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慧, 饶从满. 美国教师培养项目增值评价探析——以路易斯安那州为例[J]. 比较教育研究, 2018(6): 59-68.
COCHRAN-SMITH M, VILLEGASA M. Framing teacher preparation research: an overview of the field, part 1[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15, 66(1): 7-20. doi: 10.1177/0022487114549072
DARLING-HAMMOND L. Assessing teacher education: the usefulness of multiple measures for assessing program outcomes[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06, 57(2): 120-138. doi: 10.1177/0022487105283796
宋萑, 田士旭, 吴雨宸. 职前教师培养实证研究的系统文献述评(2015—2019)[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9): 78-102.
黄文芳. 小学教育本科毕业生培养质量追踪调查——基于浙江省H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样本[J]. 教师教育研究, 2013(3): 79-85.
张志泉, 殷杰. 小学卓越师范生培养质量的增值性评价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5): 138-147, 170-17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EB/OL]. (2017-11-08)[2023-03-25]. http://www.gov.cn/xinwen/2017-11/08/content_5238018.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984号(教育类053号)提案答复的函[EB/OL]. (2020-12-08)[2023-03-25]. 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jiaoshisi/202101/t20210128_511583.html.
魏戈. 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的芬兰经验[J]. 基础教育课程, 2020(7): 66-75.
LUCAS C J. Teacher education in America: reform agenda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M].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7: 2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EB/OL]. (2014-08-19)[2021-11-2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408/t20140819_174307.html.
马云鹏. 从小学教育专业定位看卓越小学教师培养[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3): 150-154.
钟秉林. 积极探索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J]. 中国教育学刊, 2016(8): 5.
李俊义. 全科与分科: 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二元相持及并存之道[J]. 教师教育学报, 2020(2): 52-60.
马云鹏, 解书, 赵冬臣, 等.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模式探究[J]. 高等教育研究, 2008(4): 73-78.
杨烁, 余凯. 美国教育政策循证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对中国的启示[J]. 复旦教育论坛, 2019(6): 91-96.
钟滢星. 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以H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D]. 杭州: 杭州师范大学, 2020.
唐纳德·A. 舍恩. 反映的实践者: 专业工作者如何在行动中思考[M]. 夏林清, 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55.
COHEN J. Statistical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M]. NY: Academic Press, 1988: 272-288.
梁晶. 职前小学教师专业注意特征及成长轨迹研究以A大学为个案[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韩延伦, 刘若谷. 教育情怀: 教师德性自觉与职业坚守[J]. 教育研究, 2018(5): 83-92.
吕立杰. 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取向探讨——以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3): 155-160.
吴宗劲, 饶从满. 教育实践类课程对职前教师从教准备度的贡献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18(6): 37-43.
侯小兵. 追求更加有效的教师教育——基于"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自我评估"调查[J]. 教师教育学报, 2017(6): 1-11.
张晓辉, 姚梅林, 李庆安. 政策满意度、教师支持对公费师范生职业效能和职业认同的影响: 一项纵向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6): 50-59.
张晓辉, 赵宏玉, 李庆安, 等. 不同来源教师支持对师范生职业效能及职业认同的作用差异研究[J]. 教育学报, 2017(2): 77-84.
李·S·舒尔曼, 王幼真, 刘捷. 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J]. 比较教育研究, 1999(3): 37-41.
迪尔登. 教育领域中的理论与实践[G]//瞿葆奎, 沈剑平. 教育学文集: 第1卷.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 554-555.
李刚, 李树英. "全科型"小学教师素质结构的多元理解——基于中美芬三国课程方案的比较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 2021(Z2): 59-67.
戴伟芬. 学术性与师范性的抉择与融合——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思想流变[J]. 教师教育研究, 2012(1): 93-96, 92.
朱红. 建构一流本科生科研参与的大学环境——基于挑战与支持视角的质性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4): 47-54.
蒋盈, 杨银. 师范生学习共同体: 价值意蕴、基本特征及其组织形式[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1): 133-139.
WENGER E.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learning, meaning, and identity[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75.
郑鑫, 沈爱祥, 尹弘飚. 教师需要怎样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基于教师教学满意度和教学效能感的调查[J]. 全球教育展望, 2018(12): 77-88.
刘济良, 王洪席. 本科生导师制: 症结与超越[J]. 教育研究, 2013(11): 53-56.
WEBB N L. Criteria for alignment of expectations and assessments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education[R]. Madison, WI: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Wisconsin Center for Education Research, 199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