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笃宁, 李秀珍.当代景观生态学的进展和展望[J].地理科学, 1997, 17(4): 356-364.
岳德鹏, 王计平, 刘永兵, 等. GIS与RS技术支持下的北京西北地区景观格局优化[J].地理学报, 2007, 62(11): 1223-1231.
欧定华, 夏建国.城市近郊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潜力与模拟——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J].地理研究, 2016, 35(3): 534-550.
曾辉, 江子瀛, 喻红, 等.深圳市龙华地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结构研究: Ⅲ农业用地结构及异质性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36(2): 221-230.
吴健生, 王政, 张理卿, 等.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12): 1739-1746. doi: 10.11820/dlkxjz.2012.12.021
仇江啸, 王效科, 逯非, 等.城市景观破碎化格局与城市化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以北京城区为例[J].生态学报, 2012, 32(9): 2659-2669.
海贝贝, 李小建, 许家伟.巩义市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 2013, 32(12): 2257-2269.
梁发超, 刘诗苑, 刘黎明.近30年厦门城市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演变过程及驱动机制分析[J].经济地理, 2015, 35(11): 159-165.
齐杨, 邬建国, 李建龙, 等.中国东西部中小城市景观格局及其驱动力[J].生态学报, 2013, 33(1): 275-285.
沈黎明. "高原姑苏"大研古镇[J].中国地名, 2016(4): 64-65.
王丽萍.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视野下的考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
吴健生, 潘况一, 彭建, 等.基于QUEST决策树的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分类——以云南省丽江市为例[J].地理研究, 2012, 31(11): 1973-1980.
肖笃宁, 李秀珍, 常禹, 等.景观生态学[M]. 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101-107.
苏雷, 朱京海, 任韶红, 等.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分析的研究方法综述[J].资源环境与发展, 2013(1): 26-29, 25.
李秀彬.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J].地理学报, 1996, 51(6): 553-558.
齐杨, 邬建国, 李建龙, 等.中国东西部中小城市景观格局及其驱动力[J].生态学报, 2013, 33(1): 275-285.
孙家驹.全球气温上升的原因及其后果[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6, 8(4): 89-92.
张晓娅. 近60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长江径流量影响的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4.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69-1014325812.htm
赵可, 张安录, 徐卫涛.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时空差异分析[J].资源科学, 2011, 33(5): 935-941.
毛蒋兴, 李志刚, 闫小培, 等.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深圳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人文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 2008, 30(6): 939-948.
周智生.历史上的滇藏民间商贸交流及其发展机制[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7(1): 82-89, 149.
刘曼卿.国民政府女密使赴藏纪实[M].北京:民族出版社, 1998.
王丽萍.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视野下的考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
丽江市规划局.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EB/OL]. 2011. www.docin.com/p-2020061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