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sage Board

Dear readers, authors and reviewers,you can add a message on this page. We will reply to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2023 Volume 49 Issue 4
Article Contents

YU Anlong. Political Advantag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ulti-dimension and Dialectical Logic[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3, 49(4): 38-50. doi: 10.13718/j.cnki.xdsk.2023.04.004
Citation: YU Anlong. Political Advantag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ulti-dimension and Dialectical Logic[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3, 49(4): 38-50. doi: 10.13718/j.cnki.xdsk.2023.04.004

Political Advantag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ulti-dimension and Dialectical Logic

More Information
  • Available Online: 01/07/2023
  • MSC: D261

  •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is a political party with great vitality and vigor, as well as a political party with significant political advantages. The political advantages of the CPC are multi-dimensional, which mainly include and are reflected in the Party's leadership, the advantages of the mass line, strict organization and discipline, venerable conduct, self-revolution, unity between the military and the government, and unity between the military and the people. Since the new era,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profoundly answered the important questions of why and how to bring into play the Party's political advantages by focusing on where they come from and what they are made of. The relevant important discourses organically unify the "one" and the "many", take into account the "before" and the"after", scientifically grasp the "primary" and the "secondary", dialectically understand the "constancy" and the "change", and comprehensively connect the "inside" and the "outside", which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 加载中
  •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22-10-26(1).

    Google Scholar

    [2] 刘道福. 党建宝典: 上[M]. 北京: 红旗出版社, 2000: 346.

    Google Scholar

    [3] 潘洵. 重视支部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J]. 人民论坛, 2022(8): 96-99.

    Google Scholar

    [4] 任学丽. 深刻理解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2(8): 58-63.

    Google Scholar

    [5] 邓纯东. 中国共产党人伟大人格是党特有的政治优势[J]. 观察与思考, 2022(7): 5-15.

    Google Scholar

    [6] 张晓辉.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J]. 党建研究, 2021(4): 36-38.

    Google Scholar

    [7] 马雪梅、欧阳彬、程宇林. 论自我纠错能力是中国共产党的巨大政治优势[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5): 66-68.

    Google Scholar

    [8] 戴焰军. 党风廉政建设也是党的政治优势[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6(4): 24-25.

    Google Scholar

    [9] 黄蓉生. 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6): 88-93.

    Google Scholar

    [10] 邓纯东. 政治优势是党的领导成功的关键因素[J]. 毛泽东研究, 2022(2): 4-14.

    Google Scholar

    [11] 贾绘泽. 论中国共产党的五大政治优势[J]. 求实, 2013(2): 14-17.

    Google Scholar

    [12] 葛仁钧. 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4): 3-6.

    Google Scholar

    [13] 习近平. 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J]. 求是, 2021(16): 4-12.

    Google Scholar

    [14] 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16.

    Google Scholar

    [15] 习近平. 摆脱贫困[M].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2: 117.

    Google Scholar

    [1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4: 28.

    Google Scholar

    [17]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强调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行动更好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上来[N]. 光明日报, 2012-07-25(3).

    Google Scholar

    [18] 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0: 250.

    Google Scholar

    [19] 习近平. 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党的独特优势[J]. 求是, 2012(15): 3-7.

    Google Scholar

    [20] 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 北京: 党建读物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9.

    Google Scholar

    [21] 张三元. 坚持自我革命: 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推动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2): 51-65.

    Google Scholar

    [22]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 求是, 2022(15): 4-14.

    Google Scholar

    [23] 习近平在会见全国双拥模范代表时强调坚持军地合力军民同心全面提高双拥工作水平[N]. 光明日报, 2016-07-30(1).

    Google Scholar

    [24] 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0: 166.

    Google Scholar

    [25]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N]. 光明日报, 2022-07-28(1).

    Google Scholar

    [26] 习近平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维护职工群众权益为实现中国梦再创新业绩再建新功勋[N]. 光明日报, 2013-10-24(1).

    Google Scholar

    [27]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172.

    Google Scholar

    [28] 毛泽东选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322.

    Google Scholar

    [29] 习近平. 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9: 222.

    Google Scholar

    [30]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8: 35.

    Google Scholar

    [31]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61.

    Google Scholar

    [32]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6: 187.

    Google Scholar

    [33]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能力和水平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N]. 光明日报, 2022-06-19(1).

    Google Scholar

    [34] 毛泽东选集: 第4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1438.

    Google Scholar

  • 加载中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Article Metrics

Article views(5570) PDF downloads(339) Cited by(0)

Access History

Other Articles By Authors

Political Advantag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ulti-dimension and Dialectical Logic

Abstrac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is a political party with great vitality and vigor, as well as a political party with significant political advantages. The political advantages of the CPC are multi-dimensional, which mainly include and are reflected in the Party's leadership, the advantages of the mass line, strict organization and discipline, venerable conduct, self-revolution, unity between the military and the government, and unity between the military and the people. Since the new era,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profoundly answered the important questions of why and how to bring into play the Party's political advantages by focusing on where they come from and what they are made of. The relevant important discourses organically unify the "one" and the "many", take into account the "before" and the"after", scientifically grasp the "primary" and the "secondary", dialectically understand the "constancy" and the "change", and comprehensively connect the "inside" and the "outside", which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1]中国共产党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继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广泛凝聚各方面的力量。近些年来,“优势”一词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讲话、重要论述中的一大高频词、关键词,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政党自信。所谓优势,通常是指能压倒对方的有利形势,或指超过同类事物中其他情况的形势。“政党作为本阶级中政治上最积极的一部分和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除具有本阶级的政治优势外,还因自身特点决定它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从而在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和政治实践、组织成员、组织章程、政治领袖等诸方面处于特有的压倒其他政党的有利形势。”[2]所以,所谓政治优势,其含义接近或等同于政治层面的优越性、先进性,实际上是对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所形成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成功经验等的概括升华和高度凝结,是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的综合反映,是一种宝贵的政治财富、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主要是指党在政治信仰、政治品格、政治思想教育等方面的优势,表现为党的思想理论的科学性、党的路线方针的正确性、党的组织的严密性、党的纪律的严明性、党群关系的密切性、党的事业的正义性等方面的总和,是党的总体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突出长处和优点。从根本上来说,党的政治优势是由党的性质宗旨所决定的,是与党的初心使命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在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过程中形成的,同时,又是为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而服务的。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着眼中国共产党的长远发展和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政治优势从何而来、由何构成等,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如何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等重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充实和拓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 从横向角度来说,党的政治优势具有相对性,是相对其他政党而言的;从纵向角度来说,党的政治优势具有历时性,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彰显出来的。所以,人们对党的政治优势的认识程度取决于社会实践的深入程度,社会实践越是深入,人们对党的政治优势的理解、认识和把握程度就越高。正因为社会实践的渐趋深入性,决定了党的政治优势的形成具有渐进性、递升性,人们对其的关注和研究也是逐步推进、日益深化的。此外,中国共产党是政治优势的孕育母体和承载主体,其与政治优势之间是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的。党的自身力量越强大、党的事业越是不断发展,党的政治优势就越会不断突出和彰显。近些年来,正是在“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显著对比中,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发展的“一枝独秀”“风景独好”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才成为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才成为一个日益兴起的研究热点。尤其是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突破和卓著成就,更使党的政治优势成为解读中国奇迹、读懂中国故事的重要切入点,相关研究成果也日渐丰厚。

    从当前已有研究来看,关于党的政治优势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重点型研究,即关于党的政治优势的某一方面、某一维度的研究。如潘洵认为“重视支部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3],任学丽认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4],邓纯东认为“中国共产党人伟大人格是党特有的政治优势”[5],张晓辉认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6],马雪梅等认为“自我纠错能力是中国共产党的巨大政治优势”[7],戴焰军认为“党风廉政建设也是党的政治优势”[8],黄蓉生认为“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9],等等。这种重点型研究围绕某一方面、某一维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具有一定的侧重性、聚焦性。二是综合型研究,即关于党的政治优势的较为全面、较为系统的研究,而不是择其一点或选其一面。如邓纯东认为,政治优势是党的领导成功的关键因素,党的政治优势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的理论指导、人民至上的核心理念、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共产党人特有的政治品格和伟大人格[10]。贾绘泽则认为中国共产党具有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五大政治优势[11]。葛仁钧认为党的政治优势包括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群众路线,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实行“任人唯贤”的原则,始终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2]。显然,本文属于后一种研究类型。

    纵观已有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积累了可观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一是关于党的政治优势的概念内涵尚未完全厘清,党的政治优势究竟包括和涵盖哪些方面,缺乏明确的、规范的标准和依据,由此导致易把党的理论优势、制度优势等与党的政治优势交叉混合在一起,难以区分开来。二是关于党的政治优势的基本内涵、基本范畴的研究固然重要,但更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清楚党的政治优势从何而来、如何形成的,这些优势之间是如何联系、存在什么样的作用机制等,如此才能使党的政治优势研究更深一层、更进一步,取得更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借鉴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力在上述两个方面有所突破、有所进展。事实上,党的政治优势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坚持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党的政治优势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与时而进的,政治优势的彰显和发挥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因此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必须秉持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这也是本文的重要目标。

二.   中国共产党政治优势的多维向度
  • 政治优势是一个政党的生存之道、执政资本、取胜利器,政治优势越显著、越突出,说明这个政党越有生机、越有力量。每个政党的指导思想、阶级基础、价值目标等之不同,从根本上制约了不同政党是否具有政治优势、政治优势之大小以及彰显程度之不同等。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主要包括和体现在讲政治优势、群众路线优势、严密组织和严明纪律优势、优良作风优势、自我革命优势、军政军民团结优势等方面。这几个方面既是党的政治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具有突出典型性、代表性和重要性的,是党的政治优势的核心所在、关键所系。正因为如此,这几个方面也是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反复提及和强调的,它们如同“根基”和“柱梁”一般,构筑和支撑起了党的政治优势体系。

  • 一个政党如果不讲政治,不重视政治和研究政治,不按自己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和政治目标进行政治活动,就会背离初心、纲纪废弛,甚至“党将不党”。所以,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进而言之,一个政党要确保自身事业发展、力量壮大,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中不断前进,就必须高度重视政治问题。相对于其他政党,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更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13]。旗帜鲜明讲政治,实际上就是要增强政治意识,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理想、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定力,做到站位高远、胸怀全局、坚守原则,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把讲政治摆在重要位置,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它一以贯之地贯穿于党的各个发展历程、发展阶段。正是靠着不断发扬讲政治的优势,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建立和维系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效地统一全党意志、促进全党团结、凝聚全党力量,不断推动着党的事业发展。事实证明:“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14]23纵观百余年党史,讲政治始终是党保持肌体健康、富有生机活力的重要支撑,是党的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重要保障。而一旦党内在讲政治问题上出现动摇或偏差,就会影响党内政治风气、政治生态等,危及党的事业发展,动摇党的生存之基。所以说,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领导力、生命力的重要基础,是其在实践中不断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必然要求。无论中国共产党如何发展壮大,讲政治都是其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所在和重要法宝。作为一个矢志民族复兴、胸怀天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更好发挥“领航者”“掌舵者”的领导核心作用,担当更大使命、实现更高目标,必须继续发扬讲政治的优势。可以说,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深厚的政治定力,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领导力、执政力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 一个政党对人民群众的态度、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从根本上反映着这个政党的性质,彰显着这个政党的宗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观点,坚持把人民立场作为自己的根本立场,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自己的根本追求。一百多年来,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到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每一项巨大成就的取得、每一项重大变革的实现,都是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结果。事实证明,党的生命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党的力量深深蕴藏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团结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凝聚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不断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党的事业发展就会不断有新气象、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15]人心向背,决定了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关乎着一个政党的兴衰成败,所以不能仅仅把群众路线问题视作一个理论问题、认识问题,它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一个决定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问题。群众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也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政治路线,是党的事业发展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党不断焕发盎然生机、永葆青春活力,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力量源泉,“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16]。因此,我们必须从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必要性,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人民情怀,秉持人民至上理念,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不断走好赶考路,答好“为民卷”。需要指出的是,“最大政治优势”的科学论断不仅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对实践需求的反映,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指向,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使党与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更加牢固,使“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的“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这既是保持和继承党的群众路线优势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优势的重要途径。

  • 作为一个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历来是一个具有严密组织、严明纪律的政党,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始终具有强大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保证。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显著标识和政治基因,而严密组织与严明纪律又是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二者共同构成了党的政治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14]9中国共产党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政党组织是否严密、纪律是否严明,从而决定了政党本身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严密的组织体系、严明的纪律规矩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觉追求和根本特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决定因素,也是衡量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价值尺度。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成功,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展现出了其他政党所难以比拟的强大力量,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其中的一大法宝。事实证明,只有严密组织、严明纪律、严守规矩,才能维护和推动党的思想、意志和行动的统一,确保党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而如果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就会使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受到削弱,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形象受到影响,致使群众基础松动、党群关系恶化。正是因为政治纪律动摇、政治规矩失守、组织软弱涣散等,党员干部可以言所欲言、为所欲为、各行其是,造成党内凝聚力不强、向心力衰减,这是苏共最终走向穷途末路、分崩离析的重要原因。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历经百余年而依然富有生机,饱经沧桑而依然意气风发,严密的组织纪律性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从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严密的组织、严明的纪律、严格的监督是维护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证,是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完成党的各项事业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我们党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14]36党所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需要加强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以使党更加地团结统一、坚强有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们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处在了新的发展起点、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正因为如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才更加注重以严明的纪律管党治党,把加强组织建设、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实保障。

  • 自人类社会有了现代政党以来,先后出现过无数个政党,每个政党的大小强弱各有不同、前途命运迥然有异。在当今世界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毫无疑问是一个力量强大、生机勃勃的政党。这种强大不仅体现在体量大、块头大等“硬实力”方面,更体现在优良作风、优良品格等“软实力”方面。所以,政党力量实际上是由硬实力、软实力所共同构成的,并且相对于硬实力而言,软实力更具稳定性、支撑性。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逐渐形成了一些与其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等密切相关的优良作风,这些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显著标识。“我们党坚持远大理想与具体历史阶段奋斗目标相统一,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社会前进的正确方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建立和执行铁的纪律,这是巨大的政治优势。”[17]这些优良作风形成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并且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不断丰富、拓展,是党的政治优势的重要彰显和构成要素。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作风的核心,自力更生、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敢于斗争等风骨和品质则是党的优良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都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蕴涵着强大的精神力量,从根本上体现着党的先进性,“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18]。党的优良作风凝结着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高远价值追求、深沉家国情怀等,是党的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要素,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精神积淀。“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是新中国一成立我们党就确定的一条重要建国方针,也是党的政治优势的重要体现。”[19]一百多年来,正是依靠不断传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才能够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成为一个日益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仅如此,优良作风优势是一种能够被不断激活的深层次优势,具有稳定的、持久的精神力量,需要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继承之、弘扬之。

  • 中国共产党是以其突出的先进性登上历史舞台的,但是,如何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纯洁性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尤其是在其成立初期,由于经验不足、理论准备不充分等,难免在实践中走弯路、犯错误。但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显著区别之一就在于,它从不讳疾忌医、回避错误,而是始终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自我革命,不断去腐生肌、激浊扬清,从而才能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在失误之后拨乱反正、在挫折之后毅然奋起,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坚强领导力量,“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20]160。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能够不断取得辉煌成就并保持长盛不衰,其成功密码之一就在于它具有自我革命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事实证明,勇于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和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途径。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不断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及时地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才确保了自身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所以,勇于自我革命,是党独特的政治品格和政治优势,并且这种政治优势是内在的、巨大的、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是我们党的显著特点和优势”[20]178。把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统一起来,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不仅赋予了党永葆自身肌体健康的强大力量,而且使其找到了破解历史周期率的新答案。众所周知,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确保自身长期执政安全和政权稳固,是任何执政党或政权都需面对的一大世界性难题。但是,中国共产党依靠充分发挥自我革命的政治优势,以自我革新精神不断锻造自己、锤炼自己、提升自己,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加强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建设,开辟出了政党永葆青春活力、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坚持自我革命,就在于它是一个使命型政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根本动力。”[21]从“民主新路”第一个答案的提出,到“自我革命”第二个答案的拓展,中国共产党始终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积极探索者、拓新者。当前,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拥有9 600多万名党员、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连续执政70多年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其在跳出历史周期率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出成就。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党所面对的大党独有难题,还需要把“民主新路”和“自我革命”两个答案结合起来,从自律和他律两个方面协同发力,形成破解历史周期率的强大合力。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为人民利益、人民福祉而奋斗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人民军队生存的基础和力量的源泉。坚持军民一致、军政团结,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人民军队屡克强敌、赢得胜利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不断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22]人民军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地一步步发展,在艰难困苦条件下赢得一次次胜利,靠的就是紧紧团结依靠人民群众,从而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激发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彰显出了军民团结、鱼水相依的磅礴力量。军政军民团结是人民军队生存发展最坚实的依托和最坚强的后盾,是实现富国强军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双拥运动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特有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23]。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双拥工作都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它对于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但是,军政军民团结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并没有发生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把握世界大势,胸怀“国之大者”,深刻认识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必要性、重要性。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局势深刻变化,局部冲突动荡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危机、粮食危机、生态危机等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军政军民团结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的信心和底气之所在。尤其是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我们之所以能够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与我们不断传承和发扬军政军民团结这一特有政治优势是分不开的,“军政军民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显著政治优势,这场疫情防控斗争充分彰显了这一点”[24]。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战略目标,依然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好这一政治优势。

    事实上,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是多维度、多层面的。新时代以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除上述所及的几个方面外,还包括“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22]、“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25]、“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把广大职工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这是我们党的一个突出政治优势”[26]、“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同宗教界结成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处理宗教问题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27]等。这些重要论述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比较优势、独特优势,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需要明确的是,这些重要论述都是基于不同具体语境和现实背景而提出的,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定的指向性。由此,党的政治优势构成要素之间并非完全是并列关系,而是存在一定的融会贯通性、维度交叉性,如“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与群众路线优势、“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与军政军民团结优势等,这也意味着党的政治优势是一个纵横交错、彼此互通、相互嵌合的共同体,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其内在有机联系。

三.   中国共产党政治优势的辩证逻辑
  •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不是一个简单的认识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我们既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政治优势与其他优势之间的关系,又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政治优势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做到内外联通、前后呼应、动静结合。只有从总体上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政治优势,科学把握其形成发展的逻辑机理,厘清其内部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为在实践中更好巩固和弘扬之奠定基础。

  •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了具有全面性、多元性、复合性的独特优势,党的政治优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党的总体优势并不是只有政治优势一个方面,而是多方面、多层次优势同时并存、多位一体的。每一优势都是党的总体优势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党的总体优势正是由这些优势所共同融通聚合而成的。虽然各个优势之间是联通互动、密切关联的,但是在这其中思想理论优势是根本性、关键性的,它是其他优势生成延续和不断彰显的重要基础,离开了这一优势,其他优势也将根基不稳、血脉不畅。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强大真理力量、道义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支撑和精神动力。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一系列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既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花不断绽放、理论之果日益丰硕,也使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等不断彰显、愈益巩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发挥党的理论优势,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19]所以党的政治优势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以党的思想理论优势为基础,与包括组织优势、制度优势等在内的其他优势相互依存、同频共振的。其中,所谓“一”,是指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性;所谓“多”,是指理论优势之外的党的其他优势。“一”是“多”的“根”和“魂”,“多”是由“一”派生和衍化而来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科学把握党的政治优势与其他优势之间的互动关系,既要把政治优势融入党的总体优势中,又要以党的总体优势引领政治优势,实现相互之间的有机统一。不仅如此,党的政治优势本身也是由多重要素构成的,各要素之间也并非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而是相互融通、有机统一的。因此,要注重把握党的政治优势的整体性,把各要素作为一个根脉相通相联、枝叶交相辉映的统一体,使各要素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中共同发挥作用,以推动党的政治优势形成整体合力,达到最佳效能。

  • 政治优势是党的显著标识和力量源泉,但它却不是凭空产生或自然铸就的,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引导培育下,经过长期的实践积淀和理论升华而形成的,是党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优良品格的重要凝结和体现。回顾党的百余年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地不断发展,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培育和彰显政治优势的过程。从领导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到领导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根本制度基础;到领导进行改革开放,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驶上发展快车道;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强国大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断攻坚克难、克服各种风险考验,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不断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从而能够广泛地凝心聚力、固本强基,创造出了空前的历史伟业。不仅如此,在这个过程中,党的政治优势越是充分彰显,党的事业就越发展顺利;如果党的政治优势有所遮蔽或折损,党的事业则会遭遇坎坷和挫折。所以,党的政治优势与党的事业是相互依存、荣辱一体的。当然,在不同历史阶段,党的政治优势彰显程度、作用方式等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它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发展历程之中的,体现为阶段性与连续性、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因此,党的政治优势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实践根基,又与时俱进地蕴含和体现于党的全部发展历程中,是党不断取得新成就、创造新辉煌的重要依托和支撑。所谓“前”与“后”,主要是指党的政治优势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前后相继、有序衔接的过程,在不同历史时期,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奠定基础、创造条件,后一阶段是在前一阶段基础上的延展和跃升,从而构成了党的政治优势渐进发展的恢宏图景。即是说,党的政治优势的发展演进是一个前后贯通的有机整体,不能把“前”与“后”割裂开来、孤立起来。但是,在党的百余年发展历程中,党的政治优势的发挥又并非是均衡型、直线型的,而是呈现出一定的曲折性、复杂性,即有时发挥得好,有时则不尽如人意,这说明政治优势的发挥是受内外各种因素影响的,而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这就需要我们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不断健全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为党的政治优势的发挥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 党的政治优势是一个有机复合体,它是由讲政治优势、群众路线优势、严明组织纪律优势等共同构成的综合性整体。虽然它们都是党的政治优势的构成要素或组成部分,但并不意味着它们的角色、地位等是毫无区分、别无二致的。事实上,在这一有机体中,不同构成要素之间是有主次之分的,其力量、影响等是不平衡的。其中,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从根本上来说,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所决定的,这也可以从党一百多年来不断发展壮大、取得重大成就的非凡历程中得到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成功,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是其中的根本之所在、命脉之所系。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28]。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据此可以说,在党的政治优势中,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是起主导、支配和决定作用的方面,而其他优势则是处于被支配、被决定的方面。只有紧紧围绕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才能真正把握党的政治优势的核心与要义。“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和丢掉这个优势,否则党的一切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招致挫折和失败。”[19]质言之,在党的政治优势这一有机整体中,其构成部分之间是有轻重之别的,所谓“主”是指其中处于主要地位的,最重要、最核心的;“次”则是其中处于次要地位的。当然,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与其他优势之间并非是相互排斥、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融通、有机统一的。密切联系群众优势的决定性、支配性地位,是建立在其他优势基础上的,它与其他优势之间不是此消彼长,而是同生共长的关系。而其他优势的发挥是以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为基础和支撑的,离开了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其他优势也就失去了立根之本、活力之源。所以,要全面地、辩证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 优势是相对于劣势而言的,但优势与劣势之间并非是泾渭分明、不可跨越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的。质言之,优势并非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能够自然而然地保持下去的。从党的政治优势来说,如果不能有效地继承和发扬这些优势,那么,党的政治优势就可能慢慢萎缩,甚至不复存在。只有充分继承和发扬群众路线优势、优良作风优势、自我革命优势等,才能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政治优势。而如果放弃或偏离这些优势,就会使党的政治优势不强反弱、不增反减。所以,继承和发扬已有优势,是巩固和扩大党的政治优势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路径。也就是说,党的政治优势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发展性、变化性,而不是静止的、固化的、不变的。同时,党的政治优势在理论之源、实践之基、文化之脉、政治基因等方面是相对稳定、基本不变的。这就需要把“守”与“变”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既立足于“守”,又着眼于“变”。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风险挑战、所承担的使命任务比以前更大、更重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比以前更强烈了,这对巩固和发展党的政治优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党长期执政,既具有巨大政治优势,也面临严峻挑战”[14]61。如果不能因时而变、因势而新,党的政治优势就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变化,进而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破坏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事实上,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既具有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共性特征,也具有立足中国国情、中国实际基础上的个性特点,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就其个性而言,中国共产党政治优势所具有的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既依托于独特的国情条件,也建构于一定的时代条件、实践条件基础之上。因此,需要我们在继承和发扬已有优势的同时,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实践要求,不断引导、培育新的优势,如此才能使党的政治优势与时俱进地充实、拓展,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青春活力。事实证明,只有不断保持传统优势、扩大已有优势、培育新的优势,才能使党的政治优势始终处于动态生长、持续发展中,不断契合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也是百年大党依然风华正茂、生机盎然的重要原因之一。

  • 从空间场域来说,党的政治优势可分为党内与党外、国内与国外等不同层面。虽然内外“有别”,但同时内外“联通”,从而形成了彼此之间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和领路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政治优势是一种党内优势,它是党的领导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党的领导优势的形成基础。而党的领导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是一种国家层面的制度优势。也就是说,党的领导优势既体现于党内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等方面,又彰显和辐射于国家制度层面,二者是相得益彰、相互辉映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的全部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都根植于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29]。当然,这是由党在国家事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就党内优势而言,无论是理论优势、政治优势,还是组织优势、制度优势等,其主体都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这些优势的承载主体和践行主体。而中国共产党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根本上来说要靠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的优势,其承载主体和践行主体依然是中国共产党。如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但这一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和不断完善的,这一优势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更好发挥出来,“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30]。因此,对党的政治优势的认识和把握,既要着眼和立足于党内,又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加以考量,把党内与党外统一起来,把党的领导优势与国家制度优势有机结合起来。

    “内”与“外”另外一个维度是国内与国际。不可否认,党的政治优势的形成发展、作用发挥不仅受党内、国内因素影响,而且受国际因素的影响。如西方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盛行泛滥,会影响党的讲政治优势;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价值理念的渗透蔓延,会影响党的优良作风优势等。当然,国际因素中既有不利因素,也有有利因素,需要全面地、辩证地予以把握。总之,党的政治优势的发挥不可能脱离世界潮流、置身于国际形势之外,而是要密切关注世界局势变化、深刻洞察全球发展动向,在大潮流大格局大历史中把握前进方向。

四.   中国共产党政治优势的现实价值
  •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政治优势的重要论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历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巩固和发扬党的政治优势的重要思想,立足于中国国情社情,有着充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实际上是对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等问题的深刻回答,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更好地认清自身优势、传承优良传统、增强政党自信的深入思考、深刻认知和深度探索。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不断巩固和发扬党的政治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 从诞生之初只有几十名党员的小党,到今天崛起为拥有9 6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一百多年来,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中国共产党非凡的发展历程、卓著的发展成就、强大的发展动力等,在世界政党发展史上是独树一帜、绝无仅有的。从中国近代史来看,中国共产党从当时几百个政党中脱颖而出,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所未能完成的历史任务和时代使命,引领中国一步步地走向了繁荣富强,日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来看,中国共产党不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开辟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取得了其他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难以媲美的辉煌成就,引领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方向;从世界政党发展史来看,中国共产党历经百余年而依然朝气蓬勃、根深叶茂,正前所未有、一枝独秀地走近世界政党舞台中心,与其他政党尤其是一些大党、老党的痼疾丛生、暮气沉沉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除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坚固的阶级基础等,中国共产党自身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政治优势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这些优良传统、政治优势不仅过去是引领支撑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政治密码,而且在我们的继续发展中依然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和发展我们的政治优势,以我们的政治优势来引领和推进改革,调动各方面积极性”[31]。正是在不断激发和弘扬政治优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有了更加强大的前进动力、更加深厚的力量源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面对各种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更需要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广泛凝聚智慧力量,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以取得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更大成就,同时使党的政治优势在实践中不断拓展、日益巩固。

  •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这一根本问题关系党的生命、关系事业成败、关系民族兴衰,意义重大、影响广泛。“是什么”实际上是要弄清楚自身的身份标识,明确自己从何而来、为谁而立、靠谁奋斗等基本问题;“要干什么”实际上是要弄清楚自身的践行能力,明确自己的任务使命、奋斗目标等重要问题。“是什么”和“要干什么”既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中予以把握,也可以从其百余年奋斗历程中予以明确,二者是紧密关联、一体两面的,“是什么”是“要干什么”的前提和基础,“要干什么”是“是什么”的延伸和拓展,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共产党这一政治生命体之中。不仅如此,“是什么”和“要干什么”与党的政治优势密切相关。具体而言,“是什么”实际上为党的政治优势的形成发展指明方向、奠定基础,从根本上决定了党的政治优势何以形成、如何巩固发展。“是什么”揭示的是党的性质宗旨,这也是党的政治优势的属性、特点、方向的根本来源和重要依托。“要干什么”回答的是党的初心使命,“要干什么”的过程既是党的政治优势不断生成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巩固、弘扬的过程。离开了“要干什么”,党的政治优势就失去了现实根基、实践基础。进而言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领导者、推动者、奋斗者,百余年来不断为实现这一目标指明方向、开辟道路、动员力量、凝聚共识,使我们当前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出了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是牢牢把握和不断发扬党的政治优势的结果。今天,突出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并不是要在已有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居功自傲、孤芳自赏,也不是为了躺在中国共产党过去百余年间“干了什么”的功劳簿上心满意足、止步不前,而是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发扬自身政治优势,更加明确“还要干什么”,从而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不断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赢得更大的胜利和荣光。

  • 作为一个有着一百多年发展史和七十多年执政史的大党,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困苦、磨难考验,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到转变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期间取得了辉煌的执政成就、积淀了日益丰富的执政经验。但是,对于一个胸怀千秋伟业的政党而言,百年只是序章。当然,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现在先进不代表永远先进。所以,跳出历史周期率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靠长期的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的接续探索才能实现。尤其是在一个人口众多、国情复杂、基础薄弱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执掌政权,其所面对的形势变化之快、风险挑战之大、矛盾问题之多等,都是前所未有的。为更好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执政赶考之路上交出一份合格答卷,确保事业永兴、江山永固、国祚永昌,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中形成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即“民主新路”和“自我革命”。这两个答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但是找到这两个答案并不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就能自然而然地跳出历史周期率,相反,中国共产党要打破古今中外无数执政党或政权兴衰浮沉的周期性循环,创造人类政党发展史、执政史上的奇迹,就必须充分依靠和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我们党长期执政,既具有巨大政治优势,也面临严峻挑战,必须依靠党的各级组织和人民的力量,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管理、监督。”[32]尤其是经过长期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不懈探索而形成的第二个答案,是中国共产党人破解历史周期率的新思路、新对策、新方案,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新力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多方面政治优势,是其他政党所不具备的,这既为其跳出历史周期率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提供了强大动力。“要加强党中央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33]正是靠着不断培育和发扬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才凝聚起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磅礴力量和强大势能,书写出了人类政党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

  •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政党在历史发展中有所贡献、大有作为的必然要求。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与人民同向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才产生了强大的号召力、吸引力和向心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当此处在“两个大局”相互激荡的特殊历史时期,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已然开启的关键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必须担当起历史重任,继续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先锋力量而发挥核心作用。但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也不是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资格、有能力能够做到的,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一个政党的性质、使命、宗旨等决定的。无数政党在时代发展潮流中逐渐落伍乃至被无情淘汰的事实充分说明,如果没有先进的理念、强大的根基和坚实的支撑,是难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时代发展规律、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是因为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等。其中,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显著政治优势,是其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基础和主要支撑。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传承着党的政治基因,凝结着党的政治品格,彰显着党的政治本色,蓄积着党的政治势能,是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所在。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要实现更为宏伟的目标、承担起更为艰巨的使命,就需要不断增强其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事实证明,党的坚强有力的领导力、执政力是建立在党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基础上的,是依赖于党的政治优势不断巩固扩大的。无论是历史经验还是实践发展都表明,只有不断巩固和弘扬党的政治优势,才能激发更澎湃的动能、凝聚更深厚的能量、锻造更高强的本领,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发展,更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使“中国之治”展现出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更为光明的发展前景和更为显著的比较优势。

五.   结语
  • 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这一话语体系中,其话语指向是中国共产党,创造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实践基础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当前,我们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越是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民族复兴伟业越是不断接近实现,就越需要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其领导能力,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也就必然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使党的政治优势更加彰显、愈益巩固。当然,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是一个多元的、系统的、复杂的体系,是由多方面、多维度的优势所共同构成的。这些优势之间既相对独立、自成一体,又有机统一、互通共融于中国共产党政治优势这一整体中。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虽然具有一定的集成性、复合性,但并非是这些优势的简单叠加,而是有其内在的作用机制和发展规律,是一个构成合理、衔接顺畅、运转高效的有机体。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发展历程,其政治优势是在长期奋斗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并在实践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不断取得的新成就、开辟的新境界,既是巩固和弘扬中国共产党政治优势的重要成果,也为继续巩固和弘扬中国共产党政治优势奠定了重要基础。毛泽东曾强调:“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34]在新的长征路、赶考路上,只有不断巩固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才能不断创造出“更值得骄傲”的成就和业绩。

Reference (34)

Catalog

    /

    DownLoad:  Full-Size Img  PowerPoint
    Return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