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国民性的内涵及其养成

上一篇

下一篇

吴晓蓉林倩. 国民性的内涵及其养成[J]. 教师教育学报, 2014, 1(2): 12-19.
引用本文: 吴晓蓉林倩. 国民性的内涵及其养成[J]. 教师教育学报, 2014, 1(2): 12-19.
The Connotations of “National Character” and the Way of Cultivation[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14, 1(2): 12-19.
Citation: The Connotations of “National Character” and the Way of Cultivation[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14, 1(2): 12-19.

国民性的内涵及其养成

The Connotations of “National Character” and the Way of Cultivation

  • 摘要: “国民性”概念缘于欧洲启蒙运动。其历史源流显示,“国民性”兼具两层内涵:政治意义上,与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密切相关;学术意义上,表示一个民族与其生存的文化生态系统相互适应形成的共同心理结构。现代教育,需从关注人的精神成长,从民族性格与文化认同角度,遵循现代人文教育和公民教育理念,秉承“通达民情、化育人心”的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发挥“民族文化心理场”对国民性的养成作用,构建塑造现代国人人文素养、公民意识和国家精神的动态、交叉、立体的教育生态,培养国民的国民性。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14
  • HTML全文浏览数:  220
  • PDF下载数:  4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国民性的内涵及其养成

  •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市400715)

摘要: “国民性”概念缘于欧洲启蒙运动。其历史源流显示,“国民性”兼具两层内涵:政治意义上,与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密切相关;学术意义上,表示一个民族与其生存的文化生态系统相互适应形成的共同心理结构。现代教育,需从关注人的精神成长,从民族性格与文化认同角度,遵循现代人文教育和公民教育理念,秉承“通达民情、化育人心”的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发挥“民族文化心理场”对国民性的养成作用,构建塑造现代国人人文素养、公民意识和国家精神的动态、交叉、立体的教育生态,培养国民的国民性。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