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贵州省荞麦蚜虫种类调查及消长规律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张晓娜, 周飘, 李斌, 等. 贵州省荞麦蚜虫种类调查及消长规律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1(1): 32-38. doi: 10.13718/j.cnki.xdzk.2019.01.005
引用本文: 张晓娜, 周飘, 李斌, 等. 贵州省荞麦蚜虫种类调查及消长规律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1(1): 32-38. doi: 10.13718/j.cnki.xdzk.2019.01.005
Xiao-na ZHANG, Piao ZHOU, Bin LI, et al. A Study of the Species of Buckwheat Aphids and Their Fluctuation Patterns in Guizhou Province[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9, 41(1): 32-38. doi: 10.13718/j.cnki.xdzk.2019.01.005
Citation: Xiao-na ZHANG, Piao ZHOU, Bin LI, et al. A Study of the Species of Buckwheat Aphids and Their Fluctuation Patterns in Guizhou Province[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9, 41(1): 32-38. doi: 10.13718/j.cnki.xdzk.2019.01.005

贵州省荞麦蚜虫种类调查及消长规律研究

  • 基金项目: 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黔教合KY字[2017]121);国家现代农业体系项目(CARS-08-A);贵州省荞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黔科合农G字[2015]4003号);贵州省荞麦种质资源保育及创新重点实验室项目(黔教合KY字[2017]002);贵州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黔科合LH字[2017]7355号)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张晓娜(1986-), 女, 博士, 主要从事害虫综合治理研究 .

  • 中图分类号: S435.122+2

A Study of the Species of Buckwheat Aphids and Their Fluctuation Patterns in Guizhou Province

  • 摘要: 选择2016-2017年春秋2季贵州省荞麦4主产区的6个点进行蚜虫种类调查和消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荞麦蚜虫的种类为桃蚜、棉蚜和豆蚜3种,优势害虫为桃蚜.桃蚜的消长规律与荞麦品种、发育期、海拔有直接关系,蚜虫对甜荞的危害最大,其次是苦荞和米苦荞,多年生苦荞和矮金荞危害最小;虫口数量随着荞麦发育期逐渐增加到开花期达到最大,直到荞麦收获期下降至最低;海拔越高虫口数相对越少,反之则越多.
  • 加载中
  • 图 1  2016年毕节市威宁雄鹰村荞麦田间桃蚜种群动态

    图 2  2017年毕节市威宁雄鹰村荞麦田间桃蚜种群动态

    图 3  2016年六盘水市木柯村荞麦田间桃蚜种群动态

    图 4  2017年六盘水市木柯村荞麦田间桃蚜种群动态

    图 5  2016-2017年遵义市河闪渡村A荞麦田间桃蚜种群动态

    图 6  2016-2017年遵义市河闪渡村B荞麦田间桃蚜种群动态

    图 7  2016年贵阳市百宜镇荞麦田间桃蚜种群动态

    图 8  2017年贵阳市百宜镇荞麦田间桃蚜种群动态

    图 9  2016年贵阳市贵州师范大学荞麦基地桃蚜种群动态

    图 10  2017年贵阳市贵州师范大学荞麦基地桃蚜种群动态

    表 1  2016-2017年贵州省4个荞麦产区6个地点蚜虫种类及分布

    种类 寄主 危害程度 分布
    棉蚜 甜荞 + 遵义(2)、贵阳(2)、毕节、六盘水
    苦荞 + 毕节、六盘水
    米苦荞 + 贵阳(2)、毕节、六盘水
    多年生苦荞 + 贵阳(2)、毕节、六盘水
    矮金荞 + 贵阳(2)
    桃蚜 甜荞 ++++ 遵义(2)、贵阳(2)、毕节、六盘水
    苦荞 ++ 毕节、六盘水
    米苦荞 ++ 贵阳(2)、毕节、六盘水
    多年生苦荞 + 贵阳(2)、毕节、六盘水
    矮金荞 + 贵阳(2)
    豆蚜 甜荞 + 遵义(2)、贵阳(2)
    苦荞 - -
    米苦荞 - -
    多年生苦荞 - -
    矮金荞 - -
    注:遵义(2)表示遵义A地点、B地点;贵阳(2)表示贵阳百宜和贵州师范大学.
    下载: 导出CSV

    表 2  桃蚜在不同地区不同荞麦种类上数量的分布情况

    寄主 株平均虫口数量/(头·株-1)
    遵义A 遵义B 六盘水 毕节 贵阳百宜 贵州师范大学
    甜荞 73.22±1.28A 146.38±2.65B 12.80±0.73a 7.60±0.51a 60.56±0.68aA 105.00±2.00aB
    苦荞 - - 7.40±0.51b 4.60±0.51b - -
    米苦荞 - - 7.60±0.51b 4.40±0.24b 29.61±0.93bA 50.56±1.29bB
    多年生苦荞 - - 4.20±0.45c 2.4±0.24c 13.17±0.58cA 19.59±0.51cB
    矮金荞 - - - - 13.38±0.51cA 19.41±0.40cB
    注:蚜虫数量为平均数±标准误;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地方同一海拔的数据比较(同列数据比较);大写字母表示同一地方不同海拔的数据比较(遵义A点、B点比较,贵阳百宜、贵州师范大学比较);所有数据均用ANOVA分析法进行差异统计学意义比较,p<0.05;“-”表示此地未种植此品种的荞麦.
    下载: 导出CSV
  • [1] 陈庆富.荞麦属植物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2] BAI C Z, FENG M L, HAO X L, et al. Rutin, Quercetin, and Free Amino Acid Analysis in Buckwheat (Fagopyrum) Seeds from Different Locations[J]. 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 2015, 14(4):19040-19048. doi: 10.4238/2015.December.29.11
    [3] doi: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J-STAGE_3448767 SUZUKI T, MORISHITA T, KIM S J, et al. Physiological Roles of Rutin in the Buckwheat Plant[J]. Jap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Quarterly Jarq:JARQ, 2015, 49(1):37-43.
    [4] doi: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1d30b7e67ed632f1a9f85f6d4b666457 HU Y, ZHAO Y, REN D, et al. Hypoglycemic and Hepatoprotective Effects of D-Chiro-Inositol-Enriched Tartary Buckwheat Extract in High Fructose-Fed Mice[J]. Food & Function, 2015, 6(12):3760-3769.
    [5] ZHU 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Health Effects of Tartary Buckwheat[J]. Food Chemistry, 2016, 203:231-245. doi: 10.1016/j.foodchem.2016.02.050
    [6] doi: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OAPaper/oai_pubmedcentral.nih.gov_3081578 AGARWALA B K. Phenotypic Plasticity in Aphids (Homoptera:Insecta):Components of Variation and Causative Factors[J]. Current Science, 2007, 93(3):308-313.
    [7] 张润志, 张蓉.宁夏危害枸杞的蚜虫种类为棉蚜、桃蚜和豆蚜[J].应用昆虫学报, 2016, 53(1):218-222. doi: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kczs201601029
    [8] 张广学, 钟铁森.中国经济昆虫志, 第二十五册:同翅目蚜虫类(一)[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
    [9] 虞国跃, 王合, 冯术快.王家园昆虫[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6.
    [10] PATEL K B. Field Investigation on Important Insect-Pests of Mango and Their Management[D]. Navsari: Navsar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2.
    [11] 罗晓玲, 钟林, 熊仿秋, 等.凉山州荞麦主要病虫害危害情况及防治[J].西昌农业科技, 2016(2):8-9.
    [12] 刘芳, 杨元军, 董道峰, 等.济南地区春马铃薯生长期蚜虫的消长规律研究[J].中国马铃薯, 2012(1):40-42. doi: 10.3969/j.issn.1672-3635.2012.01.010
    [13] 王雪娇, 查友贵, 肖春, 等.桃蚜对不同植物挥发物的趋性选择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27(2):165-169. doi: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ynnydxxb201202005
    [14] 郑雨维, 陈新华.香菜对桃蚜寄主植物选择行为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25):317-32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14-0921
    [15] 孙梅梅, 谌江华, 姚红燕, 等.七种非寄主植物对甘蓝主要害虫的田间驱避作用[J].浙江农业学报, 2016, 28(8):1374-1380.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6.08.15
    [16] CASTLE S J, HENNEBERRY T J, TOSCANO N C. Suppression of Bemisia Tabaci (Homoptera:Aleyrodidae) Infestations in Cantaloupe and Cotton with Sprinkler Irrigation[J]. Crop Protection, 1996, 15(7):657-663. doi: 10.1016/0261-2194(96)00037-3
    [17] doi: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74566d5280d9a2c56bfa7f6e553845a4 IRVIN N A, BISTLINE-EAST A, HODDLE M S. The Effect of an Irrigated Buckwheat Cover Crop on Grape Vine Productivity, and Beneficial Insect and Grape Pest Abundance in Southern California[J]. Biological Control, 2016, 93(2):72-83.
    [18] 马亚玲, 刘长仲.蚜虫的生态学特性及其防治[J].草业科学, 2014, 31(3):519-525. doi: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caoyekx201403027
    [19] 王龙飞, 黄大庄, 李文娟.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因素对昆虫群落分布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 2013, 52(19):4667-4671. doi: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hbnykx201319028
    [20] 刘晔, 沈泽昊.长江三峡库区昆虫丰富度的海拔梯度格局——气候、土地覆盖及采样效应的影响[J].生态学报, 2011, 31(19):5663-5675. doi: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7550008
    [21] MAVEETY S A. Ecology of Ground-Dwelling Carabid Beetles (Coleoptera: Carabidae) in the Peruvian Andes[D]. Winston-Salem: Wake Forest University, 2013.
  • 加载中
图( 10) 表( 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41
  • HTML全文浏览数:  801
  • PDF下载数:  57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7-11-24
  • 刊出日期:  2019-01-20

贵州省荞麦蚜虫种类调查及消长规律研究

    作者简介: 张晓娜(1986-), 女, 博士, 主要从事害虫综合治理研究
  • 贵州师范大学 荞麦产业技术研究中心/荞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阳 550001
基金项目:  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黔教合KY字[2017]121);国家现代农业体系项目(CARS-08-A);贵州省荞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黔科合农G字[2015]4003号);贵州省荞麦种质资源保育及创新重点实验室项目(黔教合KY字[2017]002);贵州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黔科合LH字[2017]7355号)

摘要: 选择2016-2017年春秋2季贵州省荞麦4主产区的6个点进行蚜虫种类调查和消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荞麦蚜虫的种类为桃蚜、棉蚜和豆蚜3种,优势害虫为桃蚜.桃蚜的消长规律与荞麦品种、发育期、海拔有直接关系,蚜虫对甜荞的危害最大,其次是苦荞和米苦荞,多年生苦荞和矮金荞危害最小;虫口数量随着荞麦发育期逐渐增加到开花期达到最大,直到荞麦收获期下降至最低;海拔越高虫口数相对越少,反之则越多.

English Abstract

  • 荞麦(buckwheat)属于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opyrum),是典型的粮药兼用养生保健作物[1],其籽粒、叶片、根茎、果壳等可加工制成糕点、茶叶、饮料、饲料等营养食品;所含的生物黄酮、芦丁、手性肌醇、植物甾醇等具有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糖、抑制体内胆固醇吸收等药用价值;其生育期短、适应性强、耐贫瘠等特点常作为救灾的先锋作物;甜荞花期长、开花多、蜜腺发达等特点常作为养蜂业重要的蜜源作物[2-5].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荞麦在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和区域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荞麦产品多元化、种植面积扩大、轮作减少、连作增加及化学农药频繁使用等,为蚜虫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发生面积呈扩大趋势,危害日趋严重,且由于部分生产种植区缺乏蚜虫普查基础资料,生产上对蚜虫种类不明确,常把混合发生的多种蚜虫视为同种类来防治,因此常常达不到预期防治的效果.

    蚜虫俗称腻虫或者蜜虫,属于昆虫纲(Insecta),半翅目(Hemiptera),胸喙亚目(Stemorhyncha),包括球蚜总科(Adelgoidea)和蚜总科(Aphidoidea),是世界性经济害虫,危害寄主4 700余种,危害程度随着寄主、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6].

    笔者于2016年-2017年期间对贵州省荞麦主要种植区的4个地区6个地点进行品种调查,采用5点取样调查法对蚜虫种类、数量、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等进行研究,以期为荞麦蚜虫发生的监测预警工作积累一定的资料,同时为蚜虫防治的关键时期提出参考标准.

  • 2016-2017年在贵州省选择遵义市河闪渡村2个海拔的位置,分别是A(海拔1 219 m,东经107°52′,北纬27°33′)和B(海拔627 m,东经107°51′,北纬27°31′);六盘水市木柯村(海拔2 268 m,东经104°69′,北纬26°56′);毕节市威宁雄鹰村(海拔2 360 m,东经104°53′,北纬26°87′);贵阳市百宜镇(海拔1 345 m,东经106°53′,北纬26°52′);贵阳市贵州师范大学种植室(海拔946 m,东经106°71′,北纬26°59′)有代表性的4个地区6个种植点.在这6个种植点进行荞麦蚜虫种类的调查及其与寄主种类的关系调查,并对蚜虫优势种自然的消长规律进行系统研究.调查的荞麦种类主要是遵义以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为主,毕节、六盘水主要是甜荞、米苦荞F. tataricum、多年生苦荞F. tatari-cymosum、苦荞F. tataricum,贵阳是甜荞、米苦荞、多年生苦荞、矮金荞F. megaspartanium.调查时间为4月上旬荞麦长出两片新叶开始,直至荞麦收获为止.采集选择5点取样法,每个点选择10株调查,整块田共计调查50株.记录荞麦的种类、生长状况、每株荞麦的蚜虫数量、分布、危害程度等.每周调查1次,并采集蚜虫标本带回实验室进行显微镜鉴定.

  • 蚜虫种类鉴定参考书和相关文献[7-9].根据危害程度确定蚜虫优势种.蚜虫发生程度级别:+发生量很少,偶见;++发生量少,较常见;+++常见,但不成灾;++++发生严重,成灾[10].

  • 采用Excel 2010和Orgin 85对优势蚜虫的发生程度、高分期和趋势进行作图分析,并用SPSS 17.0对优势蚜虫在不同海拔、不同寄主上的数量和分布进行分析.

  • 根据2016年、2017年2年对贵州省荞麦蚜虫的调查,基本明确了4个荞麦主产区6个具有代表性地点的甜荞、苦荞、米苦荞、多年生苦荞、矮金荞上造成危害的蚜虫种类、数量、分布、危害程度及优势种类的发生和消长规律.

  • 对所采集的荞麦蚜虫标本进行室内镜检结果表明,所选择地区荞麦上蚜虫的种类属于半翅目Hemiptera蚜科Aphididae,包括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和豆蚜A. craccivora Koch 3个种.主要危害甜荞,其次是米苦荞和苦荞,危害最少的是多年生荞麦和矮金荞(表 1).

  • 表 1可以看出,4个荞麦主产区棉蚜和桃蚜均有分布,但是桃蚜在甜荞上发生量大,危害最严重,苦荞和米苦荞危害较为严重,多年生苦荞和矮金荞危害不严重;棉蚜虽然分布范围广,但是在各产区的荞麦上发生量少,较常见,对荞麦不造成灾害;豆蚜仅在甜荞上有零星发现,对荞麦不造成危害.因此可见,桃蚜是4个荞麦产区的优势害虫.

  • 1) 调查发现桃蚜危害甜荞、苦荞和米苦荞时,从荞麦长出两片新叶开始就会出现,偶能看见,在荞麦生长到4~6叶后较能常见,8叶至开花时期危害最为严重.刚开始主要分布在叶背脉络两侧取食,后逐渐分布于整个叶片、茎秆上、新叶和花上,卵多产于茎秆、嫩叶和花上.危害初期,在叶片正面出现白色斑点,后期随着虫口数量增加取食量增大,叶片出现大面积白斑、黄斑、褐色斑块,之后黄化、卷曲、皱缩;茎秆、嫩梢和花出现卷缩、生长缓慢、变形;分泌的米露在植物上滋生真菌,最后直至整个植物干枯死亡,严重地影响荞麦的质量和产量;桃蚜危害多年生苦荞和矮金荞时主要在茎秆和嫩花枝条上,对叶片的危害相对较小,构不成对荞麦产量的影响.

    2) 调查结果显示(表 2),同一地点桃蚜在不同荞麦品种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生的虫口数量,甜荞间差异极具有统计学意义,其次是苦荞和米苦荞,多年生苦荞和矮金荞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桃蚜对不同品种荞麦的喜好性不同;在同一地区不同海拔的同一品种荞麦上,蚜虫的虫口数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高海拔地区虫口数明显低于低海拔地区,说明蚜虫虫口数量与海拔有直接关系,海拔越高虫口数量越低,反之则亦然.由于遵义只种植甜荞,六盘水、毕节未种植矮金荞,贵阳未种植苦荞,因此未对遵义的米苦荞、苦荞、多年生苦荞、矮苦荞,六盘水的矮苦荞,贵阳市的苦荞进行调查.

  • 通过对贵州省4个荞麦主产区的6个地点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桃蚜在不同荞麦品种上的年发生消长规律基本一致,且虫口发生数量与荞麦品种和所在种植点的海拔有直接关系.除六盘水市和毕节市不进行春播荞麦,未对其进行调查外,其他地区的虫口消长规律基本与荞麦播种规律和生长规律一致. 2016年与2017年气候基本相似,但由于2017年农历闰6月,为保证秋季播种条件与2016年一致,将秋播推迟20 d左右.春季荞麦4月中下旬播种,田间的蚜虫从5月初出现,5月下旬达到最高峰,6月下旬随着天敌增加下降至最低直至荞麦收获,如甜荞上蚜虫虫口数在遵义低海拔地区最高达369.7头/株,在高海拔地区最高达169.4头/株;在贵阳百宜地区最高达198.3头/株;在贵州师范大学地区达323.1头/株.秋季高海拔地区荞麦从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播种,蚜虫虫口数量从7月下旬至8月上旬开始出现,后逐渐上升直至8月下旬至9月上旬达到最高峰,此时如甜荞上蚜虫的虫口数量在遵义高海拔地区为198.9头/株;在毕节地区为22.4头/株;在六盘水地区为33.1头/株;在贵阳百宜地区为167.9头/株.后随着天敌增多、雨水增加、温度降低虫口数量逐渐下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逐渐下降到最低点直至荞麦收获.秋季低海拔地区荞麦从7月下旬至8月下旬播种,8月上旬至9月上旬出现蚜虫,后逐渐上升直至9月上旬至10月上旬达到最高峰时,在遵义低海拔地区为354.2头/株;在贵州师范大学地区为326.2头/株.后由于天敌增加、雨水增加、温度降低虫口数量逐渐下降,9月下旬至10月下旬达到虫口数最低直至收获(图 1-图 10).

  • 本文首次对贵州省荞麦上的蚜虫种类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贵州省荞麦主产区蚜虫主要为棉蚜、桃蚜和豆蚜3个种,目前多数学者主要是将蚜虫作为一种害虫来研究,且防治方法主要以化学农药为主,这极大地降低了对蚜虫的防治效果[11].本文对荞麦发育时期荞麦蚜虫进行调查研究,为今后荞麦生长、发育、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本文中蚜虫消长规律整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蚜虫数量随着荞麦的发育期逐渐上升,在开花期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这与刘芳等[12]的研究一致.因此,在开花期之前要对荞麦蚜虫进行及时的预防和防治.

    不同寄主植物的气味对蚜虫的趋性作用不同,如白菜、油菜、豆角对桃蚜有明显的引诱作用,而韭菜、芹菜、辣椒对桃蚜有明显的排斥作用,茼蒿则对桃蚜无明显的趋性反应[13-15].利用植物气味的趋性作用可以对害虫进行田间防治[16],如进行田间间作荞麦可以诱导害虫减少对其他作物的危害[17].本文中桃蚜对甜荞的取食性大于其他品种的荞麦,豆蚜只取食甜荞而对其他品种的荞麦未见有取食性,说明不同品种荞麦对蚜虫的趋性作用不同,可以利用不同品种的荞麦进行田间间作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蚜虫对植物的取食部位会根据植物种类和蚜虫种类的不同而不同[18],本文中桃蚜主要取食甜荞、苦荞和米苦荞的叶片、茎秆、新叶和花,而对于多年生苦荞和矮金荞主要在茎秆和嫩花枝条上取食,对叶片的取食相对较小,说明为适应生存,不同的荞麦品种会影响蚜虫的生态位.

    本研究中海拔对蚜虫数量有直接影响,海拔低相对温度较高,蚜虫的发生速度较快、数量较大,反之则亦然,这与海拔越高昆虫数量越少的研究一致[19-21],因此荞麦蚜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研究还需根据海拔高度进行判断.

    此次对荞麦主产区蚜虫系统的全面研究,将对荞麦害虫资源材料进行及时地补充,根据蚜虫的消长规律,农户可根据情况在开花期前对蚜虫进行预防,遇到天气骤变,如持续高温干旱要及时进行防治,以免害虫爆发.根据荞麦品种进行合理的间作或者轮作,避免蚜虫虫口数量累计.

    本课题组主要在荞麦主产区的6个点进行研究,品种、数量、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结论和分析上难免有些欠缺,今后还需补充相关的数量来进行验证.该项调查为荞麦蚜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2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