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sage Board

Dear readers, authors and reviewers,you can add a message on this page. We will reply to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2024 Volume 50 Issue 6
Article Contents

ZOU Shaoqing, ZHOU Ye. 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Path of Integrating the Spirit Pedigree of Chinese Communists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4, 50(6): 30-41. doi: 10.13718/j.cnki.xdsk.2024.06.003
Citation: ZOU Shaoqing, ZHOU Ye. 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Path of Integrating the Spirit Pedigree of Chinese Communists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4, 50(6): 30-41. doi: 10.13718/j.cnki.xdsk.2024.06.003

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Path of Integrating the Spirit Pedigree of Chinese Communists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More Information
  • Available Online: 01/11/2024
  • MSC: D261;G411

  • The spirit pedigr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is the root and soul of the building, revitaliz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Party, as well as a precious spiritual wealth.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the key of moral education. We shoul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pirit pedigr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great spirit, and pass on the red gene and revolutionary spirit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deeply grasp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practical bottleneck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piritual pedigr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to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nd actively explore the practical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pirit pedigree into the teaching: the holistic themed integration, the differentiated case-based integration, the diversified embedded integration, the expanded experiential integration, and the information-based network integration, so as to implement the nurturing of people with culture, the education for the Party and for the countr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new talents in the era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 加载中
  • [1]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 2019-03-19(1).

    Google Scholar

    [2]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0: 23.

    Google Scholar

    [3] 王易.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J]. 教学与研究, 2022(5): 13-18.

    Google Scholar

    [4] 吴艳东, 吕翠萍. 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奋斗精神的基本内涵与弘扬路径[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2): 47-59. doi: 10.13718/j.cnki.xdsk.2024.02.004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5] 郭明飞. 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内涵、生成逻辑、时代价值[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5): 5-9.

    Google Scholar

    [6] 杨玉春.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逻辑论析[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2(16): 54-56.

    Google Scholar

    [7] 许瑞芳, 张宜萱.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 思想理论教育, 2024(3): 21-23.

    Google Scholar

    [8] 张新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思考[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2(1): 24-26.

    Google Scholar

    [9] 韩忠全, 白如玉.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赜[J]. 黑河学院学报, 2022(7): 25-27.

    Google Scholar

    [10] 孙安民, 梁志勇.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 叙事方式、价值意蕴与培育理路[J]. 重庆社会科学, 2024(5): 83-92.

    Google Scholar

    [11] 韦俊峰, 张振.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重逻辑及其实践机制[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5): 34-37.

    Google Scholar

    [12] 崔龙燕, 崔楠.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重追问[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7): 164-172.

    Google Scholar

    [13] 白杨, 杨慧民.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论略[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5): 606-612.

    Google Scholar

    [14] 张友坤, 刘有升, 陈丽静.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 2022(6): 84-86.

    Google Scholar

    [15] 王惠英.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J]. 南方论刊, 2022(4): 89-91.

    Google Scholar

    [16] 吕洪珏, 陈志勇.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1): 74-76.

    Google Scholar

    [17] 郭振东.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3): 37-41.

    Google Scholar

    [18] 滕翠华. 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略探[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2(16): 59-60.

    Google Scholar

    [19] 刘淑艳, 孙涛. 学校雷锋精神教育大中小一体化: 意义、挑战与路径[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2(3): 153-158.

    Google Scholar

    [20] 邱静文.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22): 64-66.

    Google Scholar

    [2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22-10-26(1).

    Google Scholar

    [22]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N]. 人民日报, 2023-05-30(1).

    Google Scholar

    [23]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 人民日报, 2022-04-26(1).

    Google Scholar

    [24]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 人民日报, 2018-09-11(1).

    Google Scholar

    [25] 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N]. 人民日报, 2024-05-12(1).

    Google Scholar

    [26] 陈思思. 论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的三重维度[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3): 92-107.

    Google Scholar

    [27] 邹绍清. 论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的重大成就与基本经验[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1): 1-15. doi: 10.13718/j.cnki.xdsk.2022.01.002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28] 张志丹, 郭相震. 沂蒙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2(6): 106-113.

    Google Scholar

    [29] 朱薇, 陈晋. 你是这样的人: 精神谱系的故事[M]. 新星出版社, 2022: 89-120.

    Google Scholar

    [30] 赵丹. 思政课案例教学的一体化实践[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24(4): 13-15.

    Google Scholar

    [31] 华龙网. 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建设典型案例大型系列报道[EB/OL]. (2024-08-13)[2024-12-09]. https://www.cqnews.net/html/col1849855.html?spm=0.0.0.0.wswCP4.

    Google Scholar

    [32] 张素敏. 红旗渠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一体化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21): 43-46.

    Google Scholar

    [33] 韩云波. 论中国共产党百年英雄文化[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3): 1-14. doi: 10.13718/j.cnki.xdsk.2021.03.001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34] 马福运.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式与路径[N]. 光明日报, 2023-01-11(6).

    Google Scholar

    [35] 刘有升, 丁姣. 应然·实然·使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4): 83-89.

    Google Scholar

    [36] 马肖华. 融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路径选择[J]. 传媒, 2022(7): 85-87.

    Google Scholar

    [37] 央广网. 这个暑期, 上理工学子在井冈山上了一堂沉浸式"大思政课"[EB/OL]. (2024-07-22)[2024-12-09]. https://www.cnr.cn/shanghai/tt/20240722/t20240722_526808246.shtml.

    Google Scholar

    [38] 黄红发, 王顺双, 王勇.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挖掘资源优势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高质量发展[N]. 光明日报, 2023-11-21(4).

    Google Scholar

    [3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打造"高精尖"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金课[EB/OL]. (2022-03-17)[2024-12-09].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301/sfcl/202203/t20220317_608128.html.

    Google Scholar

    [40]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N]. 人民日报, 2024-09-11(1).

    Google Scholar

  • 加载中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Article Metrics

Article views(5183) PDF downloads(591) Cited by(0)

Access History

Other Articles By Authors

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Path of Integrating the Spirit Pedigree of Chinese Communists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Abstract: 

The spirit pedigr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is the root and soul of the building, revitaliz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Party, as well as a precious spiritual wealth.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the key of moral education. We shoul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pirit pedigr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great spirit, and pass on the red gene and revolutionary spirit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deeply grasp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practical bottleneck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piritual pedigr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to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nd actively explore the practical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pirit pedigree into the teaching: the holistic themed integration, the differentiated case-based integration, the diversified embedded integration, the expanded experiential integration, and the information-based network integration, so as to implement the nurturing of people with culture, the education for the Party and for the countr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new talents in the era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程中构筑的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承和弘扬,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打造思政课教学共同体,深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各学段的育人价值,推动精神育人力量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画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建设的同心圆,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此,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实践瓶颈和实践路径,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具有重大意义。

一.   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1],自此鸣响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发令枪,并使其成为备受关注的理论热词和教育教学实践的重点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2]23,齐心协力奏响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交响曲”。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思政课不可或缺的宝贵教学资源,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引领和力量支撑,将其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是其内在应有之义。当前学界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研究逐渐展开,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明确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研究还相当缺乏,目前大多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或对某一具体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某个学段、某一门思政课教学的零散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第一,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整体样态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研究。王易认为,要在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整体样态基础上,深刻理解坚持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葆有为民情怀、善于开拓创新、秉持艰苦奋斗、涵养道德品格的精髓要义,探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赓续发展,以更好地激励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3]。吴艳东等认为,要不断弘扬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团结奋斗精神,不断激发中华民族荣辱与共的团结奋斗基因[4]。郭明飞认为,要深入激活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不断激励人们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新的胜利迈进[5]。杨玉春认为,要从理论、价值和实践的逻辑理路探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教学,二者既在教育目的、内容、载体相融通,也在价值目标高度契合,还在教学实践上相得益彰[6]。许瑞芳等从以教育高质量发展理念引领、以数字技术赋能、以教、学、评一体化提升、推动区域均衡发展等提出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未来展望[7]

    第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研究。一是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或功能的研究。张新峰认为,其具有赓续党的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落实“立德树人”的价值意蕴[8];韩忠全等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具有强党、资政、传承、激励、导向、育人、规范和开发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9]。孙安民等认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是党百年奋斗的实践精神的叙事方式,需要不断培育斗争精神和担当精神[10]。二是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容研究。韦俊峰等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内容、课程资源和重要指导[11];崔龙燕等认为,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教学,要从精神谱系、具体精神形态和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入手,优化课程内容做到精神谱系的“科学嵌入”、抓住关键要点做到“三个讲好”、创新输出路径做到“润物无声”、强化教师职能做到“优质高效”[12]。三是探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的方法研究。白杨等探讨了“问题式融入”“专题式融入”“整体性融入”“链接式融入”等融入方法[13];张友坤等着眼“一”与“多”、“实”与“虚”、“破”与“立”,把握教学主体、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学实效[14]。四是围绕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现实问题的研究。王惠英认为,其融入的实践教学中面临组织考核不规范、学生参与不广泛、实践方式不新颖等[15]。五是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的课程资源或路径研究。王易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应充分挖掘与之相关的思想资源、时代特征和精神力量等,打造全方位融入路径[3];吕洪珏等从理论课堂、第二课堂、实践课堂、网络课堂等探索融入策略[16]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某一具体精神融入学校思政课教学的研究。学界从伟大建党精神、红岩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科学家精神等融入思政课教学进行了多样化的研究。一是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研究。郭振东认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尚需反思一些问题,包括教学目标设计与学生实际情况不吻合、教学内容设计没有把握好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教学过程中没有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教学评价过程中没有重视实效性评价和长效性考量的统一[17]。二是将具体精神融入某一思政课教学的研究。滕翠华认为,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从政治高度、历史厚度、理论深度、实践力度、情怀温度、天下气度等方面融入其内容[18];刘淑艳等从雷锋精神融入着手,提出强化顶层设计、教学目标、课程体系、评价体系的一体化措施[19];邱静文认为,科学家精神可从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范式、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融入,不断提升科学家精神的育人价值和教学实效[20]。此外,还有对红船精神、抗疫精神、太行精神、老区精神、铁道兵精神等融入大或中或小学某一阶段思政课教学的零星研究。

    综上所述,虽然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探索性成果,但目前还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研究的理论成果相对较少,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凤毛麟角,亟待从理论内涵、实践瓶颈及如何实现一体化等方面破题,发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铸魂育人作用,解决“是什么”的根本问题。另一方面,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实践成果很少,造成了“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双少”以及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亟须展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双向奔赴”。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界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理论内涵,探讨其所面临的实践瓶颈及迫切需求,重点研究其实践路径。

二.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指导思想
  •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1]。学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教师要发挥立德树人关键作用,需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重要论述,准确揭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丰富内涵,充分考量现实实践中面临的瓶颈,为深化探讨其实践路径提供思想指导、理论基础和逻辑前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的建设,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2]23。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及其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作出一系列指示和重要论述,成为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指南,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指导思想。

    第一,从顶层设计上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战略目标要求,明确其“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将青少年培养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需要发挥思政课的关键作用。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1]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要贯彻全员、全程和全方位“三全育人”,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遵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更好实现“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

    第二,从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高度提出要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重要任务和根本遵循,为解决“怎样培养人”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对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和重要任务,“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22],明确加快教育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了进一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坚持“八个相统一”的具体要求,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1],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金课’”[23];要着力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配齐建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严格思政课教师“六要”素养要求,努力塑造“经师”和“人师”的思政课“大先生”;着力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评价体系一体化,以立德育人实效、全面客观长远评价导向以及科学育才成才观念,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第三,明确提出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教学实践策略,为“怎样培养人”提供了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实现多学段多环节的紧密衔接,不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针对不同学段,根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具体教学目标,抓好教学目标设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改革、教师培养、考核评价等环节,既不能揠苗助长、操之过急,又不能刻舟求剑、故步自封”[2]27,明确要求学校思政课要构建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聚焦更高水平人才培育体系的构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24]。提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2]28。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25]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提供了科学指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百余年伟大奋斗实践中,构筑起来的体现党的根本宗旨和党性,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和担当、崇高价值追求、精神风范、道德品质的诸多精神,按照一定的标准和体系构成的精神族谱。“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基因,锻造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百年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26],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需要全体人民传承、赓续和弘扬光大。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重点对象。学校思政课又是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主渠道。为此,抓住主渠道,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这是新时代的新课题。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主要内涵为:其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和学校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聚焦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目标、内容、方法、队伍等展开深入研究。其二,明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校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基本问题,包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什么、有什么”“大中小一体化是什么”“为什么融”“融什么”,以及其融入的现实价值、内在契合和逻辑关联。其三,明确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怎么融”的实践路径、实施策略,以及各种平台和保障条件。

三.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实践瓶颈
  • 当前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在实践探索中进展缓慢,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和发展瓶颈。

    第一,认识不足的问题,迫切需要提高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重要性的认识。在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实践中,一些地方和学校领导由于教育理念陈旧、改革经验缺乏、过度关注学校升学率等,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比如,一些学校仍然存在“重理轻文”的现象,导致思政课处于副课地位,在时间安排上受到挤压或占用;还有一些学校领导“重物质、轻业务”,造成教师们的内在动力不足;还有一些学校领导对思政课投入不足,导致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不力,使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不够,致使一些教师只教教材,难以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之中,缺乏融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迫切需要提高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提高实践站位。

    第二,融入的理论指导不足,迫切需要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理论指导。纵观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实践来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理论指导不到位。一是部分教师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什么”在理论上把握不到位。不能从理论上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涵、特征、结构、价值意义、如何弘扬”等理解透彻,有些思政课教师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能从学理上进行科学认知,造成教学实践中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什么”不清楚。二是大多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如何融入大中小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等实践问题缺少深入探讨和理论研究,在理论上无法清晰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是什么”。三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如何融入的具体操作环节和具体实施问题上缺乏理论指导。当然,由于目前学术界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尤其是“一体化”方面的成果相当缺乏,亟须加强深入的理论研究,以增强理论的指导。

    第三,实践指导不到位,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实践指导。当前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思政课教学中,虽然有将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航天精神等融入各自学段的教学实践活动,但在实践中缺乏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施环节的统一指导。一方面,由于缺乏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实践的具体指导,缺乏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的教学实施策略、集体备课机制等,造成案例使用零散、各自为政,其具体表现在教学目标上缺乏统整,在教学内容上缺乏衔接,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导致其融入过程中交流沟通不畅、形成“孤岛效应”,致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差,教学实效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实践指导,导致难以深入剖析和精准把握在大、中、小各阶段一体化实施的难点、痛点、堵点等,造成一些教师只关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某个精神在某个学段的融入而忽视内容的差异性衔接,一些教师只关注思政课一体化具体操作而忽视一体化的目标实现,一些教师只关注融入的具体形式而忽视实际效果的提升等。在实践中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集成,难以形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思政课教学的总体方案和实施策略。

    第四,队伍和保障机制不足,迫切需要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队伍、资源、平台的保障建设。当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一体化队伍保障。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由于部分思政课教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以及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其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尚无清晰的一体化意识和协同理念,加之思政课教师本身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导致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固守本学段内容教学,对大中小学上下各衔接学段的教学目标、内容缺乏了解,对其他学段的思政课教学情况整体把握不准,难以主动与其他各学段进行交流合作,使其在融入过程中各学段形成教学壁垒,难以形成一体化教师队伍合力,大大阻碍了融入实效。二是缺乏一体化教学资源保障。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资源存在空间分布配置不平衡、资源的开发利用深度和广度不够、资源整合应用方式单一,造成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之间优质的精神资源循环不通畅、资源利用衔接不畅通、教学内容与资源嵌入性不强,亟待加强一体化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教学资源开发,促进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以保障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顺利实施。三是缺乏一体化平台保障。搭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协同育人平台,是实现有效融入的重要保障。但由于受主客观原因限制,地区壁垒、学校壁垒、学段壁垒等层层阻隔,造成大中小学各阶段的思政课教学现有平台之间联动不足、平台体系尚不健全,包括其集体备课平台、科研成果共享平台、培训研修平台、交流学习平台、人才培育平台等,缺乏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工作机制。

四.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实践路径
  •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既是理论前沿问题也是实践难题,目前最基本的问题是要明确“融入什么”“怎么融”,本文尝试提出整体化专题式融入、差异化案例式融入、多样化嵌入式融入、拓展化体验式融入、信息化网络式融入五条实践路径。

  • 整体化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专题式融入,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遵循课标或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系统知识和逻辑关系进行整合提炼设置若干专题,并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进行具体专题一体化衔接和区别化的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实施,实现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铸魂育人。其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实践中,构筑起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其内涵深邃,精神资源丰富,主要包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构筑的“三大类别”即以英模群体为主的杰出人物类(如雷锋精神等)、以重大革命事件为主的事件精神类(如航天精神等)、以抗击重大风险挑战的斗争类(如抗震救灾精神等),“六大核心要义元素”即理想信念、人民至上、不怕困苦、自力更生、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等元素[27],以及兼具各地域各时代的各具体精神,其革命精神内涵丰富鲜明,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鲜活生动的实践教材和宝贵教学资源,需要融入学校思政课教学之中,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其二,以整体化的专题式融入方式,促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就是在思政课教学中将“三大类别”“六大核心要义元素”和具体精神等按照一定的标准设置专题开展融入教学。比如以“理想信念”为中心、以伟大建党精神来进行整体化专题内容设计,小学阶段“讲活”李大钊等“探寻”理想信念的鲜活故事;中学阶段“讲深”李大钊等“坚定”理想信念重要性的内容设计;大学阶段“讲透”其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的哲理性的内容设计,做到大中小学相互衔接、内容有区别的一体化设计。其三,开展整体化的专题式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需要科学设置教学专题,这是整体化的专题融入的前提性和关键性环节。既要把握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资源横向的覆盖性、全面性和精炼性,又要重视专题设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既要强调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又要根据大中小学不同阶段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而设置教学目标。通过专题式融入教学过程中具体分目标的落实,进而实现大中小学生自觉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转化为坚持真理、坚守信念、自信自强的内在动力,促进大中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精神导航。如张志丹等在沂蒙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时强调,要“与时俱进传播沂蒙精神,创建沂蒙专题教学,开发兼具价值性、知识性、思想性的教学内容,不在‘沙丘上建房子’”[28]。总之,整体化的专题式融入,是一种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实践路径,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教学内容贯通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不同学段,又以不同学段的发展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和深化教学内容,促进大中小学生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赓续红色精神血脉。

  • 差异化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案例式融入,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把握好思政课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采用典型案例式进行融入设计,要求根据大中小不同学段学生认知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案例式设计、分析和研讨,以达到差异化的认识、螺旋式上升的认知和情感理性的升华,提升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铸魂育人的实效。其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由一个又一个的精神坐标连在一起而构筑的,在中国共产党人璀璨夺目的精神长河中,精神坐标无疑是其炫目多彩的风景线,每一个精神坐标既有以个体或群体的人名命名的,如以王进喜、雷锋命名的铁人精神或雷锋精神;也有以党中央所在地或反映某一特殊时期党的事业全局性走向的地名命名的,如井冈山精神或延安精神;还有以事件命名的,如载人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这些由无数人、地名或事件命名的精神,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奋斗实践而凝结成的伟大精神,都是一个又一个生动而鲜活的故事或案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题材和鲜明的时代主题,为新时代新征程伟大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踔厉奋发的精神动力,为上好思政课提供了鲜活素材和有效活动的载体。其二,以差异化的案例式融入,促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就要根据大中小各学段差异,围绕正面或者反面的典型案例,由浅入深地选取某一精神案例进行设计,可以围绕同一案例由简入难地进行案例的差异化设计,并根据处在不同学段的特殊性进行不同的分析研讨。如选取长征精神进行大中小学差异化案例式的教学内容设计,小学阶段选取“半截皮带”的长征故事引导小学生感悟、帮助树立党、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高于一切的家国情怀,中学阶段选取“半条棉被”“断肠明志”的故事,帮助中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鱼水关系,传承中国共产党人救国救民、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大学阶段选取并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的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精神,传承和赓续朱德同志“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的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毫不妥协的精神等[29]。其三,差异化的案例式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内容设计和开展教学,要深刻认识到历经百年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一方面,要考虑到大中小学生的成长、成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注意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另一方面,作为以案例式的融入,所选案例一定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做到科学而实用,在案例选取和设计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典型性,精心设计问题,优选解决方案,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赵丹提出,“要立足整体,厘清各学段思政教学内容的进阶关系,融通不同学段相互关联的教学内容,以实现教学的连贯性与阶梯性”,“保留真实事件或现象的关键性特征,剔除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使源于真实生活的案例更具有普遍性与典型性”[30]。2024年5月17日,重庆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新时代全市学校思政课建设工作,明确提出要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红岩思政”育人品牌。重庆市内各大中小学纷纷响应,比如合川区濮湖小学、南岸区南坪实验小学、渝北中学、王朴中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和附属小学、龙门浩职业中学、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20多所大中小学校着力打造不同学习阶段的“红岩思政”经典案例,联合华龙网特别推出“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建设典型案例大型系列报道,力求进一步展示全市教育系统深入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成果,着力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红岩思政”育人品牌,为重庆市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奠定了良好的案例基础,具有重要的实践借鉴价值[31]。总之,差异化的案例式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一体化的设计,要以党领导人民在百余年奋斗实践中的真实案例链接学生所学内容与红色记忆,挖掘“红色故事”中的育人功能,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鲜活叙事性和吸引力,让百年大党精神谱系形象生动地融入学生头脑,引发大中小学生内在的深刻体悟,增强学生自我认同和自我引领,拓展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广度、深度和温度。

  • 多样化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嵌入式融入,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根据思政课教学目标和要求,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等多元方式进行融入设计,确保其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紧密且深度嵌合,使学生能够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发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铸魂育人的关键作用。其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党在百年砥砺奋进中推动着党的建立、兴盛和强大,指引着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为复兴伟业奋进的精神力量,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培育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其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推动二者之间良性交流、和谐嵌合,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是影响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重要精神源泉,能够教育人和形塑人,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存在目标指向上的一致性。其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围绕党的宗旨和根本任务,是在奋斗实践中凝结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和灵魂,这与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人、注重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具有一致性;尤其是党百余年奋斗优良传统的精神结晶,有着丰富而生动的英雄事迹,其内在蕴含的榜样示范性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有效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吸引力,而思政课作为其弘扬和传承精神的主渠道,二者具有融通嵌合的重要基础。其三,以多样化的嵌入式融入,促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一定要在基于二者内在契合性的基础上,运用尽可能多样且合宜的方式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大中小学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中,达到嵌入的潜移默化、融洽无间。张素敏在红旗渠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一体化时强调要整合多种教学方法实现优势互补,“从教学目标出发,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用案例分析法引入红旗渠修建过程中的真实历史事件,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分组形式让学生展开讨论,然后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从红旗渠故事到红旗渠精神再到红色文化和基因的传承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就。该过程可实现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述法的融汇与整合”[32]。以某一精神如红岩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可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如通过周恩来《我的修养要则》、陈然《我的“自白书”》、王朴“光荣的儿子,伟大的母亲”等红岩故事展现红岩精神,通过大中小学生的自主嵌入式学习、情景式感悟、问题式探究,积极调动学生在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感体验基础上,激发内在积极向上的强大精神力量,进而提升思想政治道德情感,明确自身的使命担当,以实现精神教育的走心、入心、润心,循序渐进、润物细无声,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总之,多样化的嵌入式融入思政课教学,能够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教学内容多元有机地融通嵌入思政课教学的情景、问题和活动中,使大中小学学生更为深刻、细腻地感悟知识、涵养品质、丰盈精神、润泽生命,获得充盈的智慧和生命活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 拓展化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体验式融入,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把握思政课教学目标和要求基础上,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通过扩展和优化创新创造体验式的情境和实践活动进行融入,使学生在沉浸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认知,获得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以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铸魂育人。其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中国共产党人从北京大学红楼、上海望志路到嘉兴南湖红船,再到当今波澜壮阔奋斗实践中的精神谱系,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气势磅礴的英雄史诗。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创造性和创新性地阐释了革命英雄主义‘英雄气概’的精神品质,将其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中”[33],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可以循着英雄的足迹和记忆,以拓展化的体验式的内容设计并开展教学,帮助学生用心拂去历史尘烟,感悟曾经的风雨。其二,拓展化的体验式融入方式,促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可以通过参观考察的情感体验式、调研访谈研究的团队学习式、英模授课的分享收获式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感受革命历史、感悟先进事迹、追寻先辈足迹,用百年奋斗的辉煌成就激发学习热情和奋斗激情”[34],获得正确认知,感悟伟大精神。刘有升等提出,要“发挥精神谱系物质载体的教育作用,组织学生到党史实践教育基地,参观纪念馆、博物馆,亲临感受旧物对精神的诉说,激发情感共鸣;到脱贫攻坚战场、改革开放前沿,亲身见证中国大地的沧桑巨变”[35],让实践教学超越浅层次的“参观”而深入到“参与”。马肖华提出,“开展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知识竞赛,或者舞蹈、演唱及情景剧等文艺比赛”[36],以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校内文化形式融入思政课教学,使大中小学生在体验中升华革命情感,增强爱国情怀。2024年7月15日至23日,2024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第三期)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举行。上海理工大学“沪江星火”青年记者团的师生们与同期入选的21支实践团,共同开启了沉浸式“大思政课”。2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师生,通过开国中将赵镕将军之女赵京娅讲述父亲全身心投入革命的人生经历,以动人的家风故事为中介,与革命先辈开启了一场“隔空对话”;通过将党史课堂搬进革命旧址,亲身走进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大井朱毛故居、小井红军医院、八角楼、黄洋界等,感受红军艰苦卓绝、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通过在坝上村亲手体验制作和品尝红军餐,获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深刻感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以系、搓、编、压手法学习编织红军草鞋,发出“这不仅仅是一双鞋,它承载着红军战士们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的感慨[37]。可见,拓展化的体验式融入方式,是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有效途径,能够促进学生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赓续红色血脉,汲取思想伟力,勇担时代使命。其三,拓展化的体验式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有机统一、智力与非智力的有机统一,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的精神处于集中与轻松并存的状态,处在愉悦轻松的体验过程中,努力促成自我体验为主,增强人与事与物的互动性,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感受和体验中推进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有机结合,使学生的联想能够驰骋、情绪随意起伏、感知暗暗聚集、技能与日俱增。总之,拓展化的体验式融入的内容设计,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让学生在看中学、学中做,在实践中领悟,促进学生知行合一,不断获得螺旋式认知的升级;另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认识、理解、记忆和感悟,推动其知情意信行的统一和转化,提升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思政课教学一体化中的育人质量。

  • 信息化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网络式融入,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把握思政课教学目标和要求基础上,借助信息化的网络平台进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融入设计,推进大中小学不同学段思政课通过信息网络平台,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增强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互动和交流,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铸魂育人。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飞速更迭,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信息化是促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和内涵式发展的有效途径”[38],借助信息技术优势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形式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整体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效果是大势所趋。信息化的网络式融入,就是大中小学思政课借助各种信息化的网络智慧教育平台,打破时空局限和学校边界,以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网络信息化学习,从线下搬到云端,构建数字化的思政课堂,融通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和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以极强的便捷性、强大的智慧性、较高的感染性、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育人的常态化。2017年,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教育部社科司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联合打造建设“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截至2022年,平台已拥有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包括文献资源300余万条、电子图书4万余册、教学视频5 000余个,还包括经典文献库、重难点解析库以及教学内容库、素材库、课件库、成果库6大数据库;平台已覆盖2 700多所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为全国思政课教师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服务,被誉为思政课教师的能量枢纽。借助这一平台,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可以在此处管理教学大纲、制作教学课件、创新教学互动,依托移动端满足掌上服务需求,在此处实现“同备一堂课”、百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教指委专家“在线问诊”等,助力从单打独斗转向集团军作战模式,这也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思政课提供了重要的网络平台基础[39]。另一方面,信息化的网络式融入大中小思政课教学内容一体化设计和开展教学,既要以信息化方式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优质思政课程资源以网络平台为依托提供给学生,又要鼓励学生自主创作蕴含着精神意蕴的微电影、动漫、音乐等网络作品,并分享到网络信息平台予以共享和交流,也可以将此与思政课教学实践与考评等联动起来。马肖华认为,“教师可以抓住新型媒体平台互动性的特点,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微信公众平台、云课堂、雨课堂等这些新媒体教学平台上传课件、教学视频、作业等教学内容,通过平台的回复、评论、讨论等功能,更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得到更精准的教学效果反馈”,同时“学生将所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心得体会进行整理,利用融媒体平台技术,通过微视频大赛等多种方式进行呈现,能使其在自主学习、探索的过程中深入把握理论知识”[36]。总之,信息化的网络式融入的教学内容设计和实践路径,能充分发挥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优势,促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鲜活性、方式的便捷性,以简单易懂而又鞭辟入里的方式讲准、讲深、讲透、讲活教学内容,进而启智润心、激扬精神。

五.   结语
  • 2024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0]加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有力破解大学、中学、小学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学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什么”“怎么融”的问题,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的奋斗实践中探索和构筑的伟大革命精神,其宛如鲜活生动的历史链条串联起中国共产党长久涵养后人的伟大精神力量,内在精神要义意蕴深厚,生动彰显着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精神风范。所以,面向未来,不忘本来,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进课程进教材进头脑,充分运用专题式、案例式、嵌入式、体验式、网络式等多种融入教学方式,融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用好学生身边可知可感的生动事例、典型人物和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思政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要以鲜活的语言、真挚的感情,善于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生动故事,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打动心灵、感动学生,使党的革命精神谱系入脑入心,代代相传,特别是有助于教育引导大中小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Reference (40)

Catalog

    /

    DownLoad:  Full-Size Img  PowerPoint
    Return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