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乡村,教育为基。回望历史,中国乡村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百年岁月峥嵘,在百年筚路蓝缕中迂回前行,承载着百年厚重历史,铸就着百年变迁辉煌。中国百年乡村教育的历史经验表明,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力点,是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与乡村现代化发展的必行之路。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以乡村教育为切入点着手解决“三农”问题,下好乡村振兴战略先手棋。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1],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战略部署。2021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强调以乡村教育为重点,加快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在向着中国共产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关于如何把中国乡村教育办成“‘在农村’‘富农村’‘为农民’的教育”[2]这一亟待解决的核心议题,学术界众说纷纭。目前,中国乡村教育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厘清乡村教育价值取向及未来发展路向。如有研究基于对“离农”与“为农”悖论产生原因的分析,将中国乡村教育的价值选择定位于服务城乡共同发展[3]; 有研究从国家、社会和育人层面审视社会转型时期的乡村教育价值取向[4]。二是探讨乡村教育振兴的困境及其突破路径。如有研究认为乡村教育振兴面临着分层化与差异化现象显著、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优质师资匮乏、乡土意识薄弱等困境[5]; 有研究认为城市取向的教育设计迫使乡村教育走向“离土”,乡村教育振兴必须发掘乡村潜藏的教育因素,树立乡村权威格局,走乡村人文重建之路[6]。三是聚焦乡村教师在乡村教育振兴中的关键地位。如有研究认为教师保障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基石,要探索乡村教师建设之路[7]; 有研究认为教师是振兴乡村教育、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解决好乡村教师结构性缺编、整体素质偏低、职后培训针对性与实效性较弱等问题[8]。此外,从历史的纵深性出发考察中国乡村教育发展演进的历史脉络与辉煌成就也是当前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如有研究认为“传统”与“现代”交锋是导致中国百年乡村教育变迁的动因[9]; 有研究基于乡村教育发展历史脉络的梳理,总结提炼了乡村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与历史经验[10]; 有研究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乡村教育经历了探索期、奠基期、调整期与优化期四个发展阶段,成功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教育发展道路[11]。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较少有研究基于中国乡村教育发展连续统(continuum)来阐发百年中国乡村教育实践。中国百年乡村教育是集中国乡村教育观念、制度、文化、人才、技术等于一体的在时间上连续不断、空间上紧密关联、性质上相互交融的连续统。中国乡村教育振兴的全面实现,需要在百年乡村教育连续统视域下擘画与展望面向2035的中国乡村教育发展蓝图。基于此,回溯中国百年乡村教育发展历程,深刻把握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的历史谱系与内在动力,揭示乡村教育发展的演进逻辑与核心要义,以及基于中国百年乡村教育发展的本土化诉求与现代性特质描绘乡村教育振兴的未来图景,探寻乡村教育振兴的未来进路,有利于焕发乡村教育新的生机活力,为全面推进中国乡村振兴注智赋能。
Prospect of China's Rural Education Revitalization and Its Rea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entury-Old Rur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Continuum
-
摘要: 乡村振兴,教育为基,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事业。中国百年乡村教育经历了服务民族自救、服务工农生产、服务恢复重建、服务教育强国的发展阶段,其遵循着从“无根”“无人”“无效”“无魂”到“有根”“有人”“有效”“有魂”的演进逻辑。汲取中国百年乡村教育发展的历史智慧,未来乡村教育振兴需通过思想观念引领、制度体系保障、乡土文化根基、创新人才支撑和数字技术驱动来形成乡村教育发展的新局面、新格局、新气象、新高度和新生态,并通过革新教育发展理念、健全完善制度体系、深度挖掘乡土元素、聚焦培养创新人才和有机融合现代技术来实现中国乡村教育内涵式、整体性、本土化、高质量与数字化发展,为中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Abstract: Rural vitalization is based on education, and rural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parts of rural vitalization. China's century-old rural education has undergone the development stages of serving the national liberation, of serving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f serving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and of serving the country to become an educationally strong power. It follows the evolution logic from being"rootless", "nobody", "invalid" and "soulless" to the state of being "rooted", "human", "effective" and "soulful". Drawing the historical wisdom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in China for a hundred years,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needs to form a new situation, a new pattern, a new atmosphere, a new level and a new ecology through the guidance of ideas, the guarantee of system, the foundation of local culture, and the support of innovative talents driven by digital technology. In addi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China's rural education teaching integration, localization, high quality, and digital development, we also need to constantly innovate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complete the education system, probe into local elements, focus o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and organically integrate modern technology so a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hina's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power.
-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2018-02-04)[2021-10-04].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2/04/c_1122366449.html. [2] 陈宝生. 落实 落实 再落实——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人民教育, 2019(Z1): 6-16.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RMJY2019Z1005.htm [3] 邬志辉, 杨卫安. "离农"抑或"为农"——农村教育价值选择的悖论及消解[J]. 教育发展研究, 2008(Z1): 52-57.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HGJ2008Z1016.htm [4] 王天平. 社会转型时期乡村教育的价值取向[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1): 79-86. doi: http://xbgjxt.swu.edu.cn/article/doi/10.13718/j.cnki.xdsk.2017.01.008 [5] 陈时见, 胡娜. 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 69-74. doi: http://xbgjxt.swu.edu.cn/article/doi/10.13718/j.cnki.xdsk.2019.03.008 [6] 王玉国. 乡村教育的现实困境与未来之路[J]. 教育发展研究, 2009(17): 49-51.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HGJ200917017.htm [7] 程方平. 教师保障: 乡村教育振兴的基石[J]. 教育研究, 2018(7): 84-86.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YJ201807015.htm [8] 禇宏启. 教师是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J]. 中国教育学刊, 2021(10): 7.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JYX202110009.htm [9] 容中逵. 百年中国乡村教育变迁的动因及其展现形式[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2): 26-32. doi: 10.3969/j.issn.1000-5560.2011.02.006 [10] 李森, 汪建华. 我国乡村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现代启示[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1): 61-69. doi: http://xbgjxt.swu.edu.cn/article/doi/10.13718/j.cnki.xdsk.2017.01.006 [11] 刘奉越, 张天添. 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教育发展历程、成就与展望[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4): 47-54.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4.004 [12] 王新全, 徐鹏堂. 1921年的故事[M]. 延吉: 延边大学出版社, 2005: 69. [13] 姜华宣. 新编中国革命史[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2: 126. [14] 苗春德. 中国近代乡村教育史[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15] 晏阳初. 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运动[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7: 90. [16] 余永德. 农村教育论[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52. [17] 魏风云. 乡村教育振兴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0: 43.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办学经验总结专号), 1958(S1): 1-5. [19] 肖海涛. 中国高等教育学制改革[M].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50. [20] 李庆刚. "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M].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6: 200. [21] 张乐天. 新中国"前十七年"教育改革的遗产[J]. 复旦教育论坛, 2013(6): 12-16. doi: 10.3969/j.issn.1672-0059.2013.06.003 [22] 王慧. 中国当代农村教育史论[M].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4: 60. [23] 邬志辉. 中国农村教育[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334. [24]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EB/OL]. (1993-02-13)[2021-10-04]. 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177/tnull_2484.html. [25] 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010-07-29)[2021-11-1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6]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 (2018-02-04)[2021-10-04]. 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l. [27] 张乐天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反思[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210. [28] 刘复兴, 曹宇新. 新发展阶段的乡村教育振兴: 经验基础、现实挑战与政策建议[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1): 41-49.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BSD202201006.htm [29] 何慧丽, 刘坤, 许珍珍. 弘农试验: 以乡土文化复育推动乡村振兴[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21(6): 110-124.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AVE202106012.htm [3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习近平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EB/OL]. (2019-10-21)[2022-03-08]. 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1910/3b91dee014e049bda4225a3cf68ea682.shtml. [31] 蒋军成, 陈显友. 乡村振兴战略下创新人才成长的"五链"融合路径研究[J]. 广西社会科学, 2021(3): 45-51. doi: 10.3969/j.issn.1004-6917.2021.03.007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乡村振兴, 未来可期——聚焦《"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新举措[EB/OL]. (2021-12-08)[2022-03-08]. http://www.gov.cn/zhengce/2021-12/08/content_5659467.htm [33] 余应鸿. 乡村教育发展的内生机制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 107-114. doi: http://xbgjxt.swu.edu.cn/article/doi/10.13718/j.cnki.xdsk.2020.02.010 [34] 费孝通. 乡土中国[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21. [35] 戴妍. 乡村教师的主体自觉及其培育[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4): 92-102.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XSS202104010.htm [36] 刘铁芳. 乡土的逃离与回归 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M].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8: 20. [37] 袁利平, 姜嘉伟. 中国乡村教育话语体系的百年演进及其现实启示[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1): 69-83.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XSS202201007.htm [38] 唐松林. 理想的寂灭与复燃: 重新发现乡村教师[J]. 中国教育学刊, 2012(7): 28-31.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JYX2012070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