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可持续生计框架下重庆市农户稳定脱贫的影响因素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谢传峰, 李涛, 廖和平, 等. 可持续生计框架下重庆市农户稳定脱贫的影响因素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5(4): 2-13. doi: 10.13718/j.cnki.xdzk.2023.04.001
引用本文: 谢传峰, 李涛, 廖和平, 等. 可持续生计框架下重庆市农户稳定脱贫的影响因素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5(4): 2-13. doi: 10.13718/j.cnki.xdzk.2023.04.001
XIE Chuanfeng, LI Tao, LIAO Heping, et al. A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table Poverty Alleviation of Farming Households in Chongqing Under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 Framework[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3, 45(4): 2-13. doi: 10.13718/j.cnki.xdzk.2023.04.001
Citation: XIE Chuanfeng, LI Tao, LIAO Heping, et al. A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table Poverty Alleviation of Farming Households in Chongqing Under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 Framework[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3, 45(4): 2-13. doi: 10.13718/j.cnki.xdzk.2023.04.001

可持续生计框架下重庆市农户稳定脱贫的影响因素研究

  •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XJCZH00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谢传峰,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地利用与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发展评估研究 .

    通讯作者: 廖和平,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 中图分类号: F323

A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table Poverty Alleviation of Farming Households in Chongqing Under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 Framework

  • 摘要: 生计资本对脱贫稳定性的影响对于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构建了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识别影响农户脱贫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在划分脱贫农户生计类型基础上,提出差异化巩固脱贫的对策建议. 研究发现:①人均纯收入、家庭存款、家庭成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对脱贫稳定性有显著影响;②脱贫农户生计类型可划分为资源限制型、人力约束型、资产欠缺型、帮扶滞后型和外部风险型,研究对象中人力约束型和外部风险型脱贫农户最多. 研究建议:以土地流转带动资源限制型脱贫户产业发展;加强人力约束型农户教育保障,提高文化素质水平;增加资产欠缺型农户资产储量,多途径促进农户增收;以产业发展带动帮扶滞后型农户,提高脱贫稳定性;加强风险冲击型农户的政策保障力度,防止规模性返贫现象发生.
  • 加载中
  • 图 1  重庆市区位及高程图

    图 2  农户生计框架图

    表 1  样本农户人均纯收入描述性统计

    农户类型 样本量 占比/% 最小值/元 最大值/元 平均值/元 中位数/元 标准差
    脱贫不稳定户 409 19.96 6 012.50 8 186.33 7 206.11 7 263.65 615.66
    脱贫稳定户 1 640 80.04 8 187.60 96 857.39 13 904.48 12 267.72 6 001.0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权重

    维度 一级指标 一级指标权重 方向 二级指标 单位 二级指标权重
    生计资本 自然资本N 0.142 + 人均耕地面积N1 667 m2/人 0.033
    + 人均林地面积N2 667 m2/人 0.109
    人力资本H 0.067 + 家庭劳动力数量H1 0.014
    + 家庭成员平均受教育年限H2 0.031
    + 半年以上在家务农人口数H3 0.022
    物质资本P 0.383 + 住房安全等级P1 - 0.081
    + 家庭住房数量P2 0.301
    金融资本F 0.167 + 家庭人均纯收入F1 0.053
    + 家庭存款F2 0.050
    + 是否获得过小额扶贫贷款F2 - 0.064
    社会资本S 0.087 + 获得产业帮扶措施数量S1 0.024
    + 是否参加就业培训S2 - 0.063
    脆弱性 风险冲击R 0.154 - 家中是否有人患大病R1 - 0.078
    - 家中是否有人患慢性病R2 - 0.074
    - 残疾人数R3 0.001
    - 在校生人数R4 0.002
    下载: 导出CSV

    表 3  脱贫不稳定户和脱贫稳定户的生计指标

    农户类型 自然资本 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 金融资本 社会资本 风险冲击
    脱贫不稳定户 0.007 0.010 0.040 0.039 0.042 0.072
    脱贫稳定户 0.007 0.022 0.045 0.072 0.045 0.074
    平均值 0.007 0.016 0.040 0.056 0.044 0.073
    下载: 导出CSV

    表 4  自然资本对脱贫稳定性影响的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

    农户类型解释变量 B Wald Sig Exp(B)
    人均耕地面积 0.142 0.878 0.049 1.043
    人均林地面积 0.015 0.833 0.362 1.015
    χ2=6.278,df=8,sig=0.616
    下载: 导出CSV

    表 5  人力资本对脱贫稳定性影响的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

    农户类型解释变量 B Wald Sig Exp(B)
    家庭劳动力数量 0.159 8.197 0.004 1.306
    家庭成员平均受教育年限 1.845 28.706 0.000 2.427
    半年以上在家务农人口数 -0.113 2.453 0.117 1.029
    χ2=10.029,df=8,sig=0.263
    下载: 导出CSV

    表 6  物质资本对脱贫稳定性影响的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

    农户类型解释变量 B Wald Sig Exp(B)
    住房安全等级 0.106 0.056 0.812 1.112
    家庭住房数量 0.740 5.262 0.022 2.096
    χ2=6.436,df=2,sig=0.061
    下载: 导出CSV

    表 7  金融资本对脱贫稳定性影响的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

    农户类型解释变量 B Wald Sig Exp(B)
    家庭人均纯收入 2.878 1.842 0.023 4.832
    家庭存款 1.702 10.705 0.001 5.485
    是否获得过小额扶贫贷款 0.002 7.20 0.187 1.002
    χ2=13.094,df=8,sig=0.109
    下载: 导出CSV

    表 8  社会资本对脱贫稳定性影响的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

    农户类型解释变量 B Wald Sig Exp(B)
    获得产业帮扶措施数量 0.098 10.703 0.001 1.103
    是否参加就业培训 0.037 0.109 0.741 1.038
    χ2=3.756,df=8,sig=0.878
    下载: 导出CSV

    表 9  风险冲击对脱贫稳定性影响的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

    农户类型解释变量 B Wald Sig Exp(B)
    家中是否有人患大病 -0.115 1.049 0.306 0.892
    家中是否有人患慢性病 -0.246 4.707 0.030 0.782
    残疾人数 -0.241 5.959 0.015 0.786
    在校生人数 -0.266 23.520 0.000 0.767
    χ2=12.074,df=8,sig=0.148
    下载: 导出CSV

    表 10  农户生计类型划分结果

    农户类型 划分依据 主要影响因素 占比/%
    资源限制型 自然资本得分低于平均值,其余得分高于平均值 人均耕地面积 12.05
    人力约束型 人力资本低于平均值,其余得分高于平均值 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成员平均受教育年限 26.16
    资产欠缺型 物质资本或金融资本低于平均值,其余得分高于平均值 家庭住房数量、家庭人均纯收入、家庭存款 13.42
    帮扶滞后型 社会资本低于平均值,其余得分高于平均值 获得产业帮扶的措施 9.81
    外部风险型 风险冲击低于平均值,其余得分高于平均值 家中是否有人患慢性病、残疾人数、在校生人数 17.47
    下载: 导出CSV
  • [1] 新华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OL]. (2022-02-13) [2022-02-21]. http://m.news.cn/2023-02/13/c_1129362160.htm.
    [2] 龙花楼, 陈坤秋.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研究框架与展望[J]. 经济地理, 2021, 41(8): 1-9.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JDL202108001.htm
    [3] 刘春芳, 刘宥延, 王川. 黄土丘陵区贫困农户生计资本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 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J]. 经济地理, 2017, 37(12): 153-162.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JDL201712020.htm
    [4] 赵雪雁. 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环境影响: 以甘南高原为例[J]. 地理科学, 2013, 33(5): 545-552.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LKX201305006.htm
    [5] 徐爽, 胡业翠. 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稳定性耦合协调分析: 以广西金桥村移民安置区为例[J]. 经济地理, 2018, 38(3): 142-148, 164.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JDL201803018.htm
    [6] 刘自强, 李静, 董国皇, 等. 农户生计策略选择与转型动力机制研究: 基于宁夏回族聚居区451户农户的调查数据[J]. 世界地理研究, 2017, 26(6): 61-72.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JDJ201706007.htm
    [7] 赵雪雁, 刘江华, 王伟军, 等. 贫困山区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及生计干预: 以陇南山区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6): 982-995.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LKJ202006010.htm
    [8] 冯娇, 周立华, 陈勇. 贫困脆弱性研究进展[J]. 中国沙漠, 2017, 37(6): 1261-1270.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SS201706029.htm
    [9] 马婷, 王勇, 廖和平, 等. 生态退化下三峡库区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价: 以重庆市奉节县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1(4): 10-17. doi: http://xbgjxt.swu.edu.cn/article/doi/10.13718/j.cnki.xdzk.2019.04.002
    [10] 陈方, 阎建忠, 李惠莲. 基于农户生计活动的生计策略类型划分: 以重庆市典型区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9(11): 113-119. doi: http://xbgjxt.swu.edu.cn/article/doi/10.13718/j.cnki.xdzk.2017.11.017
    [11] 王富珍.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安化县脱贫稳定性研究[D].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19.
    [12] SUDIPTA, PAUL. Development of an Indicator Based Composite Measure to Assess Livelihood Sustainability of Shifting Cultivation Dependent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Disadvantageous Northeastern Region of India [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0, 110: 105934. doi: 10.1016/j.ecolind.2019.105934
    [13] 江泽林. 精准方略下的稳定脱贫[J]. 中国农村经济, 2018(11): 17-31.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NJJ201811002.htm
    [14] 周国华, 张汝娇, 贺艳华, 等. 论乡村聚落优化与乡村相对贫困治理[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6): 902-912.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LKJ202006003.htm
    [15] 陈全功, 李忠斌. 少数民族地区农户持续性贫困探究[J]. 中国农村观察, 2009(5): 39-48, 55, 96.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NCG200905006.htm
    [16] TASSONE V C, VAN DER DUIM V R. An Analysis of Research Developments and Opportunities in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C] //WIT Transactions o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TourismIII. September 3-5, 2008. Malta. Southampton, UK: WIT Press, 2008: 10-13.
    [17] 冯家臻, 赖作莲, 梁裕晨. 关于建立和完善深度贫困县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调研与思考[J]. 新西部, 2018(34): 69-73.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XBL201834027.htm
    [18] 孙晗霖, 刘新智, 张鹏瑶. 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户生计可持续及其动态风险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 29(2): 145-155.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RZ201902017.htm
    [19] 翟绍果, 张星. 从脆弱性治理到韧性治理: 中国贫困治理的议题转换、范式转变与政策转型[J]. 山东社会科学, 2021(1): 74-81.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DSK202101012.htm
    [20] 周苗苗, 廖和平, 李涛, 等. 脱贫县乡村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 以重庆市城口县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4(5): 23-34. doi: http://xbgjxt.swu.edu.cn/article/doi/10.13718/j.cnki.xdzk.2022.05.003
    [21] 王彩艳, 刘修岩. 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基于中国19个城市群的实证分析[J]. 经济地理, 2023, 43(1): 55-63.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CDHK202004026.htm
    [22] 杨胜强, 廖和平, 刘洛甫, 等. 重庆市县域乡村振兴水平评价及发展路径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4(5): 13-22. doi: http://xbgjxt.swu.edu.cn/article/doi/10.13718/j.cnki.xdzk.2022.05.002
    [23] 郭远智, 刘彦随. 中国乡村发展进程与乡村振兴路径[J]. 地理学报, 2021, 76(6): 1408-1421.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LXB202106008.htm
    [24] 付陶猗, 廖和平, 刘愿理, 等. 重庆市县域尺度地形起伏度与多维贫困的耦合关系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2(10): 55-64. doi: http://xbgjxt.swu.edu.cn/article/doi/10.13718/j.cnki.xdzk.2020.10.007
    [25] 张丽萍, 张镱锂, 阎建忠, 等. 青藏高原东部山地农牧区生计与耕地利用模式[J]. 地理学报, 2008, 63(4): 377-385.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DE200804011.htm
    [26] 汤青, 徐勇, 李扬. 黄土高原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估及未来生计策略: 基于陕西延安市和宁夏固原市1076户农户调查[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2): 161-169.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LKJ201302005.htm
    [27] 何仁伟, 李光勤, 刘运伟, 等. 基于可持续生计的精准扶贫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 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2): 182-192.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LKJ201702005.htm
    [28] 何仁伟, 刘邵权, 陈国阶, 等. 中国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进展及趋向[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4): 657-670.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LKJ201304020.htm
    [29] 李龙, 杨效忠. 廊道型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评价与空间格局特征: 以大别山国家风景道为例[J]. 地理科学, 2021, 41(2): 340-349.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LKX202102017.htm
    [30] 刘精慧, 薛东前. 陕北黄陵县农户生计资本评价及其生计策略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 40(6): 156-163.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NZ201906023.htm
    [31] 韦惠兰, 罗万云. 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户生计脆弱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甘肃省贫困地区的实证调查[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5(2): 65-71.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NSK201802011.htm
    [32] 李玉山, 卢敏, 朱冰洁. 多元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与脱贫农户生计脆弱性: 基于湘鄂渝黔毗邻民族地区的经验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21(5): 60-82.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NJJ202105004.htm
    [33] 袁梁, 张光强, 霍学喜. 生态补偿、生计资本对居民可持续生计影响研究: 以陕西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例[J]. 经济地理, 2017, 37(10): 188-196.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JDL201710026.htm
    [34] 罗刚, 廖和平, 李涛, 等. 重庆市贫困村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0(8): 67-76. doi: http://xbgjxt.swu.edu.cn/article/doi/10.13718/j.cnki.xdzk.2018.08.009
    [35] 谢小芹. 以共同富裕引导乡村振兴: 时代内涵、关键内容与路径创新[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4): 10-19.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BNY202204002.htm
    [36] 蔡智聪, 廖和平, 洪惠坤, 等. 西南丘陵山区脱贫县农户居住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贵州省独山县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4(11): 25-38. doi: http://xbgjxt.swu.edu.cn/article/doi/10.13718/j.cnki.xdzk.2022.11.003
    [37] 李铜山, 盛阳阳. 中国乡村新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55(4): 783-790.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NXB202104024.htm
    [38] 孙晗霖, 刘新智.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基于脱贫户可持续生计的实证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 2021(6): 116-126.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DSK202106017.htm
  • 加载中
图( 2) 表( 1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87
  • HTML全文浏览数:  987
  • PDF下载数:  211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3-08
  • 刊出日期:  2023-04-20

可持续生计框架下重庆市农户稳定脱贫的影响因素研究

    通讯作者: 廖和平,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作者简介: 谢传峰,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地利用与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发展评估研究
  • 1. 西南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 2. 西南大学 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评估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 3. 西南大学 国家治理学院,重庆 400715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XJCZH005)

摘要: 生计资本对脱贫稳定性的影响对于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构建了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识别影响农户脱贫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在划分脱贫农户生计类型基础上,提出差异化巩固脱贫的对策建议. 研究发现:①人均纯收入、家庭存款、家庭成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对脱贫稳定性有显著影响;②脱贫农户生计类型可划分为资源限制型、人力约束型、资产欠缺型、帮扶滞后型和外部风险型,研究对象中人力约束型和外部风险型脱贫农户最多. 研究建议:以土地流转带动资源限制型脱贫户产业发展;加强人力约束型农户教育保障,提高文化素质水平;增加资产欠缺型农户资产储量,多途径促进农户增收;以产业发展带动帮扶滞后型农户,提高脱贫稳定性;加强风险冲击型农户的政策保障力度,防止规模性返贫现象发生.

English Abstract

  •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志码(OSID):

  • 202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意见指出要压紧压实各级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责任,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要求,更加注重扶志扶智,聚焦产业就业,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1].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 受我国农村底子薄、人口基数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国情影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仍然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2]. 生计策略是农户发展自身的重要方式,实现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是激发脱贫人口内生动力、促进脱贫人口增收、实现稳定脱贫以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基础.

    国内外学者对农户的生计水平和脱贫稳定性进行测度,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稳定脱贫和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 相关学者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理论基础,采用熵值法[3]、多样化指数[4-5]、生计五边形[6]等方法,从生计资本[4]、生计环境[7]、生计脆弱性[8-9]、生计策略[10]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户的生计水平进行评价,指出影响脱贫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是坡度、农户经济收入、家庭劳动力[11]、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12]等,针对如何提高脱贫稳定性,学者们从保障机制[13]、教育与就业[13]、生态环境[14]、参与主体[15]等方面展开研究,Tassone等[16]从减贫、自然和旅游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旅游是减贫及防止返贫的重要手段. 冯家臻等[17]通过对陕西省脱贫县的实地调查,指出了提高脱贫稳定性的重要性,并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产业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孙晗霖等[18]从生计资本和代际可持续角度对贫困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应注重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积累,提高农户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 翟绍果等[19]指出2021年以后贫困治理重点应由脆弱性治理转向韧性治理,主张围绕脆弱性、包容性和韧性来完善保障政策体系,实现治贫工作的转型. 针对乡村振兴方面的研究,学者们从村域[20]和县域尺度[21-22]对乡村振兴基础水平进行评价,研究产业、文化、生态等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情况,揭示乡村发展的差异性,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措施[23].

    现有关于农户脱贫稳定性的研究多从政策角度出发,较少从农户生计的角度考虑其对脱贫稳定性的影响,鲜有学者对农户的脱贫稳定性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方面进行研究. 相比于宏中观研究尺度,针对脱贫农户的生计评价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当前脱贫农户的生计现状,农户生计水平的提高反映的是抵御外界风险能力增强,生活水平的改善,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本研究针对脱贫人口的生计资本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影响稳定脱贫的因素,促进农户脱贫稳定性的提高,补齐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短板,为优化防止返贫措施和巩固脱贫成果的策略提供参考.

  • 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四川盆地腹地,东邻湖北省和湖南省,西接四川省,南靠贵州省,北连陕西省(图 1). 全市辖区面积8.24×104 km2,辖38个区县,2022年底常住人口3 213.3万人,城镇化率70.96%;长江横贯全境,流程691 km,与嘉陵江、乌江等河流交汇.

    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于一体,属于秦巴山区和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区,地势起伏大,海拔在73.1 m和2 796.8 m之间(图 1),地形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高大的山体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致使渝东南、渝东北等山地地区交通闭塞,耕地资源欠缺,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条件较为落后,劳动力外流情况严重,经济发展落后,加之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使得多数区县呈现集中连片贫困现象.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解决了绝对贫困的问题,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促进乡村振兴工作奠定了基础. 但是,重庆市多维贫困程度较深的区域受地形起伏度的影响较大,各项产业和交通等多方面均受到地形起伏度的严重限制[24],多数区(县)脱贫人口规模较大,防止规模性返贫工作任务重,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受到挑战.

  • 研究以重庆市脱贫人口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11月前往重庆市33个区(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区(县)不少于60份问卷,发放问卷2 200份,有效样本量为2 049份,问卷有效性93.00%,符合统计学要求. 问卷设计包含地理位置、农户家庭基本信息、产业发展、收入等多个指标,将2021年重庆市统计年鉴和实地调查结果相结合,提高数据质量和整体问卷的有效反映程度,确保研究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根据实地调研收集的数据,借鉴现有研究成果[6, 25],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使用国际上常用的“五分法”对调查人群进行分类,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进行排序,从小到大5等分,参考2021年重庆市监测对象6 000元标准线,将最低收入的20%人群纳入低收入组,识别为脱贫不稳定户,其他收入水平人群纳入中高收入组,识别为脱贫稳定户. 表 1结果显示,脱贫不稳定户的人均纯收入在[6 012.50,8 186.33]元区间,这与重庆市在开展防返贫监测对象识别过程中的收入标准线基本一致.

  •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由脆弱性背景、生计资本、结构与过程、生计策略和生计结果5部分构成,这些组成成分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26],揭示了贫困发生的内在原因,并指出了根除贫困的潜在机会. 脆弱性的背景从外部冲击、发展趋势和季节性变化等方面影响其中生存的农户生计,导致农户对生计资产状况及组合配置的变化,促使农户调整自身生计策略[27],在这过程中,需要政府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积极引导农户合理配置生计资产和选择生计策略,避免返贫现象发生,达到农户生计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 生计资本的合理配置影响良好的生计策略的形成,能够促进农户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增强,在遭受外部风险、环境变化和市场政策调整的情况下,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阶段,能够保证农户稳定脱贫、农户持续增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进而实现生活富裕,推动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 本研究主要从生计资本5个方面出发,考虑外部风险冲击的影响,针对农户的脱贫稳定性进行探讨,并结合生计策略的选择,对提高农户脱贫稳定性和乡村振兴的衔接进行研究,探讨其互动关系(图 2).

  • 生计资本作为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包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5个方面[28]. 相似的研究中通常将可持续生计框架中的5种生计资本作为一级指标[29-30],每个一级指标下又包含若干个二级指标,也有学者在生计资本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增加市场变化[31]、外部冲击[32]、政策影响[33]等指标作为侧向指标,能够更好地反映研究区农户在生计特征上的差异. 但是,现有评价指标体系中以农业机械数量来衡量农户物质资本,对于山地地区而言,陡峭的地形地貌难以使用大型机械作业,所以此类指标不适宜. 在社会资本中常将家庭是否有干部、邻里关系、参与村集体事务情况作为评价指标,而邻里关系和是否参与村集体情况为较难量化的指标,不适宜本研究.

    以现有研究和研究区实际情况为基础,在物质资本中选取农户的住房情况作为评价指标,在社会资本中选取农户获得的产业帮扶措施数量和是否获得就业培训作为评价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农户在生计过程中获得的社会资源和帮扶. 基于此,研究构建了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风险冲击6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的指标评价体系.

  • 采用改进的熵权法对农户的生计水平进行测度,该方法消除了正负向指标和空值的影响,避免了传统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的主观意见,计算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1) 数据标准化

    正向指标:

    负向指标:

    式中:$x_{i j}^{\prime}$i农户j项指标标准化平移后的值,xij为实际值;max(xij)和min(xij)分别为i农户j项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 指标权重确定

    不同指标对农户生计影响的程度不一样,因此需要对各项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结合数据特点,研究采用熵值法确定不同生计指标权重.

    首先,计算每个农户在各项生计指标上的比重Pij

    然后,计算第j项生计指标的熵值,熵值越大影响越小,权重越小:

    其中,$k=\frac{1}{\ln (m)}$m为农户总数,0≤ej≤1.

    计算指标权重:

    3) 计算综合得分

    最后计算各农户综合生计得分:

    式中:ejj项指标熵值;wjj项指标权重;p为指标总数;RDi为农户综合生计得分,权重的大小反映了指标对农户生计的贡献程度,权重的数值越大表明该项指标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程度越大. 综合生计得分反映了农户的生计水平,数值越高表明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越强. 通过熵值法计算得到指标体系和各项指标的权重如表 2所示.

  • 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研究中自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被解释变量通常为二分类变量,研究的被解释变量为脱贫不稳定户和脱贫稳定户,属于二分类变量,满足模型要求. 因此,研究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识别农户脱贫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二级指标,如家庭人均纯收入、在校生人数、是否参加就业培训等作为自变量(X),将农户的类型作为因变量(Y),即脱贫不稳定户和脱贫稳定户.

    在对农户脱贫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的时候,将脱贫不稳定户赋值为0,脱贫稳定户赋值为1. 具体公式如下:

    在处理过程中,如农户类型为脱贫稳定户,则定义p=1,脱贫不稳定户定义为p=0,a0a1,…,ai为待估计系数,Xi为解释变量. 计算结果中,可对显著性水平(Sig)、回归系数(B)、对数比(OR)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指标的影响程度不同. 如果显著性水平小于0.05或0.01,回归系数的值为正,说明该变量对农户脱贫稳定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反之则为显著的负向影响.

  • 表 3可以看出,脱贫不稳定农户在综合得分平均值上与脱贫稳定户相差较大,在生计资本方面,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方面的平均得分差异显著,脱贫稳定户在这3类生计资本方面拥有量更丰富,特别是脱贫稳定户的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是脱贫不稳定户的2倍左右,表明这些方面对农户脱贫的稳定性具有促进作用.

  • 表 4可知,人均耕地面积的显著性小于0.05,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人均耕地面积对脱贫稳定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人均耕地面积每增加一单位,脱贫稳定性增加1.043倍. 研究区的山地地形决定了耕地的稀缺性和破碎化,耕地作为农户生产生活最基本的要素,人均耕地面积的增加意味着粮食产量的增加,多余的粮食用于换取资金,提高了脱贫农户遭遇外部风险时的恢复能力. 人均林地面积对脱贫稳定性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是影响不显著.

  • 表 5可知,家庭劳动力数量和家庭成员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显著性小于0.05,通过显著性检验,家庭成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对脱贫稳定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人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单位,脱贫稳定性增加2.427倍. 家庭劳动力数量显著性为0.004,可以看出其对农户脱贫稳定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劳动力数量每增加一单位,脱贫稳定性增加1.306倍. 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意味着有更多的劳动力可以投入到生计活动中,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水平和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农户稳定脱贫. 相反,半年以上在家务农人口数对脱贫稳定性具有负向作用,说明在家务农人数越多,其脱贫稳定性越低,但是影响不显著.

  • 表 6可知,家庭住房数量的显著性小于0.05,通过显著性检验,家庭住房数量对脱贫稳定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家庭住房数量每增加一单位,脱贫稳定性增加2.096倍. 农户将收入的大部分资金用于房屋的修建,房屋数量的增加体现了农户收入水平的提升,对农户脱贫稳定性具有促进作用. 住房安全等级对脱贫的稳定性影响不显著,脱贫攻坚以来,在广大的脱贫地区开展了农村危房改造政策,使得农村住房几乎都达到A级或B级安全住房,这变成了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因此家庭住房安全等级对农户脱贫的稳定性影响作用不显著.

  • 表 7可知,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家庭存款的显著性小于0.05,通过显著性检验,家庭人均纯收入对脱贫稳定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家庭人均纯收入每增加一单位,脱贫稳定性增加4.832倍. 当人均纯收入提高时,农户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抵御外部风险冲击,不容易出现返贫风险. 家庭存款对脱贫稳定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家庭存款每增加一单位,脱贫稳定性增加5.485倍. 存款数量的增加意味着收入的提交,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生产生活,可持续生计水平得到提高,脱贫的稳定性也得到巩固,是否获得过小额扶贫贷款对于脱贫稳定性影响显著.

  • 表 8可知,获得产业帮扶数量的显著性小于0.05,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获得产业帮扶数量对脱贫稳定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产业帮扶数量每增加一项,脱贫稳定性增加1.103倍. 现有农户的生计方式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生产为主,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农户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其农业生产发展对稳定脱贫的影响较大. 但是,是否参加就业培训对脱贫稳定性的影响不显著,结合实际调研情况,这也反映了研究区在开展就业培训过程中,可能存在“走过场”的问题,培训人群的针对性不强,培训内容与实际用工需求不对口,导致就业培训对农户稳岗就业的帮助不强,难以提高农户生计水平.

  • 表 9可知,家中是否有人患慢性病、残疾人数和在校生人数的显著性均小于0.05,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家中是否有人患慢性病、残疾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对脱贫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 其中,在校生人数对脱贫稳定性的负向作用最显著,在校生人数每增加一人,稳定脱贫概率降低23.3%. 义务教育阶段孩子虽免除学费,但是生活学杂费和交通费等也是一笔较大开支,若有高等教育阶段子女,家庭的教育支出更大,对农户脱贫稳定性影响显著. 家中是否有人患慢性病和残疾人数对脱贫稳定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表明家中有人患慢性病的脱贫农户相比于家中无慢性病的脱贫农户脱贫稳定性更低,残疾人数每增加一人,稳定脱贫概率降低21.4%,家中是否有人患大病对脱贫稳定性的影响不显著.

  • 通过使用熵权法对农户可持续生计得分的计算及分析,得到了各生计资本的权重,反映了其对农户脱贫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可以看出物质资本对农户脱贫稳定性影响最大(0.383),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户的生计水平;金融资本对农户脱贫稳定性影响较大(0.167),风险冲击(0.154)和自然资本(0.142)对农户脱贫稳定性影响一般,而人力资本(0.067)和社会资本(0.087)对农户脱贫稳定性影响较小.

    从具体指标来看,家庭存款、家庭人均纯收入、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成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获得的产业帮扶措施数量对农户脱贫稳定性影响显著,人均耕地面积、家庭住房数量对农户脱贫稳定性的影响次之,且均为促进农户脱贫稳定性提高. 人均林地面积、住房安全等级、是否获得过小额扶贫贷款、是否参加就业培训等方面对农户脱贫稳定性影响不显著. 家中是否有人患慢性病、残疾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对农户脱贫稳定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作为外部风险冲击,对农户脱贫稳定性造成巨大挑战.

  • 生计得分水平的高低体现了农户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依据各项生计资本得分高低和影响因素的不同,将脱贫人口划分为资源限制型、人力约束型、资产欠缺型、帮扶滞后型和外部风险型(表 10),结果显示研究区人力约束型和外部风险型农户最多,其次是资产欠缺型、资源限制型和帮扶滞后型.

  • 研究对重庆市脱贫农户生计水平进行测度,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识别农户脱贫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对不同生计类型农户提出差异化稳定脱贫的对策建议,促进农户生活水平的提高,尽早实现生活富裕,推动乡村振兴.

    使用熵权法对农户生计水平评价中,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风险冲击对农户脱贫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其次是自然资本,而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较小. 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识别脱贫稳定性影响因素中,家庭存款、人均纯收入、家庭住房数量和家庭成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对农户脱贫稳定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家中是否有人患慢性病、残疾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对农户脱贫稳定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人均林地面积、住房安全等级、是否获得过小额扶贫贷款、是否参加就业培训对农户脱贫稳定性影响不显著.

    根据农户生计评价结果和影响脱贫稳定性因素的不同,将脱贫农户生计类型划分为资源限制型、人力约束型、资产欠缺型、帮扶滞后型和外部风险型,研究对象中人力约束型和外部风险型农户数量最多.

  • 根据划分的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分类探讨提高农户脱贫稳定性的建议.

  • 主要受自然资本影响,人均耕地面积影响最显著. 对于该类型脱贫农户而言,完善农村土地市场,有一定资本的农户可通过土地流转,扩大种植养殖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提供产业奖补、粮食补贴等政策支持. 加大产业技术投入,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加大农业机械的使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34-35].

  • 主要受人力资本影响,其中劳动力数量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影响最显著. 对于该类型脱贫户而言,要推动脱贫农户适龄儿童入学,申请教育资助,逐步提高脱贫农户的文化程度.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倾斜力度.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地培训就业技能,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吸引人才返乡,助力人才振兴.

  • 主要受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影响,其中住房数量、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家庭存款数量影响最显著. 对于该类型农户,相关部门应加大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偏远农村交通通达度,进而增强乡村市场经济联系,增加其发展机会[36-37];关注脱贫农户家庭家用房屋安全质量、设施及生活必需品等的更新换代,拓宽增收渠道,以务农和务工相结合的方式,积极争取发展种养殖产业,多措并举促进增收[31]. 当地政府完善脱贫地区储蓄业务,开发适合脱贫农户的理财产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户将闲置资金进行储蓄.

  • 主要受社会资本的影响,获得产业帮扶数量的影响最显著. 政府部门可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或“学校+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将脱贫户纳入到村集体产业发展中来,使脱贫户享受产业发展红利,促进农户稳定增收[23]. 根据各村庄的资源禀赋,培育打造特色产业项目,为农户提供免费种苗、种畜、化肥等生产资料,鼓励满足条件的脱贫户申请小额贴息贷款,保障脱贫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该类型脱贫户的脱贫稳定性主要受外部风险的影响,其中家中是否有人患慢性病、残疾人数和在校生人数的影响最显著. 在农户脱贫后,受外界环境和自身能力限制,脱贫稳定性不强,应给予两年的“脱贫缓冲期”,在此期间保持政策的连续性[18],通过医疗保险、慢性病补助政策、临时救助政策等缓解农户医疗费用支出,搭建医疗保健、健康教育、疾病防控多功能集合的医疗服务平台,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38].

    本研究受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缺少对连续年份的农户脱贫稳定性研究,未对生计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深入探讨. 在后续研究中,应从农户和县域、村域多尺度出发,探讨农户脱贫稳定性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互动关系,加强对脱贫稳定性的时空分布格局和特征分析.

参考文献 (3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