|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20(30): 20-26. |
| 舒新城.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 上册[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1: 209. |
| 舒新城.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 中册[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1: 418, 511. |
| 高平叔. 蔡元培美育论集[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7: 216. |
| 佛雏. 《王国维哲学美学佚文证补》序言[J]. 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2): 1-8. |
| 佛雏. 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佚[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251. |
| 聂振斌.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55. |
| 高平叔. 蔡元培全集: 第7卷[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9: 197. |
| 章咸, 张援. 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1. |
| 陈建华, 陈洁. 民国音乐史年谱[M].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 4, 21. |
| 俞玉滋, 张援. 中国近现代美育论文选[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 |
| 姚淦铭, 王燕. 王国维文集: 第3卷[M].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7: 58. |
| 舒新城. 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2: 128. |
| 高平叔. 蔡元培全集: 第5卷[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8: 1228. |
| 林峥. "到北海去"——民国时期新青年的美育乌托邦[J]. 北京社会学, 2015(4): 30-46. |
| 凌耀伦, 熊甫. 卢作孚文集: 增订本[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282. |
| 毛泽东选集: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6: 822. |
| 霍静廉. 浅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国内外的影响: "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 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 |
| 温肇桐. 新美术与新美育[M]. 上海: 大东书局, 1951: 62-63. |
| 教育科学研究所筹备处. 老解放区教育资料选编[G].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9: 53. |
| 凯洛夫. 教育学: 上册[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0: 60-61. |
| 凯洛夫. 教育学: 下册[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1: 169-189. |
| 何东昌.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G]. 海口: 海南出版社, 1998: 87. |
| 刘英杰. 中国教育大事典[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 3. |
| 教育部体卫艺司,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 学校艺术教育60年[M].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 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J]. 四川教育, 1958(7): 5-7. |
| 李圣传, 黄大地. 黄药眠与"美学大讨论"的潮起潮落——访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学讨论参与者张荣生先生[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3): 75-85. |
| 滕纯. 建国以来美育情况回顾[J]. 美育, 1987(2): 12-13. |
| 杨瑞敏. 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J]. 中国美术教育, 1995(6): 2-5. |
| 教育部体卫艺司、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编. 学校艺术教育60年[M].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152. |
| 滕纯. 美育实施之我见[J]. 美育, 1987(3): 18-19. |
| 曾繁仁.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审美教育[M].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80. |
| 赵伶俐. 论美感增力性的生理和心理基础——美育科学化原理研究之一[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4): 3-5. |
| 赵伶俐. 大美育实验研究[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
| 叶学良. 教育美学[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9: 58-59. |
| 檀传宝. 论教育美育[J]. 教育研究, 2000(12): 30-33. |
| 蒋冰梅. 美育学[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1-22. |
| 杜卫. 美育学概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19. |
|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5: 252. |
| 刘兆吉. 美育心理学[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 2. |
| 滕守尧. 审美心理描述[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320. |
| 郭成, 赵伶俐. 美育心理学[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1-25. |
| 赵伶俐, 邓佳. 《高校美育》课程对人生价值观影响的实验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 92-98. |
| 赵伶俐, 杨旬, 齐颖华. 审美化教学原理与实践[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 35. |
| 范蔚, 赵伶俐. 审美化教学论[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6.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近87%的学生在中小学接受了艺术教育[EB/OL]. (2019-04-25)[2021-04-03].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9n/2019_zt4/jsx/mtjj/201904/t20190425_379498.html. |
| 郭声健.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一部新时代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J]. 美育学刊, 2021(1): 1-7. |
|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17-10-28(1). |
| 中共教育部党组. 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重要回信精神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18(9): 7-9. |
| 鄢一龙. "十四五"时期: 推动以人民真实福祉为中心的发展[J]. 理论与改革, 2020(4): 94-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