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sage Board

Dear readers, authors and reviewers,you can add a message on this page. We will reply to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2019 Volume 41 Issue 5
Article Contents

Min LIU. A SWOT Analysis-Based Research of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ongqing Free Trade Zone[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9, 41(5): 104-111. doi: 10.13718/j.cnki.xdzk.2019.05.016
Citation: Min LIU. A SWOT Analysis-Based Research of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ongqing Free Trade Zone[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9, 41(5): 104-111. doi: 10.13718/j.cnki.xdzk.2019.05.016

A SWOT Analysis-Based Research of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ongqing Free Trade Zone

More Information
  • Received Date: 30/06/2018
    Available Online: 20/05/2019
  • MSC: F711

  •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tructure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adjustment, and our domestic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new normal.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is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accele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ree trade zone strategy is an objective requirement for China to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global economy, and also an important part for a new round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Chongqing) Pilot Free Trade Zone on the basis of SWOT, identifies it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n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nd analyze and sum up the various influencing factors so as to explore the strategy of promoting and per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ongqing Free Trade Zone as a highland of inland open economy.
  • 加载中
  • [1] 刘宏斌.自贸区警务:循发展之律创模式之新[J].现代世界警察, 2018(5):54-57.

    Google Scholar

    [2] 周安婷, 王莉, 杨雪燕. "互联网+"创意服装店——以"爱尚衣创意服装店"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 2018, 30(4):51-52.

    Google Scholar

    [3] 王佳.天津自贸区人才资源开发的研究与思考[J].天津经济, 2016(7):35-38. doi: 10.3969/j.issn.1006-8570.2016.07.008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4] 凌锐.重庆自贸区战略布局中的区域定位与发展研究——以北碚区为例[J].农村科学实验, 2017(10):55.

    Google Scholar

    [5] 凌锐.自贸区战略布局中重庆各区域发展的新定位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17(23):4-6.

    Google Scholar

    [6] 王维.天津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研究——基于SWOT-CLPV框架理论分析[J].华北金融, 2016(2):58-61. doi: 10.3969/j.issn.1007-4392.2016.02.013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7] 刘巧, 王茂春.基于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探索贵阳物流业发展[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4, 36(10):3-5. doi: 10.3969/j.issn.1674-4993.2014.10.002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8]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的通知[R].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8(5): 13-23.

    Google Scholar

    [9] 戴晓云, 金云.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韩自贸区建立机遇和挑战[J].现代国企研究, 2016(2):168.

    Google Scholar

  • 加载中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Figures(1)  /  Tables(3)

Article Metrics

Article views(1393) PDF downloads(236) Cited by(0)

Access History

Other Articles By Authors

A SWOT Analysis-Based Research of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ongqing Free Trade Zone

Abstract: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tructure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adjustment, and our domestic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new normal.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is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accele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ree trade zone strategy is an objective requirement for China to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global economy, and also an important part for a new round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Chongqing) Pilot Free Trade Zone on the basis of SWOT, identifies it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n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nd analyze and sum up the various influencing factors so as to explore the strategy of promoting and per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ongqing Free Trade Zone as a highland of inland open economy.

1.   重庆自由贸易区设立的背景及意义
  • 自由贸易区对应的英文是“FTZ(Free Trade Zone)”,世界海关组织在《京都公约》中定义:FTZ是缔约方境内的一部分,进入这部分的任何货物,就进口关税而言通常视为关境之外[1].

    我国先后批准设立了11个自由贸易区,这些贸易区各有特色,横贯东西南北,联动各大区域,拉开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大幕.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重庆自由贸易区)是我国批准设立的第三批自由贸易区,其实施范围为119.98 km2,涵盖两江、西永、果园港3个片区,于2017年4月1日正式挂牌.

  • 首先,从地域上重庆自由贸易区扩大了我国现有自由贸易区范围,进一步扩大了我国内陆地区的对外开放,加速了国际资源与要素的流动和配置,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其次,有利于充分发挥重庆“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枢纽作用,以及重庆西部大开发战略支点作用,为实现西部地区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建设内陆经济开放高地注入了强劲动力.最后,有利于争取到更多的政策扶持和企业合作机会,对于加速重庆经济的对外开放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也标志着重庆市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里程碑.

2.   重庆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与出口贸易增长分析
  • 重庆自由贸易区成立1年多来,紧扣制度创新这一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进一步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推进区内各项创新工作,探索实现商贸新突破,在贸易、金融、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 一系列贸易便利化创新制度进一步推动重庆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截至2018年3月,重庆“单一窗口”报关、报检覆盖率超过40%,重庆口岸实现通关时间缩短10%以上,通关环节优化30%以上,企业综合成本下降10%以上. “四自一简”(即自主备案、自行确定核销周期、自主核报、自主补税、简化业务核准手续)制度使货物进出区效率提升了20%,减少办理时间约70%.从表 1可见,2017年重庆市进出口贸易总值实现4 508亿元(人民币,下同),较2016年增长8.9%.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重庆市对外贸易较2016年表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 随着重庆自由贸易区有序发展,综合监管进一步完善,逐步形成了公平正义、透明高效、竞争有序的优质营商环境,产业与人才集聚效应突显.据重庆市政府网数据显示,重庆自贸试验区挂牌1年来,全域新增企业注册13 055户,占全市同期新增企业注册的9.5%,其中新增外资企业注册240户,占全市的23.3%;落户重大项目799个,协议投资总额达3 086.5亿元.由表 2可见,在自由贸易区的推动下2017年重庆市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金融业实现增加值等重要经济指标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幅,这也证明重庆市的营商环境在不断优化,未来必将吸引更多的商业资源以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

  • 自重庆自贸试验区建立以来,重庆已经出台多项金融创新政策,以促进自由贸易区更好地融入国际金融市场,加快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据重庆银监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末,重庆银行业支持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融资余额超过1 700亿元,支持长江经济带发展融资余额约8 620亿元,支持战略性新兴制造业融资余额约1 185亿元,支持中欧班列“渝新欧”配套建设和3大保税区融资余额约705亿元,参与跨境融资项目45个、共计247.9亿元.截至2018年3月末,自贸试验区金融机构及市分行级机构54家,占比超过全市银行业的50%.

  • 图 1所示,假设在一定时期内X区的商品供给不变,始终为曲线S.当自由贸易区没有设立时,用曲线D0来代表进口国对X区的贸易需求曲线,这时X区内商品平均出口价格为P0,出口量是Q0的情况下形成出口均衡.当X区被设立为自由贸易区后,X区由于具备营商环境优化、金融服务完善、贸易便利化等优势,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导致X区平均出口价格由P0下降至P1,进口国对X区的贸易需求增加,因此需求曲线由D0向右水平位移到D1位置处,均衡贸易量上涨至Q1处达到出口均衡.因此可见,当X区成为自由贸易区后,由于区内各种优势使企业平均成本下降,导致出口数量增加.

3.   重庆自由贸易区的SWOT分析
  • SWOT分析法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里克于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提出,通过分析研究对象的内部优势(S,strengths)、劣势(W,weaknesses)和外部机会(O,opportunities)、威胁(T,threats),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系统整合各因素加以分析总结,形成战略决策[2].本文将重庆自由贸易区视为研究主体,系统分析其存在的优势、劣势与面临的机遇、挑战,构建SWOT矩阵模型,选择最优战略决策.

  • 自重庆自由贸易区挂牌以来,重庆海关、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重庆市金融办、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重庆保监局等部门相继发布了多项对重庆自由贸易区建设有推动作用的政策制度.重庆海关推出支持重庆自由贸易区27项措施,包括针对加工贸易企业“三自一简”等7项举措,积极打造“e海关”,推行企业认证事项一站式办理等;保监会承诺重庆自由贸易区除享受全国其他地区自由贸易区享受的保险有关政策外,还享受新增5大方面保险政策创新;重庆检验检疫局通过15条措施在通关机制、分类管理、风险监控等方面开展工作创新和试点.

  • 重庆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区位优势突出.首先,重庆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的联结点上;其次,重庆处于中西部的结合处,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向周边地区的辐射范围十分广泛;再次,两江新区作为自由贸易区的核心区域,占其三分之二的面积,处于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再加上江北机场,果园港、保税港、铁路港、空港、信息港5港交汇的优势,重庆已经形成多方位贯通的局势.向东经长江连接亚洲,向西经“渝新欧”直达欧洲腹地,向南经东盟公路班车,打通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南向国际公路物流大通道.

  • 自重庆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已出台100多项创新举措,其中包括开立全球第一份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形成“四自一简”(海关监管)、“3C免办”(检验检疫)、“创新推动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创新实施铁路运输信用证结算”等6个全国首创的制度创新.自由贸易区取得的创新佳绩还包括:获批全国唯一的检验检疫综合改革试验区;成立西部唯一的商标审查协作中心;在全国率先实现国家标准版“单一窗口”申报;在全国率先完成国际转运业务实货测试,获批带无人机试飞空域的航空孵化基地;创新跨境结算管理方式等.依托制度创新,构建陆上贸易规则已成为重庆自由贸易区最大的特色.

  • 在地理位置上,深居内陆腹地的重庆既不沿海也不沿边,距出海口和边境线均大于2 000 km,而自由贸易区业务的海外业务占比很高,因此离沿海太远是重庆自由贸易区的“先天劣势”.其次,相较第一、二批自由贸易区,重庆自由贸易区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在政策红利的进一步吸收挖掘上面临更大的挑战.早期发展的自由贸易区利用起步较早的优势,提前拥有良好的商务环境、健全的公共服务、更多的就业机会,对人才、资源等发展要素有更大的吸引力,这对起步较晚的重庆自由贸易区有较大的阻碍作用.据海关统计,2017年重庆自由贸易区全域实现进出口总额3 367亿元人民币,而上海自由贸易区、广东自由贸易区的进出口额分别为1.35万亿人民币与9 897.99亿人民币.由此看出,在对外贸易规模上重庆自由贸易区与沿海较早设立的自由贸易区有较大差距.

  • 目前重庆自由贸易区并没有直接适用的法律规范其发展,《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仍在征求意见阶段,重庆与自由贸易区直接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也缺失,这与我国惯用的“先行先试” “先设区后立法”的传统立法思想紧密相关.自由贸易区在建设的过程中企业之间难免会产生很多法律纠纷和经济纠纷,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可能出现混乱状态,企业之间的冲突可能加剧而导致其不良发展,因此法律法规不完善会成为重庆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阻力.

  • 自由贸易区凭借更高的开放度与更多的优惠安排必将吸引更多企业入驻,推动新一轮内、外资企业涌入热潮,在贸易、金融、物流、商贸等领域开展新兴业务势在必行,而这些由自由贸易区催生出来的新型经济体也对人才提出新的需求.新兴业务的开展迫切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经验丰富、高层次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尤其部分新兴业务是首次在我国境内开放,而企业也是首次涉足相关领域.但从重庆自由贸易区现有人才培养与建设的情况看,呈现出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人才引进与人才开发深度不够、国际化程度较低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还无法满足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需要[3].因此,与企业的需求相比,重庆自由贸易区专业人才供应面临不足的情况.

  •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重庆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完善提供了更好的契机,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重庆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有助于重庆自由贸易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向西与欧洲、中西亚等国家合作,率先开通并不断提高“渝新欧”国际物流大通道营运水平,向南新开通到东盟“五定(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跨境货运班车连接东南亚、澳洲,为我国内陆地区的国际贸易打开了新的格局.另一方面,重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制度试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辐射和带动周边经济带,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区域共赢.

  • 重庆自由贸易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建立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举措,在西部3大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仅重庆方案做到了对隶属于国家准字号的3大战略全覆盖.重庆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重庆西部大开发战略支点作用,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又举足轻重的作用.

  • “四区叠加”格局,即内陆首个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核心区,均与重庆自由贸易区的范围大部分重合[4].如在中新(重庆)项目的8个实施区域中,有7个区域又同时属于自由贸易区范畴.因此,重庆自由贸易区面临着各个内陆自由贸易区中最好的机遇,①推动重庆充分发挥战略支点和连接点的重要作用;②可以获得更多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③整合资源,提升开发开放平台的价值[5].

  • 作为第三批成立的中国自由贸易区,重庆自由贸易区可借鉴推广第一、二批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上海自由贸易区作为我国首个自由贸易区,探索形成了一系列较成熟的经验,且付出了探索成本,通过借鉴上海自由贸易区及其他自由贸易区成熟的经验,可以避免走弯路,节约学习成本,加快重庆自由贸易区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发展环境.

  • 2008年金融危机后,虽然经济全球化总体趋势不变,但全球化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甚至有“去全球化“的声音不断出现.当今世界正处在新旧秩序复杂更替的过渡期,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升高,变数与风险增大,国际经济、政治、外交等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全球经贸规则面临重构压力.这样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使重庆自由贸易区的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 过去30年,我国经济以平均每年9.8%的速度高速发展,但随着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衰退,支撑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的环境已改变,再加上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导致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叠加,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优势正在削减和逆转,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显,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只有靠转型升级才能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阶段.国内经济整体下行的压力给重庆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 继上海自由贸易区成立之后,相继成立了天津、广东、浙江、重庆、四川等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它们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各个自由贸易区之间相互竞争,例如人才与优质资源的有限性必将引起各大贸易区之间的竞相追逐,同时其政策红利也会受到削弱.如何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自由贸易区,在自由贸易区建设中脱颖而出,避免同质化,是重庆自由贸易区面临的巨大挑战.

4.   重庆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发展战略探索
  • 运用SWOT分析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方法是发挥优势、转化劣势、把握机会、化解威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并利用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寻求可供未来选择的发展战略.据此,重庆自由贸易区发展有以下战略:SO战略、WO战略、ST战略、WT战略[6](表 3).

  • 抓住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3大“国字号”战略带来的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寻求贸易、金融、税务等新的政策突破.尽管重庆贸易区已推出一系列便利政策,但仍有不完善的地方,如贸易管理制度、税收制度、外汇管理制度等都存在一定缺陷,仍有与重庆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国际化进程不相符之处.因此,寻求新的政策突破,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能更充分地发挥内部优势,创建更具国际标准的重庆自由贸易区.

  • 重庆自由贸易区叠加自主创新核心区、两江新区、中新项目核心区形成的“四区叠加”优势,势必形成各大区域共享各项优惠待遇与优质资源,形成国际商贸与金融产业的聚集效应,而这一叠加优势又将强化自由贸易区的区位优势,形成优势叠加放大的杠杆作用.

  • 沿海开放的第一、二批自由贸易区已形成多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如天津以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为依托的市场监管制度,京津冀区域检验检疫一体化等,重庆自由贸易区可借鉴这些现有成功经验和做法.同时,与沿海自由贸易区相比,重庆是内陆型自由贸易区,在陆上自由贸易规则方面没有可直接借鉴的经验,因此在复制模仿的基础上重庆自由贸易区还必须结合自身优势,立足重庆特点进行自主创新,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大胆尝试,加快推动重庆自由贸易区的特色发展和突破.

  • 离沿海太远,对以海外业务为主的自由贸易区来说是“先天劣势”,但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下诞生的“渝新欧”国际联运大通道打破了传统上以沿海城市为重点的对外贸易格局.首先,依托重庆直达德国杜伊斯堡的“渝新欧”铁路,重庆和周边省市的货物可借此直达欧洲,欧洲的货物也沿该通道直接进入我国西部市场,成本仅为空运的五分之一,时间只有海运的三分之一[7].其次,“渝新欧”铁路彻底改变了重庆内向型经济结构,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加快实现了亚欧铁路一体化建设,促进了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与国际合作.随着机场、港口、铁路3大区域性交通枢纽功能不断完善,多式联运体系不断健全,重庆自由贸易区海外贸易业务的后发优势日益凸显.

  • 外部机遇的优势会因专业人才不足而受到抑制,无论是国家战略还是区域计划的落实,都会因为专业人才不足而阻碍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因此,重庆自由贸易区应充分利用国家战略和“四区叠加”的外部机遇,在人才发展政策和人才引进制度上努力实现突破,不断完善自由贸易区企业人才培养机制,提升自由贸易区人才储备量[8].同时,重庆自由贸易区还应建立有特色、活力强的留住人才机制,例如为高端人才提供住房、安家费、科研经费等,解决子女读书等问题,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为重庆自由贸易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

  • 重庆自由贸易区在开展产业开放的同时,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与经济下行的国内压力,因此只有进一步强化政策与区位优势,打造自由贸易区的核心竞争力,更新业务模式,完善产业链,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新形势,减少重庆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阻力[9].

  • 随着中国自由贸易区数量的增加,更多优惠政策将扩大适用范围,重庆自由贸易区的政策优势会逐渐弱化,来自其他自由贸易区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因此,重庆自由贸易区必须突出陆上贸易特色,围绕先进制造业进行制度创新,拓展新业态,探索新模式,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努力建成以货物贸易为基础的内陆国际贸易中心及以金融结算便利化为抓手的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

  • 法制建设不完善是重庆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重要阻碍,因此加强法制建设势在必行.首先,尽快完善现行法律规范,进行系统梳理,明确立法的主体和效力,解决法律冲突,完善运行保障.其次,应加快出台实施我国第一部自由贸易区基本法,改变“先设区后立法”的思想,通过制定基本法律来解决重庆自由贸易区法制建设中的瓶颈问题.最后,重庆自由贸易区可以借鉴国际、国内自由贸易区的法制建设经验,在自由贸易区范围内开展立法创新,根据自身立法需求进一步制订适合重庆自由贸易区发展的法律制度.

  • 重庆自由贸易区建设既面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外部风险,又面临各项自主创新失败的内部风险,因此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控体系至关重要.首先,应该加强风险识别能力;只有在正确识别重庆自由贸易区所面临的风险基础上,才能对其风险选择适当有效的管控方法.例如,利用重庆自由贸易区平台定期发布国际市场、国内形式、政策、风险预警等方面的专题调研报告,帮助企业有效识别风险并进行风险评估.其次,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企业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作用于其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通过收集并分析相关风险数据,发现可能影响企业经营的风险时,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管理人员采取风险对策防范和化解风险.

  • 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庆自由贸易区,首先应该充分发挥区内高精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励优秀人才发挥才智,助推重庆服务贸易发展,增强人才集聚带动效应.其次,积极推进重庆自由贸易区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等方面的进程,完善商务环境,使外向型经济效应更加突显,推动产业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培育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新优势.重庆在汽车、摩托车工业发展中已处于全国前列,医药化工上市公司已达到10家,近年来新兴产业在电子信息、光伏发电、轨道交通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应加大对区域内这些支柱产业的扶持和创新,实现重庆自由贸易区的产业特色.最后,应鼓励金融创新,加速完善金融体系;在保障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同时,积极转变传统的金融观念,增加新的金融工具,增强跨境金融服务能力.

Figure (1)  Table (3) Reference (9)

Catalog

    /

    DownLoad:  Full-Size Img  PowerPoint
    Return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