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满. 明清福建沿海农田水利制度与乡族组织[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7(4): 38-45.
潘春辉. 水官与清代河西走廊基层社会治理[J]. 社会科学战线, 2014(1): 125-129.
李小庆, 赵轶峰. 政策与绩效: 清代下河地区水利治理的历史透视[J]. 求是学刊, 2019(2): 171-180.
邵钢锋. 民国宁绍地域水环境及其治理——以旅沪浙商为视角[J]. 中国农史, 2023(1): 109-119.
王祯. 农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1: 26.
彭述明, 谭徐明. 都江堰史[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陈桂权. 清代川北地区的水利纷争与水资源管理制度[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4): 42-49.
宋靖野. 水利、市场与社会变迁——对川南五通堰的历史人类学考察(1877—1941)[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7(2): 48-55.
牟旭平. 明清至民国时期四川牛踏堰灌区的水利纠纷与地域社会[J]. 中国地方志, 2023(2): 85-94, 127.
袁上. 清末民初成都平原的堰长换任与地方社会——以新津县为中心的考察[J]. 清史研究, 2022(6): 81-96.
(嘉庆)四川通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 省志辑·四川: 第5册. 南京: 凤凰出版社, 2012.
张廷玉等. 明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2160.
(嘉靖)四川总志[M]//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 史部·地理类: 第42册. 北京: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6.
李顺吉. 灌县都江堰水利志[M]. 成都: 《灌县都江堰水利志》编辑组, 1983.
(民国)金堂县续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 四川府县志辑: 第4册. 成都: 巴蜀书社, 1992.
李世平. 四川人口史[M]. 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87: 155.
(嘉庆)四川通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 省志辑·四川: 第2册. 南京: 凤凰出版社, 2012.
(光绪)增修灌县志[M]//四川历代方志集成. 第二辑: 第12册. 北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5.
(道光)新津县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 四川府县志辑: 第12册. 成都: 巴蜀书社, 1992.
(雍正)四川通志[M]//四川历代方志集成. 第四辑: 第1册. 北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7.
(乾隆)灌县志[M]//四川历代方志集成. 第二辑: 第12册. 北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5.
(同治)重修成都县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 四川府县志辑: 第2册. 成都: 巴蜀书社, 1992.
(道光)新都县志[M]//四川历代方志集成. 第二辑: 第21册. 北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5.
(乾隆)双流县志[M].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3.
(嘉庆)双流县志[M]//四川历代方志集成. 第二辑: 第7册. 北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5.
都江堰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都江堰市金石录[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9: 80.
李元. 蜀水经[M]. 成都: 巴蜀书社, 1985: 106.
陈支平. 清代赋役制度演变新探[M].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88: 15.
(民国)灌县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 四川府县志辑: 第9册. 成都: 巴蜀书社, 1992.
(民国)温江县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 四川府县志辑: 第8册. 成都: 巴蜀书社, 1992.
(嘉庆)彭山县志[M]//四川历代方志集成. 第一辑: 第5册. 北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5.
丁宝桢. 丁文诚公奏稿[M]. 贵阳: 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 2000: 623.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档案馆. 三州县共办堰务文约(乾隆三十八年闰三月日)[A]//清代新津县衙门档案. 档号: 清101-6-27.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档案馆. 为利己害众等事(乾隆三十九年九月十二日)[A]//清代新津县衙门档案. 档号: 清101-6-28.
(光绪)重修张公八堰禀定章程[M]. 清光绪二十三年刻本(四川省青羊区图书馆馆藏).
成都市龙泉驿区委员会学习文史委员会. 龙泉驿文史资料(第六辑·客家文化专辑)[M]. 成都: 成都龙泉兴合彩印厂, 2001.
(嘉庆)金堂县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 四川府县志辑: 第4册. 成都: 巴蜀书社, 1992.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档案馆. 为饬照旧规, 坚作堰堤, 免误春耕禀状事(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A]//清代新津县衙门档案. 档号: 清101-6-7.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档案馆. 都江堰岁修择吉九月初六卯时截闸外江断水, 各堰沟渠, 一律动工修整, 以宜公便(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初三日)[A]//清代温江县衙门档案. 档号: 清0004-永久1907-0006-002, 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档案馆. 为趁都江大堰截水, 同时兴修各堰示谕事(光绪二十二年九月廿日)[A]//清代新津县衙门档案. 档号: 清101-37-9.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档案馆. 关于都江堰岁修截水日期, 将各沟渠同时修理, 以利春水畅流的往来函件等由(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A]//清代温江县衙门档案. 档号: 清0004-永久1907-0006-008, 第11页.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档案馆. 关于都江堰岁修截水日期, 将各沟渠同时修理, 以利春水畅流的往来函件等由(光绪二十七年十月三十日)[A]//清代温江县衙门档案. 档号: 清0004-永久1907-0006-008, 第20页.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档案馆. 关于都江堰岁修截水日期, 将各沟渠同时修理, 以利春水畅流的往来函件等由(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初四日)[A]//清代温江县衙门档案. 档号: 清0004-永久1907-0006-008, 第21页.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档案馆. 为择吉日都江堰岁修开工, 保证按期完成, 不误农时的施行往来件由(光绪三十二年十月初九日)[A]//清代温江县衙门档案. 档号: 清0004-永久1907-0006-009, 第36页.
(民国)崇庆县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 四川府县志辑: 第14册. 成都: 巴蜀书社, 1992.
张肖梅. 四川经济参考资料[M]. 上海: 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 1939: A7.
鲁子健. 清代四川财政史料(上)[M]. 成都: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4: 509.
吕平登. 四川农村经济[M].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36: 55.
隗瀛涛. 近代长江上游城乡关系研究[M]. 成都: 天地出版社, 2003: 53.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档案馆. 为筹资学费, 划列三宗, 禀请申详定案示遵事(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十二日)[A]//清代新津县衙门档案. 档号: 清101-86-55.
张建民. "湖广熟, 天下足"述论——兼及明清时期长江沿岸的米粮流通[J]. 中国农史, 1987(4): 54-61.
魏丕信. 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M].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303.
(光绪)新繁乡土志[M]. 清光绪三十三年铅印本(新都档案馆馆藏).
张明富. 论明清时期的早期市场经济[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3): 259-269.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档案馆. 为会合勘修移知事(光绪七年三月二十七日)[A]//清代新津县衙门档案. 档号: 清101-10-45.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档案馆. 为遵限勤修公恳移文事(光绪七年四月初五日)[A]//清代新津县衙门档案. 档号: 清101-10-46.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档案馆. 为完工禀明事(光绪七年四月廿日)[A]//清代新津县衙门档案. 档号: 清101-10-48.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档案馆. 为押蓝宗应赴堰完工移解事(道光二十五年三月十四日)[A]//清代新津县衙门档案. 档号: 清101-6-9.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档案馆. 为唐友发减工损篓禀状事(道光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具)[A]//清代新津县衙门档案. 档号: 清101-6-3.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档案馆. 为三邑有专责事(道光二十五年七月囗囗日)[A]//清代新津县衙门档案. 档号: 清101-6-32.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档案馆. 为禀恳注案祈赏示谕, 以专责成事(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十三日)[A]//清代新津县衙门档案. 档号: 清101-22-28.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档案馆. 关于都江堰岁修截水日期, 将各沟渠同时修理, 以利春水畅流的往来函件等由(光绪二十七年十月初六日)[A]//清代温县衙门档案. 档号: 清0004-永久1907-0006-008, 第13页.
(民国)灌志文征[M]//中国地方志集成. 四川府县志辑: 第9册. 成都: 巴蜀书社, 1992.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档案馆. 为声以恳便示耕勘种事(光绪七年五月初三日)[A]//清代新津县衙门档案. 档号: 清101-5-3.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档案馆. 大关于培修杨武堰、涌沙堰、金马口培修定期, 免误农田(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二十六日)[A]//清代新津县衙门档案. 档号: 清0004-永久1907-0006-003, 第3页.
四川博物院. 博物馆学刊(第四辑)[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18.
梁勇. 移民、国家与地方权势——以清代巴县为例[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98.
赵尔巽. 清史稿(第13册)[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7: 3503.
陈钦鉴. (民国)陈氏族谱[M]. 民国三十四年石印本(四川图书馆馆藏).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档案馆. 催修民堰告示(光绪二十一年十月日)[A]//清代新津县衙门档案. 档号: 清101-37-6.
郭广辉. 族规生成与社会变迁——以清代中后期成都刘氏族规碑刻为例的研究[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5): 169-182.
(民国)新繁县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 四川府县志辑: 第12册. 成都: 巴蜀书社, 1992.
梁勇. 州县档案对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价值[N]. 光明日报(史学理论版), 2012-11-02(11).
王东杰. "乡神"的建构与重构: 方志所见清代四川地区移民会馆崇祀中的地域认同[J]. 历史研究, 2008(2): 98-11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