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sage Board

Dear readers, authors and reviewers,you can add a message on this page. We will reply to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2021 Volume 47 Issue 6
Article Contents

ZHANG Yonglu, YANG Zhiyuan. The Trend and Problems of Online Martial Arts Novels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Circl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latform Data Between 2019 and 2020[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1, 47(6): 152-166. doi: 10.13718/j.cnki.xdsk.2021.06.017
Citation: ZHANG Yonglu, YANG Zhiyuan. The Trend and Problems of Online Martial Arts Novels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Circl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latform Data Between 2019 and 2020[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1, 47(6): 152-166. doi: 10.13718/j.cnki.xdsk.2021.06.017

The Trend and Problems of Online Martial Arts Novels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Circl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latform Data Between 2019 and 2020

More Information
  • Received Date: 04/02/2021
    Available Online: 01/11/2021
  • MSC: I207.42

  • This paper make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top thousand online martial arts novels in the rankings between 2019 and 2020 on the large-scale original Chinese literary platforms such as Qiandian (www.qidian.com), Jinjiang (www.jjwxc.net), Zongheng (www.zongheng.com) and 17K (www.17k.com) to investigate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trend of the creation of martial arts novels on the male and female channels. Using the method of fiction to qualitatively study the relatively mature sub-types and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the online martial arts novels, the research reveals that the creation of the current online martial arts novels are declining with hidden vitality, that the traditional historical martial arts novels have a long way to go, that the happy martial arts novels and those with CP characters have become readers' new favorites, that the fantasy martial arts novels and Jianghu ancient romance novels need to be innovated urgently, while the emerging sub-types of large group image martial arts novels and big heroine martial arts novels have great potentials in their heading for the way of the minor literary youth. The real future of online martial arts novels lies in inheriting the essence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culture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mainstream hero spirit of the new era. At present, it should actively integrate into the century-old heroic spiritual pedigree creat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sciously resisting and correcting the vulgar "sissy culture".
  • 加载中
  • [1] 黄露. 中国网络武侠小说的发展历程、热点与趋势[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3): 103-116.

    Google Scholar

    [2] 黎慧. 中国玄幻/奇幻小说研究二十年(2000—2019)[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6): 57-71.

    Google Scholar

    [3] 夏烈. 网络武侠小说十八年[J]. 浙江学刊, 2017(6): 60-68.

    Google Scholar

    [4] 陈玉蛟. 网文·动漫·电影—理解网络武侠小说的三个维度[D].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16.

    Google Scholar

    [5] 郑保纯. 网络武侠小说女性叙事声音的诞生: 以沧月《忘川》为例[J]. 小说评论, 2018(1): 120-130.

    Google Scholar

    [6] 石娟. 当下武侠小说阅读关键词分析——以2014、2018年武侠小说阅读调查为中心[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4): 136-146.

    Google Scholar

    [7] 秦宇慧. 网络武侠小说领域中的女性创作[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5): 71-75.

    Google Scholar

    [8] 王纬纬. 巾帼江湖——"女子武侠"探析[D]. 苏州: 苏州大学, 2016.

    Google Scholar

    [9] 卓山山. 新世纪大陆女子武侠小说文体初探[D].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7.

    Google Scholar

    [10] 王景. 论大陆新武侠研究的若干问题[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2): 65-76.

    Google Scholar

    [11] 万金. 网络武侠小说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以翻译网站Wuxiaworld为例[J]. 东方翻译, 2017(5): 27-33.

    Google Scholar

    [12] 熊敏. 金庸小说的现代性研究与学术建构[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1(3): 54-63.

    Google Scholar

    [13] 宋文婕, 韩云波. 武侠小说研究的理论模型——以还珠楼主研究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6): 108-115.

    Google Scholar

    [14] 张永禄, 葛红兵. 兼类小说的诗学观察[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3): 127-132.

    Google Scholar

    [15] 韩云波. 武侠类型知识体系与武侠小说研究模型——以还珠楼主武侠小说为核心[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1): 115-126.

    Google Scholar

    [16] 韩云波. 中国武侠小说史撰述的类型格局与武侠体验——以创作派林遥的武侠小说史撰述为中心[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3): 2-15.

    Google Scholar

    [17] 张永禄. 类型学视野下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M]. 上海: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12: 214.

    Google Scholar

    [18] 周志雄. 网络文学的发展与研究现状[J]. 沈阳大学学报, 2010(1): 63-67.

    Google Scholar

    [19] 庄庸. 从新武侠到后玄幻时代: 网络文学的三次"世界大战"[J]. 博览群书, 2015(11): 40-46.

    Google Scholar

    [20] 吉云飞. 寒冬之中别开生面——2018-19年中国网络文学男频综述[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20(1): 108-121.

    Google Scholar

    [21] 三观犹在. 大侠萧金衍[EB/OL]. [2021-06-16]. http://book.zongheng.com/book/779260.html.

    Google Scholar

    [22] 肖映萱. "嗑CP"、玩设定的女频新时代——2018-19年中国网络文学女频综述[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20(1): 122-132.

    Google Scholar

    [23] 韩云波. 从"后金庸"看金庸小说的历史地位[J]. 浙江学刊, 2020(4): 40-50.

    Google Scholar

    [24] 丁慧宗. 网络武侠小说的发展研究[D]. 延吉: 延边大学, 2014.

    Google Scholar

    [25] 何颖义. 21世纪大陆网络原创武侠小说研究[D].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Google Scholar

    [26] 肖显惠. 新世纪武侠小说创作的流行与循环[J]. 社会科学家, 2011(1): 138-141.

    Google Scholar

    [27] 韩云波. 武侠新力量排行榜[G]. 哈尔滨: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6: 序4.

    Google Scholar

    [28] 郑保纯. 武侠文化基本叙事语法研究[D]. 苏州: 苏州大学, 2014.

    Google Scholar

    [29] 韩云波. 从"前金庸"看金庸小说的历史地位[J]. 浙江学刊, 2017(2): 76-87.

    Google Scholar

    [30] 韩云波. 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形式建构的生成——一个类型学的分析[J]. 浙江学刊, 2019(6): 21-31.

    Google Scholar

    [31] 李群, 杨琛. 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与实现路径研究[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9(10): 140-145.

    Google Scholar

    [32] 叶翔宇. 中国侠文化研究2020年年度报告[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1(3): 64-76.

    Google Scholar

    [33] 韩云波.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英雄制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J]. 探索, 2021(3): 166-178.

    Google Scholar

  • 加载中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Tables(9)

Article Metrics

Article views(6254) PDF downloads(1713) Cited by(0)

Access History

Other Articles By Authors

The Trend and Problems of Online Martial Arts Novels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Circl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latform Data Between 2019 and 2020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top thousand online martial arts novels in the rankings between 2019 and 2020 on the large-scale original Chinese literary platforms such as Qiandian (www.qidian.com), Jinjiang (www.jjwxc.net), Zongheng (www.zongheng.com) and 17K (www.17k.com) to investigate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trend of the creation of martial arts novels on the male and female channels. Using the method of fiction to qualitatively study the relatively mature sub-types and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the online martial arts novels, the research reveals that the creation of the current online martial arts novels are declining with hidden vitality, that the traditional historical martial arts novels have a long way to go, that the happy martial arts novels and those with CP characters have become readers' new favorites, that the fantasy martial arts novels and Jianghu ancient romance novels need to be innovated urgently, while the emerging sub-types of large group image martial arts novels and big heroine martial arts novels have great potentials in their heading for the way of the minor literary youth. The real future of online martial arts novels lies in inheriting the essence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culture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mainstream hero spirit of the new era. At present, it should actively integrate into the century-old heroic spiritual pedigree creat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sciously resisting and correcting the vulgar "sissy culture".

一.   问题的提出:网络武侠小说的研究现状与数字人文研究方法的崛起
  • 网络武侠小说是中国武侠小说在互联网时代新的表达形态,是在创作、传播和读写关系上呈现鲜明的虚拟性、互动性和娱乐性等新兴特征的艺术类型。超文本技术、粉丝经济与ACG(动画、漫画、游戏)文化的融通是网络武侠小说“网络性”的突出体现,为其打上亚文化社群林立的当代网络空间的烙印,使其与以纸面为媒介的现代武侠小说创作区别开来。

    网络武侠小说是网络小说的重要类型,这不仅因为它是中国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网络读者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更因其在网络小说的催生和兴旺中起到了基元性作用,网络武侠小说是研究网络小说不可绕过的重要节点与板块。我们以“武侠”为主题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2021年9月11日),总库共有13 925篇文献,重要主题可归纳为三类:一是武侠小说研究,二是武侠电影研究,三是武侠文化与侠义精神研究。从研究历程来看,从1998年100篇以来稳步上升直至2007年777篇,2011年达到887篇,其后一路回落至200余篇的研究规模。武侠总体研究在2011年最为火热;“新武侠”自2002年起初露锋芒,2006年“大陆新武侠”创作巅峰时期形成最为壮观的研究规模;“网络武侠”研究在前两者于2012年衰落时接力开始兴盛,2018年以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新世纪以来的武侠研究阵营中,韩云波、汤哲声、郑保纯、陈墨、六神磊磊等专家学者是其中的突出代表。韩云波对金庸、还珠楼主、平江不肖生、黄易等作家作品的新阐释,对现代武侠小说形式建构、武侠类型知识体系与研究模型、武侠小说史学、后金庸武侠小说的发生学逻辑等基本命题和原理的范式性研究,提升了武侠小说研究的理论品格;汤哲声在中国通俗文学视野下对金庸、白羽、还珠楼主等作家作品的文化解读与阐释,精细而通透;郑保纯对武侠文化基本叙事语法、武侠思维、网络武侠小说女性叙事、武侠网游和以《今古传奇·武侠版》为代表的新世纪杂志文化工业等规律性研究,可谓别开生面;陈墨对《剑雨》《刺客聂隐娘》《武侠》《火烧红莲寺》《龙门飞甲》等中国武侠电影的研究,可圈可点;王晓磊在“六神磊磊读金庸”自媒体公众号中对金庸文本做泛文化性研究,和当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现象开展互文解读和及时对话,趣味横生,给人生活智慧的启迪。相比之下,网络武侠小说研究显得零散而浅白,在体系性和学理性上有很大提升空间。黄露梳理中国网络武侠小说研究的发展历程、热点与趋势,认为网络武侠小说“在女性武侠、玄幻、奇幻、东方幻想武侠等方面不断开拓,衍生出IP运营、价值取向、海外传播与译介等热点议题”[1]。黎慧在总结中国玄幻小说研究历程时,谈到了“玄幻小说的网络化”及其与武侠小说的融合[2]

    总体来看,网络武侠小说研究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1)网络武侠小说发生发展研究。网络武侠小说的源头可追溯到1993年武侠小说的电子化,但学界对开山之作的认定在1996年的《人世间》与2000年的《小兵物语》之间游移不定。夏烈将中国网络武侠小说元年锚定为2000年[3]。高河金、秦宇慧、肖显惠、何颖义、丁慧宗等纷纷提出网络武侠小说发展的分期论,其中以夏烈提出的以2005年为界的“今古”与“玄武合流”两阶段论[3]影响较大。不过,近十年网络武侠小说又有新的阶段性变化。(2)网络武侠小说类型叙事研究。陈玉娇分析了网络武侠小说的人物成长模式、人物爱情模式、人物理想追寻模式,讨论了“萌”“天然呆”“黑化”“暴走”等动漫式写作手法在网络武侠小说中的体现,以及好莱坞电影中的黑色电影、史诗片、科幻片三种不同类型片对网络武侠小说的影响[4]。郑保纯将女性武侠作家的叙事实践归纳为摹仿-作者型、重构-个人型、颠覆-集体型等三种模式[5]。石娟通过阅读调查发现,男读者青睐重武尚侠、想象离奇、以“英雄”为中心的武侠作品,女读者则倾向于叙事细腻、以情动人、以“故事”为中心的武侠作品,而“英雄”“武功”“侠义”“江湖”始终是武侠文本中最“强有力的叙事声音”[6]。随着近年武侠的“元素化”与“泛化”,其类型的正体与变体关系,尤其是类型融合趋势下武侠的旧子类型消亡、新子类型产生的机制,以及时代思潮、传播机制与创作个性心理和武侠小说子类型之间的关系等,都亟待学理性深化。(3)性别维度研究在网络武侠世界的价值变迁。进入新世纪以来,女性作家的大量介入,深刻改变了武侠小说的文类结构和审美风格,“女性武侠”或“女子武侠”成为新世纪武侠的独特亮点,武侠的性别维度研究也就成了学界热议的话题。秦宇慧从“争霸与共存”“正义与公平”“暴力与文明”“结果与过程”四个方面对“女性武侠”的创作特色进行了阐释[7]。王纬纬从巫术反抗、情爱抒写、婚姻家庭、角色分配等四个维度描绘女性武侠的大致轮廓,进入“女性武侠”世界内部[8]。卓山山系统论述了大陆女性武侠的文体模式、文体创新的驱动力及其成就和弊端[9]。(4)网络武侠小说传播研究。王景从大陆新武侠视角探讨“网络新兴元素”作为传媒背景对武侠小说变革的推动,认为“承载形式的变化突破了武侠小说的传统美学格局”[10]。更多的研究集中在以Wuxiaworld(武侠世界)为“形象大使”的网络文学的出海现象,万金考察了武侠世界网络平台及其译者对网络武侠小说的翻译和传播[11]。总体来看,网络武侠小说的阅读与接受的传播研究还相对不足。(5)网络武侠小说的价值论研究。这部分成果多以大陆新武侠为研究主体,或是将网络武侠与传统武侠进行整体上的对照观察,关注宏大叙事下的侠义精神让位于个体意识觉醒与自我价值诉求,以及当代人情绪、欲望、价值观的多元展现等问题。熊敏指出在“后金庸时代”出现了“现代性的变异以及网络时代下多元价值的崛起”,使“武侠小说产生了更复杂的文类分化”[12]。这类研究成果在总体上还缺乏子类型叙事模式与价值取向之间对应关系的精准探讨。(6)网络武侠小说作家作品研究。主要集中在小椴、时未寒、沧月、沈璎璎、凤歌、孙晓、王晴川、李亮、刘建良、步非烟、慕容无言、晴空、李歆、优客李玲、燕垒生、施定柔、飘灯等大陆新武侠作家群与猫腻、Priest、烽火戏诸侯、无罪等个别网络武侠大神作家之上,对2015年之后崭露头角的新武侠作家作品关注显得滞后,其研究方法也相对传统,多作品赏析,少系统性研究。

    从以上研究现状不难发现,网络武侠小说的类型学研究尚未得到应有重视。起步于1996年的网络武侠小说创作经历了草创期后的飞速发展,在2005年前后达到大陆新武侠巅峰期,开启“玄武合流”的类型融合与转型,时至今日的网络武侠小说已进入高度亚类型化时期,形成了以纯武侠为内核的多元丰富的阵容,其外延不断扩散,内核却聚焦凝缩,每一个星系的引力都在引发网络武侠星云团发生微妙的变化,逐渐发展出诸多变体,即当下的网络武侠小说子类型。关于网络武侠小说的子类型划分,目前学界有青春武侠、玄幻武侠、女性武侠、类传统武侠等多种意见,而多将传统武侠或类传统武侠单独放置。玄幻武侠作为网络武侠裂变出的第一大子类型得到着重分析,而其内涵外延的界定却遭遇困境,研究者几乎将所有带有幻想元素的变体都塞进玄幻武侠中,且几乎将玄幻武侠子类型等同于玄幻/奇幻大类,显然不够合理。至于网络武侠小说其他子类型则大多被笼统地一笔带过或被选择性忽视,出现了很大的研究空白。

    在中国武侠小说研究的学术史上,理论模型的建构长期以来都是一个薄弱环节,正如宋文婕等曾呼吁“武侠小说研究的理论模型问题,已经成为武侠小说研究进一步深化发展的瓶颈”[13]。多年来,葛红兵、韩云波等长期致力于在武侠小说类型学研究范式上有所突破。葛红兵等提出了武侠小说与其他小说类型的“兼类”问题,并“辅以《射雕英雄传》这部集武侠、成长、言情、英雄传奇等类型为一体的兼类小说为例子”试图总结出一套“兼类小说的基本总句法”[14]。韩云波试图总结出一套武侠小说的“类型知识体系”[15],并将其进一步拓展为武侠小说研究的“类型格局与武侠体验”[16]。那么,在今天的大数据时代,如何将海量文本的量化统计与特定文本定性研究结合起来,同时融合网络武侠创作的内容与形式,打通文本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从类型本体上推进其研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这已突出成为摆在网络武侠小说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而紧迫的时代课题。结合当前学术研究中数字人文的兴起,本文认为,从文本维度对网络武侠小说创作走势与问题做定量考察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是一个颇有前景的学术生长点,可为后来者提供研究模型的参考。为这种研究模型提供方法论支撑的,主要有以葛红兵、韩云波、夏烈、张永禄等为代表的类型学者提供的网络武侠小说定性研究方法,以北京大学网文团队等的算法批评研究提供的量化研究方法。为科学全面描述网络武侠的当下情势与走向,本文尝试以爬虫软件后羿采集器爬取晋江文学城、起点中文网、纵横中文网、17K小说网等在2019—2020年网络武侠小说排行榜上千部作品作为样本,以Excel和谷尼舆情图悦picdata.cn热词分析工具做量化分析,结合小说类型学相关理论,观察当下男频武侠和女频武侠创作大趋势,并对其中一些逐渐成熟的网络武侠小说子类型选取全网(增补咪咕阅读、豆瓣阅读、不可能de世界等网络小说平台)代表作品进行定性分析,梳理其叙事类型的变迁及其潜藏的读者心理变化,从而在一片“武侠已死”的唱衰声中挖掘出网络武侠小说潜藏的活力与生机,促进武侠的优化发展。

    相较于传统武侠小说,网络武侠小说的一个鲜明特质是女性武侠小说的出现与发展带来的性别阅读差异化:男性重功业,女性偏言情,由此出现了网络武侠的基本分类,即男性向武侠与女性向武侠,二者被网络文学平台分别归入男频网文与女频网文中。本文以“男频武侠”与“女频武侠”来分类观察性别阅读差异对网络武侠小说迥异的审美特征与气质的影响。本文对男频和女频的作品收藏排行榜和热词分别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日期为2020年11月3日。采用后羿采集器工具对作品收藏排行榜进行数据统计,权重计算方法为,以每一类别的作品数量为分子,以所有类别的作品总数量为分母,进行百分比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四舍五入)。采用谷尼舆情图悦picdata.cn热词分析工具进行词频分析,TF热词词频指标为一个词在文章中出现的次数,采用的方法是大词优先,Score热词权重指标指一个词在文章中的重要性,主要由TF热词词频、IDF倒转文档频率、Other其他三个指标决定,IDF倒转文档频率表示词的区分能力,Other指词在文章中与其他词的语义聚合程度,导出的Excel默认按Score热词权重Z—A排序,取Top 150位的词,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本文因篇幅限制,仅展示Top 15位。

二.   男频武侠相位:继承传统,幻想升级
  • 男频武侠小说主要以男性受众为目标读者,基于男性的性别立场展开叙事,一般偏重外在的物质和功业追求,服务于符合男性审美偏好与审美趣味的网络武侠生产与消费的书写类型。近两年男频武侠的创作阵地主要在起点中文网、纵横中文网、17K小说网,其中居于主流的是幻想武侠与传统/历史武侠两个子类型。

  • 采用后羿采集器工具对起点中文网于2019—2020年登上收藏总榜的70部武侠小说作品进行数据采集。其子类型数量占比如表 1所示:

    采用谷尼舆情图悦picdata.cn热词分析工具对起点武侠收藏总榜的70部作品文案进行词频分析,其中热词权重为0.909 1的“书友”、0.871 3的“新书”、0.862 2的“书友群”为信息杂项,从Top 15高频词里剔除,以后三位补足。同时,提取70部作品的文案内容进行词频分析,统计结果中的高频词Top 15(因篇幅限制,表格仅展示部分,下同),如表 2所示:

    由上可见,幻想武侠小说的创作以绝对优势压倒了传统武侠小说等其他子类型,成为起点武侠小说最突出的特色子类型。通过对作品文案的词频分析,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窥见幻想武侠在背景架构、人物身份与故事元素等方面的偏向性,比如“世界、穿越、重生、诸天万界、洪荒、游戏、种田、高武、金手指”可归为背景架构特色,“玩家、BOSS、锦衣卫、妖魔、英雄、女妖、神佛、天帝、农夫、侠客、弟子、大爷、宗师、道人、美人”可归为人物身份特色,“融合、长生、至尊、强者、通天、威震、修炼、技能、任务、神武、遮天、虚空、元气、横行”可归为故事元素特色。

    根据小说类型学中的句式研究方法[17]214初步勾勒出近两年幻想武侠小说叙事总公式:

    (***的)主人公重生穿越至(高武世界、诸天万界或游戏等)异世界大陆中,在(***等)系统金手指的帮助下,经过修炼武技打怪升级等心路历程与历练,终于登上武道巅峰的成功故事。

    幻想武侠小说是“玄武合流”的产物,与玄幻小说类型很接近,以“爽”为第一要义,以升级叙事为主。周志雄认为武侠小说与玄幻小说、仙侠小说的故事模式、叙事手法、人物塑造、价值取向等并无太大差别,不同之处主要体现为小说的世界构架和功法系统[18]。庄庸认为新武侠与玄幻的根本不同之处,并不在于“类型文”本身对故事、模式、人物的不同设置,而是在它们创造世界、秩序和第二人生时迥异的“设计体系”,以及设计这种世界体系时所根基、拘囿或超越的观念[19]。据我们观察,起点幻想武侠小说在2019—2020年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创作潮流:一是以封七月《拜见教主大人》《通幽大圣》为代表的暗黑向杀伐果断爽白文;二是以萧舒《雷霆之主》《剑从天上来》《白袍总管》《超脑太监》、王存业《从锦衣卫到武林至尊》《提前登陆武侠世界》、剑气书香《长生大秦》等为代表的重生穿越高武爽文;三是以咸鱼洁南《横扫大千》《无限世界投影》《玄幻模拟器》、天帝大人《武侠仙侠世界里的道人》《穿越诸天万界》《诸天一页》、食盒《诸天武道从武当开始》、青匆客《诸天武道强人》等为代表的诸天无限流升级爽文;四是以佳男《金刚不坏大寨主》为代表的肌肉猛男横推流;五是以墨宣纸《我与我的江湖酒馆》、三天两觉《盖世双谐》为代表的轻松日常向玩梗流。上述列出的20部作品有17部为升级流、1部为无敌流、2部为轻松玩梗流,其中升级流幻想武侠基本为起点武侠大神持续创作的上百万字大长篇,代表主流风向。该风向因功利性较强,同质化程度也比较高,多以底层读者为受众,隐喻了在阶层固化难以上升流动的社会环境中,底层屌丝知道在现实中很难通过努力奋斗实现逆袭,因而只能在突破现实等级的幻想世界里实现人生净化,对权力的迷信和对人生巅峰的崇拜,甚至代入施暴的一方,在杀伐果断的扮猪吃虎和装模作样打脸中,释放其现实中压抑许久的负面情绪,作品大多并没有超越性的共同追求,我们阅读大结局得到的是主人公到达权力巅峰后的空虚,这种“爽”终究只是虚幻的低级的“爽”,不是努力奋斗后精神情感得到高度和谐统一的真实愉悦。因而,幻想武侠小说在2020年出现了轻松玩梗流新转向。

    在2019—2020年起点武侠小说排行榜中,有两部轻松日常向玩梗的古龙风武侠小说自满纸杀伐声中杀出重围,分别成为2019、2020年度武侠小说爆款,即非玩家角色的传统武侠小说《贼人休走》与三天两觉的幻想武侠小说《盖世双谐》。《贼人休走》的主人公是轻功天下第一的侠盗(类似楚留香与陆小凤合体),故事以主人公江湖游历日常为主,处处设梗,风格慵懒幽默,加之文字功底极佳,颇受读者欢迎;《盖世双谐》则是评书文风,用嬉笑怒骂讲相声和不停玩梗的叙事方式讲述鱼市巨子孙亦谐、蜀中三绝黄东来等在赶往英雄大会的路上发生的一系列轻松有趣的故事,该小说主角代入感较弱,群像塑造鲜活,一改升级流武侠的人物脸谱化。此类武侠小说风格向前追溯50年可以追寻到古龙的《欢乐英雄》那里,以散文化幽默笔法抒写一种情调、一种感觉、一种心情,而不仅仅是一个首尾完整的传奇故事。吉云飞在2018—2019年男频网文综述里提到,以《诡秘之主》为代表的男频文里对力量的无限崇拜和偏执追求被消解,力量由目的转化为工具,为获得和守护一种更好的生活服务[20]。升级流幻想武侠小说也是这样,不再一味打怪升级,而是沉醉于普通的人间温暖与世俗幸福,追求欢乐精神。虽然此类武侠小说在当下幻想武侠小说中仍属少数,但已隐约有开拓新方向、引领新潮流之势。

    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起点幻想武侠近两年的创作已隐约进入瓶颈期。封七月、萧舒、王存业、咸鱼洁南、天帝大人等长期耕耘幻想武侠小说的大神作者已走上自我复制、套路化的道路,而其他作者也盲目跟风,缺少独创性,作品同质化问题相当严重,这从新老读者在评论区纷纷表达不满即可窥见一斑。幻想武侠小说如今一直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状态,因“重武轻侠”甚至“有武无侠”被武侠迷指责为挂羊头卖狗肉,对世界观的架构和人物剧情的设计又远不如玄幻奇幻小说类型放得开手脚,颇有些画地为牢的窘状,作家们若不奋起突破此困境,这一子类型的艺术生命力很容易被耗尽。幸而,轻松日常向武侠小说的兴起给幻想武侠小说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若幻想武侠小说能平衡好“武”与“侠”的关系,吸纳更多类型元素为侠义精神服务,相信会挽回流失的读者,并进一步得到长足发展。

  • 采用谷尼舆情图悦picdata.cn热词分析工具进行数据采集,样本为2019—2020年纵横中文网传统武侠小说、新派武侠小说总收藏榜各1 000部作品,17K小说网总收藏榜传统武侠小说1 113部作品、历史武侠小说570部作品,提取以上全部作品文案内容进行词频分析,统计结果如表 3表 4所示,因两平台的传统/历史武侠小说创作风格相似,故一并统计分析。

    表 3表 4的四份高频词可以看出,纵横中文网与17K小说网的传统/历史/新派武侠小说创作大致趋同,风格也很鲜明,与起点幻想武侠小说相比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通过作品文案的词频分析,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窥见传统/历史/新派武侠小说在背景架构、人物身份与故事元素等方面的偏向性,比如“穿越、重生、大明、大唐、北宋、世界、乱世、庙堂、武林”可归为背景架构特色,“少年、英雄、侠客、高手、皇帝、大侠、剑客、刺客、百姓、将军、师父、公子、盟主、红颜、书生、美人”可归为人物身份特色,“生死、灭门、仗剑、儿女情长、门派、修行、江山、群雄、神兵、复仇、大漠、追杀、战乱、中原、魔教、世家、兄弟、苍生”可归为故事元素特色。通过图表,很容易看出传统/历史/新派武侠小说近两年的一般叙事公式:

    (***的)主人公重生穿越至(大唐、北宋或大明等)过去的王朝,在(***人)的帮助下,在浪迹天涯的过程中,仗剑行侠,快意恩仇,终于成为一代武学宗师的故事。

    据统计,近两年纵横中文网1 487部传统武侠小说只有9部作品点击过十万,比率只有0.6%;2 069部新派武侠小说只有19部作品点击过十万,比率为0.9%。也就是说,无太多幻想因素的传统武侠小说和新派武侠小说虽然依旧拥有武侠老粉的市场,但近乎99%的作品都被充入书库无人问津,点击不足万。传统武侠小说仅有寒稽古的《魏晋风云》点击过百万。新派武侠情况略好,有双人渔《雪夜行》、猪象《杀局》、大荒散人《求道武侠世界》3部作品点击过百万,三观犹在《大侠萧金衍》点击破五百万而成为近两年唯一爆款,但与其上一部点击近两千万的作品《在七扇门当差的日子》相比,热度却显得后继乏力。作者在后记中表达了类似困惑:“是我的写法有问题,还是武侠真没有市场?是坚持自己的风格?还是要迎合大众口味?下一本是否继续开武侠?”[21]三观犹在作为纵横武侠的顶流大神,多年来持续创作轻松搞笑段子式武侠,《在中原行镖的日子》《在七扇门当差的日子》《大侠萧金衍》三部长篇皆有不小名气。从以上两部爆款代表作品的创作方向可以看出,传统武侠小说写作方式与悬疑推理和轻松搞笑两大元素的巧妙融合,为传统武侠小说的继承革新带来了新的思路。

    近两年来,17K小说网570部历史武侠小说有8部作品阅读数破十万,比率为1.4%;1 114部传统武侠小说有23部作品阅读数破十万,比率为2%。其总体成绩好于纵横中文网,但98%的充书库率依旧暗示着传统历史武侠小说的困境。历史武侠小说仅有雨月夜《武侠问道》与庞德耀斯《武侠世界的小配角》阅读破百万,前者讲述中医世家出身的叶枫重生穿越至天龙八部低武世界、大唐双龙传高武世界、风云高武世界、白蛇篇、宝莲灯篇、西游篇、封神篇、洪荒世界等一系列武侠世界,追求修仙修佛得长生的故事;后者讲述屌丝宅男徐阳意外拥有系统,在现实主世界和越女剑世界、雪山飞狐世界、笑傲江湖世界、天龙八部世界来回穿越打怪升级,逐渐走向无敌,并改变书中人物命运,弥补遗憾的故事。传统武侠小说有吴宸亮的《绝世少侠》、非语逐魂的《武侠世界的慕容复》、小蝴蝶亲的《秦时明月之天明崛起》、梦若浮华的《秦时明月之魅舞天央》4部作品阅读破百万,其中前两者破五百万,为近两年17K小说网传统武侠爆款。从以上头部作品的内容可知,17K传统历史武侠小说以同人和综武为特色,依旧以升级叙事为主,借助已有的武侠经典世界观和人物剧情等进行二次创作,力图打造爽点更强、更为庞大的武侠大世界,以此吸引原作的读者群,并进一步满足其意淫需求,这些作品受欢迎程度明显高过同期纯原创的武侠作品。

    由上可见,传统/历史/新派武侠小说的市场被进一步压缩,虽有武侠老粉的支持,此类作品不至于消亡,但不得不承认其处境艰难,作者要想获得市场认可,似乎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不为名利,甘受寂寞,拿出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来,创作出优质而纯粹的传统历史向武侠小说,自然会得到武侠老粉的拥趸,但这对作者心态与实力要求很高;要么选择改变,吸纳其他类型的新元素,紧跟潮流,走轻松诙谐穿越综武向路线,这条路相对而言更容易些,但难出经典,易同质化。

三.   女频武侠频谱:恩怨情仇,CP狂欢
  • 女频武侠小说主要以女性受众为目标读者,基于女性立场展开的叙事,更侧重于内在的精神反思与情感书写,是一种服务于女性审美偏好与审美趣味的网络武侠生产与消费的书写类型。全网2019—2020年女频武侠小说创作以晋江文学城与咪咕阅读为主要阵地,最主要的两个子类型为言情武侠中的江湖古言小说和耽美武侠小说。

    以“武侠”与“江湖恩怨”作品标签的并集筛选晋江文学城2019—2020年网络武侠作品收藏排行榜的8 399部作品,对其进行性向与类型统计,统计结果如表 5所示。作品标签设置存在一定误差,其中以性向为划分标准的作品共有8 394部,因有5部作品类别为随笔,不计入分析对象;以类型为划分标准的作品共有8 392部,5部随笔与2部童话不计入分析对象,统计结果如表 5所示。为观察头部作品的创作倾向,进一步筛出排行榜前500部作品(表 6)、前100部作品(表 7)、前50部作品(表 8)进行性向、类型、视角与风格的统计分析。个别作者在数据统计后删掉作品或者作品被屏蔽造成数据重算时的误差,比如一百二十七万的《活色生香录(沙雕爆笑)》与《千叶桃花蛊》,晴空烁的《死对头看我的眼神变了》,导致“是否签约”与“作品视角”两类具体信息缺失,故前500部作品实际统计样本为497部。

    由以上四个表格可以看出,近两年随着晋江武侠小说排行榜作品的前推,言情性向占比从45.7%降至32%再降至22%稳定至24%,纯爱性向占比从39.9%增至43.8%再增至55%稳定至52%,言情武侠小说在品质和数据上皆有衰落趋势,耽美武侠小说风头正盛,优质作品已占据头部的半壁江山,近乎言情武侠小说的两倍。从子类型主题偏重来看,武侠从27.8%增至34%降至25%稳定至24%,爱情从40.4%增至48.8%再增至63%稳定至68%,侧重爱情主题的武侠小说成绩更好,创作者更多。从作品视角来看,男主视角从7.6%降至4%再降至2%,女主视角从26.4%降至22%增至26%,主攻视角从15.4%降至15%稳定至16%,主受视角从30.2%增至42%稳定至40%,互攻视角从7.6%增至12%稳定至12%。由此可见,最受欢迎的视角是主受和女主,最易被女性读者接受,其次主攻,男主跌落,互攻增长。从作品风格来看,正剧从54.6%降至44%再降至40%,轻松从41.8%增至51%再增至54%,轻松向武侠小说相比之下更受欢迎,渐成创作潮流。

    综上所述,可初步得出结论:近两年偏重爱情的主受视角轻松向耽美武侠小说在当下女频武侠最受欢迎,其次是偏重爱情的女主视角轻松向言情武侠小说(江湖古言),再其次是偏重武侠的主攻/互攻视角正剧向耽美武侠小说和偏重爱情的互攻视角轻松向百合武侠小说,最次之是偏重武侠的女主视角正剧向言情武侠小说(女主向武侠)和无CP武侠小说,此两者已朝着“文青向”的趋势发展。

    进一步提取前500部作品的文案内容与一句话简介进行词频分析,统计结果中的高频词Top 15如表 9所示,其中热词权重为0.991 4的“文案”、0.985 7的“预收”、0.897 1的“完结”为信息杂项,从Top 15高频词里剔除,以后三位补足。

    表 9的高频词可以看出,晋江文学城女频武侠小说创作风格鲜明,与男频武侠小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通过作品文案和一句话简介的词频分析,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窥见女频武侠小说在背景架构、人物身份与故事元素等方面的偏向性,比如“穿越、重生、架空、游戏、种田、穿书、探案、金手指、朝廷、武林、江湖”可归为背景架构特色,“魔教、魔尊、魔头、盟主、师父、徒弟、师兄、师姐、美人、公子、少年、少女、女侠、神医、影卫、皇帝、太子、王爷、剑客、杀手、少侠、将军、掌门、郡主、小姐、世子、阁主、叫花子”可归为人物身份特色,“命运、游历、自由、恩怨情仇、慢热、救赎、炮灰、傲娇、腹黑、失忆、沙雕、高冷、相爱相杀、正经、年下、病弱、女装、复仇、可爱、清冷、暴躁、宿敌、暗恋、火葬场、偏执、死对头、大腿、忠犬、戏精、女扮男装、马甲”可归为故事元素特色。

    至此,女频武侠小说近两年创作特色的轮廓得到初步浮现:人物设计感很强,人物被解码为具有“萌属性”和“后设叙事性”的“人设”,叙事时相对主人公个人的历练升级,更注重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身份之间相互联系或对立而碰撞出的火花,如盟主与魔尊正邪之间,同一门派中师徒、师兄弟、师姐弟之间,朝堂与江湖两路人之间等,两个主人公的关系则从宏大叙事的爱情神话变成两个“人设”的“CP”搭配,对各种亲密关系可能性的想象和试验[22],读者的共情方式也从代入女主转变为置身事外去嗑一对攻受CP。

  • 笔者将主题偏重爱情的言情武侠命名为“江湖古言”小说,其叙事类型的一般公式可归纳为:

    (***的)侠女们(在盛大的江湖中)与(英俊潇洒的)少侠们相逢,谈一场(或啼笑皆非或刻骨铭心或相互治愈的)恋爱,传达了当代青年轻江湖义气重儿女情长情绪的故事。

    “江湖古言”最传统常见的路子是在较为纯粹的古代江湖背景里,以女主为视角展开一系列惊心动魄的邂逅相逢。如咪咕阅读米螺的《解佩令》讲小乞丐阿虞与出逃的六皇子萧珏初遇时情愫暗生,重逢后两人虽相互爱慕却因身份而相互防备,最终排除万难才终成眷属。明明如月的《执鱼》讲述新婚之日被丈夫抛弃的江执瑜以占卜师的身份入江湖千里寻夫,“神算执鱼”料事如神却独独算不出自己未婚夫的下落,历经磨难终查明真相,有情人终成眷属。晋江文学城维和粽子的《一朵花开百花杀》讲述了霸王花魔教妖女花焰和纯情缺爱人间兵器陆承杀大侠的爱情故事。有狐大人的《无疆》讲述了家养女杀手与病弱贵公子的爱情故事。明尔南也的《他扒了窝边草》讲述了满肚子坏水的道长与冷淡性子嘉宁郡主的爱情故事。青梅可尝《锦上添酥》讲述了暴力粗俗看不出性别的小叫花子和外冷内热的永王殿下的爱情故事。此类作品是言情武侠诞生以来的经典写法,但随着近年来读者对穿越类沙雕小甜饼的阅读转向,绝大多数作品失去热度,仅有米螺和维和粽子等早先已有名气的言情作家凭借其庞大读者群为作品扩大了影响力,从而受到更多读者欢迎。

    近年来将“穿越”设定玩得炉火纯青的轻松爆笑类江湖古言小说一跃成为最新流行,主要代表有:穿进小说里和反派男主逆转乾坤谈恋爱,如晋江文学城的溪果《养成反派小狼狗》、秦灵书《反派男主总想杀我》、逃家西公子《穿书拯救悲惨反派》、追蜻蜓的团子《大佬,我攻略错人了》、甜仙贝《女配是妖孽》,咪咕阅读的悉见《这个江湖不正经》等,该类处处可见“穿成书里十六剑挑断男主筋脉又被报复一百六十剑制成人偶的女主”“戏精本精与影帝本帝”“穿书后每天都在后悔自己虐太过分的奶凶护短女主和重生后渐渐无心毁灭世界只想谈恋爱的偏执深情男主”等戏剧性极强的人物关系,本质上都是沙雕甜宠文;穿进游戏里开挂升级谈恋爱,如晋江文学城的省略号挪挪《游戏外挂使我登顶武林》、少地瓜《江湖鬼话》、秦灵书《我的纸片恋人》等。此类作品写主人公爆笑玩转江湖的同时,收获小甜饼爱情,这相比传统路子的江湖古言小说更受欢迎。

    当然,还有一类言情色彩稍淡、武侠色彩更浓些的江湖古言小说,不以女主行侠成长为叙事核心,亦不以男女主爱情为重头戏,而是以女主视角去书写不同主题的核心事件,作为受害者或见证者或改变者,通过她们展现出朝堂江湖的恩怨纷争,这类小说世界的格局极大,写作难度相应也较高,若写好了便是言情武侠的难得之作。如晋江文学城Twentine的《镜明花作》、遗忘li的《论如何刷负秦始皇的好感度》、谈树的《匪类》等,都较为值得关注。此类作品剧情流居多,擅长时代背景展现与群像描写,常带有悬疑色彩,对作者笔力要求很高,除却已成名的大神作者如Twentine等能轻松驾驭之外,新人作者还未成熟,有很大上升空间。

  • 2019—2020年的女频武侠头部作品中,耽美武侠小说已远超言情武侠小说成为高口碑高数据的黑马。作为耽美小说的一个子类,其核心叙事功能是满足女性读者的个人欲望,打造理想化的男性同性恋爱的江湖世界。她们通过塑造形象各异的男性角色而获得“凝视”男性的机会,成为观看“男性客体”的欲望主体,以此完成自我性主体的建构,其女性主义精神相对言情武侠来说,更为先锋和尖锐。其叙事类型的一般公式可归纳为:

    (***的)少侠们(在朝堂、江湖、战场中)与(***的)少侠们相逢,谈一场(或啼笑皆非或血脉偾张或相互治愈的)恋爱,传达了当代青年轻江湖义气重儿女情长情绪的故事。

    人物设定的萌属性预设与“嗑CP”现象是耽美武侠最鲜明的特点,女性读者对文本的共情方式已从代入女主转变为作为旁观者去“嗑”一段亲密关系。从耽美武侠文案里放置的攻受CP设定就能看出这一点:比如语笑阑珊的《一剑霜寒》镇国将军王爷攻×风雨门门主受,《江湖那么大》里凶神恶煞江湖第一攻×雪白一蓬富家公子受;熊米《臣不得不仰卧起坐》里心狠手辣偏执帝王攻×大智若愚腹黑臣子受;轻风白杨《说好成为彼此的宿敌呢》武林新秀侠二代攻×魔教圣子小鲜肉受;岫青晓白《春山夜带刀》里清冷美人受×毒舌攻;如似我闻《怀刃》里一心只想退休攻×聪颖孤僻受;不落不落《刀斩山河》里强大别扭有心理阴影攻×高冷心机偏执受,偏执腹黑太子攻×刀客强受;《仗剑当空》里暴躁洁癖师兄攻×疯批师弟受;等等。从以上代表作品的CP设定可以窥见,耽美武侠的叙事核心更侧重以攻受为代表的人物立场(正与邪、庙堂与江湖等)、人物身份(君臣、宿敌、皇子与侠客、师兄弟等)、人物性情(心狠手辣、偏执、大智若愚、腹黑、沙雕、聪颖、孤僻、别扭、高冷、暴躁、忠犬等)之间碰撞出的侠义观念探讨与恩怨情仇描写。与传统男频的双男主武侠不同,耽美武侠的攻与受吸引女性读者之处不仅在于江湖义气,更在于两个美好男性之间或细腻动人或血脉偾张的爱情幻想与别性张力。

    言情武侠中的“江湖古言”子类大多数作品中的女性角色依旧难逃男权江湖谱系,尚未完成女性主体意识的彻底觉醒,耽美武侠以激烈的姿态去夺权,试图打造独属女性审美偏好的亲密关系与理想江湖。不过,耽美武侠亦有与江湖古言相似的困境,许多作品中爱情叙事的倾斜使得江湖泛化为谈情说爱的背景,武侠叙事内核则顺势被消解。

四.   网络武侠小说创作与研究中的问题与展望
  • 网络武侠小说在网络类型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仅是十大网络类型之一,而且从大武侠视野看,武侠元素已经悄悄化合到玄幻小说等其他重要类型中,可以说“武侠”已成为网络小说的一个看不见的“传统”。但事实上,对网络武侠小说的研究在当前学界还远未引起足够重视,研究规模相对落寞,知网总库共有136篇文献(2021年9月19日统计),其重要研究者如韩云波、夏烈、汤哲声、庄庸等,主要从纸面武侠小说研究转向或延伸而来,他们代表了网络武侠小说研究的整体水平和基本面貌。研究者们对网络武侠小说的创作现状及前景主要持三种态度:一是韩云波等人所持乐观态度。韩云波从大武侠的视野出发,把网络武侠作为后金庸时代武侠小说,认为这是“‘一场静悄悄的武侠小说革命’,是比前两个阶段(前金庸时代和金庸时代——引者注)更加巨大的一场武侠‘突变’,其崛起既让读者获得了武侠阅读‘爽文’式的巨大快感,也让传统武侠命题得以深化、细化并带来深刻反思”,指出“传播媒介的变化改变了读者的阅读心态,也同时改变了作者的创作心态,网络武侠的‘突变’展现在生产方式和武侠观念两个方面,使之成为‘后金庸’时代武侠小说异军突起的明显标志”[23];丁慧宗认为网络武侠小说已发展到开放式创新阶段[24];何颖义则因网络玄幻小说纳入网络武侠小说中而持乐观态度,认为网络武侠高度类型化已登上顶峰[25]。二是持悲观态度者。肖显惠等因大陆新武侠创作的退潮持悲观态度,认为网络武侠小说已进入“相对沉潜期”[26],担心武侠小说被玄幻小说等最终取代。三是夏烈等人的中立态度。他们认为目前网络武侠“也只是中华武侠小说迎来其重大历史转折的一个初步,如何重新定位网络武侠在未来文学史和文化史中的位置,恐怕还是跟大历史机遇和优秀创作者的才华息息相关”[3];庄庸认为“全球化和互联网造成了人们对时空观念、自身与世界关系的重构”,“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时代哲学’,创作要改变,必须观念得先改变——你‘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你才能‘创造’一个崭新的秩序”[19]

    无论上述哪一派观点,都正视了网络武侠创作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韩云波以现代武侠小说史家的眼光,认为包括网络武侠小说在内的新武侠小说存在三点不足:“一是受网络游戏影响的‘设定性’,二是一些作者成名太早而沉溺于自我的良好感觉,三是商业层面操作而导致的浮躁情绪,这三个因素的直接影响就是老套、自恋和漂浮。”[27]这是从外部诊断网络武侠的问题。如果观察2019—2020年网络武侠小说整体创作,其类型内部则存在以下几个明显问题:其一,类型选择上的混乱与随意。不同的类型小说讲述不同的故事,故事的讲法也各有差异,推动剧情发展的动力自然有别,如果混淆了这些内在的质的规定性,小说的类型范围难免混乱。当然,这并不是说不可以在武侠中出现爱情叙事和升级叙事等,而是说整部小说的基本叙事语法应该是仗剑行侠、快意恩仇,其他的爱情维度、升级色彩只能起辅助作用,它们应该是为武侠叙事这个中心服务,而不能伤害这个中心,更不能越俎代庖或喧宾夺主。其二,价值取向上把锄强扶弱的理想主义降格为精致利己的流俗。不少网络武侠小说把“武”与“侠”泛化为故事背景或元素。小说类型学理论告诉我们,武侠元素≠武侠小说,男频武侠譬如幻想武侠出现重武轻侠乃至有武无侠的现象,满纸嗜血杀伐之声却无江湖侠气,只为逞凶斗狠博取读者眼球;女频武侠譬如江湖古言和部分耽美武侠也有重情轻侠乃至有情无侠的现象,这些作品在狭义上已算不上武侠,因而被读者指责为“挂羊头卖狗肉”和“披江湖皮谈恋爱”,它们完全可以归到玄幻或言情类型中去。在类型融合的大势之下,作品类型的边界变得模糊,要想分得真切并非易事。其三,写作态度的草率消损了武侠小说的声誉。部分网络武侠作者功利心过强,难以沉下心打磨优质作品,认真探索侠义精神的新变,而是盲目跟风写作、套路写作,迎合低级趣味;成功者又不断自我复制,耽于现状,造成同质化现象明显,长此以往只会进一步耗尽网络武侠的生命力。其四,严谨作家的拖更和断更让读者流失。部分优秀武侠作品因作者太过严谨,对作品精雕细琢,反复修改重写,导致作品因拖更、断更而直接掉出榜单,使得本来不很景气的作品曝光和数据雪上加霜,更不容易被读者看到。诸多武侠迷又难于在榜单寻到值得一看的好作品,因而高喊“武侠已死”,以至于武侠作者和读者处于脱节失联状态,恶性循环。其五,武侠小说内在应然的历史和文化含量提升创作门槛。相比于小白文、YY文等创作,武侠小说类型本身难度很大,对作者知识量与文化底蕴的要求非常高,对讲故事的技巧要求也很高,许多还未成长起来的武侠作者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便呕心沥血创作出来也因无法超越经典而受到打击并变得消极,因此绝大多数作家仅写一部武侠圆梦便溜之大吉,处于劣势的创作环境难以培育出稳定的网络武侠创作队伍。

    文学史经验告诉我们,特定小说类型大抵都有其波峰波谷的周期命运,网络武侠小说亦然。当下网络武侠小说式微,但也不至于被意气用事地打上“武侠已死”的烙印。要冷静清楚地看到,危机中孕育着生机。根据2019-2020年的网络武侠小说创作形势可预测接下来几年的两大创作方向,我们认为是“大武侠”视野与“文青向”之路,二者分别代表了试图向外和向内的突破。

    一是向外的“大武侠”视野[28]。自2005年“中国奇幻元年”始,网络武侠小说进入“玄武合流”[3]的新时期,武侠与奇幻、玄幻的相互影响与融合是网络文学类型融合早期的一个突出特征。此后,武侠与玄幻开始变得难舍难分,界限模糊。当武功成为武技,江湖成为异世大陆,行侠仗义成了打怪升级与屌丝逆袭时,玄幻究竟是否还称得上武侠,两者关系又是如何呢?这在学界和业界聚讼纷纭。若我们将网络武侠的视野放开,以兼容并包的心态默许它与其他类型进行兼并交融,接受它的元素化和背景化,那么在“大武侠”视野里,“武侠+”的创作潜力无疑是巨大的,这让我们坚信武侠永远不会死亡。为促进“大武侠”,首先,创作者在紧扣武侠叙事内核的前提下,遵循网络文学作为爽文化和萌文化的娱乐属性,日常轻松向的欢乐武侠小说与嗑CP狂欢的耽美武侠小说是最易出头的两个方向。但要注意的是,欢乐武侠小说也要有明晰的剧情主线与饱满的人物设计,不能沦为流水账式的段子堆砌,耽美武侠小说则应将更多笔墨放在人物的侠义精神塑造上,攻与受的侠义观碰撞会让多元亲密关系探讨更具深度,促进作品格局更上一层楼。其次,探索进一步的类型融合。类型融合趋势下优质兼类武侠的涌现,给网络武侠注入新鲜血液,比如指尖的咏叹调的《一剑封仙》将全息网游与武侠巧妙融合,爽感加倍,颇受读者欢迎;邵年梦的《行云流水》融合了武侠、盗墓、探险、悬疑、灵异、奇幻等多个类型,谋篇布局与空间想象力很强,堪称“武侠版盗墓笔记”,这是类型融合的成功案例。最后,突破圈层设定,网络武侠小说要想出现当年金古温梁现象级武侠大作,作家必须集百家之长,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兼顾男、女频武侠小说的爽感特质,刻画的主人公与江湖群像皆应饱满,男性与女性要有风骨侠义,主题取向丰富深刻,在极大扩展的地理空间和历史空间中表现出更多的人类意识[23],如此才会“出圈”,从小众走向大众。前些年Priest《有匪》与烽火戏诸侯《雪中悍刀行》的爆火出圈,便是成功典范。目前,幻想升级兼类武侠小说依旧是创作主体,但若想有爆款精品出现,必须跳出玄幻套路,充分调动其他类型题材的幻想元素,为“侠义”服务,会打破同质化,有开创新流派的可能。

    二是向内的“文青向”之路。近两年在男频武侠小说与女频武侠小说创作主流之外,有一些较为冷门小众的网络武侠子类型小说依旧在追寻失落已久的江湖侠气,我们不妨称之为武侠小说写作的“文青向”。这一类作者个人文字叙事风格鲜明,因精雕细琢、反复删改重写造成较长的创作周期,不够迎合最广大读者的需求而遭冷遇。但这些作品既延续了侠义精神的血脉,又能结合作者的个性创造为网络武侠小说开拓出新的侧面,作品呈现的思想性与文化意味较浓。这些小众的“文青向”武侠作品大致分为大群像武侠与女主向武侠两大类,或有交叉重叠,但却自有突出的特色。大群像武侠或探讨江湖的政治隐喻,或书写江湖与朝堂的微妙平衡,或描绘江湖的意境之美,或展现江湖小人物的命不由己,或挥洒江湖层出不穷的恩怨情仇,使武侠小说成为“一生穷途挣扎屡陷绝地现实人生处境的无可奈何的文学映射”[29],成功地营造了江湖不归路的环境氛围,而环境的压抑又与人物的坚毅、反抗精神形成巨大张力,这种崇高美感与打怪升级战无不胜的爽感不同,于苦处见人心,重塑武侠小说的厚重感。此类作品经典代表作如烽火戏诸侯的《雪中悍刀行》、雨楼清歌的《天下刀宗》系列、三弦的《天之下》、青山荒冢的《浪淘沙》、野有死鹿的《俗辣江湖》、沈雁的《刺客》等。女主向武侠往往以江湖儿女的落拓不羁与至情至性为底色,世俗礼法与江湖道义之间的错位使得人物内心体验成为最重要的情节动力,用一生来验证心中的情感信念与侠义信念,人物的核心价值突显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和心灵力[30]。此类作品的女主往往颠覆传统女性形象,江湖豪气较重,极重情义,既有罗曼蒂克的孤绝气质和摧折破碎的美感,还有又强又A又飒又惨,男友力MAX,对待感情往往慢热,有钢铁直女天然呆的反差萌,还另辟蹊径表达另一种欣赏和认同的女性性格,为当代女性气质重新定义。此类作品经典代表作有Priest的《有匪》与《无污染、无公害》,唯刀百辟的《飞鸿雪爪》,Twentine的《镜明花作》,箫剑行的《书剑游侠传》,沈雁的《半盏酒》等。显然,随着男女频网络武侠主流创作逐渐偏离武侠叙事,侠义复归的纯粹武侠类型创作在一段时间内必将朝着小众“文青向”方向发展。它们极有可能是漫长寒夜中的火种,在传承武侠文脉时,又能做出因时而变的思想和艺术的探索,以引领网络武侠小说走向复兴。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新时代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31],无论是网络武侠小说的向外的“大武侠”视野,还是其向内的“文青向”取向,它们的情感结构和价值取向都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武侠文化的精华,为弘扬时代呼吁的英雄精神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网络武侠的艺术生命力所在,是其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后金庸时代的网络武侠小说,不仅要继承武侠文化在前金庸时代中活性的“义侠”文化精华,更坚守金庸武侠时代的“英雄”文化之活的灵魂。叶翔宇提出“融入英雄文化是侠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32]。韩云波提出“英雄文化已成为我们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33]。可以认为,英雄文化既是优秀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也是中国人的精神命脉,它在文化谱系上自觉汇入中华英雄文化叙事,在精神谱系上和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所创造的英雄精神交织呼应,可以在网络武侠小说中传达出当代中国人崇尚英雄的情感结构和集体无意识。在网络武侠小说中,提倡大力塑造时代英雄形象,既是向真的武侠小说艺术精神回归,促进网络文艺的高质量发展,也是扭转和抵制近些年网络文艺中蔓延的低俗审美趣味——“娘炮”风气等的重要方式。在网络文艺领域,迫切需要用英雄叙事取代伪娘吟唱,用阳刚之美替代腻歪之风,用铮铮铁骨的气概覆盖弱不禁风的媚态等,用充满崇高之美的艺术正能量抵制缺筋少骨的三俗文艺,让以武侠为代表的网络文艺充满风骨,成为赋能英雄情怀、张扬中国精神的最佳艺术形式,真正实现“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只有做到这些,网络武侠小说才有远大前程。

Table (9) Reference (33)

Catalog

    /

    DownLoad:  Full-Size Img  PowerPoint
    Return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