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sage Board

Dear readers, authors and reviewers,you can add a message on this page. We will reply to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2025 Volume 12 Issue 3
Article Contents

TAN Tianmei, HU Jinxia. The Im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Chinese Unique Educationalist Spirit[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25, 12(3): 36-44. doi: 10.13718/j.cnki.jsjy.2025.03.005
Citation: TAN Tianmei, HU Jinxia. The Im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Chinese Unique Educationalist Spirit[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25, 12(3): 36-44. doi: 10.13718/j.cnki.jsjy.2025.03.005

The Im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Chinese Unique Educationalist Spirit

More Information
  • Available Online: 10/05/2025
  • MSC: G40;G451

  • The relevant discussion on the Chinese unique educationalist spirit profoundly answers the important questions of why to carry forward the educationalist spirit, what kind of educationalist spirit to carry forward and how to carry forward the educationalist spirit. It highlights the distinctive people-oriented, scientific, practical,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contain the people's position of "preaching for the people and teaching for the people", carries the scientific core of "radical reform and innovation", highlights the practical goal of "educating people for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and has the national root of "advocating morality and respecting teachers and educati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Chinese unique educationalist spirit has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of the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oosting the self-confidence of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enhancing the global influence of teacher educatio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 加载中
  • [1] 习近平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N]. 人民日报, 2023-09-10(1).

    Google Scholar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N]. 人民日报, 2024-08-27(1).

    Google Scholar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N]. 人民日报, 2025-01-20(6).

    Google Scholar

    [4] 游旭群. 教育家精神的阐释与培养[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3(8): 3-11, 30. doi: 10.3969/j.issn.1672-4038.2023.08.001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5] 赵玄, 于维涛, 刘禹希, 等. 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核心要义、理论逻辑与实践要求[J]. 当代教育论坛, 2024(3): 109-116.

    Google Scholar

    [6] 刘敏, 张新科. 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价值意蕴及弘扬路径[J]. 南京社会科学, 2023(10): 143-151.

    Google Scholar

    [7] 董辉, 孙少帅. 以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5): 37-45.

    Google Scholar

    [8] 刘复兴, 曹宇新. 教育家精神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精神引领[J]. 中国高等教育, 2023(19): 20-23.

    Google Scholar

    [9] B.A.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全一册)[M]. 杜殿坤, 编译. 2版.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167.

    Google Scholar

    [10] 吴忭, 陈思思. 智慧教育环境中促进教与学的可视化学习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1): 92-103.

    Google Scholar

    [11] 刘海燕. 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意蕴与践行理路[J]. 教育研究, 2023(12): 121-129.

    Google Scholar

    [12] 冯运, 沈萍霞. 教育家精神的内涵特征、价值意蕴与培育路径[J]. 教师教育学报, 2024(3): 9-18. doi: 10.13718/j.cnki.jsjy.2024.03.002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13] 爱德华·希尔斯. 教师的道与德[M]. 徐弢, 李思凡, 姚丹,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6.

    Google Scholar

    [14] 张三元. 论美好生活的价值逻辑与实践指引[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8(5): 83-92, 160.

    Google Scholar

    [1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 3版.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422.

    Google Scholar

    [16] 贾雪丽.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研究的特征与趋势[J]. 湖北社会科学, 2024(11): 26-32.

    Google Scholar

    [17]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编写组.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30.

    Google Scholar

    [18] 黑格尔. 哲学全书·第三部分·精神哲学[M]. 杨祖陶, 译. 2版.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10.

    Google Scholar

    [19] 和学新, 张禄成. 教育家精神的内在逻辑、践行机理及主要路径——基于教师自我修养的视角[J]. 教师教育学报, 2024(6): 52-62. doi: 10.13718/j.cnki.jsjy.2024.06.007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20] 孙刚成, 刘玲. 教育家精神的发展脉络、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5): 199-210.

    Google Scholar

    [21] 萨义德. 知识分子论[M]. 单德兴, 译. 3版.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31.

    Google Scholar

    [22] 刘志. 教育家精神: 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价值理想[J]. 教育研究, 2024(6): 138-147.

    Google Scholar

    [23] 顾明远. 中国教育路在何方: 顾明远教育漫谈[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 98.

    Google Scholar

    [2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 (2018-01-31)[2024-04-05]. 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Google Scholar

    [25] 徐永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缓解全球师资短缺[EB/OL]. (2023-10-05))[2024-10-06]. http://www.news.cn/2023-10/05/c_1129900051.htm.

    Google Scholar

    [26] 李新灵. 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价值及培育路径[J]. 公关世界, 2024(14): 127-129.

    Google Scholar

  • 加载中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Article Metrics

Article views(80) PDF downloads(37) Cited by(0)

Access History

Other Articles By Authors

The Im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Chinese Unique Educationalist Spirit

Abstract: 

The relevant discussion on the Chinese unique educationalist spirit profoundly answers the important questions of why to carry forward the educationalist spirit, what kind of educationalist spirit to carry forward and how to carry forward the educationalist spirit. It highlights the distinctive people-oriented, scientific, practical,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contain the people's position of "preaching for the people and teaching for the people", carries the scientific core of "radical reform and innovation", highlights the practical goal of "educating people for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and has the national root of "advocating morality and respecting teachers and educati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Chinese unique educationalist spirit has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of the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oosting the self-confidence of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enhancing the global influence of teacher educatio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首次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1],并进行深刻阐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2],《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亦明确提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3],标志着教育家精神已成为国家层面推动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铸就了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内容,直指广大教师群体和教育工作者的躬身实践,既是建成新时代“强国之师”的精神根基,亦是各级各类学校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引领。目前有关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的研究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一方面偏重学术取向,从精神的生成与本体意涵分析教育家精神的根源[4],研究如何通过深化学习宣传、营造尊师生态、建立长效机制等手段弘扬和践行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5];另一方面则聚焦于具体维度,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仁爱之心、躬耕态度、弘道追求六个层级,全面解析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6],重点探讨以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7],加快建设教育强国[8]。总体而言,现有研究为理解和把握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的独特意蕴、显著特质及重大意义尚未达成共识,仍需锚定新时代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伟大实践的精神坐标,作进一步深入且清晰的梳理与解读,以期构建一个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体系,推动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落地生根,真正彰显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作为“师魂”内蕴的生命力。

一.   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论述的意蕴
  • 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再到“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以及“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最终凝练成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的独特表达,展现出价值承续、逐渐升华的特点。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论述,深刻揭示了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与实践逻辑,汇聚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和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形而上价值引领力,逻辑严密、特色鲜明、意蕴丰富。

  • 何为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将其高度凝练为“六个层次”的具体要求,集中体现了中国语言、中国逻辑、中国智慧的本质内涵,既从整体布局上提出新时代教师队伍所应担当的责任与使命,又从内在要求上指明广大教师应具备的品质与态度,同时从外部实践探讨了教书育人的智慧与方法。

    第一,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凸显新时代教师的家国责任与使命担当。“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突出教师所担负的家国责任,是驱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礼记·学记》有云,“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显然,自古以来教育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既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通过培育人才,推动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化实践。古有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今有黄大年表明“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爱国、强国、报国的信念激励着他们将国家利益视为最高准则。这种理想信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以及近现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奋斗的精神传承。广大教师更应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人生信条,敦品励行,以实际行动践行以身报国的使命担当。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勾勒出教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和使命担当,体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追求,以及教育工作者在文化传承和人类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它要求教育工作者超越个人或特定群体的利益,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致力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新时代教师应当以培养“人”为己任,坚定文化自信,具备宽广视野、高度格局、责任担当、宏大气象,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第二,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彰显新时代教师的个人修养与高尚品格。“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囊括了新时代教师德高望重的君子品格。立才立德方为师,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培养学生“立世之德”。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真正的教育开始于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开始于儿童对人的道德高尚和伟大的向往”[9]。新时代教师要以“大先生”作为终身追求,努力成为学识渊博的“经师”和言传身教的“人师”,用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擦亮教育底色,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准则,才能起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示范效应。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强调既要有“读书破万卷”的求真魄力,也要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追求,敢于求新突破、创新求变。这既是为学求道的方法,也是个人精进成长的路径。学无止境,教亦如此,新时代教师要笃学以厚、博学以宽,涵养渊博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教学能力。“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促进了智慧教育的发展,也给教学的变革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海量的教育大数据使教师难以凭借个体经验理解和解决多样化的教育问题”[10],教师的创新素养是顺应时代之变、促进教育革新、永葆教育生命力的源头活水。

    第三,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昭示新时代教师教书育人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机智。“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要求教师应深谙循循善诱、实践育才的授业之方,注重知识传授与价值浸润的融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特点和情绪表达,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思想引导和人格塑造。育人智慧是教师教育品格与专业能力的有机融合,直接影响着教师教书育人的实际成效。因此,新时代教师要善于凝练育人智慧,具备扎实的理论学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不仅要乐教还要善教,以科学方法培养国家栋梁。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诠释了甘为人梯、躬耕教坛育万千桃李的教育实践情怀。爱生的教师会全心全意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自信,并与学生建立起良性的师生关系,让教育的力量得以充分彰显。这种关爱不仅体现在学业上的悉心指导,更体现在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真切关怀。教育人生要以大爱书写,民族未来要以大爱托举,教师精神要以大爱铸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厚植教书育人的情怀,涵育仁爱之心,保持敬业乐教、关爱学生的职业热忱。

  • 教育家精神不是虚幻的空中楼阁,而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崇尚、学习和践行的理想追求。养成教育家精神是成为教育家型教师的前提条件。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本身就是蕴含着内在实践逻辑的抽象表达,以先行示范效应形塑教育家型教师队伍,以持久的精神力量引领中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以独特的思想价值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我们应当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使之转化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品格与实践图谱。

    第一,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是一种能够发挥先行示范效应、形塑教育家型教师队伍的精神动力。从传播学角度而言,历史上涌现出了众多诸如“人民教育家”、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教师等优秀代表形象,取得了一定的宣传和弘扬成效。弘扬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为教师群体树立起了群像旗帜,有利于筑牢新时代教师发展的文化根基。首先,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论述提高了社会各界对教师社会价值的认知度。它通过面向全社会发出的强烈号召,引导广大教师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为职业信仰、外化为教育实践,成为精神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与躬身践行者。其次,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具有正向的精神感召力、价值引领力和实践指引力。精神感召力表现为深厚的道德情操和理想信念,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以及崇高的职业追求。价值引领力体现在引导教师追求卓越、追求高尚,促使教师积极探寻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契合点。实践指引力则展现为坚定不移的理想毅力、锐意进取的探索耐力、敢为人先的改革魄力和勇于创新的变革活力[11]。最后,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促使各级党委和政府通过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健全教师权益保障制度、创新师德考核评价体系等举措,将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转化为具象化的制度约束与行为规范。这种转化既强化了教师队伍的底线意识,又通过表彰先进典型、弘扬教育情怀,引导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的价值认同,由此揭示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能给教师群体和社会成员带来积极的引领、示范效应,营造出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大众文化氛围。

    第二,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教育领域的具象化延伸,能引领中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教育领域转化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实践追求,二者的价值导向相一致,既保持了红色基因的稳定性,又在新的历史阶段注入与时俱进的时代意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坐标。其一,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是培育时代新人的精神火炬。其以深厚的教育情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尚的师德风范,指引教师厚植教育情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情感需求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等,助力学生成长为兼具学科知识与高尚品德的复合型人才。其二,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是现代化教师人格发展的催化剂。从整体性和系统性视角审视,“高质量教师队伍具有高度专业化特征”[12]。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以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为思想滋养。弘扬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做好研究阐释工作、教师培训以及实践教育,能有效回应“建设什么样的教师队伍”这一重要议题。其三,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强调教育工作者的敬业精神、专业能力与责任担当,激励广大教师将其内化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第三,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生力量。教师“拥有了高级、复杂、可靠的知识,也就拥有了责任”[13],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责任紧密相连。我国虽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但相关政策条款仍处于初级推进阶段,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在职进修等多个环节尚未形成衔接合理、梯度适中的教师教育发展体系,全方位、系统化的终身教育机制还在建设中。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论述为推进教师教育学科建设、逐步完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提供了明确指导。首先,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驱动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制定全面、系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建立统一的目标规划和有效的衔接机制,将教育家精神纳入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指标、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准确把握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价值导向和内在要求。其次,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成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强劲动力源。健全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和教师培养机制,将教育家精神贯穿教师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全环节,能持续为教师思想“充电”、行动“加油”。最后,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促进教师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以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贯穿教师教育全过程,以职前职后一体化建设为抓手,通过创新课程体系、优化教研机制、完善评价管理制度,可有效激励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最终建成“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体系”[3]

二.   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论述的特质
  • 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缘何为“中国特有”?因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教育实践需要相结合论述,是一种原创性的建构,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质。特质强调的是某个人、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显著的本质特点或品质属性。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承续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优秀教育传统与师道精神,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创新中。这既是基于中国教育实践最大公约数的总结提炼,也是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想需求,体现了中国对教育工作者的高要求和独特期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彰显出人民性、科学性、实践性和民族性的显著特质。

  • 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论述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其深厚的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直接反映。这种立场确保了教育事业始终围绕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展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所谓人民性即人民主体性[14],是指一种将人民置于核心地位,坚守“弘道为民、教泽于民”的人民立场,具有植根人民、服务人民、造福人民,以及代表人民利益、指向人民幸福为根本导向的属性特征。

    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论述在思想上表现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从根本上服务于人民利益与社会发展大局。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不是脱离人民而孤立存在的抽象理念,它源自人民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的期盼、诉求,以及所积累的智慧结晶。其扎根于广大民众对知识的渴望、对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憧憬,汲取着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人民对教育最本真的理解和感受,从人民这片广袤且肥沃的土壤中获取滋养。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的逻辑起点便是以“人”为出发点,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培养人”的问题,满足人民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实现人民立场下的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论述在实践中表现为重视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的教育差距。每个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5]。教育不是少数人的特权或特定群体的专属活动,而是面向全体人民开放的、旨在提升大众素养和生活品质的公共事业,不应该受到性别、种族、社会经济地位等任何因素的限制。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要求教育工作者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无论是在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还是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选择上,都要以满足人民的教育需求为导向。弘扬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落到实处,通过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人民性的内核,使人民的幸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和最终落脚点。

  • “科学性是指人类能够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认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16],且能够在实践检验中发展完善的基本属性。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遵循着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基于客观事实进行研究判断、注重内在规律的探索发现、有其正确的产生逻辑,是一种结构合理、内容完整、守正创新的思想体系,并随时代的不断变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显著的科学性。

    其一,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的生成注重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的统一,体现了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科学根基。其紧紧依托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定国情和实际需求,着眼于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大局,扎根于中国的教育实践,在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需求的教育模式与方法,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17]在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创新地提出并倡导大力弘扬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使得教师队伍建设更为系统化和科学化,将为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开拓创新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

    其二,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凝聚了教师长期教育实践的深邃智慧,具有科学的内在逻辑和发展需求。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内容涉及中国历史上特有的家国情怀、精神品格、教育智慧等,有历史的厚重感,有实践的智慧性,有集体的凝聚力。其为切实加强教育领域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树立教育的正确方向,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提供了根本遵循。精神是自然的绝对第一性的东西[18],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之所以是精神,主要在于其所体现的对外部限制和挑战的主动回应,并通过观念的转变和融合来形塑个体,实际上是一种具有强大引领和推动作用的精神力量。此外,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的内容将随时代发展和教育实践深入而不断更新完善。这种开放性和发展性使得教育家精神内容能够更好适应时代需求,推动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保持科学性。

  • 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依托于人和人的实践活动形成的,是对中国几千年教育实践的有效总结,亦是教师群体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的实践性表现为与现实教育情境紧密相连,随教育实践发展而不断完善,并通过实践行动实现传播且能指导并反哺教育实践,为教育工作者的育人实践行动提供准则和范例,具有鲜明的实干底色和厚重的实践属性。

    第一,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是经过实践验证并具有实践价值的思想武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全国广大教师更是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和责任内化为自己的教育信仰和追求,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在这个时代应运而生,源于一次次扎根伟大教育教学实践改革的淬炼与锻造,是经过实践的展开、人民的检验最终形成的与时俱进的正确认识。“践行教育家精神,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19],既仰赖实践的推动,也需要认识的深化,以深厚的理论积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为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力量。

    第二,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具有强烈的实践和实干指向,是走好新时代教育长征路的“启明灯”。教师人格作为一种教育要素,是任何形式、任何纪律、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的实践价值是作用于现实的,更是影响长远的,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更具价值。其立足于建设一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聚焦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新时代新征程,教师队伍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这就要求全国广大教师要以教育家型教师为榜样,以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深刻领悟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核,持续提升自我、潜心育人、勤耕不辍,培养造就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

  • 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并非外来移植或模仿他国模式的结果,而是深深植根于本国文化和社会现实之中,经过数千年不间断的发展演变,自然而然地生成并不断丰富完善。它是在中华传统师道文化沃土中自本自根生长出来的,具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固有特性和内在特质,既融入了“崇道尚德、尊师重教”的文化标识,又具有中国的制度特色,蕴藏深刻的民族性根脉。

    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一方面,中华民族“崇道尚德”的优良传统得到了传承、推广和发展。《大学》开篇就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崇道强调对道德准则的高度尊崇和遵循,尚德重在修炼个人品德。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汲取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孝道、礼仪等核心价值观念,注重德育为先,以德修身、以德润才,培养德才兼备之辈,使之成为国之栋梁、民之楷模,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另一方面,“尊师重教”历来在中华民族师道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荀子·大略》指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表明尊师重教关乎国家兴衰。尊师是对教师的尊重和敬意,重教则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师的职业地位。诸如“时代楷模”“黄大年式教师”等荣誉称号,表彰的是自信自强、踔厉奋发的师者品质,以此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使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增强教师的自我职业认同感。

    中华之文脉,源远流长。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乃承此文脉,以师者之道,育今之人才。它汲取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的思想精华,形成了独特的理论框架;紧密结合当代社会发展实际,把对广大教师的要求提到了全新的高度,汲古润今,期盼每位教师树立远大志向和抱负,怀揣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贡献力量的崇高使命感;强调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关注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为打造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民族自信的“梦之队”、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新路径。由此,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以先进的思想理念、高尚的传统美德和深厚的人文精髓,汇聚了千百年来师者的独特品质,立足于当前教育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特殊历史使命凝结而成,具有旗帜鲜明的民族性,成为中国文化命脉得以延续的关键支撑。

三.   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论述的意义
  • 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论述是党全面领导下的理论创新成果,展现出对教师教育思考的理论深度、实践高度以及视野广度,对促进教师教育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改进、推进我国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意义重大。其既促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理论革新,又提振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自信,还提升了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的全球影响力。

  • 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论述无论在理论内涵还是实践指向上,都是对中国特色教师教育理论体系的要义扩容和方法论创新,“践行教育家精神与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是自成一脉的,共同服务于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20]。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涵盖治理体系、学术体系、培养及培训体系等核心要素,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为促进这些核心要素的理论革新提供了丰富内涵和具体方向。一是丰富了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价值导向。传统的教育理论体系更侧重于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的相关理论构建,而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融入后,增添了诸如仁爱育人、为国育贤等深层次价值理念,让教师教育理论不再局限于教育教学的表层操作,而是上升到塑造灵魂、涵养家国情怀的高度,引导教师教育朝着更具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担当的方向发展。二是在知识结构层面给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带来了理论拓展。它促使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吸纳更多跨学科知识,将历史学、哲学、心理学等多元学科知识融入其中,切实推动教师教育适应后现代教育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论述是中国教师的精神内核和集体画像,也是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著名思想家萨义德(Edward Wadie Said)明确指出,“知识分子是具有能力‘向’(to)公众以及‘为’(for)公众来代表、具现、表明讯息、观点、态度、哲学或意见的个人”[21]。教师是现代知识分子,具有代表和服务公共教育的属性,服务于教育强国建设、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与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需要。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深刻影响着教师的思想与行为,引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彰显教师情怀、教师担当、教师作为。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论述标志着中国特色教师教育理论体系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既可以将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提升到更高层次,也能推动教育家精神内蕴于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这一理想样态实现从应然向实然的转变[22],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完善、高效的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由此,促成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理论革新。

  • 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教师队伍的自信则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作为一种意识范畴,成为提振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自信的强劲力量。有学者指出,“教师队伍建设不只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保障措施,更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没有教师就没有教育,虽然自信息技术发达以后学校消亡论、教师消亡论不绝于耳,但至今没有一个国家不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影响学生成长的教师的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是任何机器代替不了的”[23]。教师队伍需要教育家精神的高位思想引领,才能发挥在人才培养、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论述的首要意义便在于其能够积极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在这一精神的润泽与感召下,社会各界逐渐增强对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视,进而使广大教师直观地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尊重与认可。这种正向积极的反馈就如同给广大的教师吃下了“定心丸”,让他们坚信自己所投身的教育事业是备受重视、前景光明的,进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投入提升专业素养、塑造良好师德师风等关乎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当中去,促使教师队伍建设在充满信心的良性循环中不断迈向更高水平。

    再者,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论述是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推进器”。教育强国建设离不开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支持,把培养教育家型教师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必然需要建立起有关社会主义教育者(人民教育家)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4],即教育家精神。教育强国建设的落实必然要以弘扬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作为重要前提。从长远规划来看,2035年要“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24],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凸显出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论述的关键意义。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论述以明确丰富的内涵,肃清各种对教育家精神的非理性认识,营造良好社会教育环境,凝聚起了社会各类主体对教育家、教育事业的基本价值共识,为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与精神力量,搭建了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践行枢纽。

  • 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论述作为教师实践的内在力量,不仅适用于中国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也是一种超越国界和民族的、具有时代性的话语表达。其蕴含着普遍可用的理念和价值观,是传统文化的映射,也是时代精神的凝练,为各国达成教育家精神的一般共识和特殊认识提供经验阐释与学理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显示,世界需增加4 400万名教师才能实现2030年全球普及中小学教育这一目标,并据此提出7项建议措施[25]。在此背景下,很多国家正面临着如何让教育回归本质,避免单纯追求成绩、功利化教育的问题。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所倡导的理念能为各国提供价值引领,引导教师群体认识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塑造灵魂、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伟大事业。各国可以借鉴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的理念与方法,构建起紧密贴合本国国情、以本国文化为根基、以本国现实为导向的教师教育体系,塑造高质量、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师资队伍,进而助力全球教育变革朝着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

    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论述蕴含着对教师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睿智思考,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教师荣誉制度、教师教育体系的政策制定与实践创新作出原创性贡献。一是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为全球教师教育赋予了独特的价值取向。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所强调的师德为先、仁爱为本、因材施教等理念,为中国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确立了道德与伦理标杆,也为全球面临的各种道德挑战和价值观冲突问题,提供了有别于西方既有经验的价值选项。二是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经验参照。我国以孔子等为代表的众多教育家智慧,已然传播到世界上众多的国家和地区,成为当今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源头,有力证实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所具备的强大活力与广泛影响。三是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为全球教育合作构筑了文化桥梁。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蕴含着“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又彰显着“美美与共”的国际视野,在教育全球化进程中展现出独特的文化软实力。依托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的价值内核,贯彻落实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结合国际传播规律开展宣传活动”[26],有助于推动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走出去”,增进国家间的文化理解与认同,进而提升我国教师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Reference (26)

Catalog

    /

    DownLoad:  Full-Size Img  PowerPoint
    Return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