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HTML
-
教师是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中坚力量,师范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生力军。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范生培养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努力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教育部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进一步提出,提升师范生生源质量,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用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并着力培养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能否培养出适教、乐教、爱教、善教的未来教师,直接关系我国教师教育能否振兴和国家教育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
目前,尚有部分师范生进入师范专业学习并非完全出自本人意愿,立志从教的专业情志并不坚定,专业承诺水平不尽如人意。有学者对12个省份3万多名师范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多数师范生愿意从教(占82.5%),但只有58.0%的师范生把教师当作第一职业选择[1]。也有学者对福建省6所高校1 133名师范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师范生专业承诺整体水平不高,第一志愿报考师范专业的个体在专业承诺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非第一志愿报考师范专业的个体[2]。师范生的学习与发展是一个涵盖了知识、能力和情感等多方面内容的完整体系,专业承诺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当师范生拥有高水平的专业承诺时,教师教育资源才能转化为高质量的教师供给。
本研究试图在把握师范生专业承诺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明师范生学习适应性和成就动机对专业承诺作用的机制,从而找到提升师范生专业承诺水平的有效途径。
-
专业承诺是个体与所从事专业之间形成的一种心理契约,是个体对承诺对象表现出的一种认同、喜好、奉献的倾向性态度。大学生专业承诺是“大学生认同所学专业并愿意付出相应努力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主要包括情感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继续承诺等4个因子[3]。在专业承诺4个因子中,情感承诺是动力源,理想承诺是目标导向,规范承诺是责任义务,继续承诺是最终归宿。大学生专业承诺是“大学生认同、喜爱所学专业,并愿意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付出努力的态度和意愿”[4]。较高的专业承诺水平往往会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因此,专业承诺人对专业价值、使命、任务、规范、伦理等会更加认同,也愿意在专业领域投入更多精力,以取得卓越的工作业绩。相反,如果专业承诺水平较低,专业承诺则有可能伴随着消极的情感体验,表现出懈怠、抗拒和逃避的思想和行为倾向。因此,师范生专业承诺水平的高低是能否取得专业成就的重要前提之一。
学习适应性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调节自身的机体和心理状态以适应外界环境所展现出来的能力,它是“主体根据环境及学习的需要,努力调整自我,以达到与学习环境平衡的心理与行为过程”,包括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环境因素等5个因子[5]。国内外大量关于学习适应性与学业成绩的研究发现,学习适应性能够显著地预测个体的学业成绩[6]。也就是说,学习适应性反映了师范生与学习情境之间的匹配程度,是保证有效学习的必要前提。
成就动机是由成功欲望激发的内在动机,是“一种可以自控的内部动因,可通过学习获得”[7],具有内驱性、社会性和多维性等特点,具体包括追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动机两个因子[8]。成就动机影响着个体的认知和行为,对个体的学业成就起着奠基作用[9]。因此,较强的成就动机有助于师范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
研究表明,学习适应性与专业承诺及其情感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和继续承诺4个因子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能够显著预测专业承诺水平[10-11]。追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动机与专业承诺4个因子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12]。但也有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避免失败动机与大学生专业承诺呈显著负相关,追求成功动机与专业承诺4个因子之间呈显著正相关[13]。还有研究表明,追求成功动机与理想承诺、规范承诺、情感承诺、继续承诺4个因子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避免失败动机与情感承诺、理想承诺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与继续承诺之间呈显著正相关[14]。总体来看,学习适应性能够正向预测专业承诺水平,成就动机与专业承诺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教师教育的初心使命是培养出能够适教、乐教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基于文献分析,有理由假定,如果师范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师范专业学习,保持较高的成就动机,那么他们就更有可能获得较高的专业承诺水平。
一. 专业承诺、学习适应性和成就动机的内涵
二. 专业承诺、学习适应性和成就动机的关系
-
1.专业承诺量表
在借鉴连榕等人研制的“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生倦怠的关系量表”基础上[3],结合研究目的编制了“师范生专业承诺量表”。该量表采用从“极不符合”到“非常符合”5级计分制,包括情感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继续承诺4个因子,共有16个项目,对其中2个负向题进行逆向赋值,专业承诺总分为16个项目得分之和的均值,得分越高表明专业承诺水平越高。本研究的整体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alpha)为0.871,其中,情感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继续承诺4个因子的克朗巴哈系数分别为0.663、0.743、0.793和0.570。
2.学习适应性问卷
以冯廷勇使用的“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为依据[5],结合研究目的编制了“师范生学习适应性量表”。该量表采用从“极不符合”到“非常符合”5级计分制,包括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5个因子,共有19个项目,对其中10个负向题进行逆向赋值,学习适应性总分为19个项目得分之和的均值,得分越高表明学习适应性越好。本研究的整体克朗巴哈系数为0.790,其中,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5个因子的克朗巴哈系数分别为0.748、0.594、0.707、0.603和0.631。
3.成就动机问卷
以朱丽娜使用的“成就动机量表”为依据[8],结合研究目的编制了“师范生成就动机量表”。该量表采用从“极不符合”到“非常符合”5级计分制,包括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两个因子,共有12个项目,对避免失败因子得分进行逆向赋值,得分越低表明避免失败动机越强,成就动机总分为12个项目得分之和的均值,得分越高表明成就动机越强。本研究的整体克朗巴哈系数为0.662,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两个因子的克朗巴哈系数分别为0.691和0.772。
-
对某地方院校的师范生实施调查,共发放问卷1 200份,收回1 100份,回收率为91.67%。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1 052份,有效率为95.64%。从人口学特征来看:男生占19.22%,女生占80.78%;文科师范生占42.97%,理科师范生占40.46%,艺体师范生占16.57%;大一师范生占13.16%,大二师范生占43.37%,大三师范生占27.45%,大四师范生占16.02%;生源地为农村(含乡镇)占71.88%,城市(县城或市区)占28.12%;基于个人意愿就读师范专业的个体占64.80%,基于他人建议就读师范专业的占18.90%,基于学校调剂就读师范专业的占5.98%,其他原因就读师范专业的占10.32%。本调查运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
一. 测量工具
二. 调查对象
-
师范生的专业承诺均值为3.544。其中,女生专业承诺水平略高于男生,但还达不到显著性水平。不同年级师范生专业承诺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从大一到大三呈下降趋势,大四略有回升。多重比较表明,大一师范生专业承诺水平显著高于大二(p<0.001)、大三(p<0.001)和大四(p<0.001)的师范生。另外,不同专业师范生专业承诺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多重比较表明,理科师范生专业承诺水平显著低于文科师范生(p<0.001)和艺体师范生(p<0.001),文科师范生专业承诺水平显著低于艺体师范生(p<0.001)。城镇生源师范生专业承诺水平显著高于农村师范生(p<0.050)。不同就读意愿师范生专业承诺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F<0.001)。多重比较表明,基于个人意愿就读师范生专业承诺水平显著高于他人建议(p<0.001)、学校调剂(p<0.001)和其他情况(p<0.001),他人建议就读师范生专业承诺水平显著高于学校调剂(p<0.001)和其他情况(p<0.001)。
师范生的学习适应性均值为3.373。其中,女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略高于男生,但还达不到显著性水平。不同年级师范生学习适应性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0),从大一到大四呈下降趋势,大四时得分最低。多重比较表明,大一师范生学习适应性水平显著高于大二(p<0.01)、大三(p<0.001)和大四(p<0.001)。不同专业师范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多重比较表明,理科师范生学习适应性水平显著低于文科师范生(p<0.001)和艺体师范生(p<0.001)。城镇生源师范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略高于农村师范生,但达不到显著性水平。不同就读意愿师范生学习适应性水平存在显著差异(F<0.001)。多重比较表明,基于个人志向就读的师范生学习适应性水平显著高于他人建议(p<0.001)、学校调剂(p<0.010)和其他情况(p<0.001)。
师范生的成就动机均值为3.021。其中,男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显著高于女生(p<0.010)。不同年级师范生成就动机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01),从大一到大二呈上升趋势,且到大二时达到最高水平,然后逐步下降。多重比较表明,大二师范生成就动机水平显著高于大一(p<0.001)、大三(p<0.001)和大四(p<0.001)。不同专业师范生的成就动机水平差异不显著,理科师范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最高,艺体师范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最低。城镇生源师范生的成就动机水平略高于农村师范生,但达不到显著性水平要求。不同就读意愿师范生成就动机水平存在显著差异(F<0.010)。多重比较表明,基于他人建议就读师范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显著低于基于个人志向(p<0.010)和其他情况(p<0.050)(详见表 1)。
总体而言,男生的成就动机水平高于女生,但女生的专业承诺和学习适应性水平都高于男生。随着年级的增高,师范生的专业承诺水平呈先降后升趋势,学习适应性水平呈直线下降趋势,成就动机水平呈先升后降趋势。艺体师范生的专业承诺水平和学习适应性水平均为最高,但成就动机水平最低。农村生源师范生在专业承诺、学习适应性和成就动机上的水平都相对低于城镇生源的师范生。基于个人志向就读的师范生在专业承诺、学习适应性和成就动机上的水平都相对较高。
-
从专业承诺来看,师范生在规范承诺因子水平上的得分最高(均值为4.024),这意味着师范生对本专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能够自主自觉地学好专业、服务行业、奉献国家;师范生在理想承诺因子水平上的得分最低(均值为3.337),这意味着师范生在国家需求与个人发展方面的认识还不到位,个人理想还没有很好地融入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从学习适应性来看,师范生在学习能力(均值为3.666)和学习态度(均值为3.642)因子水平上的得分较高,这表明大学阶段的学习促进了个体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的发展,从而表现出对学习更强的适应性。师范生在环境因素因子水平上的得分最低(均值为3.152),这和地方院校教育资源投入相对不足有关。从成就动机来看,师范生在追求成功因子水平上的得分(均值为3.246)高于在避免失败因子水平上的得分(均值为2.797),这说明师范生在总体上是倾向于追求成功的(详见表 2)。
-
情感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继续承诺4个因子水平与专业承诺在0.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716至0.847之间。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5个因子与学习适应性在0.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515至0.810之间。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2个因子与成就动机在0.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42和0.670。师范生在学习适应性、成就动机与专业承诺及其4个因子上的水平都呈显著正相关。教学模式与情感承诺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环境因素与规范承诺之间的相关性也不显著,避免失败动机与专业承诺及其情感承诺、理想承诺、继续承诺之间的相关性较弱且不显著(详见表 3)。
-
将性别、专业、年级、生源地和就读意愿作为控制变量,将学习适应性的5个因子和成就动机的两个因子作为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1,对专业承诺进行初步回归分析。经分析可知,专业、年级和就读意愿对师范生的专业承诺有显著影响(见表 4)。首先,学习动机因子进入回归模型2,学习动机对专业承诺有显著影响(β=0.408,p<0.001),R方增加0.160。其次,学习能力因子进入回归模型3,学习能力对专业承诺有显著影响(β=0.261,p<0.001),R方增加0.054。再次,追求成功因子进入回归模型4,追求成功对专业承诺有显著影响(β=0.128,p<0.001),R方增加0.014。然后,学习态度因子进入回归模型5,学习态度对专业承诺有显著影响(β=0.129,p<0.001),R方增加0.014。最后,避免失败因子进入回归模型6,避免失败对专业承诺有显著影响(β=-0.064,p<0.01),R方增加0.003。另外,教学模式和环境因素没有进入回归模型。所有回归模型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p<0.001)。其中,模型6最为理想,能够解释41.50%的回归效应。因此,师范生在学习适应性(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成就动机(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方面的表现能够显著地预测其专业承诺水平。
一. 师范生在专业承诺、学习适应性和成就动机上的总体水平情况
二. 师范生专业承诺、学习适应性和成就动机在各因子水平上的差异
三. 对师范生专业承诺、学习适应性和成就动机的相关性分析
四. 对师范生在专业承诺、学习适应性和成就动机上的回归分析
-
1.师范生在专业承诺、学习适应性和成就动机上的表现
目前师范生专业承诺水平处于中等,其中,规范承诺水平最高,理想承诺水平最低。这反映出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感还不高,对教育的热爱程度还不够,立志从教的专业情志还不坚定,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还亟待加强。女生的专业承诺水平略高于男生,大一师范生的专业承诺水平最高,艺体专业师范生的专业承诺水平最高,基于个人志向就读师范专业的师范生专业承诺水平最高。这进一步证实了连榕、罗亚莉等人的研究结论[3-4]。师范生学习适应性的总体水平一般,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因子上的适应性相对较高,在环境因素因子上的适应性相对较低,较低的学习适应性制约了师范生的专业发展。女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略高于男生,大一师范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最高,理科师范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最低。这进一步证实了徐小军的研究结论[15]。师范生成就动机的总体水平相对较低,男生的成就动机水平高于女生,大二师范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最高,艺体专业师范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最低,这进一步证实了王璐[12]、王彦朴等人的研究结论[14]。
2.师范生学习适应性、成就动机与专业承诺三者之间的关系
师范生学习适应性、成就动机与专业承诺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师范生的学习适应性越好,成就动机的水平越强,专业承诺水平也就越高。这与张鑫和刘文令关于成就动机和专业承诺有显著相关的研究结论一致[13]。学习适应性中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3个因子能够显著地预测专业承诺的水平,这与包艳丽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11]。成就动机的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两因子也能够显著地预测专业承诺的水平,但作用方向不同。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学习适应性、增强成就动机来提升师范生的专业承诺水平。
-
1.加强专业学习指导,提高师范生的学习适应性
师范生的学习适应性越好,专业承诺水平就越高。教师教育者要加强师范生的专业学习指导,帮助师范生更好地适应专业学习。其一,端正学习态度,让师范生认真“学”。教师教育要按照“四个回归”的要求,引导师范生回归常识、认真读书、追求真学问、掌握真本领。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学习不只是获取职业机会的手段,更是职业生涯的常态,是一种工作生活的基本方式。其二,增强学习动机,让师范生刻苦“学”。师范生的思想观念、知识眼界、能力素养会影响到未来几代人的发展,师范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关系基础教育乃至整个国民教育质量的提升。任何收获都是辛勤耕耘的结果,学习往往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师范生要有家国情怀和教育情怀,要有民族大义和社会担当,要有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时代责任感。其三,提高学习能力,让师范生善于“学”。学习并不仅限于获取某些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为职业生涯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首先,学校要抓好课程建设这个“牛鼻子”,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让师范生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其次,学校要通过通识课程、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师范生的专业培养、职业指导,提升师范生的专业情感,增强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最后,学校要探索和完善导师制,有针对性地为师范生提供学习方法指导与帮助,让师范生知道“怎么学”,以更好地适应专业发展。
2.促进专业素养发展,增强师范生的成就动机
师范生的成就动机越强,专业承诺水平也就越高。增强成就动机,既需要认识上的提升,也需要实践上的强化。其一,加强专业教育,掌握真本领。要想在专业领域有所成就,就一定要有真本领。师范生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注重对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借鉴、消化和吸收,为实际教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师范生要加强教学实践锻炼,掌握娴熟的教学技能。通过开展教学竞赛、增加名校见习机会等途径增长师范生的教学经验,促进师范生反思自身的教学不足,自觉接受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指导,以提高个人教学水平。其二,加强成功教育,做到“胜不骄”。成功是对个人价值的肯定和认可,是对自身存在意义的确证。师范生的成功就是能够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能够为国家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每一位师范生都应当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把追求成功作为人生的重要目标。学校和教师要为师范生的成功创造条件,为他们的人生出彩搭建平台。与此同时,又要引导师范生把每一次成功都当作一个新的起点,跑好专业发展的“接力赛”。其三,加强挫折教育,做到“败不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并不是朝夕可成的事情,而是一场考验恒心与毅力的“马拉松”。在这个过程中,困难、挫折和失败不可避免。师范生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越挫越勇的韧性,不畏艰难、敢于挑战,把自己铸造成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
3.强化专业认同教育,提升师范生的专业承诺水平
增强专业认同感是提升专业承诺水平的基础,而专业承诺水平的提升又是取得专业成就的前提。其一,培养教育情怀,热爱教育事业。教育是一份需要爱心和情怀的事业。只有对教育怀有发自内心的、深厚而成熟的热爱之情,才能有坚定的专业承诺和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因此要格外重视对师范生教育情怀的培养。其二,发挥特长优势,回归教育梦想。师范生要将个人理想抱负与中国梦、教育梦统一起来,认真分析自身的特长与优势,反思自身与教师职业资格要求的差距,从而查漏补缺、扬长避短。学校要为师范生提供充足的发展机会、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发挥其特长和激发其潜能。其三,服务国家战略,献身教育事业。教育是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奠基工程,优先发展教育是国家的重要战略定位。教育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要特别加强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统一起来。其四,坚守初心使命,立志终身从教。随着我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振兴教师教育,教师社会地位显著提升,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师范生应当抓住时代机遇,刻苦学习、增长才干,努力成为适应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