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利群, 王晓冬, 李长海. 9个树莓栽培品种营养成分分析[J].防护林科技, 2015(6): 57-59.
司旭, 陈芹芹, 毕金峰, 等.树莓主要功能性成分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 2015, 36(4): 376-381.
岳丽娜. 黑树莓再生体系的建立和农杆菌介导的耐盐基因转化[D]. 重庆: 西南大学, 2008: 12-13.
郭长杰.新地区树莓栽培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 2016, 32(11): 187-188. doi: 10.3969/j.issn.1672-0873.2016.11.078
夏武峰, 唐海东, 钟必凤, 等. 11个国外树莓品种在四川雅安的引种试验[J].中国南方果树, 2010, 39(1): 79-81.
陈豫梅, 陈厚彬, 陈国菊, 等.香蕉叶片形态结构与抗旱性关系的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 2001(4): 14-16.
袁晓晶.不同菊花品种茎解剖结构比较及其抗旱性分析[J].农家科技, 2014(8): 302.
王丹丹. 盐胁迫下樱桃砧木生长、生理生化及解剖结构的研究[D]. 天津: 天津农学院, 2013: 11-14.
张杨, 袁艺, 李纯, 等.合肥地区树莓的引种栽培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08, 24(10): 344-346.
陈阳, 陈雅君, 周阳, 等.三叶草不同品种茎结构特征与抗旱性的关系[J].草地学报, 2012, 20(4): 686-691.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2.04.014
杨武, 郭水良, 方芳.不同生境下30种藓类植物茎的比较解剖学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0(4): 440-446.
张思路. 四种植物抗旱性的研究[D]. 长春: 吉林农业大学, 2011: 7-9.
朱金方, 夏江宝, 陆兆华, 等.盐旱交叉胁迫对柽柳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 2012, 32(1): 12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