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福建, 李凤兰, 黄凤兰, 等. 杜鹃花研究进展[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39(1): 139-144.
冯正波, 庄平, 张超, 等. 野生杜鹃花迁地保护适应性评价[J]. 云南植物研究, 2004, 26(5): 497-506. doi: 10.3969/j.issn.2095-0845.2004.05.004
陈训, 巫华美. 中国贵州杜鹃花(中英文本)[M]. 贵阳: 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3.
吴征镒等. 中国植物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57(1): 13-211.
朱春艳. 杜鹃花资源及其园林应用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08.
方文培, 胡文光. 中国四川杜鹃花[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6.
王颖. 四川野生杜鹃花属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08.
刘晓青, 苏家乐, 李畅, 等. 杜鹃花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创新利用综述[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46(20): 13-16.
韩久同, 陶涛, 江朝宝, 等. 安徽高山杜鹃的引种繁育技术[J]. 经济林研究, 2008, 26(4): 76-79.
张长芹, 高连明, 薛润光, 等. 中国杜鹃花的保育现状和展望[J]. 广西科学, 2004, 11(4): 354-359, 362. doi: 10.3969/j.issn.1005-9164.2004.04.021
张乐华. 杜鹃属植物的引种适应性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8(4): 92-96.
丁雨霜. 药物处理对毛棉杜鹃幼苗抗热性的影响研究[D]. 广州: 华南农业大学, 2016.
周媛, 童俊, 徐冬云, 等. 高温胁迫下不同杜鹃品种PSⅡ活性变化及其耐热性比较[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31): 150-159.
温国胜, 田海涛, 张明如, 等.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在林木培育中的应用[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7(10): 1973-1977.
张斌, 周广柱, 聂义丰, 等. 干旱胁迫对银杏幼苗叶片光合性状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44(5): 202-205.
CAMEJO D, RODRÍGUEZ P, ANGELES MORALES M, et al. High Temperature Effects on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of Two Tomato Cultivars with Different Heat Susceptibility[J].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2005, 162(3): 281-289.
王世伟, 潘存德, 张大海, 等. 新疆11个杏品种叶绿素荧光特征比较[J]. 新疆农业科学, 2010, 47(4): 637-643.
高秀芹, 赵利群, 郑国庆, 等. 紫斑牡丹引种及生物学特性[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 37(1): 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