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N]. 人民日报, 2021-04-20(1).
|
刘涓溪. 培育更多高素质农民[N]. 人民日报, 2021-04-08(6).
|
黄泽文. "新工科"课程思政的时代蕴涵与发展路径[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3): 162-168.
|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35.
|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45.
|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 人民日报, 2021-11-17(1).
|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 (2020-05-28)[2021-08-1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
章忠民, 李兰. 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拓展的内在意涵与实践路径[J]. 思想理论教育, 2020(11): 62-67.
|
谭晓爽. 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探析[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8(4): 44-45.
|
刘鹤, 石瑛, 金祥雷. 课程思政建设的理性内涵与实施路径[J]. 中国大学教学, 2019(3): 59-62.
|
高德毅, 宗爱东.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1): 43-46.
|
石岩, 王学俭. 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问题及实现路径[J]. 教学与研究, 2021(9): 91-99.
|
刘建军. 课程思政: 内涵、特点与路径[J]. 教育研究, 2020(9): 28-33.
|
王瑞. 思政课程领航课程思政论略[J]. 中国电化教育, 2021(10): 65-71.
|
邱伟光. 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 思想理论教育, 2017(9): 10-14.
|
郑敬斌, 李鑫. 科学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谫论[J]. 思想理论教育, 2020(7): 65-69.
|
何红娟. "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5): 60-64.
|
张旭, 李合亮. 廓清与重塑: 回归课程思政的本质意蕴[J]. 思想教育研究, 2021(5): 116-121.
|
陈理宣, 董玉梅, 李学丽. 课程思政的内生机制、实现路径与教学方法[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1(8): 80-86. doi: 10.3969/j.issn.1672-4038.2021.08.009
|
孙广俊, 李鸿晶, 陆伟东, 等. 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蕴涵、育人优势与实践路径[J]. 江苏高教, 2021(9): 115-120.
|
许涛. 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N]. 光明日报, 2019-10-18(15).
|
委华, 张俊宗. 新时代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J]. 中国高等教育, 2020(9): 19-21.
|
黄弄璋, 田学辉, 罗安红, 等. 新农科背景下的观赏植物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 现代园艺, 2021(19): 183-185. doi: 10.3969/j.issn.1006-4958.2021.19.072
|
刘波. 新农科背景下果品贮藏加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实践[J]. 现代园艺, 2021(9): 166-167. doi: 10.3969/j.issn.1006-4958.2021.09.068
|
余义和, 郭大龙, 蒋燕, 等. "新农科"背景下园艺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立的探索[J]. 高教学刊, 2021(24): 173-176+180.
|
张拥军. 新农科视野下农林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 2021(Z2): 35-37.
|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 人民日报, 2018-09-11(1).
|
万玉风, 梁丹. 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教育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N]. 中国教育报, 2020-06-06(1).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2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 378.
|
刘庆昌. 教育之思的基本范畴及其理解维度[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4): 109-121.
|
柯政. 课程理论视角下课程思政及其实施框架[J]. 中国高等教育, 2021(8): 37-40.
|
易鹏, 王永友. 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逻辑起点和实践指向[J]. 中国电化教育, 2021(4): 54-58. doi: 10.3969/j.issn.1006-9860.2021.04.007
|
靳玉乐, 张良. 要认真对待高校课程思政的"泛意识形态化"倾向[J]. 现代教育管理, 2021(4): 31-37.
|
迈克尔·W·阿普尔. 意识形态与课程[M]. 黄忠敬, 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3.
|
李殿森, 靳玉乐. 课程知识与社会意识形式[J]. 教育研究, 2006(6): 69-73.
|
弗兰克·H.T. 罗德斯. 创造未来: 美国大学的作用[M]. 王晓阳, 黄劲松, 等译.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9.
|
李博, 陈栋. 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挑战与改进[J]. 中国大学教学, 2021(9): 75-79.
|
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8: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