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饲粮纤维(dietary fiber,DF)主要由多糖和其他非碳水化合物组成,它不能被动物机体所分泌的消化酶消化,但通过肠道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可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被动物机体所利用[1]. 鹅为草食水禽,盲肠微生物区系发达,对纤维物质具有很强的消化能力[2],喜食草、绿色蔬菜和其他富含纤维的植物. 传统营养学认为,家禽必需营养需求更多应考虑氨基酸、能量、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纤维则不在考虑范畴. 研究发现,饲粮纤维会影响鹅的生长性能、消化器官发育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等[3-5]. 不同纤维水平对鹅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Li等[6]指出,如果饲粮纤维水平过低,会导致鹅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紊乱,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影响其生长速率,增加死亡率. 而饲粮纤维水平过高,会影响蛋白质等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目前,关于鹅饲粮纤维营养需要的报道不一,美国NRC(1994)禽饲料营养标准推荐4周龄以上鹅粗纤维水平为8.0%;张亚俊等[7]研究指出,5~12周龄肉鹅最适宜粗纤维水平为4.5%;金灵等[8]则指出,育成鹅粗纤维水平适宜范围为4%~10%. 但关于低纤维饲粮在育成鹅中的应用报道还相对较少,因此,本试验以4~10周龄四川白鹅为研究对象,探究低纤维饲粮对其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等的影响. 假设低纤维饲粮会显著影响育成鹅生长发育,那么基于研究结果,我们期望能进一步阐明饲粮纤维在肉鹅生产中的重要性,为后期深入研究家禽纤维需要提供基础数据.
HTML
-
选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粉调节饲粮粗纤维水平. 参照国标,对其进行营养成分检测,主要营养成分测定值为干物质87.23%,粗纤维21.43%(其中中性洗涤纤维52.01%,酸性洗涤纤维27.78%,半纤维素9.24%),粗蛋白质16.22%,粗脂肪1.56%,粗灰分7.51%.
-
选择28日龄、体况基本一致(965.18±28.67 g)的四川白鹅12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0只鹅,公母各半,分别饲喂低粗纤维饲粮(粗纤维3.00%)和正常粗纤维饲粮(粗纤维6.80%),采用地面平养,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期共42 d. 试验期间禽舍平均温度为28.77±0.11 ℃,相对湿度为86.78%±4.20%. 参照美国NRC(1994)鹅的营养需要,按等能等氮原则配制饲粮,其组成及营养成分见表 1.
-
参照农业行业标准-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NY/T 824-2004)测定生产性能. 每天准确记录每个重复的日喂料量、剩料量;每周对鹅进行空腹称质量,根据采食量和鹅只体质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质量(ADG)和料质量比(FCR).
式中,A为总采食量(g),B为总增体质量,c为每重复鹅只数,d为试验天数.
-
参照农业行业标准-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NY/T 824-2004)测定体尺指标. 指标包括体斜长、颈长、胸宽、半潜水长、骨盆宽、龙骨长、胫长、胫围、胸深、胸角.
-
70日龄时,每重复随机选择6只鹅,参照农业行业标准-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NY/T 824-2004)测定屠宰性能. 指标包括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腹脂率、胸肌率、腿肌率.
-
屠宰后立即取肝脏、腺胃、肌胃、胰腺、胸腺、脾脏、法氏囊并称质量,根据宰前活质量,计算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相对质量(RW),计算公式为
式中,W为组织器官实测质量(g),BW为宰前活质量(kg).
-
屠宰后立即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清除其内容物,用卷尺测量,记录其长度,单位:cm.
-
每重复随机抽取3只鹅,于70日龄早晨空腹采血约15 mL,常温放置析出血清后,3 500 r/min离心15 min,用微量移液器分离出血清,注明日期和编号,-20 ℃保存备用,待测血清生化指标.
-
数据经Excel 2010初步整理后,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中的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程序作t检验,试验结果以x±s表示,p<0.05,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
1.3.1. 生产性能指标
1.3.2. 体尺指标
1.3.3. 屠宰性能指标
1.3.4. 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相对质量测定
1.3.5. 肠道长度测定
1.3.6.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由表 2可知,低粗纤维组鹅体斜长和骨盆宽显著高于正常粗纤维组(p<0.05),但胸角却极显著降低(p<0.01). 饲粮粗纤维水平对四川白鹅其余生长性能指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由表 3可知,低粗纤维组鹅半净膛率显著低于正常粗纤维组(p<0.05). 饲粮纤维水平对四川白鹅其余屠宰性能指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由表 4可知,饲粮纤维水平对四川白鹅消化器官相对质量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低粗纤维组鹅胸腺相对质量和法氏囊相对质量均极显著低于正常粗纤维组(p<0.01),饲粮纤维水平对脾脏相对质量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免疫器官相对质量越大,机体免疫力越强,由此可见,低粗纤维水平可能影响鹅只免疫功能.
-
由表 5可知,正常粗纤维组空肠长度极显著高于低粗纤维组(p<0.01),但饲粮纤维水平对十二指肠、回肠和盲肠长度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由表 6可知,低粗纤维组鹅谷草/谷丙值显著高于正常粗纤维组(p<0.05),尿酸质量浓度则极显著高于正常粗纤维组(p<0.01). 饲粮粗纤维水平对四川白鹅其余血清生化指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 饲粮粗纤维水平对四川白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饲粮粗纤维水平对四川白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2.3. 饲粮粗纤维水平对四川白鹅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的影响
2.4. 饲粮粗纤维水平对四川白鹅肠道长度的影响
2.5. 饲粮粗纤维水平对四川白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生产中,常用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质量和料质量比反映动物的饲料报酬[9]. 本试验中,饲粮粗纤维水平对四川白鹅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质量和料质量比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 但Hsu等[10]研究却发现,低纤维饲粮显著降低雏鹅平均日增质量. 本试验与其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鹅日龄不同所致,雏鹅相对生长速度较快,加之其盲肠微生物菌群发育还不完善,因此可能受饲粮纤维水平的影响更大. Hu等[11]研究指出,饲粮纤维水平对肉鹅平均日采食量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张玲等[12]研究也发现,饲粮粗纤维水平对苏牧白鹅平均日采食量影响无统计学意义,本试验也得到了类似结果,这表明家禽采食量的多少与饲粮纤维水平的高低关系不大,而与饲粮其他营养组成有关.
体尺是反映动物骨骼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可直观地反映动物的健康状况[13-14]. 本试验中,低粗纤维水平组鹅体斜长、骨盆宽显著增加,胸角显著降低,但整体来看饲粮粗纤维水平对鹅骨骼生长影响不大. 但Li等[6]研究却指出,低粗纤维饲粮会影响鹅只骨骼生长和身体塑形. 本试验与其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粗纤维水平设置梯度不同所致,前人研究中将鹅饲粮粗纤维水平设置为2.50%,饲粮粗纤维水平过低可能影响鹅对矿物元素的吸收. 因此,在生产中,应控制饲粮粗纤维水平在一定范围,否则可能会影响鹅只的骨骼生长.
-
屠宰性能是评价肉用动物生产状况的重要指标,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动物的产肉性能[15]. 研究发现,饲粮粗纤维水平在4.45%~11.91%时,对鹅屠宰性能影响无统计学意义[16]. 这表明,当饲粮中能量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供应充足时,鹅的屠宰性能受饲粮粗纤维水平影响可能较小,本试验也得到了类似结果. 有报道称,在育成鹅饲粮中添加一定比例草粉会减少其胴体脂肪沉积,降低其腹脂率[17]. 本试验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非常有趣的是,低粗纤维组鹅屠宰性能相对较低时,其体尺指标也相对下降,这表明动物身体发育与屠宰性能有密切关系[18-19].
-
生产中,常以内脏器官相对质量衡量动物内脏的发育程度[20]. 本试验中,四川白鹅消化器官相对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当粗纤维水平为3.0%时,对消化器官的发育无负面影响.
胸腺、脾脏和法氏囊是禽类的免疫器官,其功能在于承担免疫细胞的发生、发育、成熟以及为产生免疫应答提供场所[21]. Zhou等[22]研究指出,高纤维水平能显著提升鹅免疫器官的相对质量,其原因在于较高纤维饲粮能有效地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机体对养分的利用,从而增强其免疫功能. 王晔等[23]研究发现,当饲粮粗纤维水平为7.97%时,鹅免疫器官发育最佳. 本试验中,粗纤维水平为6.80%时,鹅免疫器官发育较优,其原因除了高粗纤维能促进营养物质吸收从而提升机体免疫力外,可能还与饲粮组成有关. 本试验选用苜蓿草粉调节饲粮粗纤维水平,而苜蓿草粉富含蛋白质、多种未知生长因子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24]. Maass等[25]研究指出,苜蓿中含有的生物活性物质能增强猪的免疫力. 因此,有理由相信,在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对促进四川白鹅免疫力的提升有一定帮助.
-
研究发现,鹅只肠道发育与饲粮粗纤维水平有密切关系,饲粮粗纤维水平较高时,鹅肠道发育较好[21, 26-27]. 本试验也得到类似结果,在正常粗纤维水平饲喂下,四川白鹅空肠长度得到极显著提升,且其他各肠道长度也高于低粗纤维组. 鹅为草食水禽,其盲肠含有大量微生物,与反刍动物瘤胃具有相似的功能,可以有效地分解利用粗纤维[28]. 因此,相比低粗纤维饲粮,在正常粗纤维饲粮条件下,鹅的消化功能更为完善,这进一步说明草食水禽饲粮粗纤维水平的高低对其肠道的发育有直接影响,因此,生产中在考虑能氮水平的同时,还需关注粗纤维水平.
-
血液生化指标是反映动物机体对营养物质代谢的重要指标,它是衡量动物健康的重要参考依据[29]. 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反映了肝脏的组织渗透性和细胞的新陈代谢功能. 本试验中,鹅只血清ALT和AST水平受饲粮粗纤维水平影响不明显,这表明当粗纤维水平为3.0%时,鹅只肝脏代谢不会受到负面影响.
尿酸(UA)是蛋白质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体内氨基酸平衡时,UA含量降低[30-31]. 本试验中,低粗纤维组鹅UA含量极显著增加,这表明低粗纤维饲粮可能会影响机体氨基酸平衡,同时,利用苜蓿调节的正常粗纤维饲粮,由于苜蓿的氨基酸组成平衡,也可能促进鹅体内氨基酸平衡. 这一趋势与平均日增质量的表现基本一致,低粗纤维水平可能降低蛋白质的合成,导致血清UA沉积和较慢的身体生长,最终导致平均日增质量也有所降低.
脂蛋白主要在小肠和肝脏中合成,其能确保动物机体胆固醇的平衡. 当动物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升高时,动物的脂肪合成往往呈现增强趋势[32-33]. 本试验中,相比正常粗纤维组,低粗纤维组鹅血清HDL水平降低,LDL水平升高,这表明低粗纤维水平饲粮可能对鹅只脂肪的合成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3.1. 饲粮粗纤维水平对四川白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饲粮粗纤维水平对四川白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3.3. 饲粮粗纤维水平对四川白鹅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的影响
3.4. 饲粮粗纤维水平对四川白鹅肠道长度的影响
3.5. 饲粮粗纤维水平对四川白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与正常粗纤维水平(6.80%)饲粮相比,低粗纤维水平(3.00%)饲粮下70日龄四川白鹅胸角、半净膛率、免疫器官相对质量显著降低,血清尿酸质量浓度显著增加. 因此,建议生产中应保证鹅只粗纤维水平在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