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程红伟, 王霜.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6(11): 119-124. doi: 10.13718/j.cnki.xsxb.2021.11.016
引用本文: 程红伟, 王霜.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6(11): 119-124. doi: 10.13718/j.cnki.xsxb.2021.11.016
CHENG Hongwei, WANG Shuang. On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Sports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in Chengdu-Chongqing Twin-City Economic Circle[J].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1, 46(11): 119-124. doi: 10.13718/j.cnki.xsxb.2021.11.016
Citation: CHENG Hongwei, WANG Shuang. On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Sports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in Chengdu-Chongqing Twin-City Economic Circle[J].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1, 46(11): 119-124. doi: 10.13718/j.cnki.xsxb.2021.11.016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 基金项目: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2020年度课题(20WYZY0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程红伟,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学校体育的研究 .

    通讯作者: 王霜,一级教师
  • 中图分类号: F294; G80

On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Sports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in Chengdu-Chongqing Twin-City Economic Circle

  • 摘要: 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指引下,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探究成渝地区体育发展的困境及出路,以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研究发现:成渝地区体育交流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社会经济和体育基础设施方面. 具体措施: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加快政策法规制定;建立成渝地区体育沟通渠道,拓展交流合作的内容和深度;盘活体育资源,构建体育一体化发展;以举办大型赛事为契机,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发展.
  • 加载中
  • 表 1  四川、重庆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部分数据统计表

    体育场地/个 用地面积/×104m2 建筑面积/×104m2 场地面积/×104m2 全省常住人口/×104 平均每万人体育场地/个 人均体育场地面/m2
    四川省 67 735 9 474.58 568.64 6 674.77 8 107 8.35 0.82
    重庆市 40 648 6 886.19 417.02 4 061.27 2 970 13.69 1.37
    下载: 导出CSV

    表 2  重庆市全运会奖牌情况一览表

    金牌 银牌 铜牌 奖牌总数 奖牌总数排名
    第8届 0 2.5 2.5 5 33
    第9届 1.5 2.5 3 7 30
    第10届 1 3 0.5 4.5 27
    第11届 2 0 5 7 28
    第12届 5 3 4 12 23
    第13届 3 2 4 9 无排名
    下载: 导出CSV

    表 3  四川省6届全运会奖牌情况一览表

    金牌 银牌 铜牌 奖牌总数 奖牌总数排名
    第8届 12.5 22.5 17 52 11
    第9届 9 16 21 46 12
    第10届 12 17 19 48 14
    第11届 13.5 21 26 60.5 12
    第12届 13 26 27 66 13
    第13届 17 19 25 61 无排名
    下载: 导出CSV

    表 4  2019年四川省、重庆市人口城镇化率、文盲率统计一览表

    常住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万人 乡村人口/万人 城镇化率/%
    四川省 8 375 4 504.9 3 870.1 53.79
    重庆市 3 124.32 2 086.99 1 037.33 66.8
      注:2020年常住人口及相关指标数据,待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后另行公布.
    下载: 导出CSV
  • [1]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EB/OL]. (2020-01-03)[2020-04-03].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1/03/c_1125420604.htm.
    [2]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EB/OL]. (2015-03-10)[2020-04-04]. http://www.sc.gov.cn/10462/10464/10727/10866/2015/3/10/10329193.shtml.
    [3] 华龙网. 体育杂谈[EB/OL]. (2015-02-06)[2020-04-04]. http://sports.cqnews.net/html/2015-02/06/content_33415568.htm.
    [4]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EB/OL]. (2016-11-29)[2020-04-04]. http://www.sc.gov.cn/10462/c103044/2016/11/30/e99f62c3247f4593b9263a9292ee835e.shtml
    [5] 重庆市体育局. 重庆市体育局关于印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渝体〔2018〕445号) [EB/OL]. (2018-09-25)[2020-04-04]. http://tyj.cq.gov.cn/zwgk_253/fdzdgknr/zcwj/qtwj/201912/t20191226_3318816.html.
    [6] 张林玲, 刘青. 四川省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9, 45(5): 42-50.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ORT201905010.htm
    [7] 刘逵, 徐波, 何虹. 川、渝、黔民族体育文化共性特征及融合推广途径探索[J]. 贵州民族研究, 2014, 35(8): 105-108.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ZNY201408027.htm
    [8] 四川省统计局. 2019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20-03-25)[2020-04-04]. http://www.sc.gov.cn/10462/10464/10797/2020/3/25/448a6d9b06bc40708c576e1af15d24ac.shtml.
    [9] 重庆市统计局. 2019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20-03-19)[2020-04-04]. http://tjj.cq.gov.cn/zwgk_233/fdzdgknr/tjxx/sjzl_55471/tjgb_55472/202003/t20200330_6686410.html.
    [10] 四川省统计局. 2018年四川省人口统计公报[EB/OL]. (2019-03-19)[2020-04-04]. http://web.sctjj.cn/sjfb/tjgb/201903/t20190319_277120.html.
    [11] 重庆市统计局. 2019年重庆统计年鉴[EB/OL]. (2020-04-03)[2020-04-04]. http://tjj.cq.gov.cn/zwgk_233/tjnj/2019/indexch.htm.
    [12] 舒为平, 张文革, 昝凌峰, 等. 西部大开发与四川体育发展对策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 33(5): 23-26, 56.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ORT200705005.htm
    [13] 周良君, 侯玉鹭, 张璐, 等. 粤港澳区域体育发展研究[J]. 体育学刊, 2011, 18(3): 44-47.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TYXK201103010.htm
  • 加载中
表( 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38
  • HTML全文浏览数:  838
  • PDF下载数:  97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5-03
  • 刊出日期:  2021-11-20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通讯作者: 王霜,一级教师
    作者简介: 程红伟,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学校体育的研究
  • 1.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重庆 400067
  • 2. 西南大学附属小学,重庆 400700
基金项目: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2020年度课题(20WYZY01)

摘要: 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指引下,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探究成渝地区体育发展的困境及出路,以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研究发现:成渝地区体育交流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社会经济和体育基础设施方面. 具体措施: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加快政策法规制定;建立成渝地区体育沟通渠道,拓展交流合作的内容和深度;盘活体育资源,构建体育一体化发展;以举办大型赛事为契机,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发展.

English Abstract

  •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中强调,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1].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殷殷嘱托,对促进西部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并被赋予新时代的多重使命. 成渝地区自古为一家,两地体育交流合作由来已久. 从业余体育邀请赛、体育博览会到《川渝两地体育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框架协议》,从民间社会组织体育交流到国家政府层面的融合发展,成渝地区体育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深化,展现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发展的潜力.

  • 体育场地是决定体育发展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表 1[2-3]可以看出,四川、重庆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1.46m2),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 从人口密度角度讲,成渝地区都市功能区体育场地设施多,但人口密度大,其他区域相对较少,但人口密度小,形成两极分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场地主要分布在都市功能区,密集度呈漩涡状,由都市功能区向周边递减.

  • 我国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群众体育得到迅速发展,国民体质健康水平不断上升. 如今全民健身已成为国家战略、民生工程. 根据《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四川将定期举办覆盖面广、群众基础好、参与性强、趣味性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4]. 根据《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和《重庆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2年)》,重庆将每年4月设立为全民健身月,并结合时代主题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逐步形成由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及全社会参与的“大群体”格局. 此外,成渝地区通过省、市、县级体育总会、体育组织、健身站点、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积极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基本建成全覆盖、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5]. 目前,成都、乐山、绵阳、江北、南岸等地开展的全民健身活动有声有色.

  • 四川与重庆在竞技体育方面发展不均衡. 四川历来都是体育强省,其综合实力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且具有代表性,优势主要体现在竞技体育职业化、后备人才培养、奥运奖牌、特色项目等方面. 同时,四川正在实施“123456”战略和全球化星火战略,旨在打造体育国际形象[6]. 重庆自1997年直辖以后,竞技体育才开始独立发展,正式组队参加国内重大比赛,竞技体育相对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综合实力与其他直辖市、体育强省、大省仍相差较远. 从表 2中可以看出,重庆代表团从第8届到第13届的6届全运会的奖牌数量排名和金牌数量,都处于所有代表团排名的下游水平. 通过表 2表 3对比可以看出,重庆与四川的竞技体育水平相差甚远(第13届全运会不排名).

  • 成渝地区少数民族种类较多,聚居也较密集,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征表现为鲜明的地域性,如四川凉山彝族的“摔跤”和“赛马”、重庆酉阳土家族的“摆手舞”、重庆铜梁的“舞龙”等,都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成渝地区民族聚集地每年举办的重大祭祀、节庆活动,吸引了成渝两地群众的积极参与,促进了成渝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同时,民族传统体育体现了文化的融合性,既锻炼了身体,又丰富了生活. 像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需要锣鼓助阵、唢呐伴奏,人们通过欢快的跳跃,手脚的配合,得到身心满足,如白族九子鞭和杖鼓、土家族摆手舞和棒鼓、苗族跳鼓和踩鼓等民族体育活动[7].

  • 2019年,四川省和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分别为46 615.8亿元、23 605.77亿元,生产总值之和约占全国GDP的7.1%;四川省体育彩票销售额为89.3亿元,共筹集公益金22.5亿元;重庆市体育彩票销售额为56亿元,共筹集公益金12.79亿元[8-9]. 从数据可以看出,成渝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体育产业发展不均衡,阻碍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产业的一体化发展. 四川历来都是西部体育强省,体育事业发展排在全国前列,体育产业优势主要表现在文创、服务、赛事等方面. 而重庆作为我国新兴直辖市,城镇化水平较低,体育市场开发难度较大,体育产业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

  • 成渝地区依山傍水、水陆相连、文化相通、语言相似、血缘相通、人文相近,两地体育交流合作由来已久. 近年来,成渝两地体育交流合作在政府部门的关注和支持下,在体育赛事、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以及民间体育等方面取得了新的发展和突破. 合作办赛已成为成渝地区体育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成渝两地每年合作举办的区域篮球、足球、羽毛球、民族体育等赛事活动多达30场,不仅促进了成渝两地体育赛事的发展,而且对成渝地区体育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此外,成渝地区还通过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博览会等文化活动,为成渝地区体育爱好者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对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成渝两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机制》《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方案》《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0年重点任务》等方案规划的制定,体育交流合作将会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赛事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以成渝地区举办马拉松赛事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成渝地区70%的民众参与型比赛的参赛者以成都、重庆两个中心城市的都市生活区居民为主. 一方面说明成渝地区体育交流受众面较窄,民众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因不够;另一方面说明成渝地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不均衡,民众体育消费习惯和观念存在巨大差异. 因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发展和交流的空间是巨大的.

  • 四川、重庆处于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滞后且不平衡. 通过表 4最新官方统计数据[10-11]可知:成渝地区乡村人口达4 907.43万人,占总人口的42.68%,乡村人口占据总人口近一半左右. 在川南和渝东北的贫困地区,生产力落后、体育意识不强,乡村人员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仅停留在体育比赛意识中,缺乏体育参与和投入意识[12]. 同时,成渝地区乡村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也是制约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 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是参与体育交流活动的重要基础. 成渝地区同属长江流域和巴蜀文化,资源和语言相似,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交流提供了保障. 当前,成渝地区体育交流与合作尚处在初级阶段,合作机制主要以会议方式为主,未形成专门的政府组织、民间组织等协调机构. 成渝地区处于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2020年四川、重庆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8 253元、30 824元,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26 522元、21 678元,薄弱的经济基础制约了成渝地区居民的体育消费.

  • 体育基础设施是参与体育交流活动的必要条件. 根据四川和重庆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成渝地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都市生活区体育场地数量远高于偏远地区,但都市生活区人员密度大不能满足人们的体育锻炼需求. 随着成都、重庆两个国家级中心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大型赛事活动将落户成渝地区,如2022年世界举重锦标赛、2023年亚洲杯足球比赛等重大赛事促使体育场地及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体育交流活动中.

  • 2020年1月6日,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刻领悟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战略意义和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 2020年4月28日,重庆市体育局与四川省体育局根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机制》《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方案》《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0年重点任务》签署了《川渝地区体育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该《协议》明确要树立“一体化”理念和“融合发展”思想. 同时,协调成渝地区教育、工商、文化、科技、卫生等行政部门,制定相关体育扶持政策法规,建立行为规范、权责明确、监督有效的执法体系,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联合执法.

  • 在遵循《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机制》《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方案》《川渝地区体育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框架协议》的前提下,通过建立成渝地区体育联合领导小组,定期进行沟通、交流和磋商,发挥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的核心作用,凝聚成渝地区体育发展共识,积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交流合作常态化、持续性和全面性. 此外,利用成渝地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优势,组建成渝地区体育发展改革委员会,进行实地调研和国内外考察,建立成渝地区体育决策咨询信息数据库,为体育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13]. 在满足各方体育发展需求的条件下,推动体育场地设施、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科研、学校体育等领域交流合作,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全方位、多层次交流合作,营造百花齐放的体育交流合作态势.

  • 成渝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快、交通便捷,民族体育文化底蕴深厚,体育资源丰富. 盘活体育资源有利于成渝地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七十年进程中,四川历来都是体育强省且具有代表性,体育综合实力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 利用四川在竞技体育方面的优势,对成渝地区竞技体育项目布局进行重新整合、优化、互补,落实成渝地区运动员培养输送计划和训练单位培养引进高水平教练员、科研人员、体能康复训练人员计划,建立两地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交换或引进机制,加强成渝地区体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所之间体育科学研究交流与合作,推进成渝两地竞技体育和体育科技工作水平提升,打造成渝地区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塑造西部乃至全国区域体育品牌. 此外,根据《川渝地区体育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框架协议》,成渝两地将编制体育旅游示范区整体规划,共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创新组合南川金佛山、武隆仙女山、万盛黑山谷、天府奥体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西岭雪山滑雪基地等体育旅游资源,打造成渝特色旅游线路,探索成渝地区文化体育场所等领域“一卡通”.

  •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 成都、重庆作为我国的中心城市,应利用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机遇,以举办成都马拉松、重庆国际马拉松、世界武术锦标赛、网球公开赛、2022年世界举重锦标赛、2023年亚洲杯足球比赛等大型比赛活动为契机,加快区域体育的交流与合作. 当前,借着参加比赛的“由头”,去各地旅游成为不少运动爱好者,尤其是路跑爱好者的选择,这让体育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结合成渝地区自然资源禀赋,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登山、山地马拉松、铁人三项等积分赛或户外精品赛事. 配合大型赛事的举办,以丰富的体育文化内涵、富有巴蜀文化的旅游资源和完善配套的旅游设施,设计成渝地区体育旅游路线和旅游项目,将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在国际旅游格局中的地位.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成渝地区体育交流与合作提供新的契机. 体育作为特殊的社会文化,在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交流与合作中,创新体育交流合作新格局,助推了体育强国建设.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发展合作不仅需要国家、地方政府的支持,还需要民间社会组织的协助. 但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交流合作的历史潮流是不可逆转的,在意气风发的新时代,成渝地区体育交流与合作从春天再次出发,用奋斗定义未来,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成渝地区体育工作交流合作和体育公共服务融合发展,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