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我国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发展问题与对策——基于“十二五”168所新建本科高校合格评估数据的分析

上一篇

下一篇

王红. 我国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发展问题与对策——基于“十二五”168所新建本科高校合格评估数据的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43(6): 76-81. doi: 10.13718/j.cnki.xdsk.2017.06.009
引用本文: 王红. 我国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发展问题与对策——基于“十二五”168所新建本科高校合格评估数据的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43(6): 76-81. doi: 10.13718/j.cnki.xdsk.2017.06.009
Hong WA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Development of Newly-built Undergraduat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China——Analysis of Eligibility Evaluation Data from 168 Newly-built Undergraduate HEIs in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7, 43(6): 76-81. doi: 10.13718/j.cnki.xdsk.2017.06.009
Citation: Hong WA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Development of Newly-built Undergraduat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China——Analysis of Eligibility Evaluation Data from 168 Newly-built Undergraduate HEIs in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7, 43(6): 76-81. doi: 10.13718/j.cnki.xdsk.2017.06.009

我国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发展问题与对策——基于“十二五”168所新建本科高校合格评估数据的分析

  •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高等教育评估法律制度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BGA170047),项目负责人:王红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王红,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副研究员 .

  • 中图分类号: G648.4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Development of Newly-built Undergraduat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China——Analysis of Eligibility Evaluation Data from 168 Newly-built Undergraduate HEIs in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 摘要: 我国新建本科高校数量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半壁江山,其转型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战略任务之一。“十二五”期间168所新建本科高校参加了合格评估,合格评估明确提出新建本科高校“地方性、应用型”办学道路。要深入推动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发展,重中之重是教师队伍,出发点在于学校人才培养要体现职业适切性,落脚点在于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要凸显应用型特征。
  • 加载中
  • 表 1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指标代码 二级指标 观测点
    办学思路与
    领导作用
    1.1 学校定位 学校定位与规划
    1.2 领导作用 领导体制
    领导能力
    教学中心地位
    1.3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思路
    产学研合作教育
    教师队伍 2.1 数量与结构 生师比
    队伍结构
    2.2 教育教学水平 师德水平
    教学水平
    2.3 培养培训 教师培养培训
    教学条件与利用 3.1 教学基本设施 实验室、实习场所建设与利用
    图书资料和校园网建设与利用
    校舍、运动场、活动场所及设施建设与利用
    3.2 经费投入 教学经费投入
    专业与课程建设 4.1 专业建设 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
    培养方案
    4.2 课程与教学 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
    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
    4.3 实践教学 实验教学
    实习实训
    社会实践
    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
    质量管理 5.1 教学管理队伍 结构与素质
    5.2 质量监控 规章制度
    质量控制
    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 6.1 学风建设 政策与措施
    学习氛围
    校园文化活动
    6.2 指导与服务 组织保障
    学生服务
    教学质量 7.1 德育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品德
    7.2 专业知识和能力 专业基本理论与技能
    专业能力
    7.3 体育美育 体育和美育
    7.4 校内外评价 师生评价
    社会评价
    7.5 就业 就业率
    就业质量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与新建本科高校教师情况对比表

    专任教师情况 全国普通高校均值 新建本科高校均值
    生师比 17.73 20
    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 20% 8.40%
    具有正高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 12% 8.50%
    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 37.79% 44.70%
    注:本表全国普通高校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2014)》;新建本科高校数据来源于《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2014)
    下载: 导出CSV
  • [1]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新型大学新成就——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R]. 2015: 4-5.
    [2] 马陆亭.论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J].教育研究, 2005(10):71-75. doi: 10.3969/j.issn.1672-5727.2005.10.052
    [3]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2014年度)[R]. 2015.
  • 加载中
表( 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44
  • HTML全文浏览数:  744
  • PDF下载数:  43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7-05-17
  • 刊出日期:  2017-11-01

我国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发展问题与对策——基于“十二五”168所新建本科高校合格评估数据的分析

    作者简介: 王红,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副研究员
  •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院校教学评估处, 北京市 100010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高等教育评估法律制度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BGA170047),项目负责人:王红

摘要: 我国新建本科高校数量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半壁江山,其转型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战略任务之一。“十二五”期间168所新建本科高校参加了合格评估,合格评估明确提出新建本科高校“地方性、应用型”办学道路。要深入推动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发展,重中之重是教师队伍,出发点在于学校人才培养要体现职业适切性,落脚点在于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要凸显应用型特征。

English Abstract

  • “十二五”期间,全国普通本科高校1 219所(含独立学院275所),其中2000年之后成立(升本)的新建本科高校400余所,加上独立学院,新建本科高校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的半壁江山。新建本科高校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力量,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走向普及化的主力军,是促进国家特别是区域(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我国新建本科高校数量众多,其转型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战略任务之一。“十二五”期间,168所新建本科高校参加了合格评估,明确提出新建本科高校“地方性、应用型”办学道路。综观中外高等教育发展之路,要深入推动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发展,重中之重是教师队伍,出发点在于学校人才培养要体现职业适切性,落脚点在于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要凸显应用型特征。

    近年来,国家引导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强调其服务面向地方(区域)、行业,人才培养定位突出应用型、职业性。新建本科高校发展状况、教育教学质量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本研究为全面系统分析新建本科高校教育教学状况,从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环节和因素入手,根据2009-2015年全国168所新建本科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情况,对新建本科高校的应用型发展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 2000-2015年,我国新建本科高校扩展到403所,其中,2000-2004年,全国增设新建本科高校150所,这是新建本科高校发展最快的5年。新建本科高校不仅在数量上占据全国普通高校的半壁江山,在校生数、招生数和毕业生数也超过全国数量三分之一。

  • 403所新建本科高校从地域看,东部地区154所,中部地区140所,西部地区109所,中西部地区合计249所,占比为61.8%。从城市布局看,位于省会城市的新建本科高校195所,占比48.4%,位于非省会城市的208所,占比51.6%[1]。相比于1998年全国591所普通本科高校中,4个直辖市集中了近1/5的本科高校,1/2本科高校集中在20个城市[2],新建本科高校的设立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国高等教育战略布局。新建本科高校是解决偏远地区学生上大学难、落实教育公平的重要力量,是我国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到普及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 新建本科高校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开展以应用为目的的专业性通才教育。从专业设置情况看,2014年新建本科高校共有10 906个专业点数,以工学、文学、管理学和理学专业点居多,其中工学专业点数3 187个,管理学1 759个,理学1 017个,这三个学科专业点数超过总专业点数的二分之一,超过60%的毕业生就业去向为企业[3]10。新建本科高校主动调研社会需求,将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开展校企联盟,推动校企协同创新、协同育人。构建高校与行业企业间互动机制和协同创新机制,新设了一大批应用型专业,开展应用型研究,主动提出立足地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急需的一线技术和管理人才,有力支撑了地方(区域)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

  • 我国是高等教育大国、人力资源大国,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需要一批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人才。高水平大学既包括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也包括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新建本科高校普遍确立了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应用型不代表水平低,研究型也不必然代表水平高,学校的办学类型与水平高低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建设一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我国高等教育才能真正跻身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之林。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融入产业转型升级,既需要引领科技发展方向的“高精尖”高端人才,也需要数以千百万计的能够服务一线的专门职业人才。

    新建本科高校普遍经历了20年的发展,从简单模仿老大学办学,到探索总结出应用型大学办学思路、办学理念和办学路径,取得了新的成就。从合格评估整体情况看,在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品德、师生评价、体育和美育、社会评价、学生服务、师德水平、(学风建设)政策与措施、教学中心地位、(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这10个观测点中,合格率都达到了98%以上。从合格评估的要求看,新建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基本保障、教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 以下研究是根据2009-2015年全国168所新建本科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一手资料,对新建本科高校的教学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新建本科高校合格评估指标体系(见表 1)有7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39个观测点(民办高校40个观测点),覆盖了本科人才培养的各主要环节,涵盖了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合格评估是对新建本科高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能够全面反映新建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情况。

    根据专家对观测点评价情况并结合专家组合格评估报告,对新建本科高校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如下:

  • 168所学校专家对合格评估指标39个(民办高校40个)观测点的评价,一级指标教师队伍中观测点不合格率最高,教师队伍5个观测点有3个观测点排在不合格率前10位。其中队伍结构不合格率排在第1位,教师培养培训不合格率排在第5位,生师比不合格率排在第10位,另有质量管理一级指标中教学管理队伍结构与素质观测点不合格率排在第7位。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学校教师数量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

    据2014年教育部统计数据,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生师比为17:73,新建本科高校生师比为20[3]40;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总数为1 534 510,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13 13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20%,新建院校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比例为8.4%。普通高校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为12%,新建高校为8.5%。全国35岁以下专任教师占比为37.79%,新建本科高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44.7%。具体情况见表 2

    新建本科高校生师比普遍偏高,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数量不足,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过大,有些民办本科高校,自有专任教师中甚至超过80%都是35岁以下青年教师。教师人手少,教学任务繁重,难以抽出精力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也难以拿出大块时间从事科研活动。青年教师比例过大,教学经验和实践经历不足,普遍从校门到校门,缺少实践经历,更谈不上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就是纸上谈兵。另外,新建本科高校普遍还存在同一学校不同专业间生师比极不均衡的现象,有些学校新建专业,极端的情况生师比高达50:1,60:1。

    二是学校双师、双能型教师数量与教学能力不能支撑应用型办学定位。

    新建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双师型”专任教师占比为20.1%,具有行业背景的专任教师占比为12.1%。近半数教师为35岁以下青年教师,教师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不够强,教师实践应用能力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教师对应用型人才的学业标准和知识能力结构的理解不到位,教师重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而轻视应用技术课题,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而轻视政府、企事业单位咨询课题,单兵作战课题多,协同攻关课题少。

  • 不合格率最高的前10个观测点中,有2个观测点是专业与课程建设一级指标下的,其中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观测点不合格率排名第2,二级指标下实践教学中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观测点不合格率排名第6。新建本科高校在专业与课程建设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学校新办专业比例过大。

    有数据显示,2013年新建本科高校新设本科专业达到1 156个,2015年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不满三届的新专业4 418个,新专业占了本科专业的46.1%,有些学校毕业生不足三届的新专业占了三分之二。新建本科高校新专业的一个共性是起步晚、底子薄、内涵弱,存在着科学论证不充分,调查研究走过场,做表面文章等现象。有些学校为了抢上新专业,甚至在师资、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都没有落实的情况下就开始招生。学校的办学资源需要积累,短时间内为如此大量的新专业配齐所必需的师资、实验及实习实训等条件,并保障新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就业质量,是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是学校专业和课程的内涵建设与应用型办学定位不匹配。

    在师资不足、新专业数量过多的情况下,应用型专业与课程体系是新建本科高校最需要加强的内功。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新建本科院校在理念层面普遍确定了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但对于应用型的内涵还不清晰、路径还不明确、条件还不匹配。合格评估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及教学内容不成熟、专业特色不突出。比如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还有倾向于借鉴研究型大学的经验和做法,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内容体现不出应用型,没有真正实现围绕职业能力构成的课程整合。学校主动与地方政府、业界的沟通、联络、推介不够,搭建的资源共享平台较少,吸引企业参加专业建设浅尝辄止,未能与企业和地方政府结成较高层次的战略联盟,尚未形成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是学校实践教学体系仍处于初级阶段。

    实践教学是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模块,实习实训是重要环节。新建本科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时间不长、体系不完善,普遍缺少实践教学的质量标准;实践教学学分(学时)、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在社会实践中完成的比例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有较大差距;实验教学内涵建设不够,所开实验课程还更多地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对不足。

    数据显示,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满意度普遍比较低,在教育部评估中心所做的学生满意度调查中,有10.6%的学生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学校对于培养学生职业竞争能力的注重程度,有10%的学生不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学校组织开展的校外实践实习工作。调查还显示,学生对于跨专业交流学习的平台和机会、校外实训实习实践环节的组织与实施以及专业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满意度也比较低,仅为70%左右。四成以上的用人单位也认为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应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和工程实践环节[3]78。这都反映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各界的企盼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

  • 一是课堂教学方法仍显落后。

    课堂教学仍然是本科教学的主阵地、主战场、主渠道,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和人才培养的效果。新建本科高校课堂教学总体上仍是单向传授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缺少有效的师生互动和学生参与,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少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有些课堂教学内容陈旧。

    二是试卷、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质量监控缺失。

    从专家对试卷的评价分析来看,试卷中需要死记硬背的有关定义、概念试题内容过多,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知识应用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试题过少。毕业论文(设计)在社会实践中完成的比例偏低,同时教师缺乏对毕业设计(论文)环节面对面的指导,工程类专业的毕业设计,相当部分没有具体的设计指标、设计参数、甚至没有设计要求。

  • 从2009-2015年168所新建本科高校合格评估结果出发,分析影响新建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的因素,对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发展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说,高等教育已经开始向社会中心移动,开始通过积极参与广泛的社会活动来确立自己的合法地位。要求教育具有最适切的后果。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阶段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再到普及化的大背景下,新建本科高校发展定位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职业适切性是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逻辑起点。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发展不仅是名称的变化,更是整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系统和体系转型的过程,要落实在内涵建设上,落实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教师能力素质转型等方方面面。为此,笔者对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建议:

  • 陈宝生部长在2017年6月关于教师队伍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战略制高点,教师是制高点的制高点。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素质能力。新建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比例大,这是教师队伍结构上的不足,但如果能挖掘青年教师可塑性强的潜力,推动青年教师的转型,劣势也能转变成优势。另外,新建本科院校虽然表示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但是仍然普遍呈现出与传统本科院校一致的特征,即聘任的时候看重学历学位和科研能力,考核的时候看重科研能力。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另一方面在政策导向上要确实向“双师双能型”教师倾斜,积极推动一线教师开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 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发展要主动搭建行业企业合作育人平台,深化合作育人机制。采取走出去战略,主动走向地方、深入基层、走进工厂企业,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交流活动;与当地社会需求对接、当地产业对接、企业技术创新对接。重视新兴、边缘、交叉专业的建设,优先发展市场紧缺专业,尤其是直接体现地方产业发展和行业特色的专业。新专业设置要更加注重社会需求调研和可行性、适应性分析,选择教学条件好、与地方产业关联度高的专业重点建设。集中力量办好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的专业。

  • 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基础在于专业培养方案,核心在于课程建设。要注重专业培养方案研究,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培养规格、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的相互协调和支撑,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融合、相互支撑的实践教学体系,推动实践教学的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实习与实训相结合,深化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

    凯伦说职业是文化之根,文化乃职业之果。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不仅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汇聚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文明成果,传承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文化。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发展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