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期是从儿童发育期到成年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神经内分泌的复杂调控下,身体迅速生长发育、性器官与第二性征逐渐成熟,与此同时心理和行为变化剧大[1].为帮助青少年顺利渡过这一重要时期,发展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下一代,做好青春期保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青春期保健工作的现状是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尚没有成熟的运行模式.本文对2014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的符合年龄的女性青少年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青少年就诊的原因和特点,进一步探讨青春期保健工作的服务模式.
HTML
-
将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医的35 649例10~19岁女性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每岁为1组,共分为10个年龄组.平均年龄15.32岁,户籍、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是否单亲家庭等无统计学差异.
-
应用医院HIS系统导出2014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符合年龄的患者数据,以第一诊断作为疾病的统计依据进行分析.按照病种可以分为妇科内分泌疾病、妇科炎性疾病、计划生育、妊娠及相关疾病、肿瘤、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健康体检、其他共8类.
1.1. 一般资料
1.2. 主要方法
-
门诊就医的女性青少年中,前5类就诊原因:妇科内分泌疾病、妊娠及相关疾病、计划生育、妇科炎性疾病、健康体检,以上5类疾病就诊人次数占就诊总人次数的93.02%. 2014-2017年每年就诊的女性青少年前5类疾病顺位见表 1.
-
不同年龄组女性青少年就诊的前5类疾病有所差异. 10岁组青少年中,妇科炎性疾病为就诊的首位原因;11~17岁各组青少年中,妇科内分泌疾病均为就诊的第一位原因;18~19岁2组青少年中,妊娠及相关疾病、计划生育已经成为困扰青少年的严重问题,超过一半的就诊者被其困扰. 16岁组已经有2人次青少年关注不孕问题,随着年龄增加人次数逐渐增多,19岁组青少年中,不孕症已经成为第5位就诊热点问题.
-
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医的10~19岁女性青少年共计35 649人次,每年就诊的青少年随着年龄增长,就诊人次数呈逐渐上升趋势,17岁开始明显增多,17~19岁青少年占总就诊人次数的76.28%~82.27%(表 3).
2.1. 女性青少年门诊疾病热点分析
2.2. 不同年龄组女性青少年患者门诊疾病谱及顺位(表 2)
2.3. 我院门诊女性青少年患者年龄构成
-
目前,国际上广泛将10~19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定义为青少年[2],从生理发育上看,20岁以后女性已逐步进入性成熟期[3],达到法定结婚年龄而建立起成人的角色,因此本文对10~19岁女性青少年进行分析研究.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方面尚未发育成熟,他们面对健康风险具有更加严重的健康问题后果.促进青少年健康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做好青春期保健工作.关注青少年对健康的需求,做好一级预防,不仅能减少当代青少年疾病和死亡的发生,而且能有效维护他们下一代的身心健康[4].
从表 1中可以看出,2014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门诊就医的女性青少年中,前5类疾病依次为妇科内分泌疾病、妊娠及相关疾病、计划生育、妇科炎性疾病、健康体检,占总就诊人次数的93.02%.其中妇科内分泌疾病11 306人次,占31.71%. 2014-2017年每年就诊的疾病谱中,妇科内分泌疾病均为第一位,表明青春期月经问题是青少年关注的首要健康问题.青春期是中枢神经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以及性激素靶器官逐渐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生理或心理调节障碍均可能导致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痛经、闭经等多种月经病的发生[1].因此,应重视月经生理和卫生知识教育,使青少年正确认识月经,懂得月经来潮后可能需要1~2年逐渐形成规律的月经,认识到经期轻微腹胀、腰酸、情绪波动等属于正常现象,掌握经期保健知识,加强个人清洁卫生,预防感染.
妊娠及相关疾病、计划生育问题分别为女性青少年就诊的第2,3位原因,分别为8615人次(占24.17%)和7439人次(占20.87%),说明青少年妊娠问题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青少年妊娠率逐渐上升已成为全世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引起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美国少女妈妈增多引发了一系列的道德、伦理、社会安全和发展问题[5].在我国,绝大部分青少年妊娠的结局为计划生育人工流产,由此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及心理创伤,甚至影响到未来的家庭生活和生育[6]. 表 2中,在对10~19岁不同年龄组青少年患者门诊疾病进行分析发现,在10岁组中已有2人行人工流产术,这一现象与纪丕友等[7]报道的最小月经初潮年龄9.5岁的结果吻合.随着经济和环境的变化,青少年发育逐渐提前.同时,随着月经来潮,非意愿妊娠也逐渐显现.因此,性知识教育应该提前到小学高年级阶段[8],编入小学教材,使高年级小学生了解基本的生理知识,学会保护自己远离性侵害.另一方面,重视家校联动,许多家长已经意识到小学性教育的重要性,也希望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但却苦于无从开口,希望教育部门开发出针对家长的小学性教育教材.青少年生殖器官未发育成熟,人工流产的并发症相对较多,极易发生子宫腔粘连、盆腔炎、闭经等,甚至不孕.本研究发现,16岁组青少年中已有2人关注不孕问题,19岁组青少年中不孕症已经成为门诊就医的第5类疾病.不孕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等心理问题,影响其婚姻、家庭、社会关系等多个层面.因此,青春期保健宣教工作,不应仅局限在基本生理知识的掌握和性道德教育上,更应让青少年了解性行为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9].从表 2可以看出,17岁开始性行为引起的妊娠及计划生育问题逐渐增多,逐渐成为青少年关注的首要问题.同时从表 3可以看出,17岁开始青少年就诊比例急剧增大,说明青春期保健工作人员更应加强对17~19岁年龄组青少年的关注和宣教.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讲授生理课时总是闪烁其词,甚至让学生自习课程,因此学校的性教育明显滞后于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导致青少年严重缺乏生理健康知识.有研究显示[10],65.2%的未婚青少年最希望获得生殖保健知识的途径为医务人员指导.因此,提倡医教联动,学校在完成该教育课程后,告知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若遇到问题,可以到青少年保健门诊进一步咨询.青春期保健门诊应走进校园和社区,尤其应开设在高中和大学校园以及青少年聚集的场所,由专业的医务人员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健康知识讲座,为其提供专业的保健知识和咨询服务.同时,医务人员应加强授课技巧培训,使得授课形式多样,寓教于乐,让学生们更容易接受.
妇科炎性疾病也是青少年就诊的一类主要原因. 10岁年龄组中,51.7%的青少年因为妇科炎性疾病就诊,与国内报道的初潮前儿童就诊主要问题为外阴阴道炎基本一致约为40%~50%[11],这可能与青春期早期雌激素水平低下有关,阴道壁上皮薄弱、无皱襞、细胞内无糖原,大阴唇发育不完善[12],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自然防御系统抵御炎症的发生.女性外阴、阴道与尿道和肛门毗邻,长期受到尿液、粪便刺激,如不注意外阴清洁卫生极易发生外阴阴道炎.部分青少年未婚先孕者不敢告诉父母,不到正规医疗机构行人工流产,且流产后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常常引起盆腔炎等性疾病的发生.另有研究报道,青少年发生性行为易引起性传播疾病[13],导致阴道微生态失衡.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阴道微生态失衡在人乳头瘤病毒(HPV)获得、持续以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4].本研究发现,健康体检为女性青少年就诊的第5类原因,说明青少年的健康意识在逐步增强,妇幼保健机构应不断完善保健服务,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加强青春期保健,家校联动、医教联动,多部分合作共同编写适合不同年龄青少年的生理知识教材,家庭-学校-社会(医务人员)做好分工,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在每一个环节对青少年进行再教育.政府应该给青少年和从事青春期保健的医务工作者更多的支持,让更多的青少年能够主动来了解相关保健知识,起到一级预防作用;同时让更多的医务人员投入青少年健康宣教,更好地从事青春期保健事业.青少年身心健康关系重大,青少年健康,社会才健康,做好青春期保健工作意义重大,是全社会的责任,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和医院完成,应该在政府主导下多部门共同合作完成.各部门如何加强合作,摸索出可行的服务模式是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