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LOW A H.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M]. Start Publishing LLC, 2013.
|
王发曾. 城市空间环境对城市犯罪的影响[J]. 人文地理, 2001, 16(2): 1-6, 11.
|
徐磊青. 以环境设计防止犯罪研究与实践30年[J]. 新建筑, 2003(6): 4-7.
|
张愚, 王建国. 再论"空间句法"[J]. 建筑师, 2004(3): 33-44.
|
左袖阳. 西方通过环境设计的犯罪预防理论评价[J].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1(6): 118-122.
|
赵秉志, 金翼翔. CPTED理论的历史梳理及中外对比[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2(3): 34-41.
|
Jane Jacobs.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 金衡山, 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5: 31.
|
林冬阳, 田宝江. 犯罪被害恐惧与城市空间环境关系的研究综述[C] //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海口, 2014: 366-378.
|
黄基传, 赵红红. 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公园空间结构分析研究[J]. 华中建筑, 2019, 37(8): 62-65.
|
石勇美. 基于空间句法的丘陵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 长沙: 湖南大学, 2016.
|
徐冰, 贺耀萱. 英国居住空间形态与犯罪的关系研究概述——基于空间句法量化分析方法的典型建构[J]. 城市规划, 2014, 38(10): 91-94.
|
胡乃彦, 王国斌. 城市住区街道空间犯罪防控的规划设计策略——基于CPTED理论和空间句法的思考[J]. 规划师, 2015, 31(1): 117-122.
|
王益, 吴永发. 基于句法变量分析的徽州古村落空间安全机制研究[J]. 规划师, 2016, 32(3): 101-107.
|
陈建宇, 许克福. 基于空间句法的环城游憩空间活力研究——以南通市濠河风景名胜区为例[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5(7): 70-77.
|
王子月, 刘磊. 空间句法视角下城市与非保护类历史街区空间形态变化研究——以合川文峰古街片区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2(1): 142-150.
|
蔡俐, 刘磊, 罗皓, 等. 基于景观图式语言的龙溪古镇公共空间特征与保护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1(9): 148-156.
|
曾敏玲, 毛媛媛, 黄伟. 街道网络结构与街道两抢一盗犯罪关系研究——基于空间句法的视角[J]. 城市发展研究, 2014, 21(7): 56-63.
|
刘成. 可防卫空间理论与犯罪防预性环境设计[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2004, 21(4): 88-92.
|
吴浩源, 刘杰, 张青萍. 城市居住区的空间句法分析及景观设计——基于预防犯罪视角[J]. 中国园林, 2015, 31(9): 65-69.
|
郭佳希. Depth map软件在网师园空间分析中的应用[J]. 中国园林, 2014, 30(8): 120-124.
|
李春雷, 姚巍. 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市住区犯罪空间防控探索——基于CPTED理论视角下对我国城市住区的个案考察[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7(4): 93-105.
|
黄敏凤. 基于安全感的城市公园空间环境评价及设计研究[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17.
|
解旭东, 史昕玉. 基于CPTED理论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策略研究[J].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19, 40(1): 93-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