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峰, 梅岭, 张雄, 等. 长江经济带耕地保护生态价值的时空特征与差别化补偿机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2, 32(9): 173-183.
牛海鹏, 张安录, 李明秋. 耕地利用效益体系与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重构[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 30(2): 164-167. doi: 10.3969/j.issn.1000-0275.2009.02.009
王慧, 龙开胜. 基于耕地多功能的江苏省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 43(11): 101-111.
田霞, 蔡银莺, 张安录. 经济补偿对耕地非农转换的抑制成效检验——以成都市耕地保护基金的准自然实验为例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1, 30(5): 1229-1240.
姜广辉, 孔祥斌, 张凤荣, 等.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分析[J]. 中国土地科学, 2009, 23(7): 24-27. doi: 10.3969/j.issn.1001-8158.2009.07.005
刘利花, 李全新. 基于耕地非市场价值和机会成本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当代经济管理, 2018, 40(6): 37-40.
张浩, 靳亚亚, 王博, 等. 基于耕地发展权价值测算的陕西省耕地保护补偿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34(22): 256-266.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18.22.032
LI H, SU D, CAO Y, et al. Optimizing the Compensation Standard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Based on Ecosystem Services in the Hangzhou Bay Area, China[J]. Sustainability, 2022, 14(4): 2372. doi: 10.3390/su14042372
王盼盼, 高佳. 流域多尺度耕地保护生态价值及其补偿标准[J]. 水土保持通报, 2023, 43(6): 185-192, 199.
朱文娟, 李建兵, 高阳, 等. 基于经济-社会-生态价值的耕地价值量核算研究——以Y市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2, 31(9): 2086-2095.
党昱譞, 孔祥斌, 温良友, 等. 中国耕地生态保护补偿的省级差序分区及补偿标准[J]. 农业工程学报, 2022, 38(6): 254-263.
江汶静, 田永中, 唐君桃, 等. 基于GIS的耕地边际化评价与转移的生态价值评估——以三峡库区涪陵段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9(4): 101-107.
宋成舜, 匡兵, 罗丽, 等. 耕地综合价值视角下武汉城市圈耕地保护补偿标准[J]. 水土保持研究, 2017, 24(2): 330-335.
杨彬如, 李全新. 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 39(11): 77-83.
曾黎, 杨庆媛, 廖俊儒, 等. 基于农户受偿意愿的休耕补偿标准探讨——以河北样本户为例[J]. 资源科学, 2018, 40(7): 1375-1386.
聂艳, 乌云嘎, 于婧, 等. 基于能值分析的武穴市耕地利用效益时空特征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6): 987-993.
刘琼峰, 李明德, 段建南, 等. 基于GIS的湖南省耕地利用效益时空变异研究[J]. 经济地理, 2013, 33(9): 142-147.
牛海鹏, 张安录. 耕地利用效益体系重构及其外部性分析[J]. 中国土地科学, 2009, 23(9): 25-29. doi: 10.3969/j.issn.1001-8158.2009.09.005
周小平, 宋丽洁, 柴铎, 等. 区域耕地保护补偿分区实证研究[J]. 经济地理, 2010, 30(9): 1546-1551.
周小平, 柴铎, 卢艳霞, 等. 耕地保护补偿的经济学解释[J]. 中国土地科学, 2010, 24(10): 30-35.
李广东, 邱道持, 王平. 三峡生态脆弱区耕地非市场价值评估[J]. 地理学报, 2011, 66(4): 562-575.
靳相木, 杜茎深. 耕地保护补偿研究: 一个结构性的进展评论[J]. 中国土地科学, 2013, 27(3): 47-54.
ZHU J, LI X T, ZENG X C, et al. Cultivated Land-Use Benefit Evaluation and Obstacle Factor Identificatio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Northern Hubei, China[J]. Land, 2022, 11(9): 1386. doi: 10.3390/land11091386
牛海鹏, 张安录. 耕地保护的外部性及其测算——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J]. 资源科学, 2009, 31(8): 1400-1408.
王少杰, 王建强. 我国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建设现状、问题与建议[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48(12): 324-328.
王桂华. 内蒙古自治区耕地利用时空变化及效益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 43(8): 95-105.
朱向楠, 刘淑英, 王平. 村域尺度耕地利用效益时空格局演化分析[J]. 水土保持通报, 2018, 38(4): 337-344.
宋戈, 梁海鸥, 林佳, 等. 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及驱动力分析[J]. 经济地理, 2010, 30(5): 835-840.
第珊珊, 任平, 洪步庭, 等. 成都平原及周边区域耕地利用效益时空变异特征研究[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3(1): 89-97.
刘祥鑫, 蒲春玲, 刘志有, 等. 基于乌鲁木齐市耕地资源综合价值的征地补偿标准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 38(4): 56-61, 84.
谢高地, 甄霖, 鲁春霞, 等. 一个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J].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23(5): 911-919.
吕霜霜, 王子芳, 王金柱, 等. 基于LUCC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1(9): 125-133.
刘利花, 张丙昕, 刘向华. 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双视角下中国省域耕地保护补偿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20, 36(19): 252-263.
刘利花, 杨彬如. 中国省域耕地生态补偿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 29(2): 52-62.
谢高地, 张彩霞, 张雷明, 等. 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改进[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8): 1243-1254.
任平, 吴涛, 周介铭. 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损失评价模型与补偿机制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4): 786-795.
WANG L, FAYE B, LI Q F, et al. A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or Cultivated Land in Northeast China[J]. Land, 2023, 12(12): 2179.
刘朋, 崔耀平, 崔洋, 等. 2000—2020年华北平原耕地综合价值及其时空变化[J]. 水土保持通报, 2022, 42(5): 275-282.
WANG Y J, YAN X, WANG L, et al. Research on Compensation Standards for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Based on a Value-Added Benefit Model in Xinjiang, China[J]. 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3, 10: 1055291.
崔宁波, 生世玉, 方袁意如. 粮食安全视角下省际耕地生态补偿的标准量化与机制构建[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1, 26(11): 232-243.
邓春燕, 廖和平, 姚玲, 等. 基于外部性理论视角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测算——以重庆市为例[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7(3): 85-90.
孙晶晶, 赵凯, 曹慧, 等. 我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及其补偿额度测算——基于省级耕地-经济协调性视角[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6): 1003-1017.
曹瑞芬, 张安录, 苑韶峰. 耕地保护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体系重构——以浙江省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3, 38(7): 1880-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