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OL]. (2022-02-13) [2022-02-21]. |
龙花楼, 陈坤秋.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研究框架与展望[J]. 经济地理, 2021, 41(8): 1-9. |
刘春芳, 刘宥延, 王川. 黄土丘陵区贫困农户生计资本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 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J]. 经济地理, 2017, 37(12): 153-162. |
赵雪雁. 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环境影响: 以甘南高原为例[J]. 地理科学, 2013, 33(5): 545-552. |
徐爽, 胡业翠. 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稳定性耦合协调分析: 以广西金桥村移民安置区为例[J]. 经济地理, 2018, 38(3): 142-148, 164. |
刘自强, 李静, 董国皇, 等. 农户生计策略选择与转型动力机制研究: 基于宁夏回族聚居区451户农户的调查数据[J]. 世界地理研究, 2017, 26(6): 61-72. |
赵雪雁, 刘江华, 王伟军, 等. 贫困山区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及生计干预: 以陇南山区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6): 982-995. |
冯娇, 周立华, 陈勇. 贫困脆弱性研究进展[J]. 中国沙漠, 2017, 37(6): 1261-1270. |
马婷, 王勇, 廖和平, 等. 生态退化下三峡库区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价: 以重庆市奉节县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1(4): 10-17. |
陈方, 阎建忠, 李惠莲. 基于农户生计活动的生计策略类型划分: 以重庆市典型区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9(11): 113-119. |
王富珍.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安化县脱贫稳定性研究[D].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19. |
SUDIPTA, PAUL. Development of an Indicator Based Composite Measure to Assess Livelihood Sustainability of Shifting Cultivation Dependent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Disadvantageous Northeastern Region of India [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0, 110: 105934. doi: 10.1016/j.ecolind.2019.105934 |
江泽林. 精准方略下的稳定脱贫[J]. 中国农村经济, 2018(11): 17-31. |
周国华, 张汝娇, 贺艳华, 等. 论乡村聚落优化与乡村相对贫困治理[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6): 902-912. |
陈全功, 李忠斌. 少数民族地区农户持续性贫困探究[J]. 中国农村观察, 2009(5): 39-48, 55, 96. |
TASSONE V C, VAN DER DUIM V R. An Analysis of Research Developments and Opportunities in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C] //WIT Transactions o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TourismIII. September 3-5, 2008. Malta. Southampton, UK: WIT Press, 2008: 10-13. |
冯家臻, 赖作莲, 梁裕晨. 关于建立和完善深度贫困县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调研与思考[J]. 新西部, 2018(34): 69-73. |
孙晗霖, 刘新智, 张鹏瑶. 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户生计可持续及其动态风险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 29(2): 145-155. |
翟绍果, 张星. 从脆弱性治理到韧性治理: 中国贫困治理的议题转换、范式转变与政策转型[J]. 山东社会科学, 2021(1): 74-81. |
周苗苗, 廖和平, 李涛, 等. 脱贫县乡村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 以重庆市城口县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4(5): 23-34. |
王彩艳, 刘修岩. 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基于中国19个城市群的实证分析[J]. 经济地理, 2023, 43(1): 55-63. |
杨胜强, 廖和平, 刘洛甫, 等. 重庆市县域乡村振兴水平评价及发展路径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4(5): 13-22. |
郭远智, 刘彦随. 中国乡村发展进程与乡村振兴路径[J]. 地理学报, 2021, 76(6): 1408-1421. |
付陶猗, 廖和平, 刘愿理, 等. 重庆市县域尺度地形起伏度与多维贫困的耦合关系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2(10): 55-64. |
张丽萍, 张镱锂, 阎建忠, 等. 青藏高原东部山地农牧区生计与耕地利用模式[J]. 地理学报, 2008, 63(4): 377-385. |
汤青, 徐勇, 李扬. 黄土高原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估及未来生计策略: 基于陕西延安市和宁夏固原市1076户农户调查[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2): 161-169. |
何仁伟, 李光勤, 刘运伟, 等. 基于可持续生计的精准扶贫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 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2): 182-192. |
何仁伟, 刘邵权, 陈国阶, 等. 中国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进展及趋向[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4): 657-670. |
李龙, 杨效忠. 廊道型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评价与空间格局特征: 以大别山国家风景道为例[J]. 地理科学, 2021, 41(2): 340-349. |
刘精慧, 薛东前. 陕北黄陵县农户生计资本评价及其生计策略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 40(6): 156-163. |
韦惠兰, 罗万云. 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户生计脆弱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甘肃省贫困地区的实证调查[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5(2): 65-71. |
李玉山, 卢敏, 朱冰洁. 多元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与脱贫农户生计脆弱性: 基于湘鄂渝黔毗邻民族地区的经验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21(5): 60-82. |
袁梁, 张光强, 霍学喜. 生态补偿、生计资本对居民可持续生计影响研究: 以陕西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例[J]. 经济地理, 2017, 37(10): 188-196. |
罗刚, 廖和平, 李涛, 等. 重庆市贫困村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0(8): 67-76. |
谢小芹. 以共同富裕引导乡村振兴: 时代内涵、关键内容与路径创新[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4): 10-19. |
蔡智聪, 廖和平, 洪惠坤, 等. 西南丘陵山区脱贫县农户居住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贵州省独山县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4(11): 25-38. |
李铜山, 盛阳阳. 中国乡村新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55(4): 783-790. |
孙晗霖, 刘新智.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基于脱贫户可持续生计的实证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 2021(6): 116-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