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 政策, 2017(11): 4-23, 2.
杨强, 王运动, 李丽, 等. 1952年-2010年中国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特征分析[J]. 遥感学报, 2016, 20(6): 1424-1434.
路征, 赵佳敏, 王建平. 中国人口转变的经济增长效应与人力资本效应检验——基于1990-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4(8): 78-85.
汪明峰, 程红, 宁越敏. 上海城中村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15, 70(8): 1243-1255.
刘涛, 齐元静, 曹广忠. 中国流动人口空间格局演变机制及城镇化效应——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数据的分析[J]. 地理学报, 2015, 70(4): 567-581.
朱江丽, 李子联. 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口—空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2): 75-82. doi: 10.3969/j.issn.1002-2104.2015.02.010
李国平, 罗心然. 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1): 25-33.
景建军. 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研究[J]. 经济问题, 2016(1): 60-65.
任方军. 要素投入、产业结构与河南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8, 52(2): 300-306.
CHANSON H, ROBINSON S, SERQUIN M.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 北京: 三联书店, 1989.
张珊, 查小春, 刘恺云. 地形起伏特征对汉中市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格局影响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2(8): 138-148.
马遵平, 谢泽氡, 孙平军. "一带一路"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口、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5(11): 32-39.
林思宇, 王良健, 马中. 1990年以来湖南人口与经济重心及其演化[J]. 经济地理, 2014, 34(10): 31-38.
汪桂生, 徐佳. 安徽省人口与经济空间关系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0, 39(5): 23-29.
张茜茜, 廖和平, 巫芯宇, 等.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人、地、业"转型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1(4): 1-9.
王胜今, 王智初. 中国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的空间一致性研究[J]. 人口学刊, 2017, 39(6): 43-50.
刘睿文, 封志明, 游珍. 中国人口集疏格局与形成机制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3): 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