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我国驯鹿 Rangifer tarandus 的种群分布、数量及致危原因

上一篇

下一篇

曾治,孟凡露,王朋,孟秀祥. 我国驯鹿 Rangifer tarandus 的种群分布、数量及致危原因[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8(7). doi: 10.13718/j.cnki.xdzk.2016.07.003
引用本文: 曾治,孟凡露,王朋,孟秀祥. 我国驯鹿 Rangifer tarandus 的种群分布、数量及致危原因[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8(7). doi: 10.13718/j.cnki.xdzk.2016.07.003
ZENG Zhi,MENG Fan-lu,WANG Peng,MENG Xiu-xiang. Current Distribution,Population Trends and Causes of Decline of Reindeer in China[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6, 38(7). doi: 10.13718/j.cnki.xdzk.2016.07.003
Citation: ZENG Zhi,MENG Fan-lu,WANG Peng,MENG Xiu-xiang. Current Distribution,Population Trends and Causes of Decline of Reindeer in China[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6, 38(7). doi: 10.13718/j.cnki.xdzk.2016.07.003

我国驯鹿 Rangifer tarandus 的种群分布、数量及致危原因

Current Distribution,Population Trends and Causes of Decline of Reindeer in China

  • 摘要: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间,在大兴安岭对我国驯鹿 Rangi f er tarandus开展了野外调查,以确定其分布及种群数量波动,并分析其致危原因.结果表明:我国驯鹿仅分布于大兴安岭西北麓的内蒙古根河地区(E 121°11′-122°25′,N 50°42′-51°50′),其分布区与我国鄂温克族聚居区完全重叠.我国现存驯鹿种群718头,分布于12个彼此隔离的种群,各驯鹿种群数量分布极不均匀,每个种群由9~240头驯鹿组成,大部分种群呈典型小种群状态,其平均种群大小仅为59.83头(±18.42, n=12);驯鹿分布生境的海拔区间为700~926 m ,平均海拔为813.67 m (±21.72 m , n=12);小种群及相关的近交衰退、生境丧失及适宜性下降、管理政策不合理、高强度的生态旅游和盗猎及天敌捕杀是制约我国驯鹿种群发展的主要因素.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27
  • HTML全文浏览数:  1087
  • PDF下载数:  462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我国驯鹿 Rangifer tarandus 的种群分布、数量及致危原因

  •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2;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100081 ;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100081 ;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间,在大兴安岭对我国驯鹿 Rangi f er tarandus开展了野外调查,以确定其分布及种群数量波动,并分析其致危原因.结果表明:我国驯鹿仅分布于大兴安岭西北麓的内蒙古根河地区(E 121°11′-122°25′,N 50°42′-51°50′),其分布区与我国鄂温克族聚居区完全重叠.我国现存驯鹿种群718头,分布于12个彼此隔离的种群,各驯鹿种群数量分布极不均匀,每个种群由9~240头驯鹿组成,大部分种群呈典型小种群状态,其平均种群大小仅为59.83头(±18.42, n=12);驯鹿分布生境的海拔区间为700~926 m ,平均海拔为813.67 m (±21.72 m , n=12);小种群及相关的近交衰退、生境丧失及适宜性下降、管理政策不合理、高强度的生态旅游和盗猎及天敌捕杀是制约我国驯鹿种群发展的主要因素.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