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校企“双轨四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基于旅游管理专业视角

上一篇

下一篇

禹华平, 双海军, 赵静. 校企“双轨四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基于旅游管理专业视角[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6(4): 153-159. doi: 10.13718/j.cnki.xsxb.2021.04.025
引用本文: 禹华平, 双海军, 赵静. 校企“双轨四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基于旅游管理专业视角[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6(4): 153-159. doi: 10.13718/j.cnki.xsxb.2021.04.025
YU Hua-ping, SHUANG Hai-jun, ZHAO Jing. Practical Research on 'Double-track and Four-stage'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l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J].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1, 46(4): 153-159. doi: 10.13718/j.cnki.xsxb.2021.04.025
Citation: YU Hua-ping, SHUANG Hai-jun, ZHAO Jing. Practical Research on "Double-track and Four-stage"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l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J].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1, 46(4): 153-159. doi: 10.13718/j.cnki.xsxb.2021.04.025

校企“双轨四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基于旅游管理专业视角

  • 基金项目: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72036);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双师型”师资人才培养项目(WLRCS2019-038);重庆市教育“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2017-GX-04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禹华平,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物流管理、实践教育的研究 .

  • 中图分类号: G640

Practical Research on "Double-track and Four-stage"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l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 摘要: 为提高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双轨四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提出的背景及其理论基础、构建原则、具体实施方案和方法,并运用文献中大学生实践能力测评量表,围绕实践能力模型的3个维度定量分析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双轨四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 结果表明:“双轨四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适合应用型高校的实际情况,不仅能显著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升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和学生就业质量都有明显的效果,该模式适用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应用型高校.
  • 加载中
  • 图 1  “双轨四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结构示意图

    表 1  大学生实践能力测评成绩表

    测评指标 2013级学生人数占比 2014级学生人数占比 2015级学生人数占比
    1等/% 2等/% 3等/% 4等/% 1等/% 2等/% 3等/% 4等/% 1等/% 2等/% 3等/% 4等/%
    问题解决能力(20%) 8 25 43 24 15 27 38 20 20 27 38 15
    表达能力(6%) 9 22 42 27 15 26 40 19 18 29 36 17
    自我管理能力(6%) 7 21 40 32 16 25 37 22 22 26 41 11
    环境适应能力(6%) 9 20 43 28 17 22 37 24 23 30 40 7
    计划组织能力(6%) 10 20 38 32 18 23 32 27 22 28 35 15
    团队协作能力(6%) 12 24 45 19 16 27 40 17 20 33 32 15
    责任心(6%) 11 27 36 26 19 32 31 28 24 34 33 9
    信息获取分析能力(6%) 7 18 43 32 14 23 38 25 17 27 39 17
    实际动手能力(6%) 13 19 38 40 17 25 32 26 27 28 33 12
    分析和设计能力(6%) 8 16 46 30 13 22 40 25 16 25 36 23
    规划意识能力(6%) 7 17 42 34 12 20 38 30 15 22 36 26
    开发创新能力(20%) 6 15 39 40 12 21 33 34 16 24 35 2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学生实践能力各元素的平均分

    测评指标 2013级 2014级 2015级
    问题解决能力 72.15 74.80 76.80
    表达能力 71.50 74.80 75.45
    自我管理能力 70.00 74.45 77.75
    环境适应能力 71.05 73.95 79.20
    计划组织能力 70.70 73.91 77.45
    团队协作能力 73.35 75.50 77.65
    责任心 72.90 82.35 79.75
    信息获取分析能力 69.65 73.20 75.75
    实际动手能力 77.10 74.10 79.15
    分析和设计能力 69.90 72.80 74.30
    规划意识能力 69.20 71.50 72.45
    开发创新能力 67.75 71.05 73.85
    下载: 导出CSV
  • [1] 宋专茂. 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 理论基础和现实诉求[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 31(1): 6-9.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DMZ201001002.htm
    [2] 李冉. 国内外本科层面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D]. 南宁: 广西大学, 2013.
    [3] 陈芹.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困境与对策探讨[D]. 重庆: 西南大学, 2009.
    [4] 尹庆民. 校企合作研究——基于应用型高校的模式及保障机制[M].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2.
    [5] 周斌.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研究[D]. 长沙: 中南大学, 2010.
    [6] 方黛春. 高职"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以NBCSZJ学院为例[D]. 武汉: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7] 邱致裕.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D]. 武汉: 湖北工业大学, 2012.
    [8] 陈伍香, 邓振锋. 旅游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教学管理机制研究[J]. 广西社会科学, 2010(1): 149-152.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SKX201001038.htm
    [9] 何山. 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校企合作的对策与思考[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7(4): 58-59.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BRW201004025.htm
    [10] 陶行知. 陶行知文集[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
    [11] 禹华平, 陈洪余, 郑瑞伦. 大学生实践能力模型的初步构建[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1(1): 189-194.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NZK201601033.htm
    [12] 禹华平, 郑瑞伦. "三实三练, 教学做合一"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2): 157-163. doi: http://xbgjxt.swu.edu.cn/article/doi/10.13718/j.cnki.xsxb.2015.02.030
    [13] 禹华平. 地方本科高校专业体系与地方产业布局对接问题的探索——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为例[J]. 科学时代, 2014(22): 114-116.
    [14] 傅道春. 教育学[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8.
    [15] 朱德全, 宋乃庆. 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M]. 4版.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13-14.
  • 加载中
图( 1) 表( 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850
  • HTML全文浏览数:  1850
  • PDF下载数:  95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11-14
  • 刊出日期:  2021-04-20

校企“双轨四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基于旅游管理专业视角

    作者简介: 禹华平,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物流管理、实践教育的研究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管理学院,重庆 合川 401524
基金项目: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72036);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双师型”师资人才培养项目(WLRCS2019-038);重庆市教育“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2017-GX-041)

摘要: 为提高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双轨四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提出的背景及其理论基础、构建原则、具体实施方案和方法,并运用文献中大学生实践能力测评量表,围绕实践能力模型的3个维度定量分析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双轨四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 结果表明:“双轨四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适合应用型高校的实际情况,不仅能显著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升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和学生就业质量都有明显的效果,该模式适用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应用型高校.

English Abstract

  •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教育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急需高校培养出大批不同规格和层次的人才,特别是应用型人才.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从国家层面正式拉开了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序幕.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受到各高校广泛关注,目前已有文献就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问题进行了研究. 2010年宋专茂[1]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诉求进行了研究;2013年李冉[2]对国内外本科层面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 此后,研究者们对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困境[3]、模式及保障机制与对策[4-7]、课程设置[8]、教学管理机制[9-10]等进行了一些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一些成绩,但这些远不能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国内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缺乏具体的理论指导,对一些基本问题论述较少,比如对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内涵以及如何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等基本问题还不清楚;二是国内现有文献虽探讨了我国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的一些培养经验,如产学研途径等,但是对于实践效果的检验提得较少,尤其是没有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三是现有研究的方法比较单一,实证研究较少,尤其是缺乏深入的定量分析.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是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理事单位之一,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开办较早,办学特色明显,是学校重点打造的专业之一. 该专业极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开展了大学生实践能力模型构建的研究并取得明显效果[11-12].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应用技术大学(学院)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到专业以市场为导向,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此,作者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为例,对地方本科高校专业体系与地方产业布局对接问题[13]进行了探索,并基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实施过程教学的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的“双轨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依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和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旅游专业改革实践,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阐述其具体作法和该校的实践效果,拟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所采取的某种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框架和运行方式,它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方式. 其中,培养目标是确定培养规格和选择培养方式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培养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培养方式是达成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具体途径. 人才培养模式集中体现了高校的办学理念,但人才培养没有统一的模式,不同高校其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方式不同.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对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还不能完全适应,存在“两张皮”现象. 因此深化产教融合,加快推进教育、人才、产业、创新“四链”有机结合,是目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扩大就业创业、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指出,要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要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2019年4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明确各地要落实国家支持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各项优惠政策,激励企业投资兴办职业教育、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建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 同时深化产教融合也是十九大报告明确的改革任务. 但如何进行改革,如何结合行业、企业、职业的需要开展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重要问题.

    陶行知先生早在70多年前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教与学要以做为中心”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强调“事怎么做,就须怎样学”. 现代教育学的相关理论也指出[14]家庭、社会和学校这3种教育是各有特点的,它们之间很难互相代替,只有把3个方面协调起来、取长补短,发挥它们各自的特长和多渠道的一致影响的叠加效应,才能取得最佳的整体效应.

    为适应有关行业(产业)人才需求,依据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和教育学关于“家庭、社会和学校三种教育有机结合”的论述,从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角度并结合所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际,我们提出了“双轨四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拟为应用型高校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及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该模式突出校企双方双轨运行、深度合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学校现代教育与传统学徒制相结合,围绕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以学生技能培养为核心,在吸收学徒制“边看、边做、边学”现场学习的优势上,实施“2.5+0.5+0.5+0.5”四段式培养,即两年半学校基础文化知识学习+半年企业专业顶岗实习+半年回学校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半年毕业综合实习(图 1). 该模式结构的核心是应用型高校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问题,培养方式是“双轨四段式”,途径是“深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学做结合”,不同于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 “双轨四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推进政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的有益探索,构建遵循以下三个主要原则:第一,坚持知行合一原则. 按照陶行知教育理论,既要重视理论的学习,又要重视实践技能的训练,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力求“教学做”合一. 第二,坚持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构建“双轨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目的,因此,培养模式中的每一方面,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式等,都应体现这一点. 从图 1可以看到,无论是培养理念,还是培养主体、培养过程等,都围绕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这一目的开展工作. 第三,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一个人学习和掌握运用知识一般是从简单到复杂,因此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应该坚持由易到难,将培养的目标分成不同的层次,训练内容依次递进、循序渐进,才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

    根据应用型技术大学的时代要求,校企“双轨四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培养未来知识的创造者和研究性人才.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我们将“双轨四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规格确定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规格.

  •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为便于研究和实施,选取2013级、2014级、2015级3个年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实践研究对象,并将“双轨四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运用于该专业2014级和2015级2个年级学习实践中.

  • 学校立足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职业化”要求,根据国家相关部门于2009年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以及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即加强旅游学历教育、提升旅游人才质量、储备一专多能人才、建构人才的跨界开放格局等,将本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旅游管理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掌握旅行社、酒店、餐饮、会展等旅游企业的运作方式、服务技能以及管理方法,具备客源市场调研、项目开发策划、旅游线路与活动策划、相关形象推广与促销活动策划、旅游电子商务、会展策划、会议运营等实际操作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能在各类星级酒店餐饮等部门从事运营管理、前厅接待、外联、会议展览服务与管理等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规格要达到三个方面的要求:①知识要求. 熟悉旅游酒店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以及酒店前厅、餐饮、康乐等部门的业务知识;具有客房、餐饮、康乐、会展等管理服务能力;掌握旅行社管理、导游职业和景区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②能力要求. 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能力以及一定的职业外语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具备从事旅游规划、策划等工作的能力和适应辅修专业或相邻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③素质要求. 热爱祖国,思想品质良好,有职业道德、人文科学素质和审美修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诚信、坚毅的品格和团队协作精神.

  • 一是围绕“双轨四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搭建“3+1课程平台”(即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实践教育课程平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平台). “四段式”中第一阶段主要对应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第二阶段对应专业技能教育和实践教育课程,第三阶段对应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课程,第四阶段对应综合实践和创业训练课程. 二是专业理论课程(嵌入操作课程)、技能课程、人文素养课程、综合实训课程,并将教师项目研究内容和学术思考融入核心课程中嵌套式联结,构成旅游专业必需的知识结构;将专业比赛融入选修课程,结合行业发展和学生特点以及教师研究等,选择相应课程作为核心课程的补充,实现必修课程内容嵌套化和选修课程的弹性化,以确保实现课程设计的动态平衡.

  • 为了较快培养旅游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依据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与学要以做为中心”的教学理论,结合校企双轨教育,并基于“四段渐进式”培养模式,构建了“面向实战、讲求实用、追求实效;基本技能自学自练、专业技能模拟演练、综合技能现场训练”即“三实三练,教学做合一”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具体包括:①理念: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②三环节训练模式:自学自练→模拟演练→现场训练;③三阶段实践体系:基础实践技能→专业实践技能→综合实践技能;④三循环实践平台:自主训练营(校园社团)→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针对过去该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较长(达半年)、顶岗工作比较繁重、学生不适应甚至出现抵触情绪的情况,学校探索出了“四进”管理模式,即课程进企业、专业教师进企业、教学与管理进企业、学生党团组织进企业的管理模式. 在“四进”管理模式中,将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地产概论”“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旅游心理学”“酒店物业管理”等课程放入合作单位进行授课,聘请实习单位高管进行主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欢迎. “四进”创新管理模式,加强了对顶岗实习的管理,学院、实习学生和实习单位三方沟通顺畅,实习效果明显.

  • 一是采取专兼职相结合、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挂职锻炼与资格认证相结合的“三结合”方式,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积极申报重庆市教委、重庆市人力社局等四部门开展的“双千双师交流计划”,同时,分别聘请了7名行业专家和企业高管为双师型副教授,5名行业专家和企业高管为客座教授. 二是开展教师教学竞赛、微课制作比赛和教学观摩活动,激发中青年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掌握现代教学方法的热情. 三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双百”教师互助计划,加强与市内兄弟高校同行之间的教学和学术交流,拓宽视野,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 四是充分利用好学校的“英才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以及校院两级科研奖励等政策,激励青年教师不断成长.

  • 借助学校3D实训室,成功举办校级导游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组织学生外出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如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饭店服务)大赛、全国高职院校“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重庆市高校大学生会展专业技能竞赛、合川区职业技能大赛等. 通过各种技能大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的目的,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又促进专业建设的发展.

  • 学校与当地旅游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申报市级教改项目“政校企合作机制研究——基于旅游发展视角”以及教学成果奖等. 结合课程特点、学生情况和教师资源,与企业合作编写教材——《中国旅游文化》《饭店管理概论》,开发校级精品课程“管理学原理”、精品视频课程“精炼职能——教你玩管理”、在线开放课程“带上文化去旅行”,合作申报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连片特困地区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的协同路径研究”等,并开展研究发表学术文章. 这些研究和成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紧密结合行业发展、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特点提供了科学依据.

  • 为了检测所提出的“双轨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实施效果,参照文献[11]的大学生实践能力测评量表,围绕实践能力模型的3个维度(基础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12个元素(问题解决能力、表达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计划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责任心、信息获取分析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和设计能力、规划意识能力、开发创新能力)制成调查问卷,并分别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和2019年6月,采用调查和相关测试与自我测评相结合的方法,对学校旅游管理专业2013级、2014级、2015级3个年级学生毕业时的实践能力进行了测评和比较,其中2013级未采用“双轨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2014和2015级学生实施了“双轨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为保证能定量分析,首先设定上述12个元素(即测定项目)在实践能力中所占的权重(表 1),每一测定项目的满分设定为100分,根据该项目测评量表的答案评出该项目分值,当该项目得分为90分及其以上者为一等(平均分记为95),75~89分为二等(平均分记为85),60~74分者为三等(平均分记为70),60分以下者为四等(平均分记为55). 3个年级学生实践能力测评成绩见表 1.

    采用如下公式进行统计[15]

    式中:Wi为第i种元素(即测定项目)所占的权重;Xi是第i种元素(即测定项目)所得分数,它由表 1中各年级第i种元素(即测定项目)中一个人平均得分xij与第j个等级(j=1,2,3,4)人数百分比ni的乘积求得,即

    由(2)式得到各年级上述12个元素(即具体实践能力) 个人平均得分(表 2).

    表 2可知,2013级、2014级、2015级学生实践能力各元素的平均分随元素的变化而变化. ①各年级学生实践能力各元素平均分情况不同,但总的讲,2015级的学生平均分高于2014级和2013级,表明“双轨四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中各元素均有提高;②“双轨四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实践能力中各元素得分情况不同,在所述12个元素中,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责任心提高更明显,而分析和设计能力、规划意识能力、开发创新能力这些难度较大的提高较慢.

    利用式(1)和由表 2的数据得到2013级学生实践能力平均得分为70.90分,而2014级和2015级平均得分分别为73.96分和76.26分,表明与未实施“双轨四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2013级学生实践能力相比,实施该培养模式后,2014级和2015级学生实践能力分别提高了4.30%和7.56%.

    上述测评表明,实施“双轨四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有明显提高,而且随着参与企业实践时间的增加,实践能力提升更明显,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也大为提高. 近三届学生,参加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饭店服务)大赛、重庆市高校会展专业技能大赛等大赛,累计有120余人次分获省部级以上一、二、三等奖;学生在JW万豪酒店顶岗实习期间,被选拔参与国外总统下榻酒店期间的接待工作,并圆满完成任务,受到酒店方高度赞扬.

  • 近年来,学校先后与重庆云集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重庆有线文旅频道共同建立了“重庆旅游公众服务平台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服务中心”“‘路夫智行’开放型教学实验中心”旅游综合服务与研究中心,旅游酒店管理类专业有近60%以上的学生都参与到开放教学实验中心,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本专业相关教师近3年来公开发表各级各类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余篇),主持和主研国家级、省部级校级课题10余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3项. 科研提高了教师自身学术水平,同时也提高了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资源建设的成效. 校企合作编写的“中国旅游文化”“饭店管理概论”教材,开发校级精品课程“管理学原理”、精品视频课程“精炼职能——教你玩管理”、“带上文化去旅行”被确定为首批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对近两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2018届、2019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6%(2017届91.5%),专业相关度75%以上;毕业生月平均薪酬4 600元,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93%,学生工作满意度达9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到94%以上.

  • 本文遵循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和教育学“家庭、社会和学校3种教育有机结合”的理论以及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了“双轨四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施方案、方法并在我校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有重要作用,且对提升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和学生就业质量都有明显的效果,该模式适用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应用型高校.

参考文献 (1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