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志码(OSID):
-
杧果(Mangifera indica Linn.)是重要的热带水果,享有“热带果王”的美誉,其营养价值高,色泽好,味道鲜美,可鲜食,也可加工成果干,备受人们喜爱. 我国杧果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四川、海南和广东等地区,已成为主产区重要的农业支柱性产业之一[1]. 攀枝花是四川省杧果主产区,也是全国杧果最晚熟区之一,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雨少而集中、日照多、气候垂直差异显著等特征,种出的杧果因品质佳、口感好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2022年,攀枝花杧果种植面积已达6.87万hm2,年产量54万t,产值37.9亿元. 杧果炭疽病[2-3]为杧果常发性病害,具有潜伏侵染特性,主要危害嫩叶、花、果和梢,可造成叶枯、花穗脱落、枝条回枯、幼果脱落,从而降低杧果产量. 杧果炭疽病同时是杧果重要的采后病害,发病严重时损失可达50%以上. 杧果畸形病在我国主要发生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4],表现为花畸形,营养组织畸形,感染严重的花序两性花的雌蕊功能丧失,花粉发育能力差,不能坐果,或坐果后果实不能正常发育,严重影响杧果产量,危害严重时损失可达95%[5]. 春季花穗抽生期和秋季新梢抽发期为畸形病发病严重期[6].
化学防治是杧果炭疽病防治最常见的方法,目前使用的化学药剂有很多[7],例如,50%嘧菌酯水分散颗粒剂250 mg/kg和166.7 mg/kg对杧果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8];50%咪鲜胺锰盐防治杧果炭疽病安全而有效[9];75%进富水分散粒剂防治杧果炭疽病防效好,且药效优异,持效期长[10];25%施保克乳油防治杧果炭疽病防效较好[11];43%咪鲜胺水乳剂有效成分用量322.50 g/hm2、250 g/L吡唑醚菌酯有效成分用量187.50 g/hm2时对杧果炭疽病菌具有较好抑制和田间防治效果,且各药剂间防效无显著差异[12];氟硅唑和吡唑醚菌酯配比为2∶8时,增效系数最大(2.65)、EC50值最小(0.002 54 mg/L),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13];不同浓度的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对杧果炭疽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4];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稳达)稀释500倍时对杧果炭疽病防效最佳[15];异菌脲对杧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最好[16];用250 mg/L吡唑醚菌酯乳油处理采后杧果,7 d后防治效果达84.38%,14 d后防治效果达65.17%[17]. 杧果畸形病自2008年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发现[18]以来,目前还未发现抗病品种,化学防治药剂主要是嘧菌酯和咪鲜胺[5-6]. 国内相关研究报道,咪鲜胺锰盐和多菌灵对杧果畸形病病菌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抑菌效果好[19].
杧果炭疽病和畸形病存在重叠发生期,均属于真菌性病害. 由于杧果畸形病的防治难度较大,因此,寻找一种能够同时防治这2种病害的化学药剂,不仅可以节约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率,还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鉴于目前尚未有相关报道,本研究在室内针对这2种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杀菌剂毒力测定,旨在筛选出高效的杀菌剂,为田间杧果真菌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有益的参考.
全文HTML
-
杧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分离于杧果炭疽病病叶,畸形病病菌(Fusarium mangiferae)分离于杧果畸形病组织(图 1). 样品均采集于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沙沟基地.
-
PDA培养基配方参见文献[20].
-
选用6种高效、广谱、低毒的杀菌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购自巴斯夫植物保护(江苏)有限公司,42.4% 唑醚氟酰胺悬浮剂购自巴斯夫植物保护(江苏)有限公司,450 g/L咪鲜胺水乳剂购自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6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购自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7%戊唑·咪鲜胺水乳剂购自江苏省农垦生物化学有限公司,20%咪鲜·抑霉唑水乳剂购自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21]将6种供试药剂配制成200 μg/mL的母液,根据预试验结果设置4~5个浓度,培养基中供试药剂的有效浓度见表 1. 制成含药PDA平板,打孔器在菌落边缘取直径为9 mm的菌饼移至含药平板中央,以不含药的PDA平板做对照. 每处理重复4次,置于25 ℃下黑暗恒温培养. 炭疽病病菌、畸形病病菌分别于7 d、12 d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并计算菌落生长抑菌率.
抑菌率(%)= [(对照组菌落平均值—试验组菌落平均值)/ (对照组菌落平均值—菌饼直径)] × 100%
-
参照文献[22]将不同浓度下的抑菌率查表转换成几率值(y),浓度计算成对数值(x),以浓度对数值(x)为自变量,抑菌率的几率值(y)为因变量,由Excel 2019软件得出回归方程y=a+bx,推算相关系数(R2)、斜率和EC50及EC90.
1.1. 供试菌株
1.2. 供试培养基
1.3. 供试杀菌剂
1.4. 方法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
6种杀菌剂对杧果畸形病病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图 2). 从毒力回归方程来看,吡唑醚菌酯、戊唑·咪鲜胺、咪鲜·抑霉唑的相关系数在0.636 0~0.744 2,说明3种杀菌剂不同浓度间抑菌率相关性适中;咪鲜胺、咪鲜胺锰盐、唑醚氟酰胺的相关系数在0.823 0~0.993 4,说明3种杀菌剂不同浓度间抑菌率相关性较强;从斜率值来看,单剂由大到小依次为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复配剂由大到小依次为咪鲜胺锰盐、咪鲜·抑霉唑、戊唑·咪鲜胺、唑醚氟酰胺,说明杧果畸形病病菌对单剂中的咪鲜胺敏感性最强,复配剂中咪鲜胺锰盐敏感性最强. 对杧果畸形病菌的抑菌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戊唑·咪鲜胺、咪鲜·抑霉唑、咪鲜胺锰盐、唑醚氟酰胺、吡唑醚菌酯、咪鲜胺(表 2).
-
6种药剂对杧果炭疽病病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图 2). 从毒力回归方程来看,6种杀菌剂的相关系数在0.882 1~0.972 9,说明杀菌剂不同浓度间抑菌率相关性较强;从斜率值来看,单剂斜率值大小依次为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复配剂依次为咪鲜·抑霉唑、戊唑·咪鲜胺、咪鲜胺锰盐、唑醚氟酰胺,说明杧果炭疽病病菌对单剂咪鲜胺敏感性最强,对复配剂咪鲜·抑霉唑的敏感性最强;对杧果炭疽病的抑菌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咪鲜胺锰盐、戊唑·咪鲜胺、咪鲜·抑霉唑、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唑醚氟酰胺(表 3).
2.1. 不同杀菌剂对杧果畸形病病菌室内毒力测定情况
2.2. 不同杀菌剂对杧果炭疽病病菌室内毒力测定情况
-
戊唑醇为三唑类杀菌剂,该类杀菌剂通过阻碍植物病原真菌甾醇生物合成中相关酶的产生,从而达到抑制真菌生长的效果[23-24]. 吡唑醚菌酯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该类杀菌剂通过阻止病原菌细胞色素位点的电子传递来抑制线粒体的呼吸作用,从而起到抑菌效果[25]. 三唑类杀菌剂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因具有良好的内吸性、预防活性和治疗作用而被广泛使用[26].
本试验单剂对杧果炭疽病的防效,咪鲜胺优于吡唑醚菌酯,对杧果畸形病的防效吡唑醚菌酯优于咪鲜胺;咪鲜胺复配剂防效均优于唑醚氟酰胺,对炭疽病菌EC50在0.01~0.14 μg/mL,对畸形病病菌的EC50在0.34~0.73 μg/mL,表明咪鲜胺单剂、复配剂均对杧果炭疽病有一定防效,但复配剂防效最好,也说明2种菌虽均为半知菌类真菌,但因菌株差异和杀菌剂的作用机理不一样,防效也有差异. 综合2种真菌的试验结果,37%戊唑·咪鲜胺、20%咪鲜·抑霉唑、60%咪鲜胺锰盐这3种咪鲜胺复配剂同时对2种真菌具有明显抑菌效果,其中37%戊唑·咪鲜胺、20%咪鲜·抑霉唑对杧果畸形病病菌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34 μg/mL;60%咪鲜胺锰盐对胶孢炭疽菌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01 μg/mL.
为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田间防治时根据炭疽病和畸形病发生的时间异同,建议采用不同的化学防治策略. 在畸形病高发的2个时期[6]之前可选防治畸形病菌效果好的37%戊唑·咪鲜胺水乳剂、20%咪鲜·抑霉唑水乳剂预防畸形病病菌侵染杧果芽[27],使用浓度应大于0.34 μg/mL;其他时间则用6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37%戊唑·咪鲜胺水乳剂、20%咪鲜·抑霉唑水乳剂防治炭疽病,使用浓度分别大于0.01 μg/mL,0.09 μg/mL,0.14 μg/mL. 由于杧果炭疽病菌对咪鲜胺存在低至中等潜在的抗药性风险[28],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不同药剂的轮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