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远. 城乡整体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 论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道路[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3(4): 1-9.
|
高强, 程长明, 曾恒源. 以县城为载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逻辑理路与发展进路[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3(6): 61-71, 2.
|
WAN G H, LU M, CHEN Z.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Income Inequality: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within China[M] //Understanding Inequality and Poverty in China.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UK, 2008: 1-29.
|
万广华, 江葳蕤, 赵梦雪. 城镇化的共同富裕效应[J]. 中国农村经济, 2022(4): 2-22.
|
马飞, 罗挽澜.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规划的理论与实践[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 43(4): 12, 23.
|
周敏, 李磊, 朱新华. 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基于中介效应的实证分析[J]. 财贸研究, 2020, 31(5): 28-38.
|
李兰冰, 高雪莲, 黄玖立. "十四五" 时期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重大问题展望[J]. 管理世界, 2020, 36(11): 7-22.
|
禹文东, 吴涛, 罗云建, 等. 城镇化进程中耕地时空格局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以扬州市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5(7): 147-159. doi: 10.13718/j.cnki.xdzk.2023.07.013
|
徐文舸, 赵惠. "十四五"时期新型城镇化拓展投资空间的趋势和潜力[J]. 宏观经济管理, 2021(6): 10-17, 25.
|
陈景帅, 张东玲. 城乡融合中的耦合协调: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 43(10): 209-219.
|
曾小春, 钟世和.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供需矛盾及解决对策[J]. 管理学刊, 2017, 30(2): 26-39.
|
陈涛, 杨佳怡, 陈池波.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评价[J]. 统计与决策, 2022, 38(2): 70-74.
|
赵瑞, 祁春节.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 43(2): 131-140.
|
HARRIS N. Urbanis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c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Habitat International, 1990, 14(4): 3-42. doi: 10.1016/0197-3975(90)90002-I
|
DAVIS J C, HENDERSON J V. Evidence 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J].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2003, 53(1): 98-125. doi: 10.1016/S0094-1190(02)00504-1
|
BRÜCKNER M. Economic Growth, Size of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and Urbanization in Africa[J].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2012, 71(1): 26-36. doi: 10.1016/j.jue.2011.08.004
|
宋金昭, 胡湘湘, 王晓平, 等. 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与绿色经济效率的时空耦合研究[J]. 软科学, 2022, 36(10): 101-108.
|
李露, 徐维祥, 郑金辉. 黄河流域城镇化进程与生态效率的空间交互效应研究[J]. 经济经纬, 2022, 39(5): 25-34.
|
张东玲, 王艳霞, 刘敏. 新型城镇化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政策驱动效应——基于280个地级市的实证检验[J]. 城市问题, 2022(4): 45-54.
|
刘战伟. 新型城镇化提升了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空间溢出效应及门槛特征[J]. 科技管理研究, 2021, 41(12): 201-208.
|
张跃胜, 李思蕊, 李朝鹏. 为城市发展定标: 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综述[J]. 管理学刊, 2021, 34(1): 27-42.
|
陆小成. 空间正义视域下新型城镇化的资源配置研究[J]. 社会主义研究, 2017(1): 120-128.
|
周文.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发展研究[J].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2, 13(3): 87-101.
|
孙学涛, 于婷, 于法稳. 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中国281个城市的分析[J].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2, 37(2): 71-87.
|
向定峰, 唐海, 周敏. 农民增收路径的协同演化机制研究——基于哈肯模型对重庆市武隆区数据的实证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6(5): 150-160. doi: 10.13718/j.cnki.xdzk.2024.05.014
|
高延雷, 张正岩, 王志刚. 城镇化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吗?——来自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证据[J]. 经济经纬, 2020, 37(3): 37-44.
|
文丰安. 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融合发展: 经验、梗阻及新时代方案[J]. 东岳论丛, 2020, 41(5): 70-77.
|
王绍芳, 王岚, 石学军. 创新驱动视角下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J]. 经济纵横, 2017(7): 69-73.
|
陈转青. 政策导向、市场导向对农户绿色生产的影响——基于河南865个农户的实证分析[J]. 管理学刊, 2021, 34(5): 109-125.
|
KRUGMAN P. First Nature, Second Nature and Metropolitan Location[J].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1993, 33(2): 129-144.
|
DIAMOND J. 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 of Human Societies[M]. New York: W. W. Norton, 1997.
|
SACHS J, WARNER A. Fundamental Source of Long Term Growth[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7, 87 (2): 184-188.
|
祝志川, 刘博, 和军. 中国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测度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22(7): 13-28.
|
周利平, 左缘缘. 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发展: 分布动态、空间差异及收敛性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5(9): 98-113. doi: 10.13718/j.cnki.xdzk.2023.09.010
|
陈丽君, 郁建兴, 徐铱娜. 共同富裕指数模型的构建[J]. 治理研究, 2021, 37(04) : 5-16.
|
余江龙, 周建, 崔敏. 数字普惠金融与地区间共同富裕——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2, 44(10): 1-15.
|
田瑶, 赵青, 郭立宏. 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的实现——基于总体富裕与共享富裕的视角[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2, 44(9): 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