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sage Board

Dear readers, authors and reviewers,you can add a message on this page. We will reply to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2022 Volume 47 Issue 6
Article Contents

NIU Xiaochen, PENG Zhaofang, LUO Gan, et al. Evaluation and Strategy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bility of Guizhou Mountain Sports Tourism[J].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2, 47(6): 97-104. doi: 10.13718/j.cnki.xsxb.2022.06.014
Citation: NIU Xiaochen, PENG Zhaofang, LUO Gan, et al. Evaluation and Strategy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bility of Guizhou Mountain Sports Tourism[J].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2, 47(6): 97-104. doi: 10.13718/j.cnki.xsxb.2022.06.014

Evaluation and Strategy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bility of Guizhou Mountain Sports Tourism

More Information
  • Corresponding author: PENG Zhaofang ; 
  • Received Date: 06/06/2021
    Available Online: 20/06/2022
  • MSC: G80

  • By means of literature, Delphi method and AHP,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Guizhou mountain sports tourism is constructed, so as to realize the monitoring, warning and correc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Guizhou mountain sports tourism. The results show that: ① The evaluation indexe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mountain sports tourism in Guizhou include 7 second-level indexes and 44 third-level indexes; ② The secondary indexes and their weights are 0.270 4, 0.216 1, 0.188 5 and 0.116 2 respectively. ③ The number and total length of mountain sports tourism routes are 0.160 8, the experience business revenue of mountain sports tourism projects is 0.057 5, and climate conditions are 0.056 6.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uizhou mountain sports tourism,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 of Guizhou mountain sports tourism br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Guizhou mountain sports tourism is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ecology and take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加载中
  • [1] 何誉杰. 四川省盆缘山地体育旅游开发的对策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20): 104-106. doi: 10.3969/j.issn.1673-291X.2013.20.044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2] 张允蚌, 谭贡霞, 屈文倩, 等. 基于SWOT理论下的赣州山地体育旅游开发研究[J]. 惠州学院学报, 2014, 34(6): 115-118. doi: 10.3969/j.issn.1671-5934.2014.06.020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3]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http://www.guizhou.gov.cn/.

    Google Scholar

    [4] HANSEN J W, JONES J W. A Systems Framework for Characterizing Farm Sustainability[J]. Agricultural Systems, 1996, 51(2): 185-201 doi: 10.1016/0308-521X(95)00036-5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5] 莫莉秋. 海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 38(6): 170-177.

    Google Scholar

    [6] 武少腾, 付而康, 李西. 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 40(7): 233-239.

    Google Scholar

    [7] 万龙, 陈池波. 温泉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统计与决策, 2018, 34(9): 62-65.

    Google Scholar

    [8] 田辉, 朱必祥, 孙剑平. 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数模型构建的原则与方法[J]. 学习与探索, 2009(2): 164-166 doi: 10.3969/j.issn.1002-462X.2009.02.043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9] 王智慧. 体育强国的评价体系与实现路径研究[D].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 2014.

    Google Scholar

    [10] 张涛, 薛华菊. 青海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J].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0(3): 57-62. doi: 10.3969/j.issn.1008-5432.2020.03.013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11] 赛斌芸. 济宁市体育旅游资源评价及品牌化发展路径研究[D]. 曲阜: 曲阜师范大学, 2019.

    Google Scholar

    [12] 邬孟君, 刘进. 构建贵州体育旅游品牌链: 以民族地域特色的山地运动为依托[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9(8): 124-128.

    Google Scholar

    [13] 黄恬恬, 王斌. 山地户外运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冲突与协调[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2, 46(8): 20-23, 44.

    Google Scholar

    [14] 石松源, 张丽. 甘南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旅游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 甘肃科技纵横, 2014, 43(1): 50-51, 14.

    Google Scholar

    [15] 郑明高. 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 2010.

    Google Scholar

    [16] 马向文, 郭戈, 苏振男. 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府扶持政策探讨[J]. 体育与科学, 2011, 32(2): 69-73.

    Google Scholar

    [17] 张亮, 张晓梅. 对黑龙江省滑雪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 冰雪运动, 2005, 27(1): 73-75.

    Google Scholar

    [18] 刘平清. 三峡库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0(2): 170-171, 177.

    Google Scholar

    [19] 武传玺. 互联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 山东体育科技, 2017, 39(1): 39-44.

    Google Scholar

    [20] 公衍芬. 产业融合视角下青岛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东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

    Google Scholar

  • 加载中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Tables(3)

Article Metrics

Article views(462) PDF downloads(372) Cited by(0)

Access History

Evaluation and Strategy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bility of Guizhou Mountain Sports Tourism

    Corresponding author: PENG Zhaofang ; 

Abstract: By means of literature, Delphi method and AHP,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Guizhou mountain sports tourism is constructed, so as to realize the monitoring, warning and correc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Guizhou mountain sports tourism. The results show that: ① The evaluation indexe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mountain sports tourism in Guizhou include 7 second-level indexes and 44 third-level indexes; ② The secondary indexes and their weights are 0.270 4, 0.216 1, 0.188 5 and 0.116 2 respectively. ③ The number and total length of mountain sports tourism routes are 0.160 8, the experience business revenue of mountain sports tourism projects is 0.057 5, and climate conditions are 0.056 6.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uizhou mountain sports tourism,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 of Guizhou mountain sports tourism br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Guizhou mountain sports tourism is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ecology and take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山地体育旅游主要是指以各种山地水体、丰富的动植物景观等自然资源以及山地居民社会文化生活习俗等人文资源为载体,结合山地攀登、赛事、探险、考察、野外拓展等特色户外体育项目,兼山地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教育、运动为一体的现代旅游形式[1-2]. 2017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批复支持贵州创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 2019年10月,贵州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贵州省创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的意见》,明确将体育旅游培育成贵州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到2022年建成山地民族特色体育旅游强省[3].

    美国系统学家Hansen等[4]将可持续发展能力定义为:一个系统可以达到可持续状态的能力. 山地体育旅游是一个复杂系统,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山地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贵州山地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拟为科学度量贵州山地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依据,从而实现对贵州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监测预警及纠偏. 在此基础上,结合贵州旅游强省建设目标和相关理论,探讨贵州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对策,以期为顺利实施与稳步推进贵州旅游强省建设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以贵州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研究对象.

  • 对体育旅游、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与评价等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查阅、梳理和分析,充分把握相关研究动态,对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与评价形成科学认知,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 采用实地(对政府、旅游局、体育局、统计局、山地体育旅游目的地的调研)调研的形式对贵州山地体育旅游发展现状与发展环境进行了解和分析.

  • 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专家意见设计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筛选问卷,向长期从事与本研究主题相关的10名专家发放该问卷,并进行指标筛选,完成贵州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采用扎根理论结合NVivo 12分析软件对其进行编码分析,得到编码的目标层、准则层与要素层,编制初始问卷.

  •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与德尔菲法确定贵州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各评价指标权重.

2.   贵州山地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对近10年来涉及“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的文献进行收集、分类和整理[5-7],同时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等指标构建原则[8],初步构建了包括1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44个三级指标的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邀请10位相关专家对该指标体系的组成和合理度进行3轮征询. 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进行打分,分别按5~1进行计分,最后通过计算每一个指标的均值和变异系数来修订和筛选指标. 本研究的指标筛选依据有2点:第一,均值大于等于4分(本研究设定均值不小于4分的指标可以入选,所选指标的平均得分在4分以上(满分5分));第二,变异系数小于0.2的指标可以入选[9].

    经过专家3轮筛选,对具有相同含义或相近观点指标进行合并,例如“山地体育旅游线路”和“山地体育旅游线路总长”2个指标合并为“山地体育旅游线路数量及线路总长”;对表述不严谨和不准确的部分指标进行补充修正,例如“山地体育资源”指标修正为“山地体育旅游资源条件”;对专家认为不能真实有效反映情况的指标进行剔除,例如“科研力度”等不重要指标. 最终得到贵州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表 1).

  •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权重赋值,由专家组按1~9标度对各个层次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两两对比,构建判断矩阵.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贵州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设为A,准则层为B,要素层为C. 以A-B矩阵为例进行计算.

    (1) 构造判断矩阵. 以A表示目标,BiBj(ij=1,2,…,n)表示因素;Bij表示BiBj的相对重要性数值,并由Bij组成A-B判断矩阵A.

    (2) 计算重要性排序. 根据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根λmax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

    ① 求出判断矩阵B=(aij)n×n中每一行元素所有的乘积Mi,则:

    ② 在求Min方根,得wi = $\sqrt[n]{{{M_i}}}(i = 1, 2, \cdots , n)$

    ③ 将向量w =(w1w2,…wn)T归一化处理,得wi

    从而得到特征向量w =(w1, w2,…,wn)T

    (3) 一致性检验. 层次分析法是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所列的判断矩阵结果具有一定主观性,因此需进行一致性检验.

    计算一致性指标$CI = \frac{{{\lambda _{\max }} - n}}{{n - 1}}, {\lambda _{\max }}$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 计算一致性比例$CR = \frac{{CI}}{{RI}}$(CR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I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RI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R < 0.1表示符合一致性.

    依据上述方法,进一步计算出要素指标层综合权重,分别得出B1-C1~4B2-C1~6B3-C1~7B4-C1~6B5-C1~9B6-C1~5B7-C1~7 7个判断矩阵权重值和CR值,结果见表 2表 3.

3.   贵州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数据评析
  • 对准则层和要素层指标进行分析,评析各层级指标对贵州省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影响程度. 除同级内部评析外,主要从要素指标层对准则层的影响、要素指标层对总目标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 从准则层7项指标来看,贵州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位列首位是山地体育旅游资源条件,权重值为0.270 4;其次是山地体育旅游生态能力,权重是0.216 1;经济可持续能力权重占比0.188 5;其后为权重值0.116 2的产业自身效益,最后是体育旅游管理能力、产业市场潜力、配套保障完善度,权重值分别为0.089 3,0.067 8,0.051 7. 上述数据表明山地体育旅游资源条件、山地体育旅游生态能力以及经济可持续能力对贵州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占据主导影响因素.

  • 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山地体育旅游资源当中,山地体育旅游线路数量及线路总长占同级评价层权重的近60%,其余3项均为13%左右. 贵州具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独特地形地貌优势,贵州山地体育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结合地貌特征,打造高质量、个性化的精品山地体育旅游黄金路线,形成有特色的山地体育旅游线路带.

  • 研究数据显示,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能力当中,气候条件、空气质量、森林覆盖率3类指标要素占自身要素评价层权重的近75%,说明生态环境的优良对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切实提高气候条件、空气质量、森林覆盖率,将有力提升山地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质量.

  • 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度和产业结构2个要素指标在经济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共占比40%左右. 其中资源丰度占首位,资源丰度是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山地体育旅游的发展需要区内其他旅游资源的相互配合与支持. 第二位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反映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关系,可以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形成产业规模化发展,是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 在准则层当中,配套保障完善度排名最后一位,权重值仅为0.051 7,但该系统在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仅山地体育活动安全应急保障体系与医疗急救2项指标就占要素层的近50%. 游客只有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获得舒适、愉快的旅游体验. 因此完善的安全应急保障体系与医疗体系是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体育旅游管理能力在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准则层中,权重值为0.089 3,其中体育旅游专项政策支持指标要素在其中占主导地位,占比为34.7%,其次为项目特色与创新和政府体育旅游专项投入,分别为16.4%,13.8%. 贵州山地体育旅游要想走得更远、走得更好,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高效的综合管理能力和完善的监管机制是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 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自身效益在准则层中权重赋值0.116 2,仅山地体育旅游项目体验营业收入就在自身要素层占比为49%. 由此看来,营业收入是山地体育旅游产业中重要的经济主体. 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山地体育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山体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 产业市场潜力是山地体育旅游产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体现. 准则层权重值为0.067 8,其中辐射带动能力、国内外地游客数量、国外游客数量占自身要素层指标的55%. 游客是山地体育旅游主要的消费群体,如果山地体育旅游市场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山地体育旅游产业必然难以维持可持续发展. 辐射带动能力是山地体育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辐射带动范围有多大,山地体育旅游产业就能走多远.

  • 要素指标层中一共有44个指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山地体育旅游线路数量及线路总长、山地体育旅游项目体验营业收入、气候条件,权重值分别为0.160 8,0.057 5,0.056 6. 表明山地体育旅游路线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稳定的经济收入有利于山地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机构的完善,而气候条件的实质也是旅游生态环境的改善,这些都是贵州山地体育旅游的优势所在.

4.   贵州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策略
  • 山地体育旅游产品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业相融合、共同发展的重要产物. 为实现贵州体育产业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实现体育旅游产品体系的不断创新,以资源话优势、以产品赢市场、以品牌升形象[11]. 打造山地体育旅游品牌,意在充分挖掘主品牌的潜在价值,凸现、放大、强化主品牌[12]. 相关部门可以根据贵州省各州(市)的环境资源、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打造“多彩贵州”“探秘贵州”等山地体育旅游特色品牌.

  •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 随着山地体育旅游的不断发展,山地体育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愈发紧张[13].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山地体育旅游导致的环境污染,例如游客在游玩过程中丢弃的废物引起的污染;其二,山地体育旅游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如植被遭到过度的踩踏[9]. 要解决山地体育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矛盾,首先应树立山地体育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观,走保护环境与发展特色旅游并重的和谐之路[14];其次是健全山地体育旅游法律法规,对乱扔垃圾、恶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游客给予处罚. 积极构建“生态搭台、体育唱戏、旅游听曲”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模式.

  • 如今,产业融合已经不只是某一个产业内的融合,也不只是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而是多个产业之间的多元互动融合发展,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大趋势[15],因此,应积极推进体育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如体育旅游+大数据、体育旅游+教育培训、体育旅游+制造业等,这些是未来贵州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贵州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让山地体育旅游产业成为贵州省真正的“支柱产业”.

  • 山地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府扶持政策,是实现山地体育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也是我国山地体育旅游产业实现快速而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16]. 首先,政府要以市场为主导,站在客观、科学的视角,结合贵州省所具备的现实条件,抓紧制定落实相应的配套政策,为山地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好政策顶层设计,如设立山地体育旅游发展专项基金、资金补贴等优惠政策[17]. 其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体育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运营,鼓励多元化投融资机制[18],支持贵州举办重大国际性山地体育旅游专项体育赛事.

  • 贵州在开展山地体育旅游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山地资源、环境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如何将贵州山地体育旅游的优势宣传出去,对于加快贵州山地体育旅游强省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要充分借助贵州举办国内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学术会议等契机,大力宣传,促进贵州山地体育旅游的发展;其次,政府要将体育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体育旅游节、体育特色旅游小镇等特色体育旅游项目,并通过互联网服务平台进行信息宣传[19];最后,加强与境外网络和平面媒体的合作,鼓励境外媒体对贵州体育山地旅游进行宣传[20],以提升体育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5.   结语
  • 在体旅融合背景下,国内对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为了科学度量贵州山地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进行监测预警与纠偏,本研究构建了包含1个目标层、7个准则层、44个要素层的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发现,山地体育旅游资源条件、山地体育旅游生态能力、经济可持续能力和产业自身效益是影响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体育旅游管理能力、产业市场潜力和配套保障完善度对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影响较小. 为打造贵州山地体育旅游强省,实现贵州山地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提出打造贵州山地体育旅游特色品牌、重视生态优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策略,以推进我国山地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的确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本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仅提供一种方法和思路,有待于随着山地体育旅游的发展不断完善和验证.

Table (3) Reference (20)

Catalog

    /

    DownLoad:  Full-Size Img  PowerPoint
    Return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