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非线性Black-Scholes模型下利差期权定价

上一篇

下一篇

韩婵, 陈东立. 非线性Black-Scholes模型下利差期权定价[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4(7): 110-116. doi: 10.13718/j.cnki.xsxb.2019.07.017
引用本文: 韩婵, 陈东立. 非线性Black-Scholes模型下利差期权定价[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4(7): 110-116. doi: 10.13718/j.cnki.xsxb.2019.07.017
Chan HAN, Dong-li CHEN. Performance Options' Pricing Under Nonlinear Black-Scholes Model[J].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9, 44(7): 110-116. doi: 10.13718/j.cnki.xsxb.2019.07.017
Citation: Chan HAN, Dong-li CHEN. Performance Options' Pricing Under Nonlinear Black-Scholes Model[J].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9, 44(7): 110-116. doi: 10.13718/j.cnki.xsxb.2019.07.017

非线性Black-Scholes模型下利差期权定价

  • 基金项目: 贵州省科技厅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2015]2076号); 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黔教合KY字[2016]168号)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韩婵(1985-), 女, 讲师, 硕士, 主要从事数理金融、期权定价的研究 .

  • 中图分类号: F830.9;O211.6

Performance Options' Pricing Under Nonlinear Black-Scholes Model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22
  • HTML全文浏览数:  805
  • PDF下载数:  11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09-21
  • 刊出日期:  2019-07-20

非线性Black-Scholes模型下利差期权定价

    作者简介: 韩婵(1985-), 女, 讲师, 硕士, 主要从事数理金融、期权定价的研究
  •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华清学院, 西安 710043
  •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理学院, 西安 710043
基金项目:  贵州省科技厅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2015]2076号); 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黔教合KY字[2016]168号)

摘要: 研究了原生资产价格遵循非线性Black-Scholes模型时的利差期权定价问题.利用扰动理论中单参数摄动展开方法,给出了利差期权的近似定价公式.最后,结合Feyman-Kac公式分析了近似定价公式的误差估计问题,结果表明近似解一致收敛于相应期权价格的精确解.

English Abstract

  • 利差期权是一种欧式多资产期权[1-10].为了更好地描述“波动率微笑现象”, 文献[11-14]在波动率及其平方满足Lipschitz条件和线性增长条件下研究了非线性Black-Scholes模型下的期权定价问题.

    相比之下, 本文采用摄动方法研究了利差期权定价问题, 并采用Feymann-Kac公式分析了近似结论的误差估计, 结果表明, 当波动率及其平方不满足Lipschitz条件和线性增长条件时, 文献[11-14]中的误差估计结论依然成立.

  • 由文献[1, 15]可知, 利差期权的价格C(t, S1, S2)适定下面的抛物初值问题

    这里0 < ε < 1,

    为了便于阐述问题, 定义

    在上述变换之下, 可以得到

    代入公式(1), 有

    其中σ(t, ξ; ε)=σ11(t, ξ; ε)+σ12(t, ξ; ε)+σ22(t, ξ; ε).此外在变换(2)之下, 终值条件转化为

    为了方便证明, 同时定义

    其中

    进一步作变换

    则抛物方程问题(1)变为

  • 下面考察抛物问题(8)的单参数摄动展开, 假设V(t, x)在ε=0附近可以幂级数展开

    假设当ε=0时, f(t, x; ε)为常数, 即f(t, x; 0)=σ0, f(t, x; ε)可以根据泰勒公式在ε=0邻域内具备如下形式的幂级数

    其中${f_n}\left( {t, x} \right) = \frac{{{\partial ^n}f\left( {t, x;\varepsilon } \right)}}{{\partial {\varepsilon ^n}}}\left| {_{\varepsilon = 0}} \right.$.注意

    从而将公式(9)代入抛物问题(8), 整理之后可以得到

    由于xt是任意常数, 于是有

    其中

    进一步, 根据公式(9), 将抛物方程(8)中初边值条件进行划分

    如此, 抛物型方程(8)归结为下面一系列常系数抛物方程初边值问题的线性叠加, 其中V0(t, x)适合抛物初边值问题

    Vn(t, x)为如下偏微分方程初边值的解

    先处理抛物方程问题(17), 令

    从而抛物方程问题(17)简化为

    由文献[9]可知, u(s, y)可表示为

    进行多次积分换元, 可以得到

    将变换(18), (17)和(2)依次回代, 有

    其中

    接下来考虑Vn(t, x).采用递推法, 有如下结论.

    引理1 依据摄动递推方法抛物初边值问题(14)的解Vn(t, x)满足

    其中

     令

    再令τ=Tt, 则初值问题(14)化为

    注意当完成n-1次递推之后, gn(t, x)和${\tilde g_n}\left( {\tau, x} \right)$是明确已知的, 根据文献[9], 抛物问题(23)的解可表示为

    考虑(22)式的逆变换, 即可得结论成立.证毕.

    综合引理1和式(20), 有如下结论成立.

    定理1 利差期权的定价公式P(t, S)有如下半解析形式

    其中C0(t, S1, S2)见式(19), ${C_n}\left( {t, {S_1}, {S_2}} \right) = {S_2}{V_n}\left( {t, \frac{{{S_1}}}{{{S_2}}}} \right)$, Vn(t, x)见式(21).

  • f(t, x; ε)在ε=0处进行幂级数展开, 从而对任意的$\left( {t, x} \right) \in \left[{0, T} \right] \times {\mathbb{R}_ + }$

    本节假设M0是非负常数, 并在此假设下, 考察近似结论(定理1)的误差估计.

    引理2[14]  设ε为常数, ε∈(0, 1), 则对任意的$x \in {\mathbb{R}_ + }$, 有

    引理3 设ε为常数, ε∈(0, 1), 则对任意的$x \in {\mathbb{R}_ + }$, 有

     由式(19), 可以得到V0(t, x)=exp(x)Φ(b1)-Φ(b2), 其中

    从而

    显然标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n(·)满足$n\left( x \right) = \frac{1}{{\sqrt {2\pi } }}\exp \left( {-\frac{{{x^2}}}{2}} \right)$.容易验证n(a2)=exp(x)n(a1), 从而

    进一步, 有

    联立式(25)和式(26), 可以得到

    证毕

    定理2 设ε为足够小的正常数, 则存在不依赖时间t的正常数M, 使得

     由变换(2)和变换(7)易知, 只需证明

    成立.令E0(t, x)=V0(t, x)-V(t, x), 则

    考虑到LεV(t, x)=0, 从而由式(5)可得

    故将式(28)代入式(27), 可以得到

    其中${h_1}\left( {t, x} \right) = \frac{1}{2}\left[{f\left( {t, x;\varepsilon } \right)-{\sigma _0}} \right]\left( {{\partial _{xx}}{V_0} -{\partial _x}{V_0}} \right)$.

    另一方面利用Feynman-Kac公式[16], 抛物初边值问题(29)满足

    其中exp(-r(Tt))XtL鞅, 注意$n\left( {{d_1}} \right) \le \sqrt {2\pi } $, 从而

    利用引理1, 有

    注意瑕积分$\int_0^T {{{\left( {T-\tau } \right)}^{-\frac{1}{2}}}{\rm{d}}\tau } $是收敛的, 因此定义$X_T^* = \mathop {\max }\limits_{0 \le \tau \le T} X_\tau ^2$, 上式变成

    考虑到exp(-r(Tt))Xt是鞅, 易见|Xt|是下鞅, 从而由Doob不等式, 可得

    证毕

    定理3 对任意的正整数n存在正常数M不依赖nt, 使得

     类推定理2的证明过程, 只需证明|En(t, x)|≤n+1, 其中

    注意En(t, x)满足初边值条件En(t, 0)=0, En(T, x)=0, 并且

    这里

    从而

    一方面, 类似文献[14]之推导过程, hn(x, t)满足

    利用式(24), 对任意的$\left( {t, x} \right) \in \left[{0, T} \right] \times \mathbb{R}$, 有

    另一方面, 利用Feynman-Kac公式[16]可知,

    因此令$M = \mathop {\sup }\limits_{k, t, x} {\mathbb{R}_k}\left( {t, x} \right)$, 并联立式(32)和式(33),

    定理得证.

    由定理3可以看出, $\sum\limits_{i = 0}^{i = n} {{\varepsilon ^i}{C^i}\left( {t, {S_1}, {S_2}} \right)} $在定解区域$\left[{0, T} \right] \times {\mathbb{R}_ + }$上一致收敛到C(t, S1, S2).此外, 定理2和定理3的证明并不要求抛物方程(1)的初值条件是光滑的.

参考文献 (1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