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孟男,雷雳,王兴超.移动学习的形式、理论基础及面临的挑战[J].教育科学研究,2017(10):76-80.
|
[2]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17-08-04)[2018-05-03].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8/t20170803_69444.htm.
|
[3]
|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
[4]
|
任红娟,张志强.基于文献计量的科学知识图谱发展研究[J].情报杂志,2009,28(12):86-90.
|
[5]
|
余胜泉.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7(6):7-18.
|
[6]
|
顾小清,顾凤佳.微型学习策略:设计移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8(3):17-21.
|
[7]
|
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 2004(3):12-19.
|
[8]
|
桂清扬.学习的未来:从数字学习到移动学习[J].全球教育展望,2002,31(12):49-51.
|
[9]
|
晏齐宏,杜智涛,付宏.国内在线学习主要模式演化的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5(9):25-31.
|
[10]
|
方晶,陈章其.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07,17(7):55-60.
|
[11]
|
王萍.微信移动学习平台建设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5):88-95.
|
[12]
|
陈超美,陈悦,侯剑华,等.CiteSpace Ⅱ: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J].情报学报,2009(3):401-421.
|
[13]
|
李卢一,郑燕林.泛在学习的内涵与特征解构[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4):17-21.
|
[14]
|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46-49.
|
[15]
|
朱学伟,朱昱,徐小丽.基于碎片化应用的微型学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12):91-94.
|
[16]
|
JOHNSON L, ADAMS BECKER S, CUMMINS M, et al. NMC horizon report:2013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R]. New media consortium,2013:11-14.
|
[17]
|
梁瑞仪,李康.若干学习相关概念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9(1):31-35.
|
[18]
|
许玲,郑勤华.大学生接受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4):61-66.
|
[19]
|
马小强.移动学习终端的选择与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 2007(5):52-57.
|
[20]
|
李青,王涛.基于平板电脑的特殊教育软件研究与应用现状述评[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8):98-103.
|
[21]
|
SIEMENS G. Connectivism: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J].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distance learning, 2005,2(1):3-10.
|
[22]
|
SIEMENS G. Knowing knowledge[J].Philosophy &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2005, 5(3):341-344.
|
[23]
|
张乐乐,黄如民.联通主义视域下的移动学习环境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 2013,23(2):115-119.
|
[24]
|
詹青龙.活动理论视域的移动学习活动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0(2):58-62.
|
[25]
|
傅钢善,李婷. 3G时代基于专家系统的移动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0(4):106-111.
|
[26]
|
李浩君,徐佳程,房邵敏,等.个性化移动学习路径优化策略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1):39-44.
|
[27]
|
张静.基于情境感知和数据挖掘的泛在信息推送服务研究[J].现代情报,2014,34(9):97-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