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中韩幼儿教师职前教育比较研究——以两所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为个案

上一篇

下一篇

李晓辉. 中韩幼儿教师职前教育比较研究——以两所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为个案[J]. 教师教育学报, 2019, 6(1): 106-112. doi: 10.13718/j.cnki.jsjy.2019.01.014
引用本文: 李晓辉. 中韩幼儿教师职前教育比较研究——以两所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为个案[J]. 教师教育学报, 2019, 6(1): 106-112. doi: 10.13718/j.cnki.jsjy.2019.01.014
Xiaohui LI.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for Preschool Teachers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A Case Study of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Programs at Two Universities[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19, 6(1): 106-112. doi: 10.13718/j.cnki.jsjy.2019.01.014
Citation: Xiaohui LI.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for Preschool Teachers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A Case Study of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Programs at Two Universities[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19, 6(1): 106-112. doi: 10.13718/j.cnki.jsjy.2019.01.014

中韩幼儿教师职前教育比较研究——以两所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为个案

  • 基金项目: 本研究得到国家留学基金资助(NO.CSC201808260006)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晓辉, 韩国釜山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

  • 中图分类号: G659.312.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for Preschool Teachers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A Case Study of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Programs at Two Universities

  • 摘要: 以我国华东师范大学和韩国釜山大学两所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为个案,对中韩两国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进行比较。中韩两国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共性与差异并存。在培养目标上,中国更加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韩国更侧重于专业素养的提升;在课程设置上,尽管两校课程结构类似,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各部分所占比例不尽相同,必修与选修课程的比例也各有偏重。由于中韩两国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等存在差异,不能简单地判定其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孰好孰坏,但目前我国正在推进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可从中获得一些参考和启示。
  • 加载中
  • [1] 李其龙, 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5.
    [2] TAYLOR P H, RICHARDS C M. 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studies[M]. London:NFER Publishing Company, 1979:11.
    [3]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EB/OL].(2015-05-21)[2018-05-15]. http://www.ecnu.edu.cn/.
    [4] 韩国釜山大学学前教育专业2017年教育课程[EB/OL].(2018-02-02)[2018-05-15]. http://www.pusan.ac.kr/.
    [5] 徐红.新政策背景下中小学专家型教师培养模式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4:21.
    [6] 金铁洙.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6: 54.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00-2006096383.htm
    [7] Youn-Kee Im. Issu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teaching profession courses in Korea[J].The Journal of Korean Teacher Education, 2013, 30(4):189-213. doi: 10.24211/tjkte
    [8] 陈时见, 周琴.综合大学教师教育的国际比较——侧重综合大学教师教育发展的案例分析[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62.
    [9] 刘天娥.学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7:128.
    [10] 薄利南.中美学前教师教育课程比较研究[D].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718-2010193889.htm
    [11] 李·S·舒尔曼, 著; 王幼真, 刘捷, 编译.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J].比较教育研究, 1999(3): 37-4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BJJY903.007.htm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899
  • HTML全文浏览数:  1444
  • PDF下载数:  12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09-13
  • 刊出日期:  2019-01-15

中韩幼儿教师职前教育比较研究——以两所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为个案

    作者简介: 李晓辉, 韩国釜山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 韩国釜山大学 教育学院, 韩国 釜山 46241
基金项目:  本研究得到国家留学基金资助(NO.CSC201808260006)

摘要: 以我国华东师范大学和韩国釜山大学两所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为个案,对中韩两国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进行比较。中韩两国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共性与差异并存。在培养目标上,中国更加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韩国更侧重于专业素养的提升;在课程设置上,尽管两校课程结构类似,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各部分所占比例不尽相同,必修与选修课程的比例也各有偏重。由于中韩两国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等存在差异,不能简单地判定其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孰好孰坏,但目前我国正在推进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可从中获得一些参考和启示。

English Abstract

  • 近年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事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其予以大力扶持,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也因此获得长足发展。然而,幼儿园教师“虐童”等极端事件却屡屡见诸报端,令人不寒而栗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我们谴责施虐者,同时也不得不反思学前教育及教师培养过程中隐藏的种种问题。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幼儿教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幼儿及学前教育的发展。培养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入职教育、职后教育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职前教育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首要阶段,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作为预备教师,他们应该学习什么样的课程才能为入职及专业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呢?“课程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任何教育研究都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1]课程作为“教育事业的核心、教育运行的手段”[2],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更具有研究的价值。幼儿教师职前教育作为基础和保障,其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幼儿教师的培养品质,也关系到学前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本文以我国华东师范大学和韩国釜山大学两所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为例,着重比较两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及要求、课程设置及内容,探讨中韩两国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异同,以期为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教育科研机构的幼教研究人员以及相关服务机构的儿童工作者。”[3]

    具体培养要求主要包括5个方面。第一,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热爱儿童;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以及团结合作的品质和良好的社会公德。第二,具有较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系统地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从事学前教育实践工作的专业素质及技能,包括:熟悉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有观察和评价儿童发展的能力、创设教育环境的能力、开发课程和组织开展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的能力、教育实践研究的能力、学前教育行政管理能力以及其他儿童社会工作能力等。第三,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胜任学前教育工作;有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第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和初步阅读翻译学前教育专业外语资料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掌握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备的教师口语表达能力,普通话测试达到幼儿园教师职业的标准。第五,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能通过艺术手段促进低幼儿童的身心发展。

  • 韩国釜山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在釜山大学‘真理、自由、奉献’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学院培养有能力的教师和教育专家的教育理念基础上,培养具有较高的道德观念、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创新型幼儿教师和幼儿教育专家。”[4]

    具体培养要求主要涵盖5个方面。第一,具有作为幼儿教师和幼儿教育专家必须具备的健康的人性、教育使命感和道德观念。第二,具有以教育的眼光理解和判断幼儿教育现象的能力。第三,掌握幼儿教育领域相关专业知识,具备运用专业知识独立研究和发展的能力。第四,具有幼儿教育现场所要求的教学指导能力、学生指导能力、行政能力等各种实务能力。第五,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能积极应对未来社会的教育变化。

    培养目标反映人才培养的理念。根据以上两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能够从事学前教育相关工作的教师、行政人员、研究人员以及儿童工作者,主要要求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及技能、外语能力、计算机操作技能、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的素养及能力。韩国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从事学前教育相关工作的幼儿教师和学前教育专家,主要要求具备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及技能、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等。

    “培养目标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约束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即对学生的预期发展状态所作的规定。”[5]从培养目标来看,中韩两国学前教育专业都定位于培养学前教育教师和学前教育研究人员,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的学前教育专业也培养行政人员和儿童工作者,培养目标相对广泛。从培养要求来看,中韩两国学前教育专业都要求具备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及技能、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学前教育专业更要求具备外语能力、计算机操作技能、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等,更为全面,而韩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要求相对集中于专业能力上。

  •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要求的毕业最低总学分为156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6学分,约占29%;学科基础教育课程12学分,约占8%;专业教育课程74学分,约占47%;教师教育课程24学分,约占15%。通识教育课程又分为通识必修课程(38学分,约占24%)和通识选修课程(8学分,约占5%)两类,专业教育课程分为核心(必修)课程(43学分,约占27%)、拓展(选修)课程(14学分,约占9%)和实践课程三类(17学分,约占11%)。

    釜山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要求的毕业最低总学分为141学分。其中,教养教育课程27学分,约占19%;专业教育课程77学分,约占55%;教职教育课程22学分,约占16%;一般选修课程15学分,约占10%。教养教育课程分为教养必修课程(9学分,约占6%)和教养选修课程(18学分,约占13%)两类。专业教育课程又分为专业基础课程(12学分,约占9%)、专业一般课程(41学分,约占29%和专业深化课程(24学分,约占17%)。专业一般课程中,必修课程21学分,约占15%;选修课程20学分,约占14%。

    从课程构成和学分分配情况来看,中韩两国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有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共同之处主要在于:第一,课程设置基本都由通识教育课程(教养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教职教育课程)三大部分组成,其中韩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包含在专业教育课程之中;第二,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的所占比例基本相差无几。主要差异之处在于:第一,通识教育课程的比例不同,中国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通识教育课程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韩国;第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例不同,中国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偏重于必修课程,必修课程的比例高于选修课程,而韩国更为偏重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的比例高于必修课程。

  • 1.通识教育课程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包括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两类。通识必修课程要求学生修满38学分,包括英语12学分、体育4学分、军事理论2学分、就业指导1学分、计算机5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学分。通识选修课程又包括指定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两类,要求学生修满8学分。其中,指定选修课程要求学生在大学数学(2学分)、数学文化(2学分)、大学统计(2学分)和统计调查方法(2学分)4门科目中任选一门;任意选修课程要求学生在语言人文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与科学、信息科学、孟宪成教育系列讲座等科目中任意选择,达到学分要求即可。

    釜山大学的教养教育课程以广泛的教养知识和多样化的技能来组织教材,“以广泛的教养知识习得和正确人格培养为目的,培养学生作为人类所应持有的基本人格和素质”[6],与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宗旨大同小异。釜山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教养教育课程由教养必修课程和教养选修课程构成。教养必修课程开设有开放性思考与语言表达(2学分)、大学实用英语Ⅰ(2学分)、大学实用英语Ⅱ(2学分)、大学实用英语(高级)(2学分)、计算思维(1.5学分)、基础计算机编程(1.5学分)、古典阅读与讨论(2学分)等科目,要求学生修满9学分,其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任意选修一门英语课程。教养选修课程要求学生在思想与历史、社会与文化、文化与艺术、科学与技术、健康与休闲、外语、融合型课程等七大领域中任意选择5个领域,并在选择的领域中任意选修1门以上的课程,修满18学分即可。

    从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具体内容来看,中国学前教育专业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按照统一规定,主要开设有思想政治理论、英语、计算机等课程,其中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占了通识教育必修课程的绝大部分,旨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及品德教育。英语和计算机课程迫于等级考试压力,也占有一定比重。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相对较为丰富,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内容。中国学前教育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中,必修课程所占比重远远超过选修课程,学生课程学习的选择权较为有限。

    韩国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养教育课程中,必修课程主要包含社会人文、英语、计算机等内容,与中国高校的通识必修课程大体相似。教养教育选修课程通常涉及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科技、外语、体育、融合等各个方面,课程设置较为全面,致力于让学生通过对广泛的基础教养知识的学习,培养作为预备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由选择。同时,韩国学前教育专业教养教育课程中,选修课程的比例远远超过必修课程的比例,学生的选择性更大,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

    2.专业教育课程

    华东师范大学设有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学生修满12学分即可,主要包括教育学原理(含学前教育学,3学分)、普通心理学(3学分)、教育心理学(2学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含“统计”,3学分)、中外教育史(3学分)等。专业教育课程主要由核心(必修)课程、拓展(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三部分组成。其中,核心(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儿童发展(3学分)、幼儿园游戏(2学分)、幼儿园课程(2学分)、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2学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2学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2学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2学分)、儿童早期语言教育与初小语文教学法(2学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2学分)、儿童早期数学启蒙与初小数学教学法(2学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2学分)、儿童发展理论(双语,2学分)、幼儿保育学(2学分)、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2学分)等课程。拓展(选修)课程主要在艺术素养类(任选,修满3学分)、幼儿园基础类(任选,修满7学分)以及婴儿教养类、幼儿英语类、儿童传媒类(在其中任选1个模块,但每个模块内需修满3学分)几大模块中修满相应学分即可。实践课程主要有音乐(Ⅰ)(1学分)、音乐(Ⅱ)(1学分)、美术(Ⅰ)(1学分)、美术(Ⅱ)(1学分)、琴法(Ⅰ)(1学分)、琴法(Ⅱ)(1学分)、舞蹈(Ⅰ)(1学分);舞蹈(Ⅱ)(1学分)、弹唱基础(1学分)、毕业论文(8学分)等。

    釜山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主要划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三大部分。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幼儿教育概论(3学分)、婴幼儿发展与教育(3学分)、生态式幼儿教育论(3学分)、婴幼儿发展(3学分)等课程,旨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理论基础。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儿童权利与福祉(3学分)、儿童行为与观察研究(3学分)、幼儿教育课程(3学分)、游戏指导(3学分)、父母教育论(3学分)、幼儿教育研究方法(3学分)、保育教师论(3学分)等课程,要求学生修满21学分。

    选修课程的内容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包括儿童发展、比较幼儿教育论、幼儿教育论、婴幼儿教育方法论、生态式幼儿教育思想等理论教育,以及游戏、语言、文化、音乐、美术、科学、数学、社会、健康、生活、美学、生态环境、多媒体、家庭关系、残障幼儿统合教育等多领域教育内容,还有婴幼儿保育项目开发与评价、幼儿教育研讨、现场研究、幼儿学科教材与研究方法、幼儿教育评价等教育研究内容以及教育实践、保育实习等实践内容,学生可以从理论、学科教育、研究及实践等方面进行自由选择。其主要课程如下:幼儿音乐教育(3学分)、精神健康论(3学分)、儿童美术(3学分)、生态式幼儿教育实践Ⅰ(2学分)、儿童发展论(3学分)、儿童科学指导(3学分)、儿童音乐(3学分)、儿童数学指导(3学分)、生态式幼儿教育实践Ⅱ(2学分)、幼儿多媒体教育(3学分)、幼儿学科教育论(3学分)、婴幼儿社会情绪指导(3学分)、婴幼儿保育项目开发与评价(3学分)、幼儿教育研讨(3学分)、现场研究(1学分)、儿童行为(3学分)、语言指导(3学分)、幼儿学科教材与研究方法(3学分)、家庭关系论(3学分)、残障幼儿统合教育(3学分)、幼儿教育运营与管理(3学分)、幼儿教育环境论(3学分)、幼儿社会教育(3学分)、儿童健康教育(3学分)、保育实习(1学分)、儿童文化教育(3学分)、婴幼儿教育方法论(3学分)、保育实习(1学分)、比较幼儿教育论(3学分)、生态式幼儿教育思想(3学分)、儿童生活指导(3学分)、幼儿教育评价(3学分)、幼儿美学教育(3学分)、游戏治疗与对话(3学分)。

    釜山大学的专业深化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设立,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满足24学分即可。如若学生没有选择专业深化课程,则需要满足以下学分要求:双专业,42~72学分;辅修专业,21学分;连读,48~57学分。

    专业教育课程可以说是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课程的重中之重。从专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与具体内容来看,中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科基础课程以教育学相关课程为主,专业必修课程内容较为广泛,包括儿童发展、语文、数学以及艺术教育等,专业选修课程涵盖艺术、教养等多方面的内容,实践课程主要以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教育为主。韩国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以学前教育为主,专业必修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专业选修课程涉及从理论到研究再到实践的全方位内容,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从专业课程整体安排来看,中国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必修课程占比较大,且侧重于艺术教育;韩国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必修与选修课程比重相当,课程较为丰富多样,在培养学生理论研究能力的基础上,尊重学生课程选择的自主权。

    3.教师教育课程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实践与技能、教育研究与拓展两大部分。其中,“教育实践与技能”包括教学活动设计指导、儿童行为观察分析等内容,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主要课程有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1学分)、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1学分)、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2学分)、幼儿园教育见习(分散,4学分)、幼小机构教育见习(集中,1学分)、教师口语(1学分)、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1学分)、微格教学(1学分)、教育实习(6学分)等。“教育研究与拓展”主要有微型课程(选满36课时为2学分)与课题研究(完成1个课题为2学分)两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教育研究能力。

    “教师不仅仅只是在教室里传授知识,更要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参与学校班级管理运营、与家长交流沟通等,教师的专业性不仅仅是追求课堂效率,更体现在教师的道德思想层面上。韩国在教师培养过程中,将教职教育课程作为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部分,并从制度上将教职教育课程分为教职理论、教职素养、教育实习三大部分。”[7]釜山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教职教育课程也是从教职理论、教职教养、教育实习3个层面开设了多种课程。其中,教职理论课程涉及教育课程、教育方法、教育史、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评价等各方面内容,意在使学生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中选择6门以上的课程,修满12学分即可。教职教养课程注重关注特殊教育、校园暴力等教育课题,开设了特殊教育学概论(2学分)、教职实务(2学分)、校园暴力预防与学生理解(2学分)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教育实习课程主要包括志愿活动、学校现场实习等,学生需满足4学分以上的学分要求。志愿活动旨在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幼儿的情怀,现场实习主要在托儿所、幼儿园等地进行。

    从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和主要内容来看,中韩两国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中国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中关于理论的部分较少,教育实习、教学实践类课程所占比重较大,更加侧重于对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而韩国学前教育专业教职教育课程从理论到各种教育议题再到实践皆有涉猎,不仅重视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素质的提升,也注重学生将来作为教师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教职理论部分所占比例较大,实践部分在教职教育课程中所占比例较小。

  • 中韩两国幼儿教师职前教育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在培养目标上,中国不仅培养教师、教育研究人员,也培养教育行政人员和教育服务人员,更为注重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而韩国则更侧重于培养教师和教育专家,强调学员专业素养的提升。在课程设置上,尽管两国的课程结构类似,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以及教师教育课程各部分所占比例不尽相同,必修、选修课程的比例也各有偏重。

    究其缘由,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等宏观背景不同。

    首先从政治制度角度来看。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各级各类学校都开设有思想政治教育课,因此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通识教育课程中,思政军事类科目所占比重相对较大。韩国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已逐渐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制度,因此在学前教育各类课程中,政治素养类课程并不常见,而是更加侧重于儿童福祉、特殊教育、父母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再从历史文化角度来看。我国百余年的师范教育发展史可谓跌宕起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借鉴苏联教育体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革新,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而韩国先后经历日占时期、美军政时期,1948年大韩民国政府成立后,受美国文化影响,开始采用美国式的自由市场经济下的教师教育体制,并逐渐形成了今天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比如其教育、保育、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实习课程,能够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

    第二,国家教育政策等中观因素存在差异。韩国教育受历史因素影响,一直采用的是中央集权式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20世纪末,韩国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和政策,试图摆脱体制的束缚,提高教育质量,如“5.31教育改革”“BK21PLUS工程”等,并逐步放权,弱化政府对高校管理及运营的直接干预,扩大高校自主办学、自主招生等权力,探索高校多元化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路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韩国的大学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与特色,确立不同的办学标准,最终实现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第三,高校运营机制、专业教育理念等微观因素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韩国各高校不仅在学校层面上有统领全校的办学理念,下设的各个学院也有其教育目标,而且学院下的各专业也会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设置相应的培养目标。釜山大学的教育理念是“真理、自由、奉献”,教育学院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有能力的教师和教育专家,学前教育专业在学校总理念、学院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色确立了培养创新型幼儿教师和幼儿教育专家的目标,具有良好的针对性和倾向性,也使得本专业的教育方向更加具体和明确。另外,釜山大学的选课一般在新学期开学前完成,学生选课的自主权很大,可以根据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以及个人倾向自由选择。开学前两周以及学期中,学生都可以自由更改或取消所选课程。若选课学生数量未达到规定数目,课程会被取消,所以教授们无课可上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 本文以华东师范大学和韩国釜山大学两所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对中韩两国学前教育专业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进行了比较。中韩两国政治制度、历史文化、高校运营机制、教育理念等都存在差异,使其学前教育专业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也各有特色,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判定孰好孰坏,但新形势、新要求下的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也许能从中获得一些参考和启示。

  • 韩国高校“根据本校或本院的教育目标和理念,依据自身专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针对性和倾向性,也使得本专业的教育方向更加具体化和清晰化”[8]。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相对“宏大”,培养要求也较为宽泛,而韩国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幼儿教师和幼儿教育专家为主,课程内容也紧紧围绕这一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教育及研究能力,更具针对性和倾向性。“专业培养目标首先反映的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规格要求,同时也反映国家、社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9]面对幼儿教师学历要求提高的趋势,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应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反思型幼儿教师和幼儿教育专家,在注重培养学生专长的同时,兼顾师范性和专业性,制定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和核心价值取向的培养目标。

  • 与中小学不同,学前教育不分学科,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兼具人文、科学、艺术等多领域素养。按照统一规定,我国学前教育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以必修为主、选修为辅,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占比较大。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可适当调整和优化学前教育专业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如适当减少思政类必修课程,提高选修课程的比例,增设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的课程等。

  • 幼儿教师应让幼儿体验和感受艺术美,并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幼儿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艺术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而不是技能技巧[10]。我国的学前教育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但课程设置侧重于艺能培养,忽略了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相较而言,韩国的学前教育艺术素养类课程较为丰富,学生的选择空间很大。我国的学前教育应进一步明确艺术教育的目的,增强课程规划的弹性,在增加课程多样性的同时,着力开发专业特色课程,提升幼儿教师的艺术素养。

  • “对于教师,合适的专业指导不只是纯理论的,而且应该包括一定量的实际工作。”[11]韩国釜山大学设有保育中心,教学楼楼上为讲义室、教授研究室,楼下以及对面楼即为托儿所和幼儿园。校园即现场,学生既是学习者,更是实践者,通过志愿活动、现场实习、保育实习、现场观摩等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使理论突破围墙之隔,与现实紧密相连。由此,学生在提升作为未来幼儿教师必备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能力的同时,作为幼儿教师的服务意识也得到强化。相比之下,我国学前教育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实习为主,形式较为单一,有时甚至是流于形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国的学前教育应进一步强化和丰富实践课程,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

参考文献 (1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