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金峰,江连强,刘东阳,等.烟草根结线虫病防治方法及发展趋势[J].植物医生, 2021, 34(2):9-12.
|
[2]
|
孔凡玉,王静.烟草根结线虫病研究进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1, 32(3):232-235.
|
[3]
|
唐唯生,谢小波,陈昌权,等.利用天敌和抗病品种防治烟草根结线虫研究[J].烟草科技, 1998, 31(5):45-46.
|
[4]
|
刘芳,李劲松,廖新福,等.几种复混药剂防治厚皮甜瓜南方根结线虫的效果[J].中国瓜菜, 2016, 29(2):27-29.
|
[5]
|
王泊理,赵江克.阿维菌素与噻唑膦混配对南方根结线虫的联合毒力测定[J].植物医生, 2019, 32(6):24-27.
|
[6]
|
陈兵,韩佩娥,朱凤香,等.生物农药阿维菌素防治果蔬根结线虫病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 2003, 44(2):87-89.
|
[7]
|
马世龙. 0.5%阿维菌素颗粒剂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药效试验[J].北方园艺, 2012(4):138-139.
|
[8]
|
鲁毅,张毅,周玲. 10.5%阿维菌素·噻唑膦颗粒剂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田间药效试验[J].陕西农业科学, 2018, 64(5):34-36.
|
[9]
|
张涵,焦永吉,赵世民,等.利用生态炭肥修复土壤防治烟草根结线虫病与黑胫病[J].烟草科技, 2016, 49(6):30-35.
|
[10]
|
谢平.生物肥料"宁盾"对药用植物根结线虫病防治及促生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15.
|
[11]
|
梁兵,黄坤,李宏光,等.肥料和农药协同作用防治烟草根结线虫病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 2016, 29(8):1894-1898.
|
[12]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治疗剂对小麦锈病田间防治效果检查报告[J].农药技术报导, 1959(8):5-7.
|
[13]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小麦锈病治疗剂的研究[J].科学通报, 1959, 4(20):695-696.
|
[14]
|
潘仁瑞,冯芝英,陆师义,等.苯肼类药剂防治小麦锈病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 1982, 10(4):55-60, 45.
|
[15]
|
冯小桂.姜黄素二苯胺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D].重庆:西南大学, 2007.
|
[16]
|
衡京.具有生物活性的1, 2, 4-三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 2007.
|
[17]
|
姬文娟,许天明,魏优昌,等.取代双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J].农药学学报, 2011, 13(2):121-126.
|
[18]
|
谷顺明,何庆雅,高正华,等.一种吡唑醚菌酯中间体的合成方法:201810184435.4[P]. 20180307.
|
[19]
|
沈文英,沈笑平.杀虫脒的检验[J].刑事技术, 1981(6):28-30.
|
[20]
|
陈霖,于海波,宋玉泉,等.噁虫酮的合成[C].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 2012:233-236.
|
[21]
|
刘安昌,郑怡倩,汪焱鲁,等.水稻田除草剂三唑酰草胺的合成[J].农药, 2019, 58(1):23-25.
|
[22]
|
周光华,欧阳班来,葛文,等.曲坦类药物中间体苯肼盐酸盐的合成工艺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 2016:138.
|
[23]
|
戴新育.一种毛笔快速清洗液:CN103756400A[P]. 20140430.
|
[24]
|
付彩霞,王晓艳,高宗华.盐酸苯肼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3, 25(5):642-646.
|
[25]
|
曹玲玲,何超,薛建有,等.盐酸苯肼诱发小鼠网织红细胞条件的优化[J].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3, 33(6):749-751.
|
[26]
|
任德旺,叶渟渟,倪必辉,等.盐酸苯肼致小鼠化学损伤性血虚证模型的改良[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17(8):108-110.
|
[27]
|
戴凌云,吴德军.盐酸苯肼中毒4例[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3, 12(5):347.
|
[28]
|
NAGY S R, LIU G, LAM K S,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Ah Receptor Agonists Using a High-Throughput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Based Recombinant Cell Bioassay[J]. Biochemistry, 2002, 41(3):861-868.
|
[29]
|
汪学伦.几种含苯肼基团的五元杂环类化合物的研制与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17.
|
[30]
|
王先锋.含氨基或肼基的tetramic acid类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31]
|
王洋. 1-(未)取代吡咯烷-2, 4-二酮取代苯肼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12.
|
[32]
|
张立志.含二取代肼基的tetramic acid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