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sage Board

Dear readers, authors and reviewers,you can add a message on this page. We will reply to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2024 Volume 50 Issue 4
Article Contents

LIU Yuanliang. Mechanism of Promoting the Building of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through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4, 50(4): 52-62. doi: 10.13718/j.cnki.xdsk.2024.04.005
Citation: LIU Yuanliang. Mechanism of Promoting the Building of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through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4, 50(4): 52-62. doi: 10.13718/j.cnki.xdsk.2024.04.005

Mechanism of Promoting the Building of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through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More Information
  • Available Online: 01/07/2024
  • MSC: D616

  • The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is a significant accomplish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democracy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It represents a new form of socialist democracy that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proven to bebroadest, truest and most effective through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advancement of the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is an essential deman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Under the CPC leadership, a proactive and innovative approach has been taken to establish a democracy that covers all aspects of the democratic process and all sectors of society.The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effectively meets the increasing democratic demand of the people in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It also provides a solid political foundation and drives the creation of a powerful synergy to adv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thereby expanding the vast horizons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Based on the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it driv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from a deep level and makes it stable. To facilit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by comprehensively advancing the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in the new era, it is necessary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central leadership role of the CPC in developing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while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prioritizing the people's interests to propel the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refining 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that safeguards the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incessantly optimizing the functioning of this democratic system.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continuously shape the new momentu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while displaying the superiority of the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 加载中
  •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Google Scholar

    [2]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 人民日报, 2024-07-22(1).

    Google Scholar

    [3] 商红日. 全过程民主彰显人民民主的本质[J]. 探索与争鸣, 2020(12): 13-15.

    Google Scholar

    [4] 王珂. 从三个维度深刻理解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和要求[J]. 党的文献, 2023(4): 52-57.

    Google Scholar

    [5] 桑玉成. 拓展全过程民主的发展空间[J]. 探索与争鸣, 2020(12): 9-12.

    Google Scholar

    [6] 鲁品越. 全过程民主: 人类民主政治的新形态[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1(1): 80-90.

    Google Scholar

    [7] 蒯正明. 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新贡献[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1(9): 71-78.

    Google Scholar

    [8] 肖贵清, 宋志浩.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3(4): 31-42.

    Google Scholar

    [9] 陈晓莉. 政协协商民主践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强大效能与提升路径[J]. 中州学刊, 2023(11): 20-25.

    Google Scholar

    [10] 李锋.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的构建[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22(2): 29-36.

    Google Scholar

    [11] 董树彬.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22(6): 58-65.

    Google Scholar

    [12] 李笑宇.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定位、功能与发展战略[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4): 28-34.

    Google Scholar

    [13] 肖立辉. 论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中国式现代化之关系[J]. 理论学刊, 2023(6): 22-31.

    Google Scholar

    [14] 习近平. 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1.

    Google Scholar

    [15] 邓小平文选: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

    Google Scholar

    [16] 刘华东.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9 235件代表建议统一交办[N]. 光明日报, 2024-04-02(3).

    Google Scholar

    [1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2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

    Google Scholar

    [18] 刘远亮.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成逻辑、显著优势及创新意义[J]. 科学社会主义, 2022(5): 12-20.

    Google Scholar

    [1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4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2.

    Google Scholar

    [20] 庞金友, 高秀楠. 全过程人民民主: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J]. 探索, 2023(3): 1-14.

    Google Scholar

    [21] 列宁选集: 第4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Google Scholar

    [2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Google Scholar

    [23] 邓小平文选: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Google Scholar

    [24] 列宁选集: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Google Scholar

    [2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0.

    Google Scholar

    [26] 成龙. 从世界大视野看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创新[J]. 学术界, 2023(2): 37-48.

    Google Scholar

    [27] 刘守英, 范欣, 刘瑞明. 中国式现代化[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

    Google Scholar

    [28] 范劭兴, 王智. 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性的多维透视[J]. 人文杂志, 2023(2): 1-11.

    Google Scholar

    [2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3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0.

    Google Scholar

    [30] 习近平. 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 人民日报, 2023-03-16(2).

    Google Scholar

    [31] 刘远亮. 民主的重塑与超越: 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价值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10): 189-196.

    Google Scholar

    [3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Google Scholar

    [33]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9.

    Google Scholar

    [34] 房宁. 民主的中国经验[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

    Google Scholar

    [35] 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N]. 人民日报, 2023-02-08(1).

    Google Scholar

    [36] 宫玉涛. 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J]. 科学社会主义, 2023(3): 4-9.

    Google Scholar

    [37]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Google Scholar

    [38] 刘勇, 赵勇, 杜玉华, 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笔谈)[J]. 理论与改革, 2023(1): 24-47.

    Google Scholar

    [39] 于安龙. 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 多维向度与辩证逻辑[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4): 38-50. doi: 10.13718/j.cnki.xdsk.2023.04.004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40] 唐亚林. "全过程民主": 运作形态与实现机制[J]. 江淮论坛, 2021(1): 68-75.

    Google Scholar

    [41] 李楠, 曾丽华.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价值意蕴、战略设计及发展路径[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5): 19-29.

    Google Scholar

    [42] 孟东方. 应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1): 42-49. doi: 10.13718/j.cnki.xdsk.2022.01.004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 加载中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Article Metrics

Article views(4579) PDF downloads(371) Cited by(0)

Access History

Other Articles By Authors

Mechanism of Promoting the Building of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through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Abstract: 

The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is a significant accomplish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democracy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It represents a new form of socialist democracy that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proven to bebroadest, truest and most effective through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advancement of the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is an essential deman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Under the CPC leadership, a proactive and innovative approach has been taken to establish a democracy that covers all aspects of the democratic process and all sectors of society.The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effectively meets the increasing democratic demand of the people in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It also provides a solid political foundation and drives the creation of a powerful synergy to adv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thereby expanding the vast horizons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Based on the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it driv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from a deep level and makes it stable. To facilit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by comprehensively advancing the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in the new era, it is necessary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central leadership role of the CPC in developing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while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prioritizing the people's interests to propel the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refining 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that safeguards the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incessantly optimizing the functioning of this democratic system.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continuously shape the new momentu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while displaying the superiority of the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一.   引言
  •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不懈追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民主建设是有机构成部分,民主发展状况从根本上影响着现代化进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1]37,凸显了民主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阐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就包括了“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容[2]。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的具体形态,它基于“全过程”逻辑构建民主,真正体现了民主的真谛即人民当家作主,彰显了相比于其他民主形式的巨大优势。不断加强民主建设,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更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是迈入新征程国家改革发展中需要特别重视的议题。

    从目前学界的研究来看,学者们较多的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比如,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要义,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人民民主的本质[3],并从广泛性、真实性、有效性等方面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和要求[4];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5],是人类民主政治的新形态[6],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新贡献[7];探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路径,提出通过加强制度保障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8],通过优化政协协商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9],通过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民主话语体系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10],等等。这些探讨,为进一步深化研究全过程人民民主问题奠定了重要基础,但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二者间关系的分析则略显不足。虽然有学者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产生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并开辟了中国式民主新道路[11],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之维[12],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中国式现代化是良性互动关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基础和条件[13],但其研究仍需进一步拓展。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作用机理问题,还有待系统深入的研究。

    本文在学界既有研究基础之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全过程人民民主何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以及如何通过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切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通过多维分析,一方面以期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相关问题研究,另一方面以期更为准确和全面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关系及互动机理。

二.   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质属性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民主与现代化相伴随,是衡量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民主的构建是推进现代化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4]74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种全新的民主形式,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实践旨归,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质属性。

  • 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项重大创新。民主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基于社会主义本身的发展逻辑以及中国的特殊国情,我国最终确定了人民民主的发展方向。但必须认识到,我们在推进人民民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也曾出现过诸多问题。比如“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15]327,也即是说,在政治生活中强调权力集中过程而忽视了人民民主参与过程。当然,也出现过一味强调人民民主参与而忽视有效权力集中的问题。从现实角度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体制、机制、程序、规范以及具体运行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足”[14]84。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即通过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运行过程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注重民主环节的完整性以及民主参与的持续性,能切实解决上述问题,因而在实践中展现出了旺盛的活力。比如,近年来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召开之前都会通过网上网下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就《政府工作报告》广泛征求意见;会议中人大代表会就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人民反映强烈的矛盾和问题提出建议并进行充分讨论,以及根据建议形成决策;会后通过决策的实施、有效监督和反馈以更好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广泛的参与主体,有科学健全的运行程序,有全要素的协同,有真实的民主效果。这种自主构建的民主,既不同于苏联的社会主义民主,也有别于当代西方国家的自由主义民主,它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

    我国的民主建设从“人民民主”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化,是持续探索民主发展规律而重塑民主所呈现出的新突破。坚持走自己的路,是党领导人民历经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在民主建设中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必然逻辑。从本质上说,民主回答的是国家权力属于谁以及为谁服务的问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制度安排及政策制定都要服务于人民的根本利益。比如,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代表们提出的“科技、教育、卫生和体育”“社会及公共事务”“发展规划和综合经济”等方面的建议共4 132件,占建议总数的44.7%[16],这些建议紧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以及民生福祉的保障。“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作用。”[17]285全过程人民民主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实践,从中国超大社会规模、特殊的历史文化条件、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及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等实际出发,以人民当家作主为价值内核推进民主建设,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显著优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与非全过程人民民主,比如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选举时漫天许诺而选举后无人过问,有极大的不同。它以党的坚强领导为政治保障,以实质民主为实践路向,以健全的制度体系为支撑,以突出的治理绩效为基础,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形式[18]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现代化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9]10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重科学统筹,协同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而且坚持全国一盘棋,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效应对面临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政治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方面[20]。加强政治建设,建立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民主制度,推进政治现代化,将为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民主作为上层建筑的范畴,必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在不同时代场域中有不同的表现和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建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之上,是植根于中国国情又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其重要内容[11]。换言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孕育生成的民主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现代化的显著标识。

  •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精神实质即人民当家作主,它从深层次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进程。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任务,指明了新征程中民主发展的方向。在整体的现代化建设布局中,民主的构建必不可少。选择一条适合国情的民主道路,可以更好地促使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并实现现代化目标;相反,倘若民主脱离国情,再美好的民主形式也难以发挥其推动现代化的作用,还可能给现代化带来灾难。正如列宁所言,“任何民主,和任何政治上层建筑一样……归根到底是为生产服务的”[21]405。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种全新民主形式,真正着眼于有效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实现了民主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比如,山西运城“快递小哥”李朋璇因一则网络留言被邀请到中南海参加座谈会,就快递行业相关问题提出建议,促进了国家《快递暂行条例》的出台,从而助力经济社会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现代化过程中自觉探索的结果,标志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新高度。实践表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地推动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能实现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进而使国家公共利益得到切实维护,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一大亮点。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决定了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必须以人为本,人民是国家及现代化的主体力量,而非客体力量,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契合了以人为本的内在规定性及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22]415在社会主义国家,以人为本是其根本特质,国家建设的目标设定、价值追求等,都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为本的发展逻辑。正是在此意义上,邓小平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23]370满足人民的生存需求,保障其各项权利,这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与发展最为根本的标准。“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24]782切实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凸显人民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的固有属性。在我国国家改革发展中,不论是政策法规出台前广泛征求各方面建议,人大代表联系点助力解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还是各省市网络问政平台政府部门和群众就解决相关问题进行各种互动,以及通过“民主恳谈会”“听证会”等方式体现民意,都是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纵观百余年的探索历程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探索国家政治发展方案,并逐步走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条民主发展新路。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最终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意味着整个国家的改革和发展都必须要立足于“人民”这个基点,抓住“人民”这个关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进一步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定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指出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25]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人民立场。“人民群众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者和依靠者,而且是资本的占有者和使用者,更是国家权力的拥有者和监督者,社会利益的创造者和共享者。”[26]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反映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及其在治国理政中重视人民主体价值的特点,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真谛。《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2]

    由上可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既源于全过程人民民主本身所具有的诸多优势,是被实践证明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民主发展模式,也源于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根本上契合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积极推进民主构建进而完善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和机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规定性使然。

三.   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内在逻辑
  •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全新呈现样态,“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14]336。它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产物,也是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资源。在党的领导下,基于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全过程运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的有机统一,进而通过民主的促进作用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行稳致远。

  •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体现“人民的统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属性。在推进现代化发展的逻辑框架中,人是最重要、最核心、最活跃的因素[27]111。满足人民需要,是现代化的根本动因,我国现代化的开拓过程实际上就是人民自身需要不断满足的过程[28]。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29]9。对于现代化发展来说,“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30],实践中要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民主是人民对国家本质的规定性,其最终价值指向在于人,在于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积极回应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而满足日益增长的民主诉求则是重要方面,比如保障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在国家治理各方面更多地体现民意等。民主政治建设作为一种手段,目的在于通过民主运行过程回应人民的民主诉求,更好地推进现代化发展。在现代化和人的关系上,不是人要为现代化服务,而是现代化要为人服务,而维护和实现人民民主权利则是题中应有之义。

    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能切实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比如,人大代表在履职期间,都会通过专题调研、座谈、走访等方式,围绕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这些建议承载着人民群众对民主的期盼,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评判一个国家民主发展的成效,实践最有说服力,人民最有发言权。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我们之所以能够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人民的地位和价值,注重民主的全过程运行,并且通过民主理论和实践创新使人类民主意识、民主制度、民主过程等具有了新的内涵[31]。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让人民群众依法有序参与国家治理过程,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使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保障人民权利为支撑点,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落脚点[20]。这种民主发展理路进一步完善了民主过程,优化了民主实现机制,“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2],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民主特质,从根本上驱动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 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全过程,其最大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也是中国作为典型的后发现代化国家在民主建设中呈现出的显著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32]31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在整体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善于总揽全局、有效协调各方的政治核心作为中坚力量,要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不可能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民主建设也随之不断深化和拓展。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对于有效应对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复杂国内外环境变化、完成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是极为重要的,避免了因缺乏坚强领导核心而导致的社会动荡局面,以及出现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颠覆性的错误。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以党的坚强领导为轴心构建民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一方面适应了现代化进程中的民主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则保持了推进现代化所需要的基本秩序。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过程中形成的制度体系,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政治支撑。不论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还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制度安排,都是基于我国特殊国情而构建的被实践所证明的富有成效的制度形式。这些制度安排有效调节了各种政治关系,对于人民行使民主权利,解决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行有可靠的制度基础,保证了人民通过制度化途径更好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现代化发展,制度为要。没有完善的制度安排,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民主,也不可能有现代化的稳定发展,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中,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形成涵盖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多个民主环节的完善制度体系,既保证了民主的稳定规范运行,也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基于这些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而展现出蓬勃生机。

  •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凝聚起全社会力量不断为之奋斗。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差异大、发展环境复杂,现代化建设同时面临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问题,涉及社会结构、制度运作机制、社会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变革。事实上,作为一种赶超型现代化,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像中国这样面临着庞大的任务[33]523-525。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变革过程,也必然会导致社会的分化,在此过程中不同社会群体无疑会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利益诉求之间也往往会存在矛盾和冲突,能否有效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进而形成共识,是顺利推进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现如今,我们既要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追求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同时也要对各种关系进行统筹协调。因此,如何凝聚、组织、整合社会各主体的力量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就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要悉力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这其中,民主发展至关重要,其目的就是要用一种有效的民主形式及相应的制度安排来整合社会,通过切实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而形成驱动现代化的合力。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作用就体现在,它在横向上通过广泛的民主参与实现各主体的利益协调,在纵向上将国家意志与人民意志相统一,有效解决了民主发展与大国治理之间的矛盾。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之所以出现动荡,四分五裂,成为所谓的“失败国家”,其重要根源就在于不同群体的利益冲突难以协调,以及国家与社会之间不断激化的矛盾。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种基于广泛参与而形成的共识型民主,克服了简单票决民主的诸多弊端,能有效协调社会各方面发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局面。尤其是通过发挥民主集中制的优势,既保证了民主的活力,又促进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它既因“保障权利”而能调动人民积极性,使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获得社会内在动力,又因“集中权力”而能实行战略性发展,使工业化、现代化建设更有效率[34]147。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行,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各方面意见,有助于形成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做到全国一盘棋,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而且把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也保证了各项决策和政策的科学性。积极推进协商民主发展,比如着力“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2],有助于集思广益,在解决诸多问题的过程中凝聚共识。此外,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大团结大联合,通过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形成团结奋进的局面,也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凝聚了人心、汇集了力量。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成功探索,拓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广阔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35]坚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打破了只有遵循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以及“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拓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的重大贡献[36]。民主建设是推进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创造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种新的民主形式,不仅实现了对民主的重塑,也实现了对西方民主的多重超越,进而在此基础上促进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实践表明,全过程人民民主行得通、很管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助于创造动态有活力的政治稳定,创造有序可持续的政治发展,推动有效的经济社会发展[12]。国家选择何种民主形式,直接关乎现代化建设成败。对于中国来说,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行,能更好地反映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在国家治理中,无论立法、决策等政治过程,还是相应的制度安排,都以追求国家整体利益为指向,通过民主的运行体现出了显著的治理效能。正是这样一种独特的民主形式,使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越性得以充分彰显,并破解了人类现代化的诸多难题,成为当今时代非常成功的现代化案例,无论是经济的增长、社会的稳定、综合国力的提升等,都是有力例证。概言之,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了民主政治的新形态,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了新的民主实现方式、形成了新的民主驱动机理、强化了新的民主制度保障,同时也避免了一些国家在现代化中因民主转型而出现的治理危机和困境。

    可见,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是内在统一的,它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驱动要素。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种民主新路,基于“全过程”逻辑发展民主,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多重优势,同时也开辟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境界。以全过程人民民主驱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既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本身发展的重要实践指向,也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四.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多维进路
  • 全过程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相互融合、互动共进,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践之中。新征程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塑造新动能,既是现实选择,也是重要发展任务。

  •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国是在社会各方面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开始建立现代国家的,缺乏相应的经济与社会条件,加之急剧的现代化转型同时面临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这就决定了必须要借助于一种强大的力量来整合社会,领导国家发展。历史表明,能担当起这个领导角色的只有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37]65,正突出了党的领导对于现代化发展的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是最大优势[38]。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越是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民族复兴伟业越是不断接近实现,就越需要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其领导能力,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39]。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其中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政治保证,它从整体上决定着全过程人民民主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方向和发展前途。

    因而,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必须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更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其一,注重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各方面各环节。应进一步优化相应领导机制,充分发挥党在民主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保证民主发展的正确方向。特别是要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使人大、政协等各种民主形式更好发挥在实现人民民主方面的优势。要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动力,发挥好党全面领导的作用,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其二,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能力。坚持党的领导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大优势,切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客观上需要不断强化党的建设。要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提高党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使党切实担负起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时代使命,更好汇聚人民智慧,确保民主真实、管用、有效。简言之,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中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保障,有助于通过民主的发展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进。

  •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精神实质即人民当家作主,它“将人民的需求、人民的参与、人民的协商、人民的监督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了将人民民主所追求的民主性质与民主运行的质量有机结合的目标”[40]。譬如,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共9 235件,会后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和有关方面对代表建议进行了梳理和综合分析,依法交由213家承办单位办理,推动解决一系列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16]。在现代化建设中,要始终把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和处理好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进民主构建的重要任务,就在于基于生产力发展及国家建设切实保障人的民主权利,促进其自由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人是核心价值主体。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30]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体现了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的价值取向,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选择”[41]。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中国式现代化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取得的创新成果,人民立场是根本立场。

    实践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这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方略。其一,坚持民主建设为了人民的价值导向。应“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14]336-337。要基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优化治理过程,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摆在最重要的位置。要通过民主建设,让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作用,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其二,坚持民主建设依靠人民的方法论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从根本上说就是人民的实践过程,人民的伟大创造过程[42]。推进民主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前提是要保证人民的“在场”。“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17]293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应注重依靠人民,要让人民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领域参与民主过程,使人民群众真实有效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进而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来。

  • 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特别重视政治建设,基于中国特殊国情构建了政治制度体系并通过改革创新使之不断完善,为整个国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制度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32]8-9注重用更加健全的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是要更好发挥制度的作用,实现民主全流程各环节规范化机制化。用制度体系支撑人民民主的全过程运行,不仅能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能更好地体现其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优越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明确了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的改革任务[2],进一步指明了以制度建设推进民主发展的实践路向。

    通过完善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制度体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需要多措并施,协同发力。其一,改革不适应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在民主建设中所形成的诸多制度安排,构成了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但这些制度安排在具体运行中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唯有不断改革不适应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程序和环节,优化制度运行过程,才能更好地体现制度优势。近年来对全国人大组织法、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的修改,以及对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办法的修改等,都说明了这一点。其二,注重构建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在民主建设的过程中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注重制度机制创新,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使全过程人民民主能更好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和要求。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广泛运用,为民主发展创造了多方面的机遇和条件,这种背景下,就需要创新网络民主实现机制,优化网络问政、网络理政流程,让网络民主更好地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其三,善于将各方面制度转化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效能。要运用制度推进民主建设,把民主价值和理念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其目的就是要用民主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0],进而充分发挥民主治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 民主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经由民主过程的运行而体现出的治理绩效。民主既具有目的价值,也具有工具价值,是二者的统一。对于一种有效的民主来说,能切实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国家稳定。尽管民主是人类的共同价值和共同追求,但发展道路是多样的,不应只是西方一条路。如马克思所言:“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22]669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有其特殊逻辑,它立足于中国国情,追求的是人民民主,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决定了其必然不同于其他民主政治模式。全过程人民民主“开创了比西式民主更为多样、更为有效、更为灵敏的人民民主新型发展之路”[40]。其显著优势就在于,通过民主的全过程运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不断优化民主运行过程,进而提升民主质量,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中的重要议程,它直接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全局。其一,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一核心机制。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必须将其统一于民主实践,实现党领导民主、人民实现民主、法治保障民主的统一,更好体现中国民主政治的优势。其二,推进多种民主形式协同发展,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中涉及多种民主形式,比如协商民主、基层民主等,都是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形式,应注重多种民主形式协同发展,以保证人民切实实现民主权利。其三,使人民民主的各个实践环节相贯通。应不断优化民主实施机制,坚持系统思维,既要重视让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作用,更好体现人民当家作主,也要重视各个民主环节之间的衔接和贯通,进而通过全链条的民主运行体现民主优势。其四,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注入活力。应“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不断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7]289。具体而言,应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以更好地赋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五.   结语
  •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所孕育生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和本质要求。作为一种全新的民主形式,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不仅实现了民主实践的创新,也实现了民主理念的创新,并探索出了一条民主新路。这种以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运行过程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刻的影响,关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全局。实践表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基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和现代化建设的良性互动,凸显了“中国之治”的巨大优势。“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15]168有理由相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越性将不断彰显,将更好发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在提升民主治理成效的同时,也将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不断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

Reference (42)

Catalog

    /

    DownLoad:  Full-Size Img  PowerPoint
    Return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