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粮食主产区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愿心理驱动因素分析

上一篇

下一篇

胡晨成. 粮食主产区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愿心理驱动因素分析[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8(8): 63-70. doi: 10.13718/j.cnki.xsxb.2023.08.008
引用本文: 胡晨成. 粮食主产区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愿心理驱动因素分析[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8(8): 63-70. doi: 10.13718/j.cnki.xsxb.2023.08.008
HU Chencheng. Analysis on the Psychological Driving Factors of the Farmer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in Main Grain Producing Area[J].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3, 48(8): 63-70. doi: 10.13718/j.cnki.xsxb.2023.08.008
Citation: HU Chencheng. Analysis on the Psychological Driving Factors of the Farmer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in Main Grain Producing Area[J].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3, 48(8): 63-70. doi: 10.13718/j.cnki.xsxb.2023.08.008

粮食主产区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愿心理驱动因素分析

  •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XDJ00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胡晨成, 博士, 讲师, 主义从事农村基层治理的研究 .

  • 中图分类号: F328;B849

Analysis on the Psychological Driving Factors of the Farmer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in Main Grain Producing Area

  • 摘要:

    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意愿是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的关键动力. 文章从农户心理因素视角出发, 利用粮食主产区河南省舞钢市农村367户调查数据,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了农户心理因素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参与意愿的影响, 检验了价值感知的中介效应和社会信任的调节效应. 心理因素的生态认知、环境责任感、自我效能感、环境态度对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愿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 价值感知在心理因素与农户参与意愿上有中介效应; 社会信任在心理因素与农户参与意愿上有调节效应. 地方政府应采取提升农户心理因素、增强农户环境价值感知、促进农户社会信任等方面措施, 激发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愿.

  • 加载中
  • 图 1  理论分析框架

    图 2  社会信任的调节效应图

    表 1  变量名称、定义、赋值

    潜变量 观测变量 赋值
    生态认知(EC) 您了解当前村上环境问题的严重性(EC1) “完全不同意”等于1,
    “不同意”等于2,
    “一般同意”等于3,
    “同意”等于4,
    “完全同意”等于5
    您了解如何在生产生活中保护人居环境(EC2)
    您了解人居环境整治对村子发展的重要性(EC3)
    环境责任感(ER) 保护人居环境是政府的事,与您无关(ER1)
    您的行为会对人居环境产生影响(ER2)
    您会因为没有参与人居环境保护感到惭愧(ER3)
    自我效能感(SSE) 人居环境整治对您来说容易(SSE1)
    您有机会参与人居环境整治(SSE2)
    您有能力参与人居环境整治(SSE3)
    环境态度(EA) 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高(EA1)
    您支持人居环境整治(EA2)
    您认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很有必要(EA3)
    价值感知(VP) 您认为人居环境整治有利于村子经济发展(VP1)
    您认为人居环境整治有利于环境改善(VP2)
    您认为人居环境整治可以减少新冠病毒等疾病传播(VP3)
    社会信任(ST) 您信任村干部(ST1)
    您信任邻居(ST2)
    您信任环保政策(ST3)
    参与意愿(WP) 您计划参与人居环境整治(WP1)
    您准备参与人居环境整治(WP2)
    您愿意参与人居环境整治(WP3)
    下载: 导出CSV

    表 2  效度、信度检验

    潜变量 测量题项 信度检验 效度检验
    Cronbach’s α KMO p
    生态认知(EC) EC1,EC2,EC3 0.724 0.832 0.000
    环境责任感(ER) ER1,ER2,ER3 0.794 0.900 0.000
    环境态度(EA) EA1,EA2,EA3 0.862 0.815 0.000
    自我效能感(SSE) SSE1,SSE2,SSE3 0.774 0.769 0.000
    价值感知(VP) VP1,VP2,VP3 0.876 0.803 0.000
    社会信任(ST) ST1,ST2,ST3 0.708 0.847 0.000
    参与意愿(WP) WP1,WP2,WP3 0.786 0.795 0.000
    下载: 导出CSV

    表 3  模型适配度检验

    检验指标 CMIN GFI AGFI NFI CFI RMESA
    标准 < 3.000 >0.900 >0.900 >0.900 >0.900 < 0.080
    结构方程模型Ⅰ 2.442 0.919 0.904 0.921 0.950 0.065
    结构方程模型Ⅱ 2.542 0.938 0.932 0.933 0.959 0.062
    拟合结果 理想 理想 理想 理想 理想 理想
    下载: 导出CSV

    表 4  结构方程模型估计结果

    影响路径 结构方程模型Ⅰ 结构方程模型Ⅱ
    路径系数 P 检验结果 路径系数 P 检验结果
    生态认知→参与意愿 0.751** 0.016 成立 0.497** 0.037 成立
    环境责任感→参与意愿 0.519** 0.037 成立 0.435** 0.012 成立
    自我效能感→参与意愿 0.454*** 0.000 成立 0.362*** 0.000 成立
    环境态度→参与意愿 0.802* 0.056 成立 0.698* 0.061 成立
    生态认知→价值感知 0.795*** 0.002 成立
    环境责任感→价值感知 0.464* 0.064 成立
    自我效能感→价值感知 0.411*** 0.008 成立
    环境态度→价值感知 0.301** 0.016 成立
    价值感知→参与意愿 0.486*** 0.005 成立
    注:**表示在p<0.05水平有统计学意义,***表示在p<0.01水平极有统计学意义.
    下载: 导出CSV

    表 5  价值感知的中介效应检验

    效应类型 路径关系 影响估计值 影响区间
    间接效应 生态认知→价值感知→参与意愿 0.306 [0.510,1.750]
    环境责任感→价值感知→参与意愿 0.228 [0.063,0.251]
    自我效能感→价值感知→参与意愿 0.210 [0.059,1.460]
    环境态度→价值感知→参与意愿 0.118 [0.158,1.109]
    下载: 导出CSV

    表 6  社会信任调节效应检验结果

    变量 生态认知 环境责任感 自我效能感 环境态度
    模型1 模型2 模型3 模型1 模型2 模型3 模型1 模型2 模型3 模型1 模型2 模型3
    性别 0.112** 0.097** 0.097** 0.112** 0.067 0.066 0.112** 0.063 0.062 0.112** 0.063 0.062
    年龄 0.033 -0.031 0.312 0.033 0.025 0.016 0.033 0.058 0.055 0.030 0.023 0.034
    教育程度 0.179*** 0.187*** 0.186*** 0.179*** 0.182*** 0.181*** 0.179*** 0.173*** 0.169*** 0.179*** 0.154*** 0.154***
    生态认知 0.403*** 0.301***
    环境责任感 0.492*** 0.389***
    自我效能感 0.493*** 0.401***
    环境态度 0.556*** 0.540***
    社会信任 0.394*** 0.294*** 0.263*** 0.162*** 0.245*** 0.229*** 0.233*** 0.139***
    生态认知×社会信任 0.116**
    环境责任感×社会信任 0.127**
    自我效能感×社会信任 0.185**
    环境态度×社会信任 0.140**
    R2 0.054 0.312 0.510 0.054 0.379 0.478 0.054 0.400 0.405 0.054 0.412 0.544
    ΔR2 0.268 0.200 0.033 0.021 0.354 0.307 0.367 0.301
    F 6.848*** 11.149*** 14.128*** 6.848*** 9.187*** 13.427*** 6.848*** 11.965*** 17.331** 6.848*** 14.159*** 16.827***
    注:**表示在p<0.05水平有统计学意义,***表示在p<0.01水平极有统计学意义.
    下载: 导出CSV
  • [1] 吴良镛.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38-39.
    [2] 刘鹏, 崔彩贤. 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法治保障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0(5): 102-109.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LXS202005013.htm
    [3] 于法稳, 侯效敏, 郝信波. 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与对策[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1(3): 64-68.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ZDX201803009.htm
    [4] 王富忠, 胡燕.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南疆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J]. 农业经济, 2021(11): 43-45.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YJJ202111016.htm
    [5] 鄂施璇. 韧性视角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绩效评估[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1, 37(9): 1053-1058.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TKB202109005.htm
    [6] 赵新民, 姜蔚, 程文明.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农村居民参与人居环境治理意愿研究: 以新疆为例[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1, 37(4): 439-447.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CST202104004.htm
    [7] 孙前路. 西藏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8): 976-985.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CST201908004.htm
    [8] 韩晴, 黄速建, 肖宇佳, 等. "硬创业"还是"软创业"?——基于多重心理因素的学术创业形式选择组态分析[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23, 45(1): 137-152.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GJG202301009.htm
    [9] 林丽梅, 何秀玲, 韩雅清. 生态认知、关系网络对村民生活垃圾合作治理行为的影响: 基于福建省501份村民问卷数据的实证分析[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1, 37(10): 1301-1309.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CST202110011.htm
    [10] 杜建国, 段声丽. 环境责任感对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的影响——绿色自我效能感和绿色感知价值的链式多重中介效应[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1(3): 48-60.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JZS202203005.htm
    [11] 李长安, 郭俊辉, 陈倩倩, 等.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中居民的差异化参与机制研究——基于杭城试点与非试点社区的对比[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 32(8): 23-29.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HZH201808004.htm
    [12] 崔亚飞, 曹宁宁. 公众环境意向与亲环境行为: 社会信任的调节效应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1, 40(4): 136-140.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YYY202104024.htm
    [13] 翟坤, 陈华, 赵国庆, 等. 公众对存款保险制度的信任机制研究——基于金融素养、风险感知及价值感知的链式影响[J]. 宏观经济研究, 2021(3): 39-51, 135.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JGA202103004.htm
    [14] 郭晓彬, 姚娟, 付鹏飞. 游客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感知的生态消费行为选择意愿效应[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56(5): 882-890.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ZSZ202205018.htm
    [15] 赵连杰, 南灵, 李晓庆, 等. 环境公平感知、社会信任与农户低碳生产行为——以农膜、秸秆处理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 40(12): 91-100.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NZ201912015.htm
    [16] 邢大伟, 徐金海, 曾华盛, 等. 风险认知、社会信任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基于江苏省扬州市418户农户调查的数据[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 43(11): 51-60.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NZ202211006.htm
    [17] DIRKS K T, FERRIN D L. The Role of Trust in Organizational Settings [J]. Organization Science, 2001, 12(4): 450-467.
    [18] 郭清卉, 李昊, 李世平. 农户亲环境行为心理驱动因素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2, 36(6): 56-64.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HZH202206008.htm
    [19] 于丽卫, 孔荣. 政府规制如何影响农户绿色创业意愿?——基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2, 36(4): 8-14.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HZH202204002.htm
    [20] 付景涛, 刘路瑶, 张靓婷. 放任型领导影响员工工作重塑的双刃剑效应[J]. 管理学报, 2022, 19(5): 666-675.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LXB202205005.htm
  • 加载中
图( 2) 表( 6)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162
  • HTML全文浏览数:  3162
  • PDF下载数:  318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3-27
  • 刊出日期:  2023-08-20

粮食主产区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愿心理驱动因素分析

    作者简介: 胡晨成, 博士, 讲师, 主义从事农村基层治理的研究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郑州 450046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XDJ001)

摘要: 

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意愿是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的关键动力. 文章从农户心理因素视角出发, 利用粮食主产区河南省舞钢市农村367户调查数据,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了农户心理因素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参与意愿的影响, 检验了价值感知的中介效应和社会信任的调节效应. 心理因素的生态认知、环境责任感、自我效能感、环境态度对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愿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 价值感知在心理因素与农户参与意愿上有中介效应; 社会信任在心理因素与农户参与意愿上有调节效应. 地方政府应采取提升农户心理因素、增强农户环境价值感知、促进农户社会信任等方面措施, 激发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愿.

English Abstract

  • 人居环境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满足生存需要的场所[1].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之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农户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三农”问题是最大“省情”. 因此,探讨河南省农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参与意愿(以下简称参与意愿)对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破解“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纵观现有文献,学者们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首先,在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开展方面,文献[2]认为法律法规等正式制度的建立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文献[3]认为制定科学的规划、广泛筹措资金可以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开展. 其次,在实证研究区域选择方面,文献[4]以南疆为实证区域分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与不足;文献[5]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探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绩效. 再次,在农户参与意愿方面,文献[6]认为主观规范、行为态度与知觉控制行为对农户参与意愿有重要影响;文献[7]认为户主的村干部经历、外出务工经历以及制度等因素对参与意愿影响较大.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成果对本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但仍有可拓展之处. 一是缺乏从微观农户心理层面研究参与意愿;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事务,不同参与者之间存在利益博弈,如果忽视社会信任因素,可能会使农户参与意愿研究结果出现偏差;三是现有相关实证研究多集中在西部地区,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重,但农户参与意愿的相关研究较少. 基于此,在已有文献基础上,本文采用河南省舞钢市农户调研数据,以微观农户心理因素为切入点,从生态认知、环境责任感、自我效能感、环境态度4个方面出发,探究心理因素对农户参与意愿的直接影响及通过价值感知对农户参与意愿的间接影响,并对社会信任在心理因素与农户参与意愿关系中的调节效应进行检验,剖析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河南省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提供参考.

  • 目标行为理论将个体的心理系统视为一种复杂的自组织系统,心理目标作为该系统的动力性变量,支配着心理系统的自组织过程,推动个体对自身多重心理因素进行自组织重构,形成新的有序的心理结构,进而影响个体的行为决策选择[8]. 本文基于目标行为理论,将农户心理因素划分为生态认知、环境责任感、自我效能感、环境态度4个方面,探究其对参与意愿的影响. 生态认知是农户在村庄生态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为活动对人居环境影响的心理认知[9]. 生态认知的提升有利于农户认识到不合理的生产、生活行为给村庄人居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激发其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意愿. 环境责任感是个体在认可环境带来利益的基础上采取积极的措施改善环境问题的责任意识[10]. 环境责任感的提升可以激发农户主动采取行动解决环境问题,提高参与意愿.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参与某项活动前,就自身能力能否达成活动目标的一种评估认知[11]. 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可以增强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信心,提高参与意愿. 环境态度是个体实施某项环境行为时的一种自我评价,是参与意愿的一种倾向性表达[12]. 农户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态度可以提高参与意愿.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

    H11:农户生态认知对参与意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H12:农户环境责任感对参与意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H13:农户自我效能感对参与意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H14:农户环境态度对参与意愿的影响显著相关.

  • 价值感知是个体在现有掌握的知识体系基础上,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对付出与收益间的衡量[13],体现了个体对环境的主观感知和效用评价. 感知作为重要的前因变量,在解释个体行为意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4].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外部性决定了农户在参与过程中保留着追求经济利益的理性经济人本质. 因此,提升环境价值感知,有助于农户认识到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好环境带来宜居宜业等长期效益,强化心理因素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

    H21:农户价值感知在生态认知与参与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

    H22:农户价值感知在环境责任感与参与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

    H23:农户价值感知在自我效能感与参与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

    H24:农户价值感知在环境态度与参与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

  • 社会信任是社会文化规范和社会制度的产物[15],是成员社会心态的重要内容,是一种普遍信任,有利于增强彼此之间的互动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个体决策[16]. 文献[17]的人际信任调节效应模型表明信任会调节其他因素对结果变量的影响.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具有明显外部性,参与主体存在利益博弈,致使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相互猜疑,这种猜疑可能会干扰心理因素对决策行为的影响. 当农户社会信任度较高时,有利于就人居环境重要性形成共识,提高农户心理因素认知,提高参与意愿.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

    H31:农户社会信任在生态认知与参与意愿之间起调节作用;

    H32:农户社会信任在环境责任感与参与意愿之间起调节作用;

    H33:农户社会信任在自我效能感与参与意愿之间起调节作用;

    H34:农户社会信任在环境态度与参与意愿之间起调节作用.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构建农户心理因素与参与意愿理论分析框架图(图 1).

  • 本文数据来自于课题组2022年1-3月对河南省舞钢市农户的实地抽样. 2021年12月,河南省印发《关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的通知》,舞钢市推行以治理“六乱”(乱堆乱放、乱倒乱扔、乱搭乱建)、开展“六清”(清垃圾、清污水、清塘沟、清违建、清杂物、清残垣断壁)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却仍然存在群众的参与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的情形. 舞钢市是地形有平原、山地、岗地、丘陵等多种类型的新兴农业县市,在河南省具有典型代表性. 调查以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地形地貌与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的原则,选取尚店镇、尹集镇、庙街乡、八台镇、枣林镇共计5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8个村,每村随机抽取10户,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367份,有效率91.75%.

    从调查农户的基本特征看,女性198人,占比53.95%,男性169人,占比46.05%;年龄40岁以上有315人,占比85.83%,40岁以下(含40岁)52人,占比14.17%,村庄青壮年男性多外出务工,女性留守在家照顾老人孩子. 有村干部或党员共计109人,占比29.70%,非村干部或党员是258人,占比70.3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304人,占比82.83%,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有63人,占比17.17%,整体文化程度不高. 目前仍然务农的有319人,占比86.92%;将土地流转出去,不在务农的有48人,占比13.08%. 因此样本农户特征符合当地实际情况,调研对象具有代表性.

  • 为保证变量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文中以潜变量形式对生态认知、环境责任感、自我效能感、环境态度、价值感知、社会信任、参与意愿进行测量. 其中,生态认知参见文献[9],从环境污染感知、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治理意义维度进行测量;环境责任感参见文献[10],从责任意识、行为感知、行为担当维度进行测量;自我效能感参见文献[10],从活动难易程度、参与机会、参与能力维度进行测量;环境态度参见文献[18],从参与积极性、活动支持、活动重要性维度进行测量;价值感知参见文献[13],从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健康价值维度进行测量;社会信任参见文献[16],从村干部信任、邻居信任、环境政策信任维度进行测量;参与意愿参见文献[7],从计划参与、准备参与、愿意参与维度进行测量. 本文采用Likert五级量表形式测量问题项(表 1).

  • 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可针对多个因变量做分析,同时处理观测变量、潜在变量、干扰变量或误差变量,为研究难以直接测量的变量间关系提供了科学的分析工具. 农户参与意愿相关变量均属于模糊性概念,需要一些具体指标来间接反映,结构方程模型很好地契合了研究的需要. 因此选用SEM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其表达式由3个矩阵方程构成[10, 13]

    (1) 式为结构方程模型,ηξ分别代表内生、外生潜变量对应的系数矩阵,ζ代表残差项构成的向量;(2)式和(3)式为测量模型,ΛχΛY分别代表外生潜变量、内生潜变量的因子载荷矩阵,δε为残差项.

  • 在SEM模型应用前,为保障问卷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使用SPSS25.0对量表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表 2). 信度检验中,每个潜变量Cronbach’s α值在0.708~0.876间,均大于阈值0.7;KMO值在0.769~0.900间,均大于阈值0.5;P值均小于0.005. 表明数据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 依据理论假设,运用AMOS25.0软件引入农户心理因素与参与意愿构建结构方程模型Ⅰ,验证生态认知、环境责任感、自我效能感、环境态度对农户参与意愿的直接影响;将价值感知引入模型Ⅰ,构建结构方程模型Ⅱ,分析价值感知在农户心理因素与参与意愿间的中介效应. 对模型Ⅰ与模型Ⅱ的适配度进行检验(表 3),模型Ⅰ与模型Ⅱ的IFI和GFI等指标均符合检验标准,并且引入价值感知的模型Ⅱ适配度检验指标优于模型Ⅰ,说明结构模型适配度良好,能够进行模型检验.

  • 由模型Ⅰ标准化路径系数(表 4)可知,生态认知对农户参与意愿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751,在p<0.05水平有统计学意义,H11得到验证. 表明农户人居环境的生态认知越高,对人居环境重要性、污染状况认知越深刻,参与意愿越高;环境责任感对农户参与意愿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519,在p<0.05水平有统计学意义,H12得到验证. 表明农户环境责任感越强,对村里环境保护、修复的责任心越强,参与意愿越高;自我效能感对农户参与意愿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454,在p<0.01水平极有统计学意义,H13得到验证. 表明农户人居环境整治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参与的机会就越多,能力就越强,参与意愿越强;环境态度对农户参与意愿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802,在p<0.1水平有统计学意义,H14得到验证. 表明农户的人居环境整治态度越积极,便越认可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有必要,越支持此项活动,参与意愿越高.

  • 由模型Ⅱ标准化路径系数(表 4)可知,引入价值感知后,心理因素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的检验结果与模型Ⅰ基本一致,再次验证了H11,H12,H13,H14成立. 并且,生态认知对价值感知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795,在p<0.01水平极有统计学意义;环境责任感对价值感知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464,在p<0.1水平有统计学意义;自我效能感对价值感知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411,在p<0.01水平极有统计学意义;环境态度对价值感知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301,在p<0.05水平有统计学意义;价值感知对农户参与意愿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486,在p<0.01水平极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可进一步对价值感知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

    本文采用Bootstrap方法[19]检验价值感知在心理因素与农户参与意愿间的中介效应,通过95%的置信区间内是否包含“0”值对中介效应进行判断(表 5). 价值感知在生态认知、环境责任感、自我效能感、环境态度影响农户参与意愿中的中介效应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036,0.228,0.210,0.118,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表明价值感知的中介效应存在,H21,H22,H23,H24均得到验证,证明价值感知在提高农户参与意愿中具有中枢作用.

  • 本文采用分层回归法检验社会信任的调节作用. 首先对连续变量社会信任进行中心化处理,减少多重共线性. 将农户参与意愿作为因变量,逐步在回归方程中引入控制变量(模型1)、自变量和调节变量(模型2)、自变量与调节变量的交互项(模型3),依据自变量与调节变量的交互项系数的显著相关性判断调节变量是否具有调节作用. 分别将心理因素的4个方面作为自变量,社会信任作为调节变量,依次进行分层回归分析(表 6). 生态认知、环境责任感、自我效能感、环境态度与社会信任的交互项系数均显著相关. 分析证实社会信任在心理因素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假设H31,H32,H33,H34得到验证.

    为了更直观地体现社会信任的调节效应,参考文献[20]的研究建议,以社会信任的均值加减一个标准差用以绘制交互效应图(图 2). 从图中2可以看出,当农户社会信任水平较高时,心理因素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较强,当农户社会信任水平较低时,心理因素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相对较弱,进一步支持了假设H31,H32,H33,H34.

  • 本文聚焦粮食主产区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构建了“心理因素——农户参与意愿”理论分析框架,基于舞钢市实地调研数据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心理因素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Bootstrap法进一步验证了价值感知在心理因素与农户参与意愿之间的中介效应;同时,对社会信任在心理因素影响农户参与意愿关系中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检验. 主要结论如下:

    1) 从农户参与意愿的直接影响路径结果看,心理因素的4个方面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影响路径由大到小依次为环境态度、生态认知、环境责任感、自我效能感. 因此,提高农户心理因素认知,可以提高参与意愿.

    2) 从农户参与意愿的间接影响路径结果看,价值感知在心理因素的4个方面与农户参与意愿关系中均存在中介效应,且其影响呈显著相关性. 因此,提升农户对农村人居环境的价值感知是提高参与意愿的核心路径.

    3) 从社会信任调节效应看,社会信任对心理因素的4个方面与农户参与意愿关系的调节效应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提升农户社会信任水平可以提高参与意愿.

  • 本研究揭示了心理因素对粮食主产区河南省舞钢市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愿的影响机制,进一步分析了心理因素对参与意愿路径的影响,认为心理因素4个方面对参与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 然而,参与意愿既受心理因素影响较大,亦受国家政策、乡村规划、农村产业发展等因素影响,未来深入研究农户人居环境整治参与意愿的影响机制与路径,为促进粮食主产区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