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胡风编辑活动的主体性:以《七月》、《希望》为例

上一篇

下一篇

胡风编辑活动的主体性:以《七月》、《希望》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31(5).
引用本文: 胡风编辑活动的主体性:以《七月》、《希望》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31(5).
Hu Feng's Subjectivity in His Compiling Activities--A Case Study of July and Hope[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5, 31(5).
Citation: Hu Feng's Subjectivity in His Compiling Activities--A Case Study of July and Hope[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5, 31(5).

胡风编辑活动的主体性:以《七月》、《希望》为例

Hu Feng's Subjectivity in His Compiling Activities--A Case Study of July and Hope

  • 摘要: 在对编辑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中,胡风为编辑甘做"泥土"的奉献精神奠定了超乎单纯自我牺牲的更为坚实的心理基础.这些使得他的编辑活动取得了极大成功.胡风的成功经验表明:编辑人不能仅仅满足于为他人作嫁衣,在具有甘做"泥土"的奉献精神同时,更要有"组织者,领导者"的气魄、抱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编辑的主体性,在编辑工作中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78
  • HTML全文浏览数:  112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胡风编辑活动的主体性:以《七月》、《希望》为例

摘要: 在对编辑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中,胡风为编辑甘做"泥土"的奉献精神奠定了超乎单纯自我牺牲的更为坚实的心理基础.这些使得他的编辑活动取得了极大成功.胡风的成功经验表明:编辑人不能仅仅满足于为他人作嫁衣,在具有甘做"泥土"的奉献精神同时,更要有"组织者,领导者"的气魄、抱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编辑的主体性,在编辑工作中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