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sage Board

Dear readers, authors and reviewers,you can add a message on this page. We will reply to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2020 Volume 7 Issue 2
Article Contents

Lixin XU. An Analysis of British Council's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ramework[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20, 7(2): 103-109. doi: 10.13718/j.cnki.jsjy.2020.02.013
Citation: Lixin XU. An Analysis of British Council's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ramework[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20, 7(2): 103-109. doi: 10.13718/j.cnki.jsjy.2020.02.013

An Analysis of British Council's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ramework

More Information
  • Received Date: 05/04/2019
    Available Online: 15/03/2020
  • MSC: G659.6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Figures(1)

Article Metrics

Article views(1592) PDF downloads(303) Cited by(0)

Access History

Other Articles By Authors

An Analysis of British Council's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ramework

Abstract: British Council's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ramework includes four stage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consists of 12 general professional practices and the subordinate compon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construct of completenes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ntents, emphasis on reflection-driven professional approaches, and reinforcement of responsibility-driven EFL teacher professional role. Its wide-covering contents, specific approaches and professional awareness may shed light on the directions and futur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s EFL teachers in basic education.

  •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British Council)成立于1934年,是一个促进文化交流、提供教育机会的国际组织,旨在增进海外对英国及英语语言的了解,加强英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与互信,促进文化、教育与艺术的交流和相互理解,同时推动英语及英语教育在其他国家的教学、传播与推广。目前,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开展工作。2015年,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发布《教师持续专业发展框架》(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ramework for Teachers,以下简称《框架》),以为英国海外教师(专指在海外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下同)的持续专业发展提供指南。它虽不具有指令性,但其专业性是毋庸置疑的。透视与分析《框架》,有助于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师深入理解专业发展,制订更加科学、有效的专业发展规划。

一.   《教师持续专业发展框架》的具体内容及要素
  • 所谓“教师持续专业发展”,是指一切自然的学习经历以及那些旨在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个体、群体和学校利益进而推动课堂教学与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意识、有计划的行动。它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教师个体或与其他教师一起获得和发展教师知识、技能与情感智力。这些知识、技能和情感智力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思考、专业实践和形成良好的专业计划是至关重要的[1]。《框架》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一般包含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意识阶段,即教师对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有所耳闻;第二个阶段为理解阶段,教师懂得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的内涵及其重要性;第三个阶段为参与阶段,教师参与专业发展并能够展现其专业发展的能力;第四个阶段为整合阶段,教师能够展现其较高的专业发展实践水平,且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能够指导其日常工作。《框架》要求教师应获得相关教育证书和英语教学证书,且语言必须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框架》主要包括规划课程与课堂教学(planning lessons and courses)、理解学习者(understanding learners)、管理课堂教学(managing the lesson)、掌握(英语)学科知识(knowing the subject)、管理教育教学资源(managing resources)、评价学习(assessing learning)、整合信息技术(integrating ICT)、承担专业发展责任(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personal development)、开展全纳教育实践(using inclusive practices)、运用多语言教学法(using multilingual approaches)、培养21世纪技能(promoting 21st century skills)、理解教育政策与实践(understanding educational policies and practice)等十二项教师专业发展实践要求[2]。这十二项教师专业实践均聚焦于课堂教学质量。

  • 规划课程与课堂教学是教师重要的专业技能之一。首先,要求教师能够描述学习者及其学习需求、学习目标以及达成课程学习目标的学习结果。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五点:第一,选择和开发能够吸引学习者参与、指向课程目标的学习材料、资源与活动,将课堂教学分解为内在一致的教学流程,时间分配合理;第二,确定板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活动的互动方式与分组方式,规划差异学习,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第三,预判课堂教学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方案,描述评价学习理解、提供学习反馈的时间与方式,规划学习者发展学习策略的活动;第四,描述课时之间的关联方式,设计教学连贯性的框架,包括复习学习内容;第五,整合学习者的反馈与学习证据,反思教学计划的内容和有效性。

  • 学习者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对象,理解学习者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框架》对此的具体要求包括四点。第一,教师在了解学习者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教学与评价决策。学习者的特点包括学习者的学业成就水平、年龄、兴趣,学习者喜欢的学习方式、小组动力、学习动机,学习者的教育、社会、文化与语言背景,学习者的特殊教育需求、自主学习水平、个性,等等。第二,探究学习理论并将其运用于具体的教学情境和学习者。第三,分析与理解学习需求、学习环境对于学习者的影响,并将这些结果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第四,反思自己理解学习者的方式及其对学习者学习的影响。

  • 课堂教学管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框架》中的课堂教学管理包含六个要素。第一,教师控制学习活动的节奏与时间分配,使教学步骤之间有效衔接。第二,调整教室座位安排,处置课堂突发事件。第三,合理解释学习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指令清晰,有效使用资源与设备。第四,提出师生共用语言的决策,使用适合学习者水平的教学语言。第五,检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情况,监控学习者的参与程度,保护其学习动机;建立和维护课堂纪律,设置互动模式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学习机会,同时建立和维护积极的学习环境。第六,反思自己的课堂管理,明确其优缺点,必要时加以调整。

  • 英语学科知识是英语教师知识的基础要素。《框架》提出,掌握英语学科知识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教师提升并展现自身英语语言的熟练水平,成为英语学习者的优秀示范者。第二,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者的英语语言意识。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发展学习者的英语语言与技能,如语法、词汇、语音、听说读写技能、语域、体裁、交际策略、社会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标准英语及其变体、英语与其他语言的对比分析等。第三,教师具有广泛参考教学材料的意识,能够运用这些材料支持教与学,同时具备语言习得理论及语言习得意识,能够创造性地将语言习得理论运用于具体的教学情境。第四,反思自身的学科知识及其运用的优缺点。

  • 教师管理教育教学资源的意识与能力,是教师知识与能力的必然要求。它涉及五个方面的要素。第一,教师选择教学资源时,标准明确,如从多样化的资源中选择材料,选择与学习需求和学习情境相关的媒介(如电子、声像和印刷媒介),选择有助于教师共同开发教学材料的工具,选择有助于学习者开发学习内容的工具,基于学习需求与教学大纲确立教学材料与资源选择标准等。第二,开发、调整教学材料与资源时,教学材料与资料需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尽量使用原创者提供的一系列工具。教学材料必须符合版权规定,来源清楚,具备专业性、有吸引力、可获得、具有文化的适切性等特点。要与同事分享、交流教学资料,积极开发和维护存取教学材料的系统。第三,在课堂中应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有效使用教学资源,使用文具、设备与技术,支持学习。第四,能清楚地向同事、学习者和他人陈述资源使用的一般原理。第五,评价所用教学材料与资源的有效性,同时结合教学目标,反思自己使用、开发教学材料和资源的方式。

  • 评价学习是教师评价素养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师会通过运用评价理论和实践,通过不同的评价与反馈类型,设计评价任务,评价学习者的进步情况。第二,教师会利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要点,监控学习者的理解状况,为后续教学提供有用信息;界定并持续运用适当的评价标准,分析学习者的错误,为他们提供具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第三,引导学习者开展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发展学习者的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技能,帮助学习者为开展正式的评价做好准备。第四,管理、评定与保存评价记录,向家长、监护人、学习者和他人适当分享评价信息。第五,反思评价学习的有效性。

  •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具备整合与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时代与社会发展对英语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具体而言,它要求教师:第一,严格遵守网络安全原则与数字保护原则,开发有效策略,获取适当的数字资源与内容;第二,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学习任务,制作教与学的材料,评价数字资源、工具和平台的有效性与适切性,同时适当利用这些资源、工具与平台,开发、设计支持有关学习的活动,并制定有效的策略,解决潜在的技术问题;第三,充分利用正式学习环境内外的一切数字资源与技术手段,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利用在线交流群、工具和平台,提高学习者的合作学习、参与式学习的能力;第四,反思整合信息技术于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 积极承担自身的专业发展责任,这是教师实现良好专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承担专业发展责任”包含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教师了解自己的专业需求、兴趣和学习偏好,明确专业发展领域,具有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教师生涯发展目标,理解可实现教师生涯发展具体目标的发展路径,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师专业发展,并在教学中不断了解教育发展。第二,意识到适当的专业发展机会与资源可辅助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并能从中作出选择,之后积极投身其间。这些机会包括:与同事或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反思性实践活动、教师研究及其他形式的课堂探究活动、参加相关会议、汇报展示、参与各类培训、阅读与发表、参加各种教师协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或被他人观摩等。第三,反思与评价自己持续专业发展的益处及其对自身课堂实践和学习者学业成就的影响。

  • 全纳教育体现了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当前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新趋势[3]。实施全纳教育,教师需做到:第一,认可并珍视学习者的多样性,包括学习者语言背景、认知能力、学术能力、体力、社会背景、行为方式的差异和年龄、性别、种族与民族、性取向、宗教信仰等的不同以及残障等;第二,在支持性学习环境中,实施有利于全纳教育的教学策略,识别、回应与评价学习者个体现实的学习目标,支持学习者的学习;第三,意识到自己的教育信念及其对于创设、维持全纳学习环境的影响,采用多种方式评价学习者,平等对待和尊重所有的学习者,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学习者的多样性;第四,引导家长、学习者和其他相关人员创设全纳学习环境;第五,反思自己教学环境的全纳性,采取措施,积极改进。

  • 运用多语言教学方法,意味着英国海外教师必须意识到不同国家或地区语言的多样性以及教育情境的复杂性,发挥学习者的母语对于英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为此,教师需做到:第一,认可并重视社会、学校和课堂的多语言特性,在支持性的多语言学习环境中,使用全纳教育的教学策略,意识到母语为非英语的语言学习者的学习信念及其对建立和维护全纳学习环境的影响;第二,在充分考虑学习者语言背景的基础上,评价学习者个体,为学习者提供使用母语的适当机会,帮助他们理解学习内容,同时尊重和利用学习者语言的多样性,并据此作出适当的教学选择;第三,反思自己的多语言教学实践对促进学习的有效性。

  • 培养21世纪技能是新时期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它要求教师:第一,培养学习者形成相关意识与能力,如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创造力与想象力、公民意识、数字化素养、领导力与个体发展意识等;第二,选择适当的资源与方法,引领、发展和评价上述领域的意识与能力;第三,向学习者阐释21世纪技能的价值和重要性;第四,反思自身的21世纪技能水平和不足以及提升学习者21世纪技能水平的能力。

  • 理解教育政策与实践,意味着教师必须理解世界各国或地区教育情境的复杂性、多样性。它包括如下要素:第一,搜集国家、地区和组织等有关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的最新信息;第二,开展与以下政策或主题密切相关的专业实践和教学实践:教育目的、教育治理、赋权于学生、教育改革、全纳教育、读写素养、教育机会均等、平等、多元与全纳、语言政策、义务教育后通道、儿童保护、课程、教学与方法、评价、教学标准、信息技术、21世纪技能等;第三,反思教育政策与实践对于教师自己的教育决策、专业行为以及学习者学习结果的影响。

二.   《教师持续专业发展框架》的评析及启示
  • 教师专业发展是世界上一切成功的教育制度与体制的关键要素,其价值在于可以提升教师质量、学校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结果[4]。《框架》中,关于教师发展的专业实践内容是全面而丰富的,广泛适用于世界不同教育情境下的英语教师,同时,它对于理解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框架》对英语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师专业素养均提出了较高要求。总体上,围绕提升学习质量,《框架》较好地体现了以学习者与学习为中心的语言教育教学思想,实现了课程、教学、评价三要素与学习的理想互动关系(如图 1所示)。

    如果学习得到关注,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业成绩得以提高,那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学校质量便有了最基本、最切实的保障,学校组织的改进与提升也会水到渠成。因此,实现教师、学生与学校等各要素的共同发展是该《框架》的重要目的。审视《框架》,不难发现其具有如下特点:

  • 密切结合社会发展与语言教学发展对于英语教师专业素养的时代诉求,《框架》全面构建了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领域与内容,以确保英语教师具备完善的教师知识结构与能力体系。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研究领域,英语教学已有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其早期曾经历了重要的学术范式转变:从热衷于探寻具体的语言教学方法,转向于对心理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变量的兴趣,因为这些变量似乎可以更好地解释学生语言学习成败的原因。这一范式转变直接催生了二语习得这一崭新的领域。语言研究者逐渐意识到,鉴于影响语言习得变量的复杂性,语言教学必须从语言学、教学法以外的其他学科汲取营养。

    在过去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英语教学每二十五年就会发生革命性的重大变革[6]。在“后方法时代”,语言教师越来越少地依赖语言学与教学法,越发重视认知与情感因素、折衷的教学法、学生个体差异等要素。诚然,作为教学的参与者,师生双方都应对学习过程作出积极的贡献。一方面,学生应积极地形成语言学习的心向,发展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应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灵活地、创造性地开发和整合课程,创设和优化语言学习环境等。因此,英语教师的持续专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多倾向于解决有限主题中的若干问题,特别是与教、学有关的实际方法问题,如读写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策略与手段、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这种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的基本要求,但教师发展不能只局限于这些纯粹的方法与技能。教师发展的范围须反映当代教师专业实践这一复杂概念的要求[4]。除实际的课堂能力之外,教师发展还必须有效地回应教师的其他诉求,如学科知识、关于学习者与学习的知识、教学材料开发、教学设计、教师评价素养、教师情感因素(如教师信念、动机、自信心)、教师自我学习的品质(如合作学习、网络学习、反思与探究)等。应该说,《框架》充分反映了英语教学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教师知识的复杂性特征。例如,《框架》强调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一般的教育专业素养,如规划课程与教学的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评价素养等。英语教师必须密切关注教育政策与教育教学实践的发展趋势,了解英语教育教学发展的现状,自觉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如全纳教育观、多元智能观等。此外,它还特别重视英语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要求英语教师具备系统的语音、语法、词汇、语篇、语用等知识,拥有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备正确的语言教学观,了解英语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动态及前沿,特别是多语言教学的方法,以回应不同社会政治与地域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教师教育领域对于全纳教育的关注程度还不够[3],而全纳教育理应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 将教师的实践与反思贯穿整个教师持续专业发展框架,以反思性实践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是《框架》的又一显著特点。一般而言,教师知识具有实践性、个体性、情境性和内隐性等特点。教师与医生的实践知识不同。外科医生的实践知识是以细微的方式存储起来的,它可以为其他外科医生所获得,是可以复制的知识。而教师的实践知识通常依附于可能会偶然发现这一知识、但并未意识到这一知识的教师身上。由于教师通常是在与其他教师相互隔离的场域中工作的,其他教师自然很难获得观察优秀教师在行动中展现这种默会知识的机会。即便开展教学观摩,教师的教学实践也大多被置于某种教学表现评价或评判的情境而非教师学习的情境。此时,被观摩的教师在展示教学实践时,常会采取“守势”,即采取安全、保险和稳妥的做法[7]。其结果是,其他教师很难观察到优秀教师实践知识的具体运用。实施行动研究、课例研究,可改变这一状况。因此,英语教师首先应自觉地把英语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不断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策略与方法,自主开展行动研究、课例研究,坚持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其次,《框架》以课堂实践为主阵地,一切指向学习的活动都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情境之中,并以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为终极目标。它明确教师发展必须指向课堂情境与课堂实践,必须立足于具体的课堂情境与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师持续发展的专业实践活动的任何一个方面,理解教学实施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显得十分重要。课堂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具体环境。一堂课上,参与学习活动的几十名(甚至更多)学生会产生海量的信息,教师必须能迅速地应对复杂的、不确定的课堂情境。有研究发现,顺利度过教师职业生涯最初三年进而成为好教师的秘诀在于:能够发现管理挑战性教学情境的新方式,迅速地内化自己所获得的实践性知识,而且可在下一次课堂教学需要的时候自然地利用这种无意识、内隐性的实践性知识。这就如同我们关于骑自行车的知识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展现出来一样,人们很难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它,尽管很长时间没有骑自行车了,但当需要这种知识的时候,它可以迅速被提取出来[7]。因此,教师研究、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无疑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教师发展不仅是贯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更是反思性的终身学习、反思性的终身发展。

    当前,反思与反思性实践在教育界颇受关注,已成为教师教育、教师发展项目中不可或缺的术语。但究竟什么是反思性实践,什么样的反思性实践可以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尚无定论[8]。这一问题值得深究。《框架》全面地描述了教师实践反思的内容,也很好地诠释了教师应如何在行动中反思、对行动进行反思和为行动而反思等一系列问题。当然,教师的这种自我反思或实践反思是基于真实的证据或数据的。因此,教师需要系统地搜集教学实践中的证据,以便形成教学、管理与评价等多方面的改进决策。

  • 强化英语教师之于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责任,是《框架》所传递的一个重要的教师发展理念。《框架》明确指出,教师须积极承担自身的专业发展责任。因此,教师应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兴趣与爱好,确定专业发展领域,规划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了解专业发展路径,善于捕捉和把握专业发展的各种机遇和资源,自觉加强教学实践。同时,还应学会反思、沟通、合作与评价,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专业责任,首先在于激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归宿,也是英语教师的神圣职责。其次,要助力学生学习,充分履行教师职责。教师必须理解学习科学,掌握英语学习的机制[5]183。最后,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师的专业责任并不止于课堂教学,更为重要的是,教师需要重新认识英语课程的性质与目标,履行学科育人、全程育人、立体育人的职责。胜任和履行上述教师专业责任,必须以教师持续专业发展作为保障。因此,重申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责任,强化教师角色意识,不仅是教师专业主义的应有之义,也是当前坚持“立德树人”“学生中心”“学科核心素养”对于基础教育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基础教育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增进和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角色意识,自我加压,主动履责,自觉肩负起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责任,通过切实可行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参与教师发展实践活动,引领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三.   结语
  • 总体上,全球英语教师尚未达到较高的专业化水平[9]。近年来,我国英语教育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提升,但传统的英语课堂仍然存在诸多弊端:面对应试压力,英语教师普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进度较快,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翻译和背诵,师生互动较少;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几乎完全依靠“知识点测验+教师打分”的方式,不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测试[10]。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师仍然需要为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而不懈努力。当前,英语教师自身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前提。只有英语教师具备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才有可能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基础教育英语教师必须牢固树立这样的教育教学观念,即:必须以教师的核心素养为前提,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同样,只有教师具备了21世纪的技能,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21世纪技能。此外,《框架》将全纳教育思想融入教师教育,并成为教师教育的指导思想,这对于教师教育的发展以及落实全纳教育的实践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在我国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践行全纳教育理念,仍值得深入探究。最后,《框架》还展现了面向未来、应对未来挑战的教师专业发展取向。例如,当前,英语教师不仅要能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资源、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设计有利于学习的教学环境,还必须能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技术,并将其合理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惟有如此,方能有效应对未来英语教育教学发展带来的诸多挑战。因此,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师的教师发展之路还任重而道远。

Figure (1)  Reference (10)

Catalog

    /

    DownLoad:  Full-Size Img  PowerPoint
    Return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