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镛.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王鑫. 生态美学理论下人居环境建设方法探讨[J]. 社科纵横, 2014, 29(5): 134-137. doi: 10.3969/j.issn.1007-9106.2014.05.034
赵万民, 史靖塬, 黄勇. 西北台塬人居环境城乡统筹空间规划研究——以宝鸡市高新区为例[J]. 城市规划, 2012, 36(4): 77-83. doi: 10.3969/j.issn.1673-9493.2012.04.012
樊亚明, 罗天佑, 李康明. 广西县域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时空分异特征[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3, 44(10): 167-178.
朱彬, 张小林, 尹旭. 江苏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空间格局分析[J]. 经济地理, 2015, 35(3): 138-144.
朱媛媛, 周笑琦, 罗静, 等. 长江中游城市群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时空分异[J]. 经济地理, 2021, 41(4): 127-136.
陈娜, 李松. 黄冈市红安县山地乡村三生空间功能演变及格局特性[J]. 中国城市林业, 2023, 21(5): 49-56.
朱彬, 马晓冬. 基于熵值法的江苏省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1, 23(2): 44-51. doi: 10.3969/j.issn.1001-7852.2011.02.009
祝志川, 于海波. 中国城市人居环境的因子分析实证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 13(23): 93-96. doi: 10.3969/j.issn.1673-5641.2014.23.046
田深圳, 李雪铭, 杨俊, 等. 东北三省城市拟态与现实人居环境时空耦合协调特征与机制[J]. 地理学报, 2021, 76(4): 781-798.
李雪铭, 刘凯强, 田深圳, 等. 基于DPSIR模型的城市人居环境韧性评价——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J]. 人文地理, 2022, 37(1): 54-62.
黄振华. 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执行进展与绩效评价——基于24个省211个村庄的调查分析[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7(3): 54-62.
沟睿. 陕西省农村人居环境空间差异及优化策略[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3, 44(4): 150-161.
席小雅. 陕西省子长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价[D]. 西安: 长安大学, 2023.
田深圳, 肖宁, 李雪铭, 等. 城市人居环境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大连市10个区(县)为例[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3(2): 235-243.
徐爽, 王成. 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与提升机制研究[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3, 40(5): 1122-1133.
钟秀凤, 钟瑞森, 董晔. 西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以广西为例[J]. 湖北农业科学, 2024, 63(1): 33-4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 人民日报, 2018-09-27(001).
李冬青, 侯玲玲, 闵师, 等.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评估——基于全国7省农户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 2021, 37(10): 182-194.
王成, 梁鑫, 徐爽. 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作用导向与提升路径[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4(11): 114-123.
高永久, 刘孝贤.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现实价值与优化路径[J]. 民族学刊, 2022, 13(1): 58-65, 137.
王成, 代蕊莲, 陈静, 等. 乡村人居环境系统韧性的演变规律及其提升路径——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庆西部片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2, 37(3): 645-661.
王永生, 施琳娜, 朱琳. 脱贫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及整治框架——以重庆某县为例[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2, 39(2): 417-424.
姜秀娟, 张楠, 黄金川. 示范村标准下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建设成效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1, 42(7): 232-242.
王格芳, 李梦程. 黄河流域水资源与区域发展时空耦合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3, 37(2): 8-15.
李雅薇, 马利邦, 方芳, 等. 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分区治理对策研究——基于甘肃省金昌市村庄调查截面数据[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22, 45(1): 20-31.
吴良镛. 人居高质量发展与城乡治理现代化[J]. 人类居住, 2019(4): 3-5.
吴良镛. 山地人居环境浅议[J]. 室内设计, 2014(4): 1-3.
卢青. 农村人居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以湖北省为例[J]. 统计与决策, 2022, 38(22): 71-75.
"中国社会管理评价体系"课题组, 俞可平. 中国社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J]. 中国治理评论, 2012(2): 2-29.
吴威龙, 石杨, 周波. 基于人居环境系统论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评价——以湖北省利川市18个村落为例[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7(3): 353-360.
张伟, 张宏业, 王丽娟, 等. 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新方法——组合式动态评价法[J]. 生态学报, 2014, 34(16): 4766-4774.
吴琼, 王如松, 李宏卿, 等.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 生态学报, 2005, 25(8): 2090-2095.
蔡进, 禹洋春, 骆东奇, 等. 重庆市农村多维贫困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34(22): 235-245.
陈彦光. 基于Moran统计量的空间自相关理论发展和方法改进[J]. 地理研究, 2009, 28(6): 1449-1463.
王劲峰, 徐成东. 地理探测器: 原理与展望[J]. 地理学报, 2017, 72(1): 116-134.
邓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集聚及辐射效应研究[D]. 重庆: 重庆工商大学, 2022.
万其龙, 耿鹏. 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非线性效应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43(4): 65-70.
孙婷, 来逢波. 黄河流域交通运输-区域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演变及障碍因素分析[J]. 广州航海学院学报, 2023, 31(4): 73-78.
关莹莹, 李雪铭, 杨俊, 等.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辽宁省城市人居环境综合适宜性评价[J]. 地理科学, 2022, 42(12): 2097-2108.
潘彪, 黄征学, 党丽娟.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路径: 基于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三维分类框架[J]. 中国软科学, 2024(1): 110-119.
王凤娟. 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J]. 运输经理世界, 2022(23): 38-40.
蒋蕊泽. 设施农业对县域耕地压力的影响研究[D]. 杭州: 浙江工商大学, 2023.
胡春晓. 农业现代化、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以山东省为例[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 31(4): 17-18, 142.
赵翠萍, 高云飞.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探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6(9): 126-132.
孟西哲, 谢树青, 孟梅, 等. 基于史密斯模型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执行研究——以新疆H县为例[J]. 四川环境, 2023, 42(2): 25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