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托自然资源禀赋的“体育+旅游”模式
依托自然资源禀赋的“体育+旅游”模式,就是以自然资源禀赋为条件,以具有产业性质的“体育+旅游”项目为核心,通过体育运动休闲、体育旅游景点游览、体育建筑场馆观光等形式,为消费者提供运动健身和旅行游览等相关服务的建设模式。
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有重庆万足水上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万足镇辖区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有久负盛名的乌江画廊、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充分发掘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基础上,万足镇提出了“体育+旅游”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开发以“运动、文化、度假、养生”为主的功能区,打造了乌江画廊游船、游艇俱乐部度假、乌江垂钓等水上运动,广泛开展山地骑行、乡村慢跑、登山等户外运动,以及高山民宿等休闲项目。
依托自然资源禀赋的“体育+旅游”模式有以下特点:(1)从项目设计与规划看,不同于一般的旅游产品,而是在结合体育与旅游休闲要素基础上充分考虑消费者参与性、观赏性、娱乐性需求,打造具有差异性的体育旅游项目;(2)从实践操作与执行看,重视项目包装、市场化运作,实现“体”“旅”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体育+旅游”全产业链;(3)从现实资源与要素看,在“体育+旅游”的基础上,注重与景区其他资源的整合利用,培育复合型体育旅游产品,增加游客的消费项目。
2.以环都市圈为中心的“体育+商业”模式
以环都市圈为中心的“体育+商业”模式,就是以基于环都市圈的商业资源,融合健身、文化、时尚、娱乐、赛事、购物、餐饮等多种功能,打造具有独特体育文化内涵、具有较大规模、可提供众多产品的空间区域一体化体育产业基地,满足都市圈人民的健身、娱乐、休闲要求的建设模式。
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有重庆际华园体育温泉小镇。该小镇位于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开发区,紧邻两江国际影视城,属于都市核心圈边缘地带,交通便捷,物流畅通,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项目选址充分考虑了交通、环境、配套等因素,既远离都市喧嚣,又处在都市边缘,满足了市民对体育休闲的渴望。
以环都市圈为中心的“体育+商业”模式有以下特点:(1)从项目设计与规划看,突破传统商业项目的单一模式,在具体项目开发上紧紧把握时尚元素,以体育健身休闲为核心,不断推出新颖项目以满足人们的追求;(2)从实践操作与执行看,突出商业项目的体育运动参与特点,强调人的参与性与体验感,传递全新的健康理念,同时重视现代科技嵌入,使用VR技术、网上购票、实时报道现场情况等;(3)从现实资源与要素看,将周边餐饮、娱乐、购物等配套设施一体化管理,突出以体育为主题的商业综合体功能,满足游客的最大化需求。
3.健康、养生旅游的“大健康+体育”模式
健康、养生旅游的“大健康+体育”模式,就是顺应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要求,突出体育健康主题,彰显健康、养生旅游、运动休闲等功能,将健康、养生旅游理念与体育运动的深度融合,实现产业、资源、服务等有效集聚的建设模式。
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有重庆市南川区太平场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该小镇围绕“大健康+大体育”模式,突出“健康、养生旅游、运动休闲”理念,发展特色农业、航天小镇、教育培训(户外运动培训)、养生养老、运动康养、越野运动业态等。小镇实行园区化管理,以运动健康、养老休闲产业为主,有效利用社区及辖区内天赐山自然禀赋,打造“重庆市探险者森林越野主题公园”,推出攀岩、徒步、低空飞行、房车露营、赛车、骑行等运动项目,越来越受到山地户外运动爱好者的青睐;同时各种形式的比赛不断,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比如天赐山探险森林越野、凤凰运动机场赛事等。
健康、养生旅游的“大健康+体育”模式有以下特点:(1)从项目设计与规划看,基于彰显体育健康主题,进行精准规划、科学布局和多元建设,融入文化特色、建筑特色、生态特色,体现健康、养生旅游、运动休闲等功能;(2)从实践操作与执行看,选准能够体现健康理念的特色体育产业,锁定产业主攻方向,开发相关产业项目,提升“大健康+体育”价值体现;(3)从现实资源与要素看,突出体育健康主题,因地制宜植入户外、山地、水上、航空、冰雪等运动项目,通过时尚运动项目的串联实现健康与体育的聚合叠加。
4.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体育”模式
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体育”模式,就是在当前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为载体,依靠体育产业传统优势,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促进居民增收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建设模式。
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有重庆市綦江区关坝镇。该镇把“脱贫攻坚”与休闲体育小镇建设结合起来,对凉风村及邻近村进行整体规划,探索、开发以乡村旅游和乡村体育运动相互融合的乡村休闲体育发展新路,有序推进乡村旅游加体育大发展。通过几年努力,成功入选“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2018年,凉风村率先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农旅融合、体旅融合、文旅融合发展迅速,返乡创业人员越来越多,成了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的一个典范,也为万盛区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城市”提供了成功案例。
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体育”模式有以下特点:(1)从项目设计与规划看,依托乡村特有的山水资源、地方文化和乡村建设的成果,结合体育产业的优势和功能,研发“乡村旅游+体育”商品,扶持乡村旅游商品企业,建设具备乡村旅游、体育休闲、农产品加工、餐饮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农业综合体;(2)从实践操作与执行看,围绕生态、精致、特色的“乡村旅游+体育”发展方向,加强乡土特色、民俗文化等因素的挖掘和弘扬,鼓励“乡村旅游+体育”与农业、手工业和文化融合发展;(3)从现实资源与要素看,与农业品牌建设相结合,衍生乡村旅游创意产品,延长体育休闲与乡村旅游产业链,并统筹安排好组织和宣传工作。
上述四类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模式都是围绕“体育+”或“+体育”而展开。实践中,每种模式都依据自身实际,将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大体育”融合发展。每一类模式都有自己的特征,也各有利弊,建设过程中需避免脱离实际,盲目跟风“依葫芦画瓢”。因地制宜,探寻良法,不断提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治理能力,实现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才能使之成为拉动内需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动力源[14]。
第一,突出经济开发功能。“体育+旅游”和“体育+商业”模式是“体育+”的主要形式,是在充分发掘体育这一核心元素的基础上,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和现代商业聚集特征,开展体验游、观赛游、户外深度体验游、娱乐休闲等项目,与当地人文、自然融为一体,实现体育旅游、体育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体育旅游成为近年来发展热点,各地相继推出精典体育旅游路线,对拉动体育旅游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相应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普通的体育旅游产品易于开发,管理水平低下,很容易让游客出现审美疲劳,闲置、浪费现象很严重,还有产品“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普遍。因此,打造精典体育旅游产品成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如何打造精典产品,需要专业的设计、一流的管理与营销团队,还要基于优越的自然资源、深厚的人文底蕴,才能共同营造体育旅游的“精神、文化、形象、品牌、口号”等文化特质,从而实现体育旅游者对“新、奇、美、悦”的追求。如此方能更好地吸引游客,形成品牌。
“体育+商业”模式突出了体育的基础性地位,它是“城市时代”[15]和“后城市化时代”满足人们对休闲生活需求的重要实践,对疏解人们心理上的“城市淤堵”效果显现。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复合型、体量大、产品众多,融合旅游、健康、文化、时尚、娱乐、赛事、购物、餐饮等多种功能,以打造空间区域一体化体育产业基地为目的。
第二,突出休闲康养功能。“大健康+体育”和“乡村旅游+体育”模式是“+体育”的主要形式。休闲时代,人们向往的是更加健康的美好生活,更加追求自我价值实现。适宜的体育运动既能愉悦身心,又能强健体魄,在治疗“未病”和大病后的后期康复方面效果显著。运动养生旅游成为城市候鸟们新的选择。全国各地旅游康养小镇、健康养生小镇、度假休闲小镇、体育小镇不断涌现,正是基于把体育与大健康相结合而得以迅速发展。但世上并无包治百病的药,什么都打一张体育运动的牌,什么都不像,似是而非,结果可能导致遍地开花,乱象丛生,体育运动则有可能陷入比较尴尬的境地。
“+体育”就是以体育器具、设施和符号及其集合为核心,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商业价值,在消费升级、需求层次提升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今天,实现“元素+元素”即多种元素相结合的新型产业[16]。通过以“+体育”的新型产业发展,在构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化和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上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但这种模式在实践推广和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地域偏远、深度贫困地区往往也是资源贫乏的地区,对于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体育产业无异于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