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
教育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智慧教育发展评价平行论坛"在京举办[EB/OL].(2022-02-14)[2023-03-23].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2023/2023_zt01/pxlt/pxlt_fzpj/202302/t20230214_1044707.html.
汪滢,汪琼.社会技术系统理论视角下教师的知识与MOOCs行动——基于北京大学首批开设MOOCs教师的质性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5(2):55-61.
鹿星南,高雪薇.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评价改革:发展态势、风险检视与消解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23(2):48-54.
谢幼如,高磊,邱艺,等.智能技术赋能高质量课堂的评价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23(12):73-79,94.
张红艳,连雅迪.数智教育评价范式转变动因、特征与实现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4(1):23-30.
炕留一,叶海智,张瑾,等.基于多维数据的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2(4):68-77.
毛刚,周跃良,何文涛.教育大数据背景下教学评价理论发展的路向[J].电化教育研究,2020(10):22-28.
钱明霞,赵磊磊.大数据赋能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重庆高教研究,2023(5):40-48.
李鹏.评价如何促进学习?——从泰勒到厄尔的探索与反思[J].外国教育研究,2020(1)31-44.
罗儒国.教师教学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23(12):102-107,121.
杨现民,郭利明,王东丽,等.数据驱动教育治理现代化:实践框架、现实挑战与实施路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2):73-84.
兰国帅,张怡,魏家财,等.提升教师ICT能力驱动教师专业发展——UNESCO《教师ICT能力框架(第3版)》要点与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21(2):4-17.
龚毓琳,陈琴.数据赋能教育评价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方略[J].当代教育科学,2023(12):52-61.
朱南香,郭丽君,易佳.人工智能时代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困境与突破[J].中国农业教育,2023(4):49-56.
赵磊磊,蒋馨培,周凯.智能时代教师评价素养:培育向度与困境突破[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88-96.
赵志业,赵延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三维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3(4):53-60.
屈冬,陶志平,邓毅群.高等教育数字化中的信息数据安全保护研究——美国《地平线行动计划2021(隐私数据保护)》要点与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23(3):29-36.
牟智佳,冯西雅,苏福根.从感知到证据:循证教学评价的结构体系与实践进路[J].电化教育研究,2024(1):68-75.
张志祯,齐文鑫.教育评价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赋能、挑战与对策[J].中国远程育,2021(3):1-11,76.[21] 胡小勇,曹宇星,陈孝然.信息技术赋能混合式研修范式优化:教师集体效能视角[J].中国远程教育,2022(1):20-26.
刘邦奇,汪张龙,胡健,等.人工智能赋能改进结果评价:问题、路径及展望[J].中国考试,2024(1):33-34.
吴龙凯,程浩,张珊,等.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的时代内涵、伦理困境及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3(9):19-25.
吴砥,郭庆,吴龙凯,等.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改革[J].开放教育研究,2023(4):4-10.
吴立宝,曹雅楠,曹一鸣.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评价改革与技术实现的框架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1(5):94-101.
杨宗凯.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的教育评价改革[J].中国考试,2024(1):14-16.
李珩,黄璐,吴小志.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路径探索:重庆大学的实践与启示[J].高等建筑教育,2024(6):1-9.
祝智庭,彭红超.创新发展技术赋能的智慧教育——访我国智慧教育开拓者祝智庭教授[J].教师教育学报,2021,8(04):21-29.
赵磊磊,鲍文雨,代蕊华."融合"抑或"疏离":现象学视域下智能时代教师技术适应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2024(2):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